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飛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fā)展,各種不良社會現象不斷滋生,還未成年的初中生無所適從,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本文從初中語文古典文學教學中積極探索出適合新時期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及有效途徑,從而達成提高學生整體心理素質、增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的目標。
【關鍵詞】初中語文 古典文學教學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整合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2-0018-02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fā)展,各種不良社會現象不斷滋生,還未成年的初中生無所適從,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隨著社會變革的深層發(fā)展,許多“單親家庭”“留守家庭”大量涌現,造成孩子的健康教育極易出現偏差;進入初中之后,初中生的科目增多,學習任務加重,在應試教育壓力下,一旦成績上不去,就會產生厭學等許多不良情緒;網絡監(jiān)管不力,非法網站林立,一些骯臟的暴力的東西充斥網絡,嚴重地影響著初中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而初中階段的學生又正處于青春期,缺少對心理健康的正確認知,缺乏及時有效的心理調適,在生活和學習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在所難免,而且大有逐年上升之勢,這對學生個體的成長和發(fā)展是一個潛在的威脅,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此,筆者積極參與學校的“學生為本,人人成功”特色健康教育工作,并結合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現狀調查與分析,從初中語文古典文學教學中積極探索出適合新時期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及有效途徑,從而達成提高學生整體心理素質、增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的目標。
為此,筆者認為初中語文古典文學教學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的理論基礎與依據如下:
1、國務院、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決定、意見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的法理依據。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提出“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國家教育部新制定的中小學德育大綱中又明確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中小學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又下發(fā)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對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任務、途徑、原則、組織領導、師資隊伍建設等問題都進行了闡釋,并提出了意見,要求各級教育部門的領導和學校校長、教師、家長要充分認識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以積極認真的態(tài)度對待這項教育工作。
這些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的法理依據。
2、近年來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是進行研究的現實依據和理論基礎。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的發(fā)展有近20年的歷程,在歷經調查、呼吁——嘗試、起步之后,目前正處于發(fā)展、推進階段。許多省市相繼成立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領導(指導)小組或指導委員會,各種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如井噴狀涌現。
在中國知網中輸入主題詞“心理健康教育”, 僅2006年至2012年就收錄了25478篇各種論文。在中國知網中輸入主題詞“心理健康教育”加詞頻“中學生”,在2006年至2012年間也收錄了1298篇各種論文。
這些有益的探索和優(yōu)秀的成果,是進行研究實驗的現實依據和理論基礎。
3、中國古典文學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思想寶庫,初中語文古典文學教學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
中國古典文學不僅是文學寶庫,而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思想寶庫。只要我們古為今用,批判繼承,古今融合,完全能夠發(fā)揮出這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精髓對心理健康教育應有的作用。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就是古為今用的最好明證。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也有大量的古典文學作品,我們初中語文教師只要根據學生思想實際,有針對性地強調古典文學作品中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的因素,就有可能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心理,健全其人格。初中語文古典文學教學完全可以擔當起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部分責任,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
依靠這些理論基礎與依據,筆者認為初中語文古典文學教學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的實踐性與操作性是可行的。
從上文提到的相關研究中我們可看到:一方面,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正迫切地希望運用語文教育研究、語文教育實踐中的新成果、新方法,積極介入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去;另一方面,一些專家學者也在積極建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統(tǒng)。這種系統(tǒng)理論的迅速發(fā)展,切合了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尋求新科學理論積極介入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去的迫切心理。同時,這種系統(tǒng)理論的豐富和發(fā)展也離不開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在一線的積極實踐和自覺運用。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看到了初中語文教學運用系統(tǒng)科學理論積極介入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大有作為的前景。鑒于此,我們相信“初中語文古典文學教學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的研究是可行的。
參考文獻:
[1] CNKI學術期刊網、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等.
[2]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
[3] 王榮生:《語文科課程論基礎》,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4] 嚴育洪:《新課程教學反思》,北京: 中國人事出版社,2007年.
[5] 張大均:《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6] 黃希庭:《心理學導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