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佩
摘要:翻譯活動的實質(zhì)是語言之間意義的轉(zhuǎn)換,有理解和表達兩個階段。在翻譯過程中,無論哪個階段,語言意義的確立都是必須依靠語境的,單個詞往往是沒有意義可言的;以往人們更多注意語言本身的問題,而現(xiàn)在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語言的使用環(huán)境,即語境問題。人們習慣將語境分為上下文語境,情境語境和文化語境。任何人類活動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范圍內(nèi)發(fā)生的,當然語言活動也不例外。
京劇是我國傳統(tǒng)戲劇的瑰寶,被認為是中國的國粹。為更好地把中國京劇文化介紹給世界各地,現(xiàn)目前已有許多介紹京劇的英譯本,本文旨在從文化語境的角度對比《京劇》兩種英譯本,闡明文化語境對翻譯的影響以及翻譯策略。
關鍵詞:文化語境 京劇 翻譯 翻譯策略
一、文獻綜述
(一)語境
“語境”這一概念首先由馬林諾夫斯基在1923年提出。他認為言語和環(huán)境緊密相關,言語只有在言語產(chǎn)生的環(huán)境及文化語境中才能夠被理解(劉潤清,1988)。也就是說,語言只有在特點的環(huán)境中才有意義。Martin&Ring ham(2000)在《符號學詞典》中給語境作如下定義:語境一詞指在任何特定的所指單位之前的或伴隨該單位的語篇,語義賴之而存在。語境可以是清晰的、隱蔽的或情景的。而至今“語境”一詞尚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在不同學科和領域,語境的定義不盡相同。但總的來說,語境可以分為語言學語境和非語言學語境。語言學語境指文本中存在的上下文語境。非語言學語境包括情景語境、文化語境和實際語境。
(二)翻譯與文化語境
文化是語言生存的土壤,與此同時它又靠語言交際、傳播和發(fā)展。文化語境是指任何一個語言使用所屬的某個特定的言語社團, 以及每個言語社團長期形成的特定的歷史、文化、風俗、習俗、價值標準和思維方式等。由于不同民族所處的自然地理、人文歷史和文化環(huán)境不同, 各民族的人們對外部世界反映產(chǎn)生的印象和概念也會出現(xiàn)差異, 所以不同語言文化在歷史傳統(tǒng)、價值取向、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思維方式及地理環(huán)境等方面的差異會使同一詞語在不同文化語境中產(chǎn)生不同的喻義, 引起的情感也往往因文化不同而各異。在交際過程中,語言的意義通常是根據(jù)語境來確定的(張美芳,2002)。奈達認為翻譯是語言交際活動,它取決于聽/讀者從譯文中所獲得的信息。馬林諾夫斯基認為不同的文化背景是語言翻譯障礙的最主要因素,語言不是一套完備的體系,語言中的意義不可能由它自己本身來描寫,而是由語境來決定的(俞如珍、金順德,1997)。關于翻譯中的語境,紐馬克認為,“文化語境在所有翻譯中都是最重要的因素,其重要性大于任何法規(guī)、任何理論和任何基本詞義?!笨梢姡幕Z境是翻譯中不可忽視的因素。同一篇章由于譯者所依賴的文化語境不同,可能會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翻譯文本。這意味著對某一篇章的正確理解,即譯者所做的那種的翻譯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賴文化語境。翻譯本身是一種跨文化交流,因此在翻譯過程中不僅要注重語言符號的轉(zhuǎn)換規(guī)律而且要充分考慮到文化語境的影響。同樣的文字在不同的文化語境中的人對其反應也不一致。
二、京劇與《京劇》兩種譯文的對比
(一)京劇
京劇是我國傳統(tǒng)戲劇的瑰寶,被認為是中國的國粹。清朝乾隆55年四大徽班進京后與北京劇團的昆曲和漢劇等劇種經(jīng)過五六十年的匯融,衍變成京劇。京劇已有200年歷史,它把歌唱、舞蹈。音樂自然地融為一體,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形成以唱、念、做、打、舞表演為中心的戲曲劇種。京劇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其獨特的造型語言。它把不同性別、性格、年齡、身份的人物劃分為不同的行當,一般說來有“生、旦、凈、丑”四大行當。京劇從20世紀開始走出國門,在世界各地成功地演出了許多場次,受到世界各國人民喜愛。我國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還曾用京劇“貴妃醉酒”這出經(jīng)典代表劇目震驚西歐。在中西方交流過程中京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京劇》兩種英譯本的對比
京劇在中西方文化交流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們?yōu)榱斯獯髢?yōu)秀民族文化傳統(tǒng),把中國京劇文化介紹給世界各地,翻譯出京劇里所含的文化特點顯得十分重要。
