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慧璇
【提要】“意境擴寫”主要是指對古詩詞有關意象進行重組,除還原詩歌場景外,還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進行擴寫,針對作品的空白再次解讀與增補?!包c評寫作”是指學生經(jīng)過體味思考產(chǎn)生個人感悟后,對作品思想情感、人性關懷、民俗風情等方面以隨筆點評來表達個人見解。這兩種寫作活動是“讀”的深化與表述,通過這兩種寫作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體現(xiàn)更高層次的審美水平。
【關鍵詞】擴寫 點評 鑒賞
古詩詞本身是一個模糊性與多義性集合體,每年考生在高考詩歌鑒賞題失分相當嚴重。在高中課堂的教學中,教師通常把大量的時間花在對作品的分析上,總擔心學生看不出作品應有的深刻意蘊。學生動筆機會少,教學表面上讀寫結(jié)合,實際上是重讀輕寫。近幾年詩歌鑒賞主觀題開放性強,并且命題逐漸由知識立意轉(zhuǎn)向能力立意,考察學生理解與表達綜合運用的能力。學生由于缺乏生活體驗,對古詩詞的理解不透徹,導致表述時或套話連篇,或言之無物,思維固化僵化,甚至出現(xiàn)搜腸刮肚卻捉襟見肘的尷尬局面,鑒賞理解與寫作運用嚴重脫節(jié)。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通過語文實踐,使已經(jīng)獲得的知識與能力、方法與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要素融匯整合,切實提高語文素養(yǎng)?!北救嗽鴩L試對情景類古詩詞進行擴寫,在課堂中讓學生根據(jù)古詩詞中所給出的情景,選擇意蘊深刻、高度凝練的句子,化為散文式具體形象的語句表述,并讓學生自主選擇角度對作品進行點評。從中發(fā)現(xiàn),這類寫作活動,一方面能讓學生更好揣摩古詩詞言外之意、象外之象,另一方面也逐漸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的濃厚興趣,克服鑒賞審美的畏難心理。
1.寫作活動指導的定位
1.1自主性。
真正的自主閱讀應在寫作中體現(xiàn),寫作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詩詞鑒賞意識和感知。學生對詩歌的感悟,并不是粗讀一遍就能說得準的。有時候他們似乎能說出一點什么,但這往往不是自己讀后的結(jié)果,因為沒有自己的理解和體驗,僅是一種簡單的概念“套用”。深度的寫作挖掘,可使文本的核心價值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巧妙的提升。另外,寫作內(nèi)容的陌生性和挑戰(zhàn)性也是興趣的源泉之一,有了一定的寫作素材積累,學生就可能處處留心,時時感悟,不斷產(chǎn)生靈感。
1.2個性化。
詩詞的意境擴寫與點評寫作,比平常的閱讀綜合性強一些,難度高一點。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diào)動學生本人的生活經(jīng)驗、知識儲備、思想水平和文化修養(yǎng)去思考、聯(lián)想,將詩歌中的留白進行再次解讀增補,進而用有個體特征的文字,對想象的意境以文字形態(tài)呈現(xiàn),最終將文學作品中的人文意識和生命感悟,轉(zhuǎn)化為學生個人的審美結(jié)果和審美能力,
1.3多元化。
新課標提倡多元思維,提倡對文本進行理解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古詩詞作品,本身是一個極其豐富復雜的世界,它更具開放性。在學生已經(jīng)較深入地理解了作品的基礎上,可鼓勵進行探究寫作。例如:廣泛閱讀詩人的其他作品、全面深刻地理解詩人的人生境遇和思想情感、寫作活動可采用對名家結(jié)論進行質(zhì)疑的形式、提倡他們發(fā)表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見解,等等??傊瑧寣W生的視野從課堂拓展到歷史和現(xiàn)實中去,從而得到多元化的鑒賞角度。
2.寫作活動的策略與實施
2.1指導策略
首先,從文字表層入手,感受語言。盡管我們鼓勵學生的探究與發(fā)現(xiàn),但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初期,是需要抓手的。教師要緊緊圍繞詩歌語言這個抓手,結(jié)合具體詩句,抓語言,理文脈。先解釋字詞的字面意義,再回歸原詩分析所用修辭及其效果,最后聯(lián)系上下文整體感知。只有真切感受文本語言,才能感受詩歌意境,體會詩歌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
其次,從文本內(nèi)容入手,品味詩歌。從人人可見的文字表層,進入詩的內(nèi)在結(jié)構(gòu),最終走向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挖出未必人人能見的深意,是一個充滿創(chuàng)造樂趣的過程。在分析詩歌內(nèi)容時,引導學生闡發(fā)擴寫的順序,注意修訂補充的層次。既要聯(lián)系整體也要著眼于細節(jié),從詩句呈現(xiàn)的具體畫面出發(fā),解讀詩歌可能包含的情感,促使學生走進文本核心。
最后,語文課要上得有文化厚度,讓語文課堂具有文化情懷。在寫作活動中,讓學生關注詩人內(nèi)心,著眼于詩人的主觀追求和選擇。往往某些詩句人文意義上解釋,能呼喚出豐厚的歷史文化、歷史情結(jié)。在探究和比較辨析中,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賞析思辨,讓學生在寫作中超越就事論事的解讀,悟出文情語理、世道人心,增強學生的鑒賞和品評能力。
