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各項改革進一步深化、經(jīng)濟建設健康穩(wěn)定持續(xù)協(xié)調發(fā)展,中國夢重要指導思想和執(zhí)政理念提出,殘疾人這一弱勢群體是全體人民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因此,深入研究當前中國的殘疾人家庭教育中德、法思想如何互動問題,進一步構建弱勢群體的社會保護體系,是具有重大理論與現(xiàn)實意義的。
[關鍵詞]殘疾人;家庭教育;以德樹人;法律思想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6227
殘疾人家庭教育中德、法思想互動樹人的進一步深入研究,將為中國夢實現(xiàn)而助力。
1殘疾人家庭教育中德、法思想互動樹人總體概況
根據(jù)中國殘疾人聯(lián)合會統(tǒng)計與推算,截至2010年年底,中國約有8502萬殘障者,到2013年年底,殘障者數(shù)量仍有上升趨勢。據(jù)新華社報道,在2014年第二十四個全國助殘日到來前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殘疾人是社會大家庭的平等成員?!薄跋M魑恢鷼埾冗M把助殘善舉堅持做下去、做得更好,把愛傳播給更多群眾,鼓勵更多人加入到扶殘助殘行列中來。”
“弱勢群體”是指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以及生理健康等方面缺乏組織資源、經(jīng)濟資源和文化資源的占有能力的弱勢群體人員的總稱?!吨腥A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二條規(guī)定:殘疾人是指在生理、心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不正常,全部或部分喪失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能力的人,屬于弱勢群體之一。中國于2008年批準了聯(lián)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公約宗旨是“促進、保護和確保所有殘疾人充分和平等地享有一切人權和基本自由,并促進對殘疾人固有尊嚴的尊重”。批準公約后中國相應修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并提交了國家履約報告,這標志著中國殘障權利保障迎來了新時期。但從整體上,我國現(xiàn)行法律和政策與國際標準還是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殘疾人家庭教育中德、法思想如何互動問題構成了影響社會穩(wěn)定與發(fā)展重要風險因素之一,并且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因此,深入研究當前中國殘疾人家庭教育中德、法思想如何互動問題,進一步構建弱勢群體社會保護體系,具有重大理論與現(xiàn)實意義。
2殘疾人特殊群體含義與特點
廣義上殘疾人是指任何社會、任何時期都會存在的自然性殘疾群體,它在本質上是一種相對存在:生理或心理殘疾的人相對于健康人是弱勢群體。包括身體、心智先天有殘障的人,也包括后天因為某些事件、情況導致身體、心智出現(xiàn)殘障的人。
狹義上殘疾人是出于社會或體制性原因,是社會利益和權利在社會發(fā)展進程中分配不公產(chǎn)物。在我國現(xiàn)階段,隨著改革深入,社會經(jīng)濟處在一個深刻變革轉型時期,各種因素綜合作用之下使因社會轉型而歪曲了對殘疾人定義,以為殘疾人就是殘廢人,是社會包袱,是被歧視對象,殘疾人只屬于收養(yǎng)、救濟人群等。這些膚淺、模糊、缺乏理性認識的定義使殘疾人肉體與精神承受了巨大痛苦。
殘疾人具有如下特點:
其一,殘疾人一般來說是其個人及家庭生活達不到社會認可的最基本標準的生理、心理狀態(tài)。具體包括:生理、心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不正常,全部或部分喪失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能力。正因如此,殘疾人相對于健全人而言,在生理、心理上都承受著比健全人更大的生存、發(fā)展壓力。心理上更為脆弱、敏感、多疑。殘疾人家庭成員包括孩子、家長,家長包括父母、其他親屬、長輩,其中,至少有一人為殘疾人所組成的家庭。
其二,殘疾人如果僅依賴自己力量難以改變原有社會地位。有的困境是個人原因造成的,例如,身體和心理先天殘缺、后天由于合法或違法事件、行為導致身心殘缺;有的是社會原因造成,例如,制度變革、技術發(fā)展等原因導致工傷事故;還有的是個人和社會原因共同造成的,例如,我國轉型期部分群體下崗、失業(yè)導致惡性群體事件或個人事件致殘。
其三,要改變殘疾人生存、發(fā)展狀況,需要國家、社會力量給予幫助或支持。外力幫助和支持是改善、改變他們狀況的主要力量。而現(xiàn)代意義的社會支持不是被動幫助或施予,它強調借助外力支持,同時通過殘疾人自身力量結合,提升殘疾人能力,增加他們社會參與機會,從而達到改變他們弱勢處境目的。
