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唧”[?i33]在瀏陽方言中出現(xiàn)的頻率很高,口語色彩很濃。本文總結(jié)了瀏陽北鄉(xiāng)蕉溪話中“唧”作為構(gòu)詞語素、類詞綴和表達小稱意義的主要用法?!斑蟆笨梢源娆F(xiàn)代漢語中的“兒化音”還可以作為副詞詞尾,相當于“的”。
關(guān)鍵詞:“唧” 小稱 用法
一、引言
瀏陽市位于湖南省東部,地處湘贛邊境,東接江西銅鼓、萬載、宜春等縣,西近長沙,南靠醴陵,北鄰平江。瀏陽境內(nèi)多山,按地域劃分為東部、西部、南部和北部,當?shù)厝朔Q之為東南西北四個鄉(xiāng),方言分布情況比較復雜,每個鄉(xiāng)內(nèi)部之間還有“八里不同音”的說法,本文所分析的蕉溪話屬于瀏陽市北鄉(xiāng)話。普通話中沒有與“唧”對應(yīng)的詞匯,“唧”的口語色彩很濃,地方特色鮮明,在蕉溪話中的用法比較普遍。此外,“唧”在湖南的漣源方言、湘鄉(xiāng)方言、楊家灘方言和株洲方言中的“卿”尾(或“嘰”尾)中主要是作語氣詞,沒有瀏陽方言中的“唧”用法豐富。
二、“唧”的用法
目前關(guān)于瀏陽方言中“唧”的用法研究不多,夏劍欽(1998)在《瀏陽方言研究》中對瀏陽方言里的“卿”分布有過簡略的介紹①,盛新華、羅晶(2008)在《瀏陽方言中“形容詞+唧”的基本格式和句法語義功能》討論了“形容詞+唧”的主要用法。本文僅從結(jié)構(gòu)和語義功能方面對蕉溪話中“唧”的用法進行探討。
(一)“唧”作為構(gòu)詞語素
1.“親屬稱謂語素+唧”
從構(gòu)詞成分上講,“唧”作為構(gòu)詞語素和前面的親屬稱謂語素一起構(gòu)成稱謂名詞,意義相同?!斑蟆毕喈斢凇邦惡缶Y”,使單音節(jié)雙音節(jié)化,不可去掉。如:
1)“叔唧”[??u55?i44](叔叔)“嬸唧”[??n24?i44](嬸嬸)“姑唧”[ku33?i44](姑姑)“舅唧”[?‘iou11?i44](舅舅),其中“叔”“嬸”“舅”“姑”在書面語中都可以作為稱謂詞單獨使用,但在瀏陽蕉溪話中不作為詞語單獨使用,只有和“唧”一起使單音節(jié)雙音節(jié)化,才能相當于普通話中的“叔叔”“嬸嬸”“舅舅”“姑姑”,“唧”作為構(gòu)詞語素和親屬稱謂詞素意義相同,沒有產(chǎn)生附加語法意義。
2)“姨唧”(姨媽、阿姨)“姐唧”[?ia55?i44](姐姐)“公唧”[k?n33?i44](爺爺)“娭唧”[?ai44?i44](奶奶)“□唧”[?ɑ?33?i44](大伯的老婆)“□唧”[bu?24?i44](二伯的老婆)。“姨”“姐”在蕉溪話中可以單獨使用,用來稱呼長輩和姐妹?!肮薄捌拧痹诂F(xiàn)代漢語書面語和瀏陽話中單獨使用都不表示“爺爺”“奶奶”的意思,“公公”“婆婆”這類重疊詞可以表示對長輩和年老人的稱呼。蕉溪話中“公公”[k?n33 k?n0]“公唧”都表示稱呼老年人或長輩“爺爺”,“婆婆”可以稱呼奶奶卻不是“婆唧”而是“娭唧”[?ai44?i44]或“□□”[ao11pu0]?,F(xiàn)代漢語中沒有“娭”“□”[?ɑ?33]“□”[bu?24],前兩者都是前鼻音做聲母,“□”[?ɑ?33]“□”[bu?24]只有瀏陽蕉溪話中存在,都不可以單獨使用,“娭”不可以重疊,但是“□”[?ɑ?33]“□”[bu?24]可以重疊。如:
(1)“□□”[?ɑ?33?ɑ?0](大伯的老婆),相當于“□唧”[?ɑ?33?i44]。