2.2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就詩論詩,對詩詞進行意境擴寫。
①復制文本。教師首先從高中課本部分古詩詞入手,讓學生關注詩句中表現(xiàn)力強的關鍵句,例如能表現(xiàn)作品情感意圖的詞句等。抓住這些關鍵句進行點撥解讀,從分析意象入手,把這些句子中的相關意象進行重組歸類,運用形象語句描述,用文字講述故事,還原情境,形成優(yōu)美散文文段。例如:辛棄疾《元夕》,先找故事,弄清該情境包含的三項內(nèi)容:時間、地點、人物,將畫面一個個有序展開,構(gòu)成故事畫境。
②提升目標。寫作不是為寫而寫,教師應指定一個與當前學生能力水平匹配的寫作目標,可從三方面考慮:層次角度(時空順序、動靜虛實、色調(diào)冷暖、正反點面等)、遣詞造句(煉字及修辭手法)、具體技巧(渲染、烘托、白描、對比、象征、比興等),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③空白填補。詩的藝術(shù)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空白的藝術(shù):故事情節(jié)的空白、人物描寫的空白、心理活動的空白、思想情感的空等等。讓學生充分展開合理聯(lián)想,聯(lián)想或想象多個畫面,挖掘空白之處,進行內(nèi)容層面擴張。在充分想象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復現(xiàn)出意境圖,進行不斷的修訂,完成意境圖的構(gòu)想。
在后階段,可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課外詩歌,自主選擇某一意境、進行擴寫再創(chuàng)作活動。
第二階段:自主擬題,分板塊進行點評寫作。
①教師擬題。每周教師提供小議題,從作品人物、主題思想、語言特色等角度切入,靈活運用命題、話題或自定話題等方式,讓學生自由討論,并使用相關資料進行佐證。如“從戍卒與征婦的離散悲愁可看出當時社會存在哪些弊端”、“解讀作為愛情堅貞品質(zhì)的象征物”、“詩人憂國憂民體現(xiàn)哪些人文關懷”、“游子思鄉(xiāng)與傳統(tǒng)文化中的‘念親恩”等。
②自主命題。學生調(diào)動個人生活體驗,擴展詩詞的內(nèi)容情感外延,通過教師釋疑引導,從社會人生角度引發(fā)個體感悟,形成對作品體味、品味與回味的審美感悟過程。教師對學生寫作中案例進行剖析,總結(jié)從詩詞點評靈感中得到的寫作遷移體會。由于是板塊式點評解讀架構(gòu),學生可根據(jù)愛好和積累,自主擬題,有感而發(fā),形成富有個性思考的點評文字,提高鑒賞審美水平。
【下面是寫作訓練體系中的部分摘錄】
第三階段: 比較鑒別,同中求發(fā)展。
①歸納整理。有比較才能有鑒別,學生通過比較同類主題、同類情景、同一詩人的作品,才能對古詩詞解讀有新的認識。學生根據(jù)自身原有的寫作積累和寫作實踐,多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比較鑒別,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類型的詩歌。同時,教師要注重橫向聯(lián)系,引導學生融會貫通,舉一反三。近年各地高考詩歌命題中往往給出在題材、感情、寫法、風格上相似甚至對象相同的兩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后,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所以,在平時的寫作中加強比較,應引起較高的重視。
②交流展示。教師可整合全學年的學生優(yōu)秀寫作作品,開展交流活動,包括板報展示和交流會等。通過教與學對話,教師和學生進行心得交流,從中探尋出提高古詩詞鑒賞審美能力的途徑與規(guī)律。
3.結(jié)論與建議
袁宏道說過:“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學問者淺。”也就是說,要想得趣不必博大精深、不必才高八斗有多大學問,最可貴的東西是源于自然無邪與天真。我們希望學生如古人誦詩般,達到“不知手之舞,足之蹈”的境界,相信這也是很多教學工作者在古詩詞教學中所渴望達到的。要達到這種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詩歌的投入理解程度,也只有在閱讀中融入寫作,才能看到詩歌的“精神”。對詩歌的“精神”理解得深透,才能內(nèi)化為學生自身的生命體驗。
總而言之,不管是哪種教學方式,都必須建立在持之以恒的行動中。教師堅持以文為本,以生為本,以“熏”為手段,著眼能力提高與實效性。在長期的教學中,本人深深體會到,在寫作指導活動中,只有充分注意平時的點滴積累,及時總結(jié)反思,才會有好的結(jié)果呈現(xiàn)。
【參考資料】
[1]陳菊飛《以讀促寫、依文而教》(《中學語文教學》2012年第8期)
[2]李開明《從古典詩歌中汲取作文技巧》(《語文教學與研究》2007年第19期)
[3]梁利紅《巧借風雅修華章——例談高中作文課堂中詩詞的借鑒作用》(《語文教學與研究》2011年第17期)
[4]曾祥紅《巧用古典詩詞提高寫作水平》(《文學教育》2010年6月)
[5]王金根《中國古代詩歌情景論研究》(南昌大學2007-5-24)
[6]王德明《中國古代詩歌情景關系研究》(廣西民族出版社200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