3我國殘疾人家庭教育中德、法思想互動樹人現(xiàn)狀及不足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立法機關在保障殘疾人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出臺;《殘疾人教育條例》中明確規(guī)定了殘疾人的受教育權、特殊教育權;1990年施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從此我國殘疾人事業(yè)步入法制化。但我國對殘疾人家庭教育關注較少,還沒形成完善體系研究。對于殘疾人家庭教育中德、法思想互動樹人研究,更缺乏深入探討。
31“德”思想樹人現(xiàn)狀及不足
現(xiàn)實中,一般通過殘疾人家庭教育交流會,采用家長發(fā)言方式;或邀請殘疾人家庭教育專家走進學校開展家長培訓;機關黨員走進殘疾人家庭開展活動;殘聯(lián)為社區(qū)殘疾人舉辦家庭教育講座等方式。這些殘疾人家庭教育中以德樹人活動,雖然能給殘疾人家庭教育帶來知識、經(jīng)驗分享,但是缺乏家庭教育穩(wěn)定性、長期性。很多活動只是形式上講授道理,缺乏實踐對策。有的只是一陣風、一場完成任務運動,并未深入到具體殘疾人家庭教育以德樹人實際生活中進行系統(tǒng)化深入研究。
32“法”思想樹人現(xiàn)狀及不足
我國《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通知中明確提出:“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的《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于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五個五年規(guī)劃》和《全國教育系統(tǒng)法制宣傳教育第五個五年規(guī)劃》要求,指導各地中小學校全面、規(guī)范開展法制教育,將中小學法制教育融入課堂教學和學校教育活動各個環(huán)節(jié),提高法制教育針對性、實效性?!薄鞍逊ㄖ平逃c相關學科教育有機融合在一起,并積極與其他各種專項教育相結合,努力形成多角度、寬領域、全方位法制教育新格局?!贝伺e措明確了法制教育要與德治等相關學科教育有機融合。而青少年學生成長中,除了學校教育外,更貼近青少年實際的是家庭教育。家長對于青少年影響是最密切、潛移默化的。道德與法律界限與聯(lián)系,是無法回避的主題,兩者因為調整對象的程度、范圍等各方面存在差異,同時又是密不可分的,偏廢其一都有可能導致殘疾人家庭教育失衡。
33“德、法”思想互動樹人必要性、可行性探討
在殘疾人家庭教育中德、法思想銜接、互動也缺乏深入探討。有些中小學生在面臨道德兩難問題時,由于受家庭、學校、社會教育標準不一,會做出不理智事情,輕者對以德樹人思想提出挑戰(zhàn),重者觸犯法律導致不可逆后果。例如:是否該主動扶摔倒老人問題中,學校德治教育青少年應該尊老愛幼,故應發(fā)揚互幫互助、敢做善成精神,主動扶摔倒老人站起來,如果老人摔得很嚴重,則應該主動為其打急救電話送老人去醫(yī)院。有的青少年則認為:老人摔倒有很多原因,如果不明情況扶人姿勢不對,則會導致被扶者病情加重甚至癱瘓,所以他們選擇是先查清老人病情,再采取科學方法幫扶,但如此一來,救人時間還足夠嗎,值得深思。
某些青少年家庭教育中受社會各種媒體傳播教育影響,對摔倒老人采取不聞不問漠視態(tài)度,原因是有的學校法制課可能會教老人虛假跌倒以“碰瓷”詐騙錢財、敲詐勒索的案例,或是老人被送醫(yī)院誣陷救人者害人案例等,或是新聞報道里確實報道過類似情況,這些都涉及被救助者違法、犯罪情況。此時中小學生道德、法律思想發(fā)生了矛盾,德、法思想該如何銜接、有效正面互動,成為了急需解決問題。類似問題還有很多,例如:醫(yī)生該在任何情況下救病人還是必須按照“程序”先付款等一系列手續(xù)后才施救;看見被侵害對象要見義勇為還是只觀望、躲開等。而殘疾人本身已是社會弱勢群體之一,如果再接受這樣模棱兩可、令健全人都難以想明白的教育,身心會更受創(chuàng)傷。
34“德、法”思想互動樹人的基礎
家庭成員是家庭教育重要力量,殘疾人家庭成員包括中小學生、家長,家長包括父母、其他親屬、長輩。家庭教育中除了長輩對晚輩教育外,還包括對長輩的教育,長輩的德、法知識及文化欠缺等問題亟待解決。例如,盡管從德、法思想層面都重視了對殘疾人特殊保護,但實現(xiàn)對殘疾人家庭教育所需要經(jīng)費和其他物質條件,沒有量化研究及給予保障;對于侵犯殘疾人群體權利行為應當通過何種程序予以防止和懲處,也缺乏可操作性規(guī)定。特別是有的殘疾人權利訴求在立法中還沒有得到強有力確認和調整,如后天因工傷致殘的家庭成員要求獲得適當生活水準權利、要求獲得醫(yī)療保健和救助權利,貧困殘疾人家庭成員要求獲得精神醫(yī)生咨詢和治療服務權利等。這些都是保障殘疾人家庭教育中德、法思想互動樹人研究必須面對的實際問題,如果難以解決,將會影響上層精神層面教育的成敗。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第一,我國《殘疾人保障法》對殘疾人生命權、謀生權、社會保障權有了一定規(guī)定,但有些殘疾人家庭長輩由于在打工時致殘,在尋求工傷索賠時面臨很多問題,例如: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沒有對工傷索賠金額標準進行具體規(guī)定,打工者受傷殘廢手掌、雙臂、下肢等在不同工傷事件中出現(xiàn)不同賠償金額定價,導致工傷致殘者獲得賠償金額不一,用工單位以此規(guī)避本應承擔巨額賠償,進一步加深了因工致殘家庭生存壓力。