例:京劇演員在舞臺上主要使用四種基本的表演形式:唱(唱腔)、念(道白)、做(面部、身體造型和表演)、打(武打)。根據(jù)所表演角色的性別、年齡和社會地位的不同,演員角色分成四類:生(男角)、旦(女角)、凈(花臉男角)、丑(丑角)。
譯文1:Its actors and actresses use four basic performing methods on stage:chang(singing), nian(recitation), zuo(facial and body posturing and acting)and da(martial arts).According to the gender, age and social position of different roles which they play, actors and actresses ar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sheng(male roles), Dan(female roles), Jing(male roles with facial paintings)and chou(clowns).
譯文2:Peking Opera actors and actresses on the stage mainly uses four basic forms:singing(singing), speaking(spoken parts in an opera), acting(facial, body shape and performance)and acrobatic fighting(martial arts). According to gender, age and different social status, the role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characters:Sheng(a male role), Dan(a female role), Jing(a male role with a painted face), Chou(known as the little painted face, used on villainous or comic characters).
原文中此句介紹了京劇的獨特藝術風格和主要表演形式,里面包含了京劇獨有的文化特色,在翻譯此句時應注意文化詞匯的翻譯,尤其是“唱、念、做、打”,“生、旦、凈、丑”京劇獨有的表演形式和演員角色的翻譯。譯文1中將“唱、念、做、打”,“生、旦、凈、丑”直接使用音譯的方法,譯為“chang, nian, zuo, da”,“sheng, dan, jing, chou”并對這四種表演形式和演員角色做了解釋“chang(singing), nian(recitation), zuo(facial and body posturing and acting)and da(martial arts);sheng(male roles), Dan(female roles), Jing(male roles with facial paintings)and chou(clowns).”這樣既譯出了帶有京劇文化特色的詞語,又讓外國人更好地理解了京劇中的四種基本表演形式和演員角色。而譯文2直接將“唱、念、做、打”譯為“singing, speaking, acting, acrobatic fighting”,這雖然也能讓外國人明白這四種表演形式是什么,但是從傳遞京劇文化和文化語境的角度來看,譯文2并沒有譯出京劇的文化內(nèi)涵,只簡單的譯出字面上的意思。而且譯文2中將“打”譯為“acrobatic fighting ”一詞,會使人產(chǎn)生歧義,因為“acrobatic fighting”主要是指武打,動作比較大,場面比較激烈,但京劇中的“打”是傳統(tǒng)武術的舞蹈化,并沒有激烈的武打場面。譯文2中對“生、旦、凈、丑”也采用了音譯法,但在對“丑”的解釋上沒有譯文1簡潔明了。京劇中的“丑”是指丑角,與西方人對“clown”一詞理解相似。因此,將京劇中的“丑”解釋為“clown”簡潔明了,外國人一看就懂。從京劇文化語境的角度分析,譯文1采用音譯加解釋的方法更好地譯出了京劇的文化內(nèi)涵。
例:為了集中展示演員在表演中的創(chuàng)造性,舞臺的背景通常非常簡單:一座城門就代表整個城市,手中一柄漿就表示劃船,手握一馬鞭就表示騎馬。時間、地點和情景的展示主要依靠舞臺上表演。
譯文1:In order to focus attention on the creativity of the performers, the stage settings are generally quite simple:a city gate represents a whole city;an oar in hand signifies rowing a boat;and a whip in hand evokes riding a horse. The expressions of the time, place and situation mainly depend on the stage performance.
