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代漢語中有不少形如“帥呆了”“酷斃了”的結構,這一結構在很多問題上存在爭議,故導致其研究比較零散且不充分。本文試從這一結構的組成和特點兩方面對其做整體探討,并對所有能進入這一結構的補語做具體的分類與闡述,希望能彌相關研究的不足。
關鍵詞:形容詞 極限性程度補語 結構
一、引言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會用到這樣一些表達結構,如:“好極了”“聰明絕頂”等。這些結構都是由形容詞加一個補語構成,對于這一結構中的補語,本文采用方芳(2006)的稱法,把它們稱為“極限性程度補語”。因此把“好極了”“聰明絕頂”等這類結構定義為“形容詞+極限性程度補語”結構。對于此類結構,現(xiàn)有的研究并不多,劉艷(2008)只探究了形容詞加“死”“極”的用法,并側(cè)重于對“VP+死+了”與“VP+極+了”的對比分析;張琴(2010)只討論了“X得很”的用法,且側(cè)重于“X得很”的句法與語用價值研究。他們都只針對一兩個特例進行解釋,并未從類別的角度給這些短語定義一個結構類型,目前幾乎沒有文章對“形容詞+極限性程度補語”這一類結構做整體性探討。本文認為這一結構作為一個緊密結合的短語,具有很重要的研究價值。它自身的結構組成和特點,對研究現(xiàn)代漢語語法結構很重要,下面將對此展開討論。
二、“形容詞+極限性程度補語”的結構組成
(一)極限性程度補語的定義及數(shù)量
所謂“極限性程度補語”,就是指“用于某些謂詞性成分(動詞和形容詞)之后作補語,并且表示某種性質(zhì)或狀態(tài)到達了相當高的程度?!盵1]方芳(2006)認為極限性程度補語有35個,而蔡麗(2011)則認為能作程度補語的詞有43個。通過比較,兩人共同認可的程度補語詞有30個。除此之外,方芳(2006)認為“死死、難受、呆、斃、高”這5個詞可以作程度補語,蔡麗(2011)認為“很、多、瘋、傻、蒙、去了、不堪、夠瞧的、兇、可以、驚人、離譜、什么似的”這13個詞也可算作程度補語。上述30個共同認可的程度補語除“邪行”外,本文認為均可成為“形容詞+極限性程度補語”中的極限性程度補語,“邪行”一詞在現(xiàn)代漢語中基本不再使用,所以剔除。其次,在方芳(2006)和蔡麗(2011)所存在分歧的程度補語詞中,我們認為“死死”“高”“多”“蒙”“去了”“夠瞧的”“兇”“什么似地”應當剔除,因為這些詞基本沒有相應短語來證明它們可以跟在形容詞后作極限性程度補語,至于“很”和“可以”這兩個詞本身就不表示最高程度,所以也不能成為極限性程度補語。因此我們保留“難受、呆、斃、瘋、傻、不堪、驚人、離譜”這8個詞。除此之外,本文認為還應將“甚”和“爆”這兩個詞吸納進來。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現(xiàn)代漢語中能在形容詞后作極限性程度補語的詞有39個:極、透、壞、死、慌、非常、異常、萬分、絕頂、無比、過分、絕倫、透頂、要命、要死、不行、不成、嚇人、不得了、了不得、邪乎、可憐、難受、出奇、厲害、不過、之至、夠受、夠嗆、夠勁兒、呆、斃、不堪、驚人、離譜、甚、瘋、傻、爆。
(二)“形容詞+極限性程度補語”結構對形容詞的要求
通常來說,能進入“形容詞+極限性程度補語”這一結構的形容詞只能是性質(zhì)形容詞,因為性質(zhì)形容詞重在描寫某種屬性,而這種屬性表達人的主觀感受,所以可以加上程度詞來表達不同的感受。如:
(1)母親去世后,我悲痛萬分,決定寫一部書獻給她。這就是那本《豐乳肥臀》。(莫言《講故事的人》,中國新聞網(wǎng),2012-12-08)
狀態(tài)形容詞和非謂形容詞含有一個表示程度、代表附加意義的語素,如“雪白”表示“白”的程度是像雪一樣,“初級”中的“初”表示程度淺,故二者通常不再加補語。但隨著語言的發(fā)展,在口語中也逐漸出現(xiàn)少部分狀態(tài)形容詞和非謂形容詞進入“形容詞+極限性程度補語”這一結構的情況。如:
(2)這面墻一粉刷,就變得潔白極了。
(3)這本書的內(nèi)容初級得不得了,你怎么會看不懂呢?
