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晶
摘 要: 自清以來,學界對于劉大櫆的研究成果較多,但深度及廣度遠遠不夠,相比較“桐城三祖”中的方苞、姚鼐,劉大櫆的創(chuàng)作、交游、生平等都有較大的探析空間。因此,對劉大櫆現(xiàn)有的研究成果進行全面的了解,再進一步深入地研究顯得十分必要。
關(guān)鍵詞: 劉大櫆 文論 詩歌 生平 不足
、劉大櫆(1698—1779),字才甫,號海峰,安徽桐城人(今屬樅陽)?!巴┏侨妗敝?,對于桐城派影響深遠,然而,劉大櫆在桐城派中的地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都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他之所以成名,多認為是得益于方苞的提攜和姚鼐的推尊,如吳敏樹、曾國藩等認為姚鼐對劉氏的揄揚“不無阿私”。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當是劉之仕途乖蹇,晚年隱退樅陽江上有關(guān),其實就傳播古文而言,劉大櫆的影響并不在方、姚之下,方東樹、郭紹虞都曾對此有過論述。二十世紀以來關(guān)于劉大櫆及其文學研究多集中在論文及相關(guān)的文論作品上,與方苞、姚鼐的研究相距甚遠,論文有四十多篇,專門性著作沒有,著眼點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劉大櫆的散文理論與成就
(一)文論作品方面
郭紹虞的《中國文學批評史》對劉大櫆的文論評價較為公允,他把劉大櫆的文論思想放在桐城派一系中進行了考察,方苞古文義法、劉大櫆義法說之具體化和姚鼐義法說之抽象化,主要探討劉是怎樣將義法之說具體化的,“義理,是方、姚文論的中心,而在海峰論文則并不如此。海峰謂義理是材料,而不是能事。能事應(yīng)當在神氣音節(jié)中求。于神氣音節(jié)中求行文能事,于是義法之說,便成為具體化了?!彼f劉大櫆此種觀點是比較完善的文論,對于姚鼐和曾國藩都產(chǎn)生了相當大的影響,特別是曾國藩,其論文主張“為文全在氣盛,欲氣盛全在段落清”等幾近相似于劉之觀點??傊?,郭紹虞對于劉大櫆在桐城派中的地位,劉大櫆文論的成就和對后世學者的影響都有較高的評價。
朱東潤《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論及曾國藩、吳敏樹對于劉大櫆的地位及成就的質(zhì)疑,認為從文學批評的角度來看,劉大櫆的觀點是有突出于方苞之上的。后又指出韓昌黎論文的衣缽為劉海峰所承繼,《論文偶記》中:“文貴簡、貴瘦、貴舒、貴華、貴參差、貴去陳言、貴品藻,而貴奇、貴變之論,尤與昌黎說合?!边€說:“古文家之論文,至海峰而其旨欲明?!辈⒑喴榻B了劉之“神氣、音節(jié)、字句”說,對于劉大櫆的文論地位給予充分肯定。
王運熙、顧易生《中國文學批評史》對于劉大櫆的散文理論及成就的評價值得注意的有兩點,一是對于劉文章中時常有奇氣逸出,指出劉身上的理學色彩和政治色彩相對比較淡薄,秉性中又有詩人的氣質(zhì),距離統(tǒng)治權(quán)力較遠,有“一些個人的自由思考的空間”。他的思想較為駁雜,“好儒復好道家”。二是對“行文自是一事”藝術(shù)自覺精神的贊揚,“義理、書卷、經(jīng)濟”是文章不可缺少的,但決定文章“妙”與否卻在于作者的“能事”,也就是藝術(shù)才能,劉認識到了這一點,并開始集中探索和總結(jié)古文特殊的寫作規(guī)律和藝術(shù)審美標準。從藝術(shù)性角度對劉之文論進行解讀,并說“行文自是一事”是“與李清照詞‘別是一家,嚴羽詩‘別材別趣之說,雖然所論文體各不相同,三人高度的藝術(shù)自覺精神卻非常接近”。在論及“神氣、音節(jié)、字句”時,分析了“神氣”、“音節(jié)”、“字句”三者間的相互關(guān)系,論述得也較為全面。