第二,我國《殘疾人保障法》對殘疾人平等權有了概括規(guī)定,包括殘疾人同健全人一樣能獲得有效司法補救權利,但現(xiàn)實中工傷事故索賠時間長、跨越地區(qū)遠、程序煩瑣,對于殘疾人家庭而言更是難以負擔,很多殘疾人家庭成員在遭遇進一步身心傷害后,沒錢吃飯、就醫(yī),還得承擔請律師打官司費用等,最后若沒獲得該得的賠償款,則會漸漸對社會、國家失去信心,也會影響殘疾人家庭教育質量。
第三,我國法律對殘疾人事業(yè)發(fā)展權也有一定關注,但適用對象狹窄,不論立法,還是實踐,缺乏殘疾人保障普遍性。目前,保障主體是城市殘疾人,而對我國最需要保障的農(nóng)村殘疾人則較薄弱,農(nóng)村殘疾人家庭教育中德、法思想互動樹人則更欠缺探討。
第四,只是從整體上提倡重視殘疾人家庭教育,而缺乏對殘疾人家庭個體切實利益人文關懷。只有真正保護每一個殘疾人家庭個體利益,才能真正實現(xiàn)殘疾人家庭教育中德、法思想互動樹人目的。
4殘疾人家庭教育中德、法思想互動樹人對策探索
41堅持將殘疾人家庭教育中立德樹人思想提上重要日程
家庭教育中德的教育是基礎性的。殘疾人在生理、心理上都承受著比健全人更大生存、發(fā)展壓力,心理更為脆弱、敏感、多疑。因此家庭品德教育中,應更注重對殘疾孩子自信心樹立。對于非殘疾人家庭也應注重對孩子平等待人等思想教育,讓孩子從小懂得不論是健全人還是殘疾人都是平等的,從萌芽上抑制對殘疾人歧視心理,給殘疾孩子一個健康社會生存環(huán)境。另外要加強孩子、家庭長輩、其他成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為人處世教育。增加以德樹人活動方式多樣性,家庭教育穩(wěn)定性、長期性、實效對策性。
42重視殘疾人家庭教育中法律思想樹人必要性、實際性
首先,應努力貫徹落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是實現(xiàn)對殘疾人弱勢群體特殊保護前提;其次,需加強憲法司法保護機制研究,改善殘疾人權利救濟極其困難現(xiàn)狀;再次,應完善殘疾人群體、個體政策性保護。政府應通過社會政策制定與實施,協(xié)調社會矛盾,解決社會問題,向殘疾人提供社會支持,包括經(jīng)濟、物質支持,努力培養(yǎng)他們自我生存、發(fā)展能力;最后,應針對現(xiàn)實中新增情況對各類殘疾人構建多層次城鄉(xiāng)立體化法律保護體系。對于侵犯殘疾人權利行為,應增加可操作性規(guī)定,對殘疾人缺失權利訴求計算進行及時確認和調整。
43努力做好殘疾人家庭教育中德、法思想互動樹人銜接、融合
在面臨上述道德兩難等問題時,家庭、學校、社會教育應盡量做好溝通、銜接、協(xié)調、引導。家庭教育始終是孩子們最先接觸教育,且在家長潛移默化影響下時間持續(xù)最長,因此,長輩們應與時俱進努力提升自身德、法律知識、實踐能力,形成良好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才能為進一步教育孩子奠定基礎。而學校教育也是孩子們不可或缺的教育,其最具系統(tǒng)化、專業(yè)性,因此,對于學校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綜合素質要求,需要學校有關教育者努力提升自身綜合素養(yǎng)。家庭教育同樣也離不開社會教育影響,孩子們通過耳濡目染、與其他孩子交流過程中,會形成自己思想,因此,各類社會媒體及其從業(yè)人員應注意提高自身社會責任意識,注意自己社會行為,努力營造和諧、健康社會環(huán)境。
44做好殘疾人家庭教育中德、法思想互動樹人物質、意識形態(tài)的保障
只有在家庭教育物質、意識形態(tài)有良好保障前提下,才能更好開展德、法思想互動樹人工作。因此,要努力完善對殘疾人家庭教育所需要經(jīng)費和其他物質條件,加強細化質量化研究。完善工傷索賠有關規(guī)定,進一步研究工傷索賠金額標準、索賠時間、程序等問題,減輕因工致殘家庭生存壓力。發(fā)揚國家、社會力量,從殘疾人家庭教育面臨實際問題入手,為做好殘疾人家庭教育中德、法思想樹人掃除后顧之憂。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中國夢也是殘疾人的夢[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05-17/6181226shtml.
[2]李雪菁法治視野下弱勢群體的法律保護[J].檢察理論和實踐,2013(2).
[3]廣東省法學會,廣州市殘疾人聯(lián)合會殘疾人權益保障研究[M].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