不過,并不是任意的極限性程度補語都能與所有的性質(zhì)形容詞搭配,大部分性質(zhì)形容詞的極限性程度補語只有“極、死、要命、要死、不行、不得了、了不得、出奇、驚人、離譜”。因為這些詞既可以與褒義的形容詞連用,又能與貶義的形容詞連用,如“好極了”“壞極了”“聰明得出奇”“蠢得出奇”。本文所舉的39個極限性程度補語中大部分只能作某些特定性質(zhì)形容詞的補語,如“聰明絕頂”“弱爆了、拽爆了”“精彩絕倫”結構中的極限性程度補語基本不再與其他性質(zhì)形容詞組合。至于狀態(tài)形容詞與非謂形容詞在加程度補語時,可選擇的極限性程度補語就更加有限和固定了。
三、“形容詞+極限性程度補語”的結構特點
(一)“形容詞+極限性程度補語”的結構類型
對于“形容詞+極限性程度補語”的結構類型,本文采用張誼生(2000)提出的分類方法,即:組合式和黏合式?!八^組合式,就是指補語同中心語之間必須使用補語標記‘得(有時也作‘的),所謂黏合式,就是指補語直接后附于中心語。”[2]黏合式又根據(jù)極限性程度補語音節(jié)的不同分為:雙音節(jié)不加“了”和單音節(jié)加“了”兩種。所以“形容詞+極限性程度補語”的結構類型有以下三種:
1.“形容詞+得+極限性程度補語”
(4)打開衣柜,江月蓉才發(fā)現(xiàn)自己鮮艷的衣服實在少得可憐。(柳建偉《突出重圍》)
2.“形容詞+極限性程度補語”
(5)他的刀在前數(shù)日已拂拭得鋒利無比,應當把那河中頂大的魚砍到才是這年輕人與刀的本分。(沈從文《漁》)
3.“形容詞+極限性程度補語+了”
(6)他望著小織,發(fā)現(xiàn)她正安詳?shù)乜粗胺剑巧袂榭蓯蹣O了。(張煒《秋天的憤怒》)
對本文所列舉的39個極限性程度補語進行分類,屬于第一種結構的有19個:“慌、過分、要命、要死、不行、不成、嚇人、不得了、了不得、邪乎、可憐、難受、出奇、厲害、夠受、夠嗆、夠勁兒、驚人、離譜”。屬于第二種結構的有12個:“非常、異常、萬分、絕頂、無比、過分、絕倫、透頂、不過、之至、不堪、甚”。屬于第三種結構的有9個:“極、透、壞、死、呆、斃、瘋、傻、爆”。其中“過分”既可以用于第一種結構,也可以用于第二種結構。
(二)“形容詞+極限性程度補語”的結構轉(zhuǎn)換
很多情況下,“形容詞+極限性程度補語”結構可以改寫成“極限性程度狀語+形容詞”結構,如有“得”“了”的,去掉“得”“了”仍可實行轉(zhuǎn)換。例如:
痛苦萬分→萬分痛苦 羞憤極了→極羞憤 聰明得出奇→出奇聰明
然而,有些“形容詞+極限性程度補語”結構卻不可以改寫成“極限性程度狀語+形容詞”的結構。例如:
酷斃了→*斃酷了 精彩絕倫→*絕倫精彩 苦得要命→*要命苦
要實現(xiàn)這兩個結構的轉(zhuǎn)換,其中的極限性程度補語必須是諸如“萬分、出奇、極”之類既可以作狀語又可以作補語的程度詞。而像“呆、斃、要命”之類的程度詞,因其本身不能作狀語修飾形容詞,所以由它們構成的這兩個結構不能互換。當出現(xiàn)這些極限性程度補語“極、死、甚、非常、異常、萬分、絕頂、無比、過分、出奇、離譜、驚人”時,兩個結構可以實現(xiàn)互轉(zhuǎn);而當出現(xiàn)這些極限性程度補語“透、慌、壞、瘋、傻、爆、絕倫、透頂、要命、要死、不行、不成、邪乎、嚇人、可憐、難受、夠受、夠嗆、夠勁兒、厲害、不過、呆、斃、之至、不堪、了不得、不得了”時,兩個結構不可以實現(xiàn)互轉(zhuǎn)。
四、結語
“形容詞+極限性程度補語”結構多用于口語和網(wǎng)絡語言中,適用人群也集中在以大學生為代表的青年人之中,與傳統(tǒng)的“極限性程度狀語+形容詞”相比,它更加具有時尚、新鮮的氣息,并且在表達上也更酣暢淋漓。雖然在數(shù)量和使用上,“形容詞+極限性程度補語”結構遠不及“極限性程度狀語+形容詞”結構,但我們?nèi)詿o法否認它們的存在,因為這類結構已越來越多地充斥于人們的日常交流中。所以,隨著語言系統(tǒng)的不斷演變,這種語言結構應該會朝著更加規(guī)范、完善的方向發(fā)展。
(本研究獲得“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3YJAZH051]資助。)
注釋:
[1]參見方芳.現(xiàn)代漢語極限性程度補語的多維考察[D].成都:四川
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2]參見張誼生.程度副詞充當補語的多維考察[J].世界漢語教學,
2000,(2).
參考文獻:
[1]蔡麗.現(xiàn)代漢語中程度補語的范圍及類別[J].寧夏大學學報(人
文社會科學版),2011,(4).
[2]方芳.現(xiàn)代漢語極限性程度補語的多維考察[D].成都:四川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2006.
[3]劉蘭民.現(xiàn)代漢語極性程度補語初探[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
會科學版),2003,(6).
[4]劉艷.“VP/AP+死+了”與“VP/AP+極+了”結構的對比研究[D].
廣州:暨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5]馬慶株.漢語動詞和動詞性結構[M].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
社,1992.
[6]王俊毅.形容詞帶“得”字補語的考察[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
科學版),1996,(2).
[7]張琴.程度補語“X得很”的句法及語用分析[J].現(xiàn)代語文(語
言研究版),2010,(8).
[8]張誼生.程度副詞充當補語的多維考察[J].世界漢語教學,
2000,(2).
[9]張誼生.現(xiàn)代漢語副詞研究[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0.
[10]趙日新.形容詞帶程度補語結構的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
2001,(4).
(周丫 湖北武漢 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 43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