以上論家對于劉大櫆散文理論和成就都有闡述的亮點,但因為篇幅所限,并不夠具體透辟,仍有繼續(xù)探研的空間。
(二)期刊論文方面
1.劉大櫆古文創(chuàng)作理論的研究
近些年來,期刊論文中關(guān)于劉大櫆古文創(chuàng)作理論主要從微觀、宏觀和《論文偶記》三個層面來探討,從微觀層面來看,宋效永在1985年的“桐城派學術(shù)討論會”上發(fā)表了《試論劉大櫆的“神氣”、“音節(jié)”說》,之后有易然《劉大櫆散文創(chuàng)作中的“神”、“氣”論》。2009年,徐杰先后發(fā)表過幾篇關(guān)于劉大櫆“神氣”、“音節(jié)”研究的論文,后整理成碩士畢業(yè)論文《劉大櫆“神氣”、“音節(jié)”、“字句”說研究》,就其關(guān)于劉大櫆古文理論的論述依然沒有脫出宋效永等人的觀點。后來,楊瑞芳的碩士論文《劉大櫆“神氣”、“音節(jié)”、“字句”說探要》,主要觀點是認為劉大櫆“神氣一音節(jié)一字句”說的理論價值并不在于“神氣”,而在于“音節(jié)、字句”,這不同于以往文論家的觀點,但闡發(fā)的力度不夠,難以令人信服。作為劉大櫆研究的重要領(lǐng)域,其古文創(chuàng)作理論是歷來研究的中心。從宏觀層面來看,研究性論文也層出不窮,如陳耀東《太華三峰,質(zhì)文兼美-論方苞、劉大櫆、姚鼐散文的杰出成就》,馬小玲的碩士論文《劉大櫆古文創(chuàng)作研究》,戴小勇《劉大櫆散文理論研究》等。關(guān)于劉大櫆的文論研究作品數(shù)量可觀,但遺憾的是,這些研究成果大多沒有逃脫原有文學批評史的藩籬,多脫離了作品泛泛而談,對于劉大櫆文學理論的研究也出現(xiàn)了類型化、僵化的弊端。
劉大櫆的《論文偶記》是他關(guān)于古文創(chuàng)作理論的重要作品,在吳孟復、王氣中等前輩優(yōu)秀學者的著作中我們可散見關(guān)于《論文偶記》的評論,隨著桐城派學統(tǒng)的傳承之影響不斷擴大,許多后世學者更多地投入精力去探究《論文偶記》。如賈文昭《讀〈論文偶記〉偶記》,集中在劉大櫆的文論思想和“神氣”說的研究上。徐杰《論劉大櫆〈論文偶記〉字句者,音節(jié)之矩》,從美學與語言學的角度來談劉大櫆《論文偶記》的字句、音節(jié)之要妙。李季《劉大櫆〈論文偶記〉研究》中指出《論文偶記》以“神氣”說為核心,貫穿著“文人之能事”的純古文藝術(shù)思想,是劉氏人生價值取向及其哲學思想的有力體現(xiàn)?!墩撐呐加洝愤\用文之“十二貴”建立其理論體系,與傳統(tǒng)“文以載道”的文論思想有本質(zhì)區(qū)別。劉氏繼承“文貴氣”、“詩貴神”的文論思想,而以“詩文一體”發(fā)展之,這在其作品中均有所展示。其中作者在第一章著重考證劉大櫆交游,這是一個較好的插入點,對于繼承方苞,下啟姚鼐來說,交游是劉大櫆文學思想形成所必須考慮到的問題。
2.古文與時文關(guān)系的研究
