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華
有人說,中國的北京和上海,相當(dāng)于日本的東京和大阪。
多年前,我第一次來日本,是從上海到大阪的。好像從上海飛大阪比到北京還近,僅僅兩個多小時,我著實被日本的服務(wù)嚇了一跳。上飛機之前,因不小心丟了眼鏡,蒙蒙眬眬中下了飛機,就迫不及待地對朋友說:“第一件事——配眼鏡?!庇谑俏覀兙徒哌M一家百貨店,找到一個眼鏡專賣部。這其實是店中店。店不大,只有兩位店員,見我們進來,滿臉微笑,彎腰九十度后,迎上來幫我們推行李。店雖小,不過眼鏡種類挺多,想要的款式,很快就被店員找到了。一位店員手里拿著模擬鏡框,再次和我確認后,滿臉笑容地搬來椅子讓我們坐下,說“辛苦了,敬請稍等”。另一位店員忙著為我們沏茶,感覺像熟人般的親切。等待的時候,我對朋友小聲說想去洗手間,一位店員連忙走過來,很抱歉地說洗手間稍微有點遠,因此主動要為我?guī)?。拐了幾個彎,到了洗手間。店員彎腰朝我鞠了一躬,我說:謝謝。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出了洗手間,我發(fā)現(xiàn)店員仍然站在原地等我,確實吃了一驚。店員微笑著,又是彎腰一躬,并且說,路遠,拐彎多,很容易迷路,所以等著我。我被她的服務(wù)態(tài)度感動得難以言表。
我在上海配過好幾次眼鏡,但從來沒有服務(wù)員給我讓座,更沒有店員為我沏茶。雖說立等可取,但多半店員對我下命令似的說,出去兜一圈再來,或者說,過半個小時再來。那意思可能是別在店里礙手礙腳。這一點與日本的服務(wù)根本不同?!邦櫩途褪巧系邸笔侨毡救说姆?wù)宗旨??墒沁@個宗旨國人也會說,說容易,做到難,難就難在有些國人只會說,不會做,或者說會做只是不愿做。
我也曾在上海的一些百貨商店里購物,一時急了找不到洗手間,就問營業(yè)員,“請問,廁所在哪里?”大概是問廁所讓人起聯(lián)想,感覺不好,被問的人都不愿正面回答,而是用胳膊一抬,或是用嘴一努,再就是用眼睛的余光一指。得到這些“指示”等于白問,因為你根本摸不著邊,那一抬一努一指的方位含糊不清。
日本的服務(wù)是全面的。比較一下上海和大阪的出入境窗口,就會見到兩種截然不同的服務(wù)態(tài)度。日本的工作人員熱情和藹面帶微笑;中國的工作人員冷漠嚴(yán)肅面帶警戒,好像每一個人都是嫌疑犯。在日本入境出境時,工作人員會對你彎腰行禮,說“您好,辛苦了”。查看護照,都用雙手接遞。
出入境的工作人員,最能體現(xiàn)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感覺中國出入境工作人員的態(tài)度與印度極其相似,但相信有一天,中國人也會說:“您好,辛苦了!”
每到過年,許多學(xué)生都問我一個同樣的問題:中國人怎么過年?問題雖簡單,但不好解釋。首先,日期不一樣。中國人過農(nóng)歷年,日語稱舊歷年,謂“舊”當(dāng)然是對“新”而言。日本人曾經(jīng)在明治五年,即1872年以前也用過,之后開始用陽歷,日語稱“新歷”?,F(xiàn)在日本多用陽歷,很少見到標(biāo)記農(nóng)歷的掛歷。中國的日歷,一般均用大字為陽歷日期,小字為陰歷(農(nóng)歷)日期。對此,日本學(xué)生頗感新奇。農(nóng)歷牽涉到二十四節(jié)氣,以及閏年閏月的問題,這對于1872年出生的日本人來說,恐怕并不陌生,雖然生下來開始改用新歷,但是“閏月”的用法,直到1900年才停用。對于一百年后出生的日本學(xué)生來說,“閏月”卻很生疏。因為閏月的緣故,每年過年的日期都不一致。比如:去年春節(jié)是1月31日,今年是2月19日。有同學(xué)問:明年呢?答:明年是2月8日。再問:后年呢?答:后年是1月28日。同學(xué)們興奮地叫了起來,說中國太有意思了。我告誡他們說,所以與中國人做朋友,得問清對方是過農(nóng)歷還是陽歷,如果過農(nóng)歷的話,千萬要確認日期,因為每年的生日日期不同。學(xué)生聽了吃驚地哈哈大笑,說中國人真好玩。