譯文2:To show the actors creativity in the acting,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age is usually very simple:a city gate stands for a whole city, an oar means rowing, a horsewhip signifies riding a horse. The exhibition of time, site and scene mainly depends on acting on the stage.
此段描述了京劇舞臺的布置,同時此段也包含了許多京劇的文化內(nèi)涵。不同于西方戲劇,京劇舞臺的布置是非常簡單的,京劇著重強調(diào)演員的創(chuàng)造性。在京劇的文化語境下,翻譯此段時應注重用舞臺的簡單烘托出演員的創(chuàng)造性。原文中“手中一柄漿就表示劃船,手握一馬鞭就表示騎馬”,譯文1將其譯為“an oar in hand signifies rowing a boat;and a whip in hand evokes riding a horse”。譯文2則譯為“a blade means rowing, a horsewhip signifies riding a horse”,對比兩種譯文,譯文1將原文中“手中”,“手握”均譯出“in hand”,與譯文2相比更加忠實原文,并且更加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了京劇舞臺的特點。如只將“手中一柄漿”,“手握一馬鞭”簡單譯為“an oar”,“a horsewhip”,只譯出了京劇舞臺的簡單性,并沒有傳遞出京劇演員的創(chuàng)造性。
例:在傳統(tǒng)劇目里,樂隊被分為兩大類型:唱腔與表演由胡琴伴奏,胡琴是一種兩根琴弦的樂器;武打則主要是由打擊樂器伴奏。
譯文1:In traditional pieces, the orchestra is typically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singing and dancing are accompanied by the huqin, a two-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 and martial arts mainly go with percussion instrument.
譯文2:In the traditional opera, the band has been divided into two types:singing and acting are accompanied by Huqin which is an instrument with two strings;Acrobatic fighting is mainly accompanied by percussion instrument.
此句中“樂隊”一詞,譯文1譯為“orchestra”,譯文2譯為“band”。京劇里的樂隊主要指胡琴,二胡等帶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樂器組成的,而“band”則主要指現(xiàn)代樂隊(鼓手,鍵盤手等)。在理解了京劇的文化內(nèi)涵后,根據(jù)文化語境,“樂隊”一詞譯為“orchestra”一詞更好,更符合京劇特點。“胡琴”這種樂器帶有很明顯的中國文化特色,在翻譯“胡琴”時,如只簡單的采用音譯,外國人還是不懂這是什么樂器,因此,在翻譯時譯文1與譯文2均采用了音譯加解釋的翻譯方法,這樣既保留了帶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詞語,又讓讀者明白了其中的含義。
《京劇》一文中含有許多文化負載詞,在翻譯這一類詞語時很難找到對等的表達,因此需要譯者做各方面的權衡,既不能失本國文化特色又能讓目的語讀者接受。
三、結語
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作為語言應用的重要元素,語境決定著語義,翻譯作為一種跨語言和跨文化的交際活動,受語境制約明顯,文化語境是翻譯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從文化語境角度對比分析《京劇》兩種英譯本,有利于更好地把京劇介紹給世界各地,促進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作者單位:成都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1]Eugene A Nida, 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on[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127~129.
[2]Martin & Ring Ham, 符號學詞典(2000).
[3]關孜慧. 文化語境與翻譯[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3):46~48.
[4]彭利元. 語境與翻譯關系新探[J]. 外語教學,2003(3):59~62.
[5]劉潤清. 語言與文化. 外語教學與研究,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