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博文 賀東光 吳宏偉
摘要:闡述復雜系統(tǒng)理論為指導思想的網絡教學中的非線性作用和自組織機制,結合本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網絡教學實踐,分析相應的網絡教學策略。
關鍵詞:網絡教學;復雜系統(tǒng);自組織;教學策略
引 言
在網絡教學巾,學生和教師都是教學系統(tǒng)的行為主體。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行為主體和網絡教學資源及網絡教學環(huán)境之間都存在著復雜的相互作用,這些相互作用會使網絡教學出現一些自組織現象,直接影響著網絡教學的效果。通過長期的網絡教學實踐,我們發(fā)現網絡教學中的相互作用多為非線性的相互作用,其形式多樣,復雜多變,結果與之并不存在明顯的因果關系,而是常常超出預期和規(guī)劃,從而使得網絡教學的運行機制異常復雜,教學效果難以精確地進行控制和評估。一方面,這些相互作用是保障網絡教學正常運行的基本動力,也是形成網絡教學自組織行為的基本條件;另一方面,它們也可能成為教學的阻礙和干擾因素。因此,如何制定相應的網絡教學策略,使得學生能夠充分地參與網絡教學活動,形成有效的自組織行為,成為網絡教學的關鍵問題。
1 自組織理論與網絡教學的關系
白組織理論認為,復雜系統(tǒng)在一定條件下通過自組織可以從無序走向有序,從低級有序走向高級有序,從一種多樣性的統(tǒng)一走向更高層次的多樣性的統(tǒng)一,即復雜系統(tǒng)的行為主體通過相互適應、相互作用可以進化產生一個新的整體模式。網絡教學系統(tǒng)以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為主,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生與教學資源和網絡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使網絡教學過程巾存在著多種自組織現象。如果有效地設置策略引導和強化這種自組織行為,則可以使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產生飛躍,真正以建構方式來學習理解知識。學習者從課程開始階段的懵懵懂懂,不知如何學習到順利地與同學合作,完成質量比較高的作業(yè)任務,即可視為經過自組織過程達到一個新的層次。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者可以對課程知識有比較深入的理解,也能夠熟練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和與他人合作的技巧。此外,還可能產生一些不局限于課程內容的創(chuàng)造性的成果,這也是網絡教學要實現的目標。因為網絡教學系統(tǒng)的復雜性,這個目標的實現并不容易,可能需要教師付出比傳統(tǒng)課堂更大的精力和心血。由于教學者的教學設計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教學者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和引導可起到促進序參量形成的作用,這樣的自組織過程是一個不斷進化的過程,而非失控的或偏離方向的過程,它必將使整個學習系統(tǒng)趨于更優(yōu)。
美國學者霍蘭的涌現理論試圖從科學層面解決自組織的涌現生成問題,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復雜系統(tǒng)的新方法。該理論認為,涌現的生成條件包括生成主體、非線性相互作用、自組織、受限生成、環(huán)境策略等5個方面。結合網絡教學系統(tǒng)來分析,其中生成主體為教師和學生;非線性作用存在生成主體與主體之間、生成主體與環(huán)境之間;自組織為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與競爭來完成學習任務的這種教學形式;受限生成指教師制定的教學策略,學生需要在這個教學策略的約束下進行學習和交流;環(huán)境策略指教學資源的組織方式及網絡環(huán)境的構成。這幾個因素對于網絡教學中出現涌現都不可缺少,比如作為行為主體的教師,并非只是制定一些規(guī)則就期望學生能充分進行自組織,而是也要積極地參與教學互動,包括發(fā)布作業(yè)、回答問題、參與討論、對學生作業(yè)或活動做出評價等。
2 三種自組織教學策略
2.1 問題庫的建立