中日兩國的生活習(xí)慣,有共性,也有許多不同。元旦,對中國人來說,很平常,而對于日本人卻是“正月初一”。前一天晚上,也就是12月的最后一天,是大年三十,日本人稱“大晦日”。這一天,日本人的做法基本上和中國人一樣,但不同的是,日本人過年絕對不放爆竹,也沒有貼對聯(lián)的習(xí)慣。
中國人吃年夜飯,日本人叫“年節(jié)料理”。故里老家的年夜飯,有許多講究,平時咸菜蘿卜都能對付,年夜飯卻一定要配“十碗頭”,即十碗不同的菜,而且有些菜,三十晚上,只準(zhǔn)看,不能吃。比如“碗頭魚”是不能動的,一定要到過小年即正月十五才能吃。當(dāng)然,并不是中國所有地方都有如此風(fēng)俗。比如上海很多人家的年夜飯就提前在飯店賓館預(yù)訂。日本人家的“年節(jié)料理”幾乎都是預(yù)訂,年三十傍晚時分送貨上門,快遞公司會叮囑說:這是年夜飯?!澳旯?jié)料理”按人數(shù)多少,分不同尺寸,均為盒飯??上攵际菦龅模幌裰袊摹澳暌癸垺必S富多彩。晚上七點半,看類似于中國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節(jié)目,日本叫“紅白歌星”大賽。雖如此說,但節(jié)目內(nèi)容有很大不同。日本的紅白歌星大賽,節(jié)目較單一,以歌為主。另外,中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到零點敲鐘為止,日本紅白歌星大賽到11點45分結(jié)束,過后鏡頭搖向肅穆、靜寂的日本各地著名寺廟,做實況轉(zhuǎn)播,直到新年的鐘聲敲響。
日本人和中國人三十晚上都睡得很遲。日本人聽“新年的鐘聲”,中國人稱“守歲”。日本人現(xiàn)在雖不用農(nóng)歷,卻依然稱元月一日為“正月”。這一天開始,去參拜神社,日語叫“初詣”。正月(元月)一日這天,所有的神社前都排了長隊。參拜之前,得先洗手,參拜時還得向寺里投5元、50元或是500元的硬幣,然后三拍兩拜,向神社禱告心中最美好的愿望。完了以后,花200日元抽簽,“大吉”“中吉”“小吉”或是“末吉”,運氣不好的會抽到“兇”。
年復(fù)一年,已經(jīng)習(xí)慣了日本的過年。通常新年的鐘聲敲響后,我們即去神社,途中迎面碰上明晃晃的月亮,因為元月一日正是農(nóng)歷十一月二十,深夜的月亮很大。
明治維新后日本人改用新歷,卻不舍“正月”和“大晦日”,可“大晦日”出月亮,不免有些尷尬。
先說“下流”。這個詞乃是日本光文社出版的《下流社會》的書名,值得注意的是,日文“下流”并非中文的“下流”。日本使用漢字,往往做些手腳,使認識漢字卻不懂日文的人,最容易產(chǎn)生誤解。這細小的差別,當(dāng)是中日文化區(qū)別的原點,也是理解兩國文化不同點的起始。這類例子不勝枚舉。
中文的“下流”,日語稱“下品”。不過,中國人也用“下品”,那是指“質(zhì)量最差或等級最低的”東西。雖然罵人的話有說“那人(家伙)不是東西”,但無論人的“質(zhì)量有多差”,一般還是不說“下品”的。而日本人說了哪怕是一句粗話,就可以說此人“下品”。
日語中與“下品”相對的詞語是“上品”。如譯成中文,可說“高尚、文雅、雅致、優(yōu)雅、典雅或大方”等。那么,日文的“下流”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不說答案,你大概也會明白了。翻譯的話,可用“下層”或“低層”。日語中與“下流”相對的詞語還有“中流”和“上流”,因此,也就可以說“中層”或“上層”了。但中文似乎也用“中流”和“上流社會”的詞匯,但卻不說“下流社會”,而日語的“下流社會”當(dāng)是“下層社會”了?!断铝魃鐣芬粫母睒?biāo)題是“新生階層集團”,可見這個階層便是“下層社會”。
再說“格差”。此詞可見于以前日本巖波書店出版的新書《格差社會》??峙略谌魏沃形脑~典中都找不到“格差”這個詞,日中詞典將之解釋為“差距、差別、等級”??磥砣绶g成《等級社會》比較適合原意?!陡癫钌鐣芬粫母睒?biāo)題是“究竟問題何在”。