(2)“□□”[bu?24bu?0](二伯的老婆),相當于“□唧”[bu?24?i44]。
3)值得注意的是,“唧”不可以和“爸”“媽”“哥”“弟”“妹”這4個語素搭配構(gòu)成“爸爸”“媽媽”“哥哥”“弟弟”和“妹妹”的詞義,但是可以加前綴“老”構(gòu)成“老弟唧”“老妹唧”,分別表示“弟弟”“妹妹”義?!斑蟆鳖愃朴诤缶Y的成分,和親屬稱謂語素一起構(gòu)成親屬稱謂詞,可以脫落。與前兩類相比,“唧”的語義已經(jīng)開始虛化。這兩個詞脫離前綴,“弟唧”不成立,“妹唧”成立且表示“女孩”義。這可能是受現(xiàn)代漢語的影響。蕉溪話中,“爸”“媽”“哥”可以單獨成詞,或著與前綴“老”一起構(gòu)成派生詞“老爸”“老媽”“老哥”“老弟”“老妹”。
2.“指示代詞+唧”
“已[i24]唧”“咯[kuo11]唧”“□[xai11]唧”表示“這里”“那里”“哪里”,“唧”附著在指示代詞后面構(gòu)成表示方位的名詞,相當于“里”,不可以去掉。
從構(gòu)詞成分上講,蕉溪話上述兩類詞語中“唧”作為構(gòu)詞語素,單音節(jié)雙音節(jié)化,滿足了音節(jié)上的需要,不可去掉?!斑蟆钡恼Z義還沒有完全虛化,或多或少還和前面的語素有一些聯(lián)系。
(二)“唧”的小稱形式
關(guān)于小稱的含義,曹志耘(2001)認為是漢語方言中類似北京話兒話的語言現(xiàn)象,小稱的基本功能是“指小”,并衍生出“喜愛、親昵、戲謔”等功能;沈明(2003)指出,“小稱簡言之就是表小指愛”。蘇俊波(2009)進一步指出,小稱是漢語方言中運用語法手段或形式標記對相對較小或少量的事物的指稱,附帶有喜愛、藐視等感情色彩。下面討論一下“唧”的小稱形式。
1.“人稱詞+唧”
“唧”加在人稱名詞后面表示一類人,表達親切、憐愛、同情的感情色彩,可去掉。如“老人唧”“病人唧”“細人唧”(小孩)、“妹子唧”(女孩)、“伢子唧”(男孩)、“老人家唧”(老人)、“婆婆唧或婆婆子唧”(老婆婆)、“老子唧”(老爺爺)。
2.“性別詞匯或動物名詞+崽+唧”
“唧”加在性別詞匯后面表示一類人,如“細伢崽唧”(小男孩)、“細妹崽唧”(小女孩),還以加在小動物后面,如“細豬崽唧”“細羊崽唧”“細狗崽唧”“細兔崽唧”“細貓崽唧”,“唧”和“崽”用于名詞后面,通常用于兒童視角,表示人或動物的幼子還表達對其的親昵、喜愛之情。“唧”不可以單獨成詞,“崽”可以?!搬獭焙汀搬踢蟆倍伎梢约釉诿~后面,且能夠互換,用來表示站在兒童的視角指認事物:“胖子崽”“桌子崽”“電視機崽唧”“蘋果崽唧”等,去掉“唧”不影響原義,這個結(jié)構(gòu)主要區(qū)分類別、表達小以及喜愛之情。
3.“數(shù)量詞+唧”
1)“數(shù)詞+量詞+唧”。如“一隻唧”(一只)、“一盒唧”(一盒)、“兩條唧”(兩條),表短時間的數(shù)量詞“幾秒唧”“一時唧”“個把小時唧”等。
2)“數(shù)量詞重疊+唧”。例如:
(3)把肉切成一片一片唧咯(把肉切成一片一片的)。
(4)蘋果兩隻兩隻唧裝(蘋果兩只兩只地裝)。
這個結(jié)構(gòu)在數(shù)詞為“一”時,表示每一,可以演變?yōu)椤耙?量詞重疊+唧”和“量詞重疊+唧”的形式,“一”逐漸脫落,意義不變。如每只用“一隻一隻唧”/“一隻隻唧”/“隻隻唧”表示,這符合語言的經(jīng)濟性原則。例如:
(5)已[i24]箱蘋果一扎(一)扎唧盡是紅咯(這箱蘋果個個都是紅的)。