劉海峰有《海峰制義》一書,都為其所作的八股文,《海峰制義》收錄時文一百零一篇。在《劉大櫆集》中也有十篇時文序,如《徐笠山時文序》、《方晞原時文序》等,劉在文章中時常探討時文與古文之間的關(guān)系,結(jié)合其生平經(jīng)歷,科舉失意,坐館謀生,教授定多是輔助科舉之技能,因而對劉大櫆時文觀進行考察和了解也很有意義。自從1993年劉守安發(fā)表了《劉大櫆的散文理論》中提到了劉大櫆的古文與時文的關(guān)系問題后,這開始成為劉大櫆文學研究的一個新的突破點,他認為劉大櫆“比較辯證地處理了古文與時文二者的關(guān)系”。后來又有言麗花的《試析劉大櫆的時文觀》,認為在推崇高境界時文的基礎(chǔ)上,劉大櫆要求有效地發(fā)揮時文的職能,真正做到“代圣賢立言”。趙永剛《劉大櫆與時文》以桐城三祖之一的劉大櫆為個案,環(huán)繞《海峰制義》、《時文論》和《劉大櫆集》中的十一篇時文序進行考察,著力揭示劉大櫆的時文理論、時文風格和矛盾的時文情感,以期為探尋桐城派古文與時文之關(guān)系提供一個基礎(chǔ)性的研究,論文較有出彩點。
3.《精選八家文鈔》的研究
筆者曾在安徽省圖書館查閱《精選八家文鈔》清光緒二年邢邱重刊本,該書有圈點無評語,從選文的數(shù)量及篇目特點來看,還是能夠反映劉大櫆一些古文觀念的。作為唐宋八家散文作品的精選本,這是劉大櫆在《古文約選》的基礎(chǔ)上精選出來的,可以作為劉大櫆文論主張的代表性作品,所以對于《精選八家文鈔》的研究是研究劉大櫆文論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
但是關(guān)于《精選八家文鈔》的研究,目力所及,僅發(fā)現(xiàn)楊新平《劉大櫆〈精選八家文鈔〉及其選評特點》一篇論文。關(guān)于《精選八家文鈔》的選文特點,楊新平認為主要有兩點:一是選文注意凸顯八家所長,二是偏重選錄文學文體。評文的特點,楊新平歸納為三點,即:重“品藻”,辨字句、審音節(jié),注重文章起結(jié)之法。這和前人關(guān)于劉大櫆古文理論的觀點大同小異,有待學者傾力。
4.文論地位的研究
劉大櫆在桐城派,甚至是整個清代散文史上都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他上承方苞,下開姚鼐,且與陽湖文派的形成具有莫大的關(guān)系。從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劉大櫆的文學地位已趨明朗化,其承前啟后的作用基本成了學界的共識。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等文論作品中對劉大櫆的地位進行了肯定,還有一些散見于桐城派相關(guān)著作中對劉大櫆的評價,另外,還有些學者為我們更加詳細地闡述劉大櫆于桐城派的功不可沒。如1983年,吳孟復《論劉大櫆與桐城派》從思想和藝術(shù)的角度介紹了劉大櫆散文的特點,駁斥了曾國藩等不贊同劉大櫆列為“桐城三祖”的觀點。隨后,王鎮(zhèn)遠《論劉大櫆在桐城派中之地位》從劉大櫆詩論推重格調(diào)派入手,探討其詩論對其文論的滲透作用和對桐城后學的影響,而這種影響主要是通過姚鼐得以延續(xù)后學的,由此得出劉大櫆在桐城派中的重要地位:“劉氏的影響,往往通過姚卿而沿及整個桐城派的興衰過程之中?!?/p>
其他的還有羅書華《走向?qū)徝乐常簞⒋髾溑c桐城散文學的轉(zhuǎn)向》、周金標《論劉大櫆的宗韓傾向及其文學評價》及幾篇碩士論文,出彩點不多。
二、劉大櫆的詩歌理論及生平交游研究
劉大櫆的詩歌創(chuàng)作頗豐,存世詩歌約900首,著有《海峰先生詩集》6卷,參編過《歷朝詩約選》93卷,同時還寫下了大量詩序文章。可見,劉大櫆在詩歌創(chuàng)作與詩歌理論方面,都有不俗的成就,袁枚、程晉芳曾說劉大櫆“詩勝于文”,吳孟復說:“劉大櫆又是詩人,散文中常帶有詩的韻味?!蹦壳皩W界對劉大櫆的詩歌創(chuàng)作與詩歌理論的研究成果還比較罕見。
