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色
【摘 要】藏文寫作教學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師幫助學生打好堅實的基礎,要根據(jù)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進行教學,注重學生興趣和能力的提高,并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寫作能力。教師必須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fā),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才能于學生有所裨益。
【關(guān)鍵詞】加強積累 注重修改
【中圖分類號】H19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7-0178-01
一到上作文課時,就有學生愁眉苦臉,抓耳撓腮,作文無從下手,即使“把鴨子趕上架”,寫出的作文,或是內(nèi)容空洞,毫無真情實感,或是把現(xiàn)實中發(fā)生的事情加以簡單的羅列堆砌。而反思我們有些教師,不注重教育學生如何觀察生活,提煉語言,而是大講所謂的“三段論”,導致大量學生作文缺乏創(chuàng)新,死氣沉沉,不能反映當代小學生真實的心理情感。為此我提出一下幾點建議。
一、加強積累
從學生的情況分析,他們之所以覺得作文無話可說,一方面是由于目前小學生的生活比較單調(diào);另一方面是他們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不留心觀察。這樣就形成大事沒有、小事放掉的生活局面,當然就沒什么內(nèi)容可寫了。針對這種情況,我認為,應從如下方面去積累材料:
(一)加強生活積累,養(yǎng)成觀察習慣。很多作家談寫作時都說,對生活要進行細致入微地觀察。那么怎樣觀察生活呢??我覺得該要運用好眼、耳、鼻、舌、手去認真感受。人的眼睛就像是一臺攝像機,你“攝錄”到什么就會在你的心底留下什么樣的印象。在生活中,我們要注意培養(yǎng)自己形成“藝術(shù)家的眼睛”,此外還要結(jié)合著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感覺,對一個事物進行全方位的“掃描”,這樣才能獲得事物形、質(zhì)、動態(tài)和氛圍的整體情況,才能夠敏銳地觀察到別人不注意的重要細節(jié),然后才有可能運用形象化的語言寫出來,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要注重體驗有了細致的觀察,還要反復揣摩形成自己的真實體驗。要細致觀察一切人,觀察一切事物,深入體會一切。在觀察的過程中,我們要隨時記錄一些重要的細節(jié)以及一些內(nèi)心的感悟。我們都知道有些靈感“火花”是轉(zhuǎn)瞬即逝的,我們只有隨時捕捉住這些火花才能寫出比較精彩的文章。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師要叮囑學生要做好以下幾點:
1.按照一定觀察順序?qū)κ挛镞M行觀察。觀察順序應根據(jù)具體的觀察對象來定,如觀察景物要注意空間順序:按由上到下,從近到遠,從左到右等方位順序觀察事物;按空間位置的變化進行移位換景的觀察。
2.運用比較的方法進行觀察,學會抓住事物的特點。如果把兩件事物放在一起比較,或者對同一事物在不同時間里的情況進行比較,便會發(fā)現(xiàn)它們的異同,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引導學生對事物進行比較,是培養(yǎng)他們觀察能力的有效方法。
3.運用多種感知,提高觀察質(zhì)量。我國許多學者提出觀察要做到“五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從而獲得對事物的感知。如寫秋天的橘子,學生除了用眼睛看:一只只橘子掛滿了枝頭,就像一盞盞橘黃色的小燈籠,還可用手剝開一只,觀察月牙狀的橘瓣,聞聞那誘人的香味,嘗嘗那甜中帶酸的味道。這樣對橘子的觀察就更細致,了解也更全面,寫起來也就有內(nèi)容了。
4.觀察后及時小結(jié)。學生仔細觀察事物后,會有不同的收獲,都想把自己的體驗一吐為快。這時可引導學生盡情表述。既加深了對事物的印象,又能互相補充。成功的口述為筆描打下扎實的基礎,寫出來的作文就更加具體生動。
(二)加強閱讀,增加材料積累?!伴喿x是吸收,寫作是傾吐”,有了廣泛閱讀的“厚積”,才有寫作的“薄發(fā)”。廣泛的閱讀能豐富學生的知識,激發(fā)他們的寫作欲望,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呂叔湘先生也說過:“學習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益于課外閱讀?!蹦敲?,如何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呢?
我采用了兩種方式,第一種就是利用學生喜歡聽故事的心理,從他們一年級開始,我就開始將放學前的最后一節(jié)課定為“讀故事”時間,精選內(nèi)容豐富、想象奇特、充滿童趣、篇幅比較短小的文章,每天都為他們讀上一小段。在“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地方打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第二種就是在學生已經(jīng)有了閱讀興趣的基礎上,?為他們推薦合適的書籍閱讀。我在班級設立了“圖書角”,里邊的書籍有的來自學校圖書館,有的來自我購買的書籍,更多的是學生自己捐出來的圖書。在這個過程中,我說服學生家長也積極參與到我們的讀書活動中來。這樣一直堅持下去,一定會出成效的。
二、注重修改,增加寫作經(jīng)驗
藏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藏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藏文實踐”,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必須在學生修改作文的實踐中一步一步地歷練出來。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一句老話,要能游泳必須下水。因此,教師的任務就是用切實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下水,練成游泳的本領(lǐng)。”
本人在教學中就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作文自改能力進行實踐和探索,收效顯著。現(xiàn)將有關(guān)做法介紹如下:
(一)正面引導,激發(fā)學生自我修改的興趣。通過大量古今中外名人修改文章的故事,樹立學習的榜樣,來激勵學生。如我國古代文學家司馬光在寫《資治通鑒》的過程中,經(jīng)過了無數(shù)認真的修改,他48?歲開始編寫此書,到66?歲才編完,整整花了19?年的時間。
(二)傳授方法,樹立學生自我修改的信心。一是通過默讀改內(nèi)容。進行“五查”:一查文章的內(nèi)容是不是切題;二查思想觀點是不是對頭;三查寫作的目的是不是明確;四查選材是不是符合生活實際,是否具有典型性;五查內(nèi)容是不是具體。二是通過輕聲讀改形式。在“六看”上下功夫:一看層次是否清晰,過渡是否自然;二看結(jié)構(gòu)是否完整,首尾是否照應;三看語句是否上下連貫,表情達意是否準確、鮮明、生動;四看有沒有漏字和錯別字;五看標點是否正確無誤;六看書寫格式是不是符合要求,卷面是否整潔。三是大聲朗讀細推敲。文章修改之后,再認真地大聲讀幾遍,發(fā)現(xiàn)有不順口的地方,再進一步推敲修改,直到改得讀起來順口為止。
總而言之,作文教學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師幫助學生打好堅實的基礎,要根據(jù)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進行教學,注重學生興趣和能力的提高,并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寫作能力。教師必須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fā),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才能于學生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