(6)已[i24]箱蘋果扎扎唧盡是紅咯(這箱蘋果個個都是紅的)
蕉溪話中“數(shù)量詞重疊+唧”這個用法也可以和表示頻率的詞一起使用。如“一隻一隻唧一下[xa11]”(一次一只)、“三個三個唧一回”(一次三個)。數(shù)量詞結(jié)構(gòu)中的“唧”去掉并不影響詞義,重疊形式本身也是一種小稱手段,由“重疊量詞+唧”構(gòu)成的小稱形式,用以標記數(shù)量相對小量或次量相對少量的事物。
3)“點[ti?n55]+唧+形容詞”這個結(jié)構(gòu)中的“點唧”后面加單音節(jié)形容詞或部分雙音節(jié)形容詞,“點唧紅”(一點點紅)、“點唧辣人”(一點點辣)、“點唧”(一點點難受),“點唧”表示“一點點……”,表微量,小量。這個結(jié)構(gòu)的“點唧”也可替換成“點誒[?ai44]唧”或“點點唧”,都表示“極少量”?!斑蟆笨梢匀サ簦挥绊懺~義。
蕉溪話中沒有現(xiàn)代漢語中的兒化音,單音節(jié)或多音節(jié)詞根兒化表小稱在西南各地方言中很常見(蘇俊波,2009)。蕉溪話在表示小量的時候一般用“唧”代替“兒”附著在詞尾,表示主觀上的時間短、次數(shù)少,往往帶有親昵、喜愛等感情色彩。例如“一下②[i44?i?11]唧”(一會兒)等?,F(xiàn)代漢語中的“等一下兒”在蕉溪話中是“等(一)下唧”。例如:我還等(一)下唧就來(我還等一會兒就來)。
4.“動詞+唧”
“唧”附著在動詞后面,相當于動詞的重疊形式。如“打唧他”(打打他)、“吃唧蘋果”(吃吃蘋果)等。重疊是漢語方言中一種重要的小稱手段,在西部官話、北部吳語中多有體現(xiàn)(沈明,2003),蕉溪話中也是如此。
5.“形容詞+唧”
1)“重疊形容詞+唧”與“形容詞偏正短語AB+唧”。如“紅紅唧”“胖胖唧”“酸酸唧”和“津甜唧”“墨黑唧”“雪白唧”?!斑蟆辈荒軉为氈苯蛹釉趩我艄?jié)形容詞后面,如“*紅唧”“*胖唧”“*酸唧”,但可以搭配副詞構(gòu)成“蠻(很)+形容詞A或AB+唧”“幾+形容詞A或AB+唧”與“好+形容詞A或AB+唧”。這三類都是由副詞修飾單音節(jié)或雙音節(jié)形容詞,在瀏陽方言中很普遍,通常可以互換。如“蠻紅唧”(很紅)、“蠻有味唧”(很有趣)、“幾紅唧”(很紅,極紅)、“幾有味唧”“好紅唧”“好有味唧”等,“唧”相當于結(jié)構(gòu)助詞“的”,表達喜愛、滿意的感情色彩。副詞前面還可以加“確實”“硬是(有)”,表示對所描述的情況的肯定與確認。這個結(jié)果后面能加“啊”“咯”“啦”等語氣詞。如:
(7)已隻蘋果確實幾紅唧呀。(這個蘋果確實很紅)
(8)已隻蘋果硬是有蠻紅唧。(這個蘋果的確很紅)
(9)今日好煩躁唧咯。(今天特別煩躁)
2)“形容詞ABB+唧”與“形容詞AABB或ABAB或A不BC+唧”。如“硬梆梆唧”“香噴噴唧”“綠油油唧”“墨黑墨黑唧”“津甜津甜唧”“雪白雪白唧”“黑不隆冬唧”(漆黑)、“酸不溜秋唧”等。
“形容詞+唧”用于“S+V”句型,補充說明主語的特征,“唧”相當于結(jié)構(gòu)助詞“的”,同時表達了喜愛、親密等感情色彩。例如:
(10)已隻伢崽胖胖唧。(這個小男孩胖胖的。)
(11)已隻梨津甜唧。(這個梨子甜甜的。)
6.“副詞+唧”