近來的文論著作中,對劉大櫆詩歌理論的概括性評價較少,劉大櫆詩歌理論的研究在研究性論文中卻不少,只是這樣的研究常常會出現(xiàn)顧此失彼的現(xiàn)象。徐天祥《試論劉大櫆的詩歌理論》認為詩歌創(chuàng)作注重詩人“積氣”,以及詩文理論并提。他說在詩歌理論上,方苞只有些零星的論述,而劉氏所論則自成體系,特別是他的以氣論詩,既發(fā)展了前人的詩論,又有自己的獨到之處,開姚鼐的“陰陽剛?cè)帷钡娘L格論之端。方雪松的《劉大櫆與他的詩文》,趙杏根的《桐城詩人劉大櫆》及李睿、吳懷東《劉大櫆詩集序的詩性特征——兼論桐城派“以詩為文”的意義》,都或多或少有對劉大櫆詩歌的獨到理解之處,但多為脫離具體的詩歌作品或是和其古文相摻和對于劉大櫆詩歌理論的見解還不夠具體與深刻。
自清朝乾嘉以來,文人學者對“桐城派”的研究成果豐碩,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對于桐城派研究,進入一個全新的時期,各方面研究都有所深入、發(fā)展,包括對桐城文學流派代表人物《年譜》的再整理和再充實。對于劉大櫆年譜的整理成果主要表現(xiàn)在吳孟復先生的《劉海峰簡譜》和孟醒仁先生的《桐城派三祖年譜》里,蔡錦芳先生曾在《中國典籍與文化》上撰文對個別問題作了考證。盡管成就明顯,但各家年譜及其他相關(guān)文獻對劉大櫆生平中一些基本事跡的描述存在分歧和錯誤,也出現(xiàn)了一些考證性的論文,如張體云《劉大櫆生平事跡考辨》,對劉大櫆生年交游事跡等進行了探討,但具體來看還是存疑。
劉大櫆生平交游的研究,暫無專門性的研究資料對其生平交游進行考證,以及這種交游對劉大櫆文學觀念形成的影響也缺乏考究。幾番落選,接觸的文人學者,貧寒的生活環(huán)境,對于劉大櫆文風及思想的形成都具有莫大的關(guān)系。清代文學研究領(lǐng)域,我們需要將目光更多地集中在作家生平研究,進而探討這種生活經(jīng)歷對于他們文學成就的影響。
三、存在的問題及不足
就學界目前對其文學研究的成果而言,遠遠不及方苞、姚鼐,且多就其某一文學創(chuàng)作理論著論,缺少全局性的研究;即使是局部性的細節(jié)研究,也多是承襲前人陳說,略作推演,深度明顯不夠,綜合來看主要有以下幾點不足。
首先,取材較窄,從上面的論述可以看出,關(guān)于海峰先生的文學研究集中在其文論研究、《論文偶記》研究上,就具體的劉大櫆散文而言,沒有給予重視,文學文本提供給后人的,有時因為很多因素的制約,不一定都能契合原作者的文論精神。因此,我們應(yīng)進到作品中去,發(fā)現(xiàn)一個真實的劉大櫆。文學研究應(yīng)該對作家個人的現(xiàn)存作品及生平等進行盡可能全面的了解,這樣才能全方位把握其文論觀。另外,劉大櫆的著作并不僅僅限于文集,還有詩集、詩選、文選等,諸如《精選八家文鈔》,通過對劉大櫆選文標準的了解也可窺見其文論特點。其次,靜態(tài)的研究,不論是對劉大櫆僅有的單篇作品的研究還是整體文論的研究,是一種靜態(tài)的分析研究,沒有意識到作者不同時段作品的風格差異。例如,在劉大櫆前期古文創(chuàng)作中,受到歸有光的影響較大,如《章大家行略》中對于祖父妾室章大家的懷念,模仿歸有光《項脊軒志》的痕跡非常之重。而其后期的古文創(chuàng)作明顯體現(xiàn)了自我創(chuàng)作風格的形成。最后,以偏概全,劉大櫆仕途不順,在家鄉(xiāng)教授私塾,給別人當家庭教師,他的教導與寫作都是為了能夠更好地讓別人接受,這對于其古文創(chuàng)作影響很大。在讀劉大櫆的古文時,無論闡發(fā)事理還是寫景狀物,給人的感覺都是行文明晰,風格多樣。不能以偏概全地將劉大櫆的散文簡單地歸納為某一種風格,而應(yīng)當更全面地探析劉大櫆散文風格的豐富性。