問題庫是本門課程的常見問題數據庫,通過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建設而成:其基本機制是學生向教師提問,教師予以解答,其他學生可以就問題或解答進行評論,提問的學生也可以補充提問。經過這樣的過程之后,教師將整理后的問題與解答內容放人問題庫中,經過三四年積累之后,就成為查詢便捷、針對性很強的網絡教學資源。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學習障礙,但多數問題都可以通過在問題庫中查詢得以解決。
問題庫建設最重要的兩點,一是內容的規(guī)范性,二是資源建設的效率。最初是以教師與學生的互動為主,即學生提問,教師回答。這樣一方面保證所提問題是有的放矢,確實是學生關心和感興趣的內容,另一方面可以保障解答的規(guī)范性。教師對于學生提問和評論應予以激勵機制,比如與平時分掛鉤,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和多參與評論。對于學生所提問題,教師并不是直接照搬全部加入問題庫,而是有所選擇。要剔除一些已經出現過的重復問題、時效性比較短或者過于個人化的問題。問題庫中的問題要加以歸類,并提供搜索功能,這樣便于學生查找問題,也可以使學生提問時避免過多的重復性問題。學生有時會參與進來,對一些感興趣的問題及解答進行評論。比如當教師回答不全面或者出現小錯誤時,學生可以給出自己的解決方式或者糾正教師的錯誤,但是因為教師在課堂中所具有的權威地位,所以學生并不會主動這樣做的,需要有相應的激勵機制配合。在開始階段,教師要多與學生互動,以平等的身份來鼓勵學生參與。
當學生對問題庫的運行機制比較熟悉時,一些提問問題可以充分利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來解決。即教師將學生問題轉發(fā)到問題庫中,先不做回答,鼓勵學生通過評論給出答案,然后教師篩選最佳者重新編輯在答案框內。這個過程主要由學生來獨立解決問題,難度比之前的參與活動增大,因此這個過程要增強激勵機制才能取得滿意效果。
實踐總結:問題庫的建立實際是以師生互動為主,生生互動為輔。這是因為要考慮到資源建設的規(guī)范性,而不是單純從建設效率出發(fā),學生具有的知識對于大多數問題來說還缺乏足夠能力來完善解決。從自組織的角度來說,自組織作用只是在某些局部產生作用,還上升不到整體性行為。教師與學生這兩種行為主體的地位并不對等,教學活動相當于介于他組織和自組織之間的一種活動。雖然是這樣,自組織依然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對于問題庫的建設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2.2 論壇的組織
論壇與問題庫是相輔相成的學習園地。如果說問題庫的建設是由教師起主導作用,論壇的討論中,這個角色則換成了學生。但是對于論壇,教師并不能置之不理,因為這樣做,很可能會使論壇的參與度不夠或者問題的討論都停留在比較淺的層而上。教師在論壇中應該進行簡單的管理并且起到引導方向的作用。比如有的學生提出的比較有價值的問題帖子可以置頂,鼓勵學生重點關注。對有建設性的討論帖子可以特別點名予以鼓勵,論壇的管理方式只需要設置一些簡單的原則即可。比如除了個別有價值的帖子可以獲得特別加分之外,其余則按每人發(fā)帖數量進行統(tǒng)計,在期末時折合成相應平時分。另外,灌水帖過多時,教師要注意清理論壇,以免學習討論氣氛受到影響。
實踐總結:論壇是學生白組織討論問題的理想場所。實際教學過程中,有少量帖子學生能夠進行深入討論。比如計算機是否有智能這樣的問題,參與者可多達上百個帖子。學生在最初參與的時候討論很激烈,但是基本上是憑感性或經驗來回答,理論深度不夠,教師則適當進行了引導,可做一些基本理論觀點的介紹,向學生推薦一些相關書籍等。后期學生的討論逐漸深入,有些發(fā)高‘者能夠引經據典,做大段的闡述。學生在不同觀點交鋒巾,對這個問題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但對于大多數帖子而言,自組織只停留在比較淺的層次上。從自組織生成的5個因素來說,在于主體在論壇上的活躍度還不夠,相互作用力不是很強。這是因為論壇的話題產生有很大的隨機性,多數帖子只會吸引少數人參與,無法成為更多人關注的焦點。當然,論壇只是網絡學習的輔助園地,所以這種白組織形式也符合論壇的定位。
2.3 小組協(xié)作學習方式
將學生劃分為一些小組,以小組協(xié)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作業(yè)任務。這是本校計算機基礎網絡教學最主要的一種學習方式,也是自組織行為進行最充分的一種形式。在設定的策略巾,小紺·般由3~4人組成,小組內成員之間有競爭與合作關系,小組之間也有競爭與合作關系 通過這些相互作用,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高質量的作業(yè)任務。這種白組織形成的新層次,可以表現為開始階段學生只能完成簡單的作業(yè)到后期可以實現復雜而有創(chuàng)新性的作業(yè)形式,也表現為小組內部、小組之間的通過合作競爭在組織關系上產生新的變化。
