丘永新
【摘要】多媒體可以把聲音、圖片、動畫、音樂、視頻等軟件合理運用到教學中去,通過創(chuàng)設古詩詞的意境,大大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系統(tǒng),彌補了傳統(tǒng)古詩詞教學的枯燥和乏味,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促進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理解,而且喚醒了學生潛在的審美意識,讓古詩詞課堂充滿活力。
【關鍵詞】多媒體 古詩詞 課堂 活起來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4-0185-01
古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意境深遠,內涵深刻,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及人文內涵。如果能很好地掌握并運用它,不但可以提高學生說話、寫作的水平,而且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審美能力。我們的詩歌教學,光靠常規(guī)教學的講解,想讓學生去體會詩歌的意境,是有一定困難的。因此古詩詞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題,而多媒體可以把聲音、圖片、動畫、音樂、視頻等軟件合理運用到教學中去,通過創(chuàng)設古詩的意境,大大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系統(tǒng),彌補了傳統(tǒng)古詩教學的枯燥和乏味,讓古詩詞課堂充滿活力。不但幫助學生感知整體美、體味語言美、體會情感美、訓練表達美,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促進學生對古詩的學習理解,而且喚醒了學生潛在的審美意識。
(一)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的學習熱情“激”起來
教學情境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根據(jù)教學的內容,為落實教學目標所設定的,適合學習主體并作用于學習主體,產(chǎn)生一定情感反應,能夠使其主動積極建構性學習的具有學習背景、景象和學習活動條件的學習環(huán)境。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得好:“我們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而沒有興奮的情緒怎么能激勵人,沒有主動性怎么能喚醒沉睡的人,沒有生氣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在古詩詞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比如教學《游園不值》,課前出示課件(課文插圖、播放<<春江花月夜>>背景音樂)詩人在春暖花開時去拜訪友人,準備同他一起賞花品春,不料天不作美,園門緊鎖,友人不在,一扇柴門竟隔斷了視線,這不免令詩人掃興,心中升起一股惆悵之情,正當詩人彷徨無著之際,不經(jīng)意間抬頭四望,眼前豁然一亮,意外的情景出現(xiàn)眼前:高高的墻上,一枝紅杏從園中伸了出來。詩人有所感悟,寫下了《游園不值》這首詩。接著我在黑板上板書:游園不值,并對學生說:這節(jié)課們就來學習它。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讓學生從中獲得最直接、真實的體驗,為課堂教學提供一個良好的情緒背景,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喚起學生的求知欲,誘發(fā)學生進入教材的學習的欲望。成為教學的最佳精神狀態(tài)。
實驗證明: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動力,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引發(fā)自主思考,豐富想象,內化知識,在學生腦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英國教育家洛克說得好:“兒童學習任何事情的最合適的時機是當他們興致高、心里想做的時候”。
(二)運用多媒體賞析詩句,讓學生的理解能力“活”起來
由于學生知識面狹窄,生活閱歷淺,而古詩詞本身的含義、韻味很難通過語言描述。如何讓學生去理解詩中的情,充分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形象美、意境美,既是古詩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在古詩詞教學中,通過抓重點詞句,可以很好地理解古詩含義,但有些詞語單靠口頭闡述,學生難以理解,需要借助多媒體課件,拓展學生思維,提高理解能力。
比如教學《敕勒歌》時, “穹廬、籠蓋、蒼蒼”這幾個詞語意思,單憑老師硬邦邦地說出,意思空洞,學生往往很難理解。我通過課件展示畫面,學生通過視覺、聽覺,很快理解了古詩含義,并從畫面中感受到了草原廣闊無垠、渾沌蒼茫的景象,表現(xiàn)了開闊的胸襟、豪邁的情懷。體現(xiàn)出人對大自然的贊美與自豪。
又如教學《題西林壁》時,我設置疑問并出示問題:廬山只有一座,怎么在詩人蘇軾的眼中會呈現(xiàn)出這么多種形態(tài)呢?從左向右看,廬山是_________;從上往下看,廬山是____________;從遠處看廬山,像_____________;從近處看廬山,像____________;從高處(山頂)看廬山,像____________;從低處(山腳)看廬山,像___________。然后我借助多媒體逐一出示廬山的正面圖、側面圖、遠景、近景、高空俯視圖、山腳仰視圖,引導學生明白詩人是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廬山的。學生不僅領略了廬山千變萬化的美景,更是領悟了“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深刻含義。接著我讓學生理解:如果你身在廬山中,能看到廬山千變萬化的姿態(tài)嗎?這是為什么呢?多媒體演示:詩人漸漸走近廬山;詩人邊登廬山,邊環(huán)顧左右,卻只看到山石叢林,不由慨嘆:“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弊詈箝_展討論:怎么樣才能看清廬山真面目呢?從而揭示更深刻的道理: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要多方面、多角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游山所見。進一步體會了詩人的情懷、理解詩中的哲理。
(三)運用多媒體啟發(fā)想象,讓學生的語言能力“動”起來
由于古詩語言的高度凝煉性,詩的形象美就往往是渾然天成的總體概念,刻畫不細,為讀者留下很多的“藝術空白”,這就需要教師匠心獨具,啟發(fā)引導學生去做豐富的想象,進行藝術的再造,感受詩的底蘊,從中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升華。
多媒體利用視、聽、說向學生提供聲、像、圖、文等綜合信息,通過有聲的畫面,再現(xiàn)生動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擴大直觀視野,充實直觀內容,強化直觀效果,豐富感知材料,很輕易地把學生引入古詩所描繪的意境,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想象力,提供了一個理想環(huán)境。
比如教學《早發(fā)白帝城》時,學生大致感悟這首詩后,我依次出示江陵、猿猴以及李白飲酒作樂的畫面,并配樂朗讀古詩。引導學生邊欣賞邊思考以下幾個問題:詩人寫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意境?表達了自己什么感情呢?接著讓學生回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呢?學生回答:(1)仿佛看到了早晨彩云間的白帝城或白帝城沐浴在朝霞之中;(2)仿佛看到了小船一會兒就到了江陵;(3)仿佛看到了小船輕快地行駛,越過了一座又一座山;(4)仿佛聽到了長江兩岸猿猴在不停地叫著。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我都一一表示認可,最后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獨特感受朗讀出來。通過一系列的理解感悟,從而更好地內化了學生此時的情感,體會詩人輕松愉悅的歸來心情,以及一路的美好風光。
總之,多媒體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的古詩詞教學模式,避免了教師滔滔不絕地講解,學生卻是囫圇吞棗趣味索然的現(xiàn)象。它既是感性的、可見的、摸得著的,能有效地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并促進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化和升化;又是形象的、具體的,能有效地刺激和激發(fā)學生的想像和聯(lián)想,使學生能夠超越個人狹隘的經(jīng)驗范圍和時間、空間的限制,獲得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事物,從而使古詩詞課堂充滿活力。
參考文獻:
[1]《挖掘古詩詞的“形”與“神”——運用多媒體課件提高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全海燕.《才智》2011年第10期
[2]《詩歌鑒賞教學中應正確使用多媒體》佟鑫《信息技術教育》2007年第9期
[3]《讓課堂“活出生命的意義”》 林潤生《福建教育》1999年第12期
[4]《尋找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突破口》朱小勇 《小學語文教學》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