桐城派以散文名貫一時,作為派中宗祖,毋庸置疑,劉大櫆的文論思想必然成為后世學者爭相探究的領(lǐng)域??晌覀儏s要問,劉大櫆作為一個能傳名后世的散文家,除了他的文論觀外,我們是否還有其他需要探討研究的領(lǐng)域,特別是他如何將創(chuàng)作理論運用于創(chuàng)作實踐,其篇目宏富的散文究竟呈現(xiàn)出怎樣的面貌?如果他的創(chuàng)作實踐與其文論思想不符,那么對其文論思想的過多闡述也將成為一紙空文,由此,對劉大櫆散文文本進行深入解讀是必要的,而不僅僅是單純地分析其文論思想。此外,劉大櫆與方苞、姚鼐相較而言,其生平經(jīng)歷也具有諸多特殊性。作為一名儒家知識分子卻仕途不順,窮居樅陽江上,授教私塾,郁郁寡歡,塑成別具一格的思想形態(tài),劉師培對其頗多贊譽,曾言桐城古文家,“唯海峰稍有思想”,這種思想形態(tài)勢必對其文學創(chuàng)作產(chǎn)生影響,讀其《天道》、《息爭》等篇目,不難發(fā)現(xiàn),除儒家思想之外,莊子思想也充斥其中,因而對其思想淵源進行探究也成為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另外,在以往的劉大櫆文學研究中,常?;\統(tǒng)立論,掩蓋了散文內(nèi)部的一些細節(jié)差異,諸如劉大櫆的傳狀類散文和女性散文,從歸有光伊始,到桐城三祖,傳狀類散文和女性散文都有襲傳,卻也呈現(xiàn)出不同時代不同寫作對象間的差別。就女性散文而言,劉大櫆早年之作,習震川之文,重視細節(jié),娓娓道來,讀之淚下,如《章大家行略》;而晚年之作則自成一體,會稍加議論,重視以理服人,如《謝氏妹六十壽序》。對于劉大櫆散文進行分體研究,更能全面把握其散文創(chuàng)作的成就,由此,分體研究也顯得尤為重要。
四、結(jié)語
除了文論方面外,對于劉大櫆的文學研究應(yīng)當說還是較為薄弱的,介于劉大櫆特殊的身世背景,一個教書老朽無法企及方苞、姚鼐的宦達人生,因而在對其進行研究時需要多方面考慮其生存環(huán)境、交游及其對于其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從而全面了解劉大櫆全人,而不應(yīng)僅僅局限于其文論來絮絮叨叨。方、姚的研究已經(jīng)頗為豐富,劉大櫆方面則還有很多欠缺。
參考文獻:
[1]朱東潤著.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羅根澤著.中國文學批評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3]鄔國平,王鎮(zhèn)遠著.中國文學批評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4]清劉大櫆著,吳孟復標點.劉大櫆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5]賈文昭.讀《論文偶記》偶記[J].江淮論壇,1983(4).
[6]吳孟復.論劉大櫆與桐城派[J].江淮論壇,1983(4).
[7]王鎮(zhèn)遠.論劉大櫆在桐城派中之地位[J].江淮論壇,19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