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摘要】高校體驗式思想政治教育是體驗式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高校體驗式思想政治教育有著主體性、情感性和情境性三大特征。通過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增加實踐環(huán)節(jié),用體驗式的方法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發(fā)揮到實處。
【關鍵詞】體驗式;思想政治教育;初衷;途徑
飛速發(fā)展的社會經濟和社會文化,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面對日新月異發(fā)展的新形勢下,其弊端也逐漸凸顯出來,難以適應新時代的發(fā)展要求。體驗式思想政治教育則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下應運而生的全新教育模式。
一、高校體驗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含義與特點
高校體驗式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體驗式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驗式教育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創(chuàng)新性應用,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豐富和發(fā)展。高校體驗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含義為運用體驗式的教育思路、方法和途徑,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實現個體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目標的有機結合,促進高校學生個體的成熟與發(fā)展。
體驗式教育特定內容的高校體驗式思想政治教育有著主體性、情感性和情境性三個基本特征。主體性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依賴于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大學生主動的認知、實踐、情感投入,領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情感性即高校體驗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基于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與客觀環(huán)境的情感教育和交流,這種情感教育和交流是學生不由自主發(fā)生的體驗過程,是感同身受的體驗,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性發(fā)揮的更加淋漓盡致。情境性即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真實或虛擬的情境,使受教育者在情境中獲得具體體驗,在實踐中獲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升華。
二、創(chuàng)立高校體驗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
高校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呈現出“重理論、輕實踐;重傳授、輕領悟”的特點。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灌輸性、知識德育性、考試性教育。以灌輸的方法將價值觀傳授給學生,過多的強調概念、理論,以先行者身份教導學生,忽視了個體情感、體驗和領悟的過程。而沒有真正走到學生的內心,考慮學生的情感體驗。缺乏對學生品德、性格、心理等方面的塑造。導致思想政治教育與現實生活相脫節(jié),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無法發(fā)揮實質性效用。因此我們必須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觀念,改變、充實、豐富、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教育模式。而體驗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正是在國家實施教育改革的大環(huán)境下提出的教學改革新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應該成為教師的獨角戲,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成長,其主體作用應該發(fā)揮決定因素。體驗式思想政治教育強調以學生自發(fā)主動的參與實踐,產生體驗,發(fā)展情感,促進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體驗、自我領悟和自我教育,由被動化為主動。
三、加強高校體驗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高校體驗式思想政治教育在其運用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導致其收效不顯著,因此探尋加強體驗式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有著其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提高體驗式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豐富性
高校體驗式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挖掘需回歸現實生活,將高校體驗式想政治教育內容與情境的設置要根據教學大綱的發(fā)展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調整和補充,豐富教育資源。一是要做到緊跟時代熱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的安排和案例選擇要圍繞大學生成長中的自我與他人、集體,社會和國家的關系去挖掘素材,要以現實的社會問題和生活問題為依托 豐富和補充思政現有教材,將靜態(tài)的教學內容與學生動態(tài)現實生活和社會實際緊密聯系起來,豐富教學資源,增強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時代感。二是要貼近學生生活,注重個體差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是大學生,由于大學生個體存在差異性,因此加強體驗式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以大學生自身為著眼點,貼近學生生活,有針對性、差異性的設計教學內容和情境,提高思政教育的實效性。選擇大學生身邊發(fā)生的事作為案例,選擇學生熟、關注與專業(yè)相關的事例和情境。使體驗式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的內心世界相連,在自身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產生共鳴,加深道德體驗,在學習中將自己的生活經歷提升到一個理性的高度。
高校體驗式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資源回歸現實的基礎上,還需創(chuàng)設體驗情境,引發(fā)大學生深刻體驗。一是通過現實情境實踐體驗,如參觀走訪、參加志愿服務、進行專業(yè)實習。體驗式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將教育局限在死讀課本和理論灌輸。要讓學生走出教室融入社會大家庭。在鮮活場景中,通過自身體驗,通過與他人的溝通交流,獲得切身的感受和體驗。同時高校也要為學生積極搭建平臺,讓學生更多獲得實際體驗的機會,提高整體學生的體驗水平,促進思想素質的提升。二是創(chuàng)設虛擬情境引導體驗。如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角色扮演創(chuàng)設情境,全方位營造出身臨其境的感覺,產生共鳴,獲得深刻的感知,達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增加實踐環(huán)節(jié),豐富體驗式思政教育載體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yǎng)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強高校體驗式思想政治教育,需有效開展大學生實踐活動,并使體驗式思政教育的載體多樣化、豐富化。一、學生社團活動。學生社團活動是在團委領導下,學生自主開展的學生組織,因此其主題多樣,學生參與度和喜愛度高。高校要注意在發(fā)揮大學生主體能動性的同時加以指導,使社團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載體。二、社會實踐活動。高校體驗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實踐互動,是指在老師的組織指導下,走出校門,走進社會,通過軍事訓練、參觀走訪、志愿服務、專業(yè)實習等活動,通過親身實踐提高思想道德素養(yǎng)。軍事訓練使大學生感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增強了集體觀念,練就了吃苦耐勞,不怕困難的品質。參觀走訪使學生們下到基層,走進社區(qū)、企業(yè)等了解國情、民情,將書本知識與實際相結合,通過分析和整理資料,提高對問題的理性認識,提高對現實社會的辨識能力,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志愿服務是大學生自愿無償地為他人和社會進行服務的行為。大學生在志愿服務的過程中,通過各項志愿服務的親身體驗,感受到奉獻的樂趣和助人的快樂,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專業(yè)實習是高校組織大學生根據學科專業(yè)到相應行業(yè)和崗位進行實習,將在校學習的專業(yè)理論與實際工作相結合,為以后就業(yè)打下基礎。通過專業(yè)實習,運用專業(y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也親身體會到職場文化,并將其內化為自身的行為規(guī)范,實現體驗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體驗式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基礎上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運用多種體驗式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用。
參考文獻:
【1】郝文軍:《大學生體驗式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模式研究》[J],教育評論,2014
【2】楊云鵬:《試論高校體驗式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與職業(yè),2013
【3】許佩卿:《體驗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特色及實施策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