朱德熙(1961)認為,“的l”作為副詞詞尾,出現(xiàn)在部分雙音節(jié)副詞詞干(忽然、格外、漸漸)之后構(gòu)成副詞,整個結(jié)構(gòu)是副詞性的?!雹墼谙膭J《瀏陽方言研究》中所收錄的71個副詞中,所有能加“唧”的都是雙音節(jié)副詞,單音節(jié)副詞都不可以直接加“唧”,如“*總唧”“*莫唧”“*怕唧”的說法。通過考察,蕉溪話中沒有發(fā)現(xiàn)單音節(jié)副詞加“唧”的情況,瀏陽蕉溪話的“唧”能附加在一部分副詞后作結(jié)構(gòu)助詞,整個結(jié)構(gòu)可修飾動詞。如:“總是[???24?i44]唧”(總是)、“突然[t‘ou33y?n55]唧”(突然)、“偷偷[t‘ei33t‘ei33]唧”(偷偷)、“偏偏[p‘i?n33p‘i?n33]唧”(偏偏)等。
此外,“唧”還能附著在時間副詞后面,如“已(隻)時[i24t?a44?i55]唧”(這時候)、“咯(隻)時[kuo11t?a44?i55]唧”(那時候)、“□隻時[xai11 t?a44?i55]唧”(什么時候)、幾時[?i24?i55]唧”(什么時候),還有“今年唧”“去年唧”“昨日唧”等。
三、結(jié)語
本文以瀏陽北鄉(xiāng)蕉溪話為代表,分析了“唧”的用法和語義功能?!斑蟆痹跒g陽話中是普遍的語言現(xiàn)象,“唧”也可以和少數(shù)構(gòu)詞語素一起,構(gòu)成稱謂詞匯和幾個方向名詞,在這些結(jié)構(gòu)中的“唧”有實際語義;也可以表示小稱意義,主要是主觀上的指小表愛;“唧”還可以作結(jié)構(gòu)助詞,相當于“的”??梢杂迷诿~、形容詞、量詞、副詞、代詞后面構(gòu)成相關(guān)格式。
注釋:
主要參考夏劍欽《瀏陽南鄉(xiāng)方言記略》,方言,1983年第1期,
第48頁,陰平[33]剛丁初商夫詩;陽平[55]陳寒牛文符題;上聲[24]古好武老府紙;去聲[11]倍婦漢試岸附;入聲[44]急各木白服直。
“一下”既表示“(一)會兒”“一下子”,還表示“一次”,
根據(jù)搭配的動詞或具體語境而定。
朱德熙:《朱德熙文集》第二卷,《說“的”》,商務(wù)印書館
2011年,第56頁。
參考文獻:
[1]貝先明,石鋒.方言的接觸影響在元音格局中的表現(xiàn)——以長沙,
萍鄉(xiāng),瀏陽方言為例[J].南開語言學刊,2008,(1):33~37.
[2]曹志耘.南部吳語的小稱[J].語言研究,2001,(3).
[3]黃鶯.湖南瀏陽方言詞匯與普通話的比較[J].語文學刊,2012,
(12):29~30.
[4]蘇俊波.丹東方言的小稱[J].漢語學報,2009,(4):56~57.
[5]沈明.山西方言的小稱[J].方言,2003,(4).
[6]盛新華,羅晶.瀏陽方言中“形容詞+唧”的基本格式及句法
語義功能[J].湘潭: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139~143.
[7]夏劍欽.瀏陽南鄉(xiāng)方言記略[J].方言,1983,(1):47~58.
[8]夏劍欽.瀏陽方言研究[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4,
17,31.
[9]朱德熙.說“的”[A].朱德熙文集(第二卷)[C].北京:商務(wù)印
書館,2011:56.
(陳丹 廣東廣州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 5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