學生自組織行為分為不同的層次,有小組內部的,也有小組與小組之間的。從前面所述自組織涌現生成的5個要素來說,自組織行為能否進行得充分取決于下面幾個方面第一足激勵機制的設置,其中重要一點是教師的題目不和案例應該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興趣的強烈程度往往與自組織的效果有某種正比關系。興趣能使學生個體具有內部驅動力,因為共同關注的內容而自發(fā)聚集,從而產生整體上的涌現效果這些機制可以保障小組內部的合作與競爭,即提高系統(tǒng)內行為主體的相互作用力。第二是題日要寬泛和開放,使學生在自組織時有比較自由的空間,可以融入自身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以不同形式實現作業(yè);如果限制條件過多過嚴,則會使行為主體的相互作用更多地呈線性作用,效果難以達到預期,第三是題目不能過于困難,要考慮到學生的實現能力,否則學生可能會因達不到要求而放棄或產生應付行為。在自組織過程中,要考慮到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并妥善進行調節(jié)和解決;如果副作用過于強大,雖然發(fā)生了自組織行為,但是可能與系統(tǒng)目標即教學目標相去甚遠,,在調節(jié)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經驗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第四是要解決學生交流合作上的一些障礙,比如對學生基礎不一致,無法對等交流或者學生不善于交流,不懂合作等情況要加以引導行為主體要達到一定要求,如果行為主體的地位不對等,或者行為主體在相互作用上存在著障礙,也會影響自組織的發(fā)生。
上面所說的4個方面,如果準備充分處置得當,自組織行為會產生比較好的效果;反之,這些因素也可能在自組織過程中起到反作用,影響白組織過程的進行。在小組遞交作業(yè)之后,可以將優(yōu)秀作業(yè)在網絡平臺進行展示,這樣各小組可以互相學習,互相借鑒,這是小組合作機制方面的體現,另外,可以將作業(yè)中一些存在問題的案例或者不是很成熟的案例發(fā)布在網上(也可以是教師準備的案例),其他小組可以進行點評或者通過實際操作對這個案例進一步完善。這個階段是以小組為單位提交意見或修改案例的,評分也是針對小組進行。這個過程既包含了小組之間的合作,也包含了小組之間的競爭,可以使自組織行為在不同層次上發(fā)生。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該盡力營造一個開放的、寬容的學習交流環(huán)境。教師對學生應該多給予正面的激勵,而盡量減少批評和懲罰。小組協(xié)作時應鼓勵有不同意見,小組成員要善于傾聽和協(xié)作。教學設計應該多采用策略引導,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而不是通過強制手段要求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實踐總結:實際教學中,在進行小組協(xié)作學習時有比較成功的例子,也有效果不盡人意的例子。比如在制作PPT作業(yè),教師按上述策略進行教學,學生自組織行為非常充分,不少小組制作的PPT具有獨特的創(chuàng)意,充滿想象力,作業(yè)質量讓教師感到驚喜。學生的作業(yè)也給教師很大的啟示,教師將作業(yè)中一些實用功能借鑒過來,納入課程內容之中,形成良性循環(huán)。動畫制作環(huán)節(jié)曾有過這樣的例子,由于學生基礎知識不夠,題目偏難,教學過程中形成的副作用教師沒有能及時解決,所以學生遞交的作業(yè)不少或者偏于簡單,或者存在應付的現象。教師很快根據上述教學策略進行了調整,在以后的教學中就取得了良好效果。
3 結語
在網絡教學研究領域,目前以復雜理論為指導進行策略分析,特別是建立實際教學模型的研究成果還很少。這主要是因為相對傳統(tǒng)教學,網絡教學的教學過程中非線性作用更加普遍和多樣,干擾因素更多,而且各高校的教學環(huán)境和學生主體均有其特殊性。不過,正如多爾在后現代課程中所評述的那樣,教師應接受課程所帶來的復雜性,尊重不同和變化,盡力利用學生對問題的參與來理解他們所處情境,自發(fā)地建構對知識的理解 。教師在制定教學策略時,要通過精心設置問題,選擇開放的評價機制,引導學生能產生有效的自組織行為,進而出現涌現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