這兩本書都是談日本社會的,都有一個共同的觀點,都在說日本的社會在變化,中流社會漸漸消失,衍變成上下兩個等級的社會,即上層社會與下層社會?!断铝魃鐣氛J為,檢測一下你究竟是不是屬于下層社會的第一個要素,即年收入是否達到你年齡的十倍。如果沒有達到,男的33歲以上還沒成家,女的30歲以上還是單身,而且都過著5P生活的話,很明顯可以歸類于“下流社會”的群體。所謂5P乃是:一、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二、手機(Phone),三、電視游戲(Play station),四、塑裝瓶飲料(PET bottle),五、炸薯條(Potato chips)。坐在個人電腦前玩電子游戲、用手機交流、喝方便店的飲料、嘴嚼快餐炸薯條打發(fā)日子的日本大齡男女似乎都屬于“貧窮”的社會群體。
《格差社會》調(diào)查表明,日本的貧困率在發(fā)達國家中排名第三。日本的貧富差距正在悄悄地拉大,以前的“平等神話”正在無形地崩潰。日本將變得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該書認為,形成貧富差距加大的主要原因是經(jīng)濟長期不景氣,失業(yè)率高居不下;臨時工增多,正式工減少;分配系統(tǒng)的變化以及政體改革。
中國私家牌照小車與日俱增,但與中國人口相比,人均汽車擁有量遠遠落后于發(fā)達國家。要問中國年輕人最想要的是什么?回答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車的人恐怕不在少數(shù)。同樣,要問日本年輕人(高中畢業(yè)尚未工作的年輕人)最想要的是什么,答案也一樣。尚沒談戀愛的年輕人,早就與汽車相愛了,手機熒屏的首頁就是“愛車”的倩影。“豐田”與“本田”對于日本人是家常小碟、不足掛齒,車是英國、法國、德國或是美國的,那才引以自傲、引以為榮。日本大學(xué)生一般都有車。要問周末干啥?很多人會說:ドライブ。發(fā)音近似“拖拉伊步”。這是片假名,是外來語,源自英語a drive。日本小學(xué)館出版的《日中辭典》中文解釋:開汽車遠游兜風(fēng)。這樣看來,近似中文的發(fā)音“拖拉伊步”,倒是很有意思。當(dāng)然,“伊”可謂在水一方的“伊人”了,“步”可作以車代步之解。開車兜風(fēng)的主人要把“伊人”“拖”到哪里去?甭管往哪兒拖,不用擔(dān)心,因為到處都有方便店。
日本的方便店,確實方便,不用下車也能買到想買的東西。這樣的方便店很多,如肯德基、麥當(dāng)勞、星巴克等各式快捷飲食店,開車從入口處進去后,對著銀幕般寬大的彩色菜譜,就著麥克風(fēng)點你需要的,然后車到出口處停下,你點的東西差不多也就給你準(zhǔn)備好了,只要按下身邊的車窗玻璃就可以拿到東西,付錢結(jié)賬,十分方便。
類似這種不用下車的方便店,種類、數(shù)量都在不斷增加,有賣吃的,有賣用的,甚至還有賣藥的。開車的人坐在車上,將處方交給店方,很快就會拿到藥。店多,免不了相互之間的競爭,一旦競爭,自然花樣百出。就像時尚類雜志一樣,為吸引女性眼球,本月雜志配香水,下月雜志送木梳。雜志看完扔了,香水木梳還可以用。
一些和汽車相關(guān)的服務(wù)行業(yè),競爭靠的是價格、服務(wù)和禮品。日本車多,加油站也不少。加油站招攬生意的策略層出不窮,如果價格一樣,那就比服務(wù)了。比如,加油站的員工清一色俊男美女,穿好看的制服,聲音甜美溫柔,充滿青春活力,即使服務(wù)不周,顧客也能原諒,因為年輕。但有的加油站不是靠俊男美女,而是一些年齡已到為人父母的員工,他們做事認真,踏實可靠,且躬身相迎,滿面春風(fēng),好像剛剛中了六合彩。加油之際,還會遞上雪白的毛巾,說,方便的話,請擦拭車內(nèi);再問有沒有垃圾要倒,然后拼命地給你擦車窗、擋風(fēng)玻璃及整個車身,動作嫻熟專業(yè),無可挑剔。完了,你上了馬路,從反光鏡中看到那雙手交叉、彎腰九十度送你的身影,你能忍心下次不來嗎?
中國是人口大國,按人口比例關(guān)系,要不了多久將成為世界汽車大國,加油站、方便店等和汽車相關(guān)的服務(wù)行業(yè)應(yīng)當(dāng)早做準(zhǔn)備。日本一家拉面店的主人特地發(fā)明一種盛湯的袋子,開車買面,無論順放倒放都沒問題,可謂絞盡腦汁。競爭是無情的、殘酷的,同時卻又充滿智慧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