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成績評定的雙軌模式

2015-05-15 00:30陳保亞杜兆金
中國大學教學 2015年2期
關鍵詞:大學教學

陳保亞+++杜兆金

摘 要:成績評定是衡量學生相關知識結構的基礎,也是人才選拔的重要依據。目前國內外有很多種評定成績的方法,如標準分法、百分等級法、績點法、正態(tài)分布法等,但均存在不足之處。本文在分析各種成績評定方法優(yōu)劣的基礎上,提出了評定成績的雙軌制方法。雙軌制成績評定同時考慮學生成績的相對排名和絕對成績,有利于在不同難度的學科中展開比較、選拔人才。

關鍵詞:大學教學;成績評定;雙軌模式

成績評定是衡量學生相關知識結構的基礎,也是人才選拔的重要依據。無論是否人性化,現代社會人才強烈競爭在一定時間內已經是一個不可回避的趨勢,成績評定也是維持公正競爭的有效手段。目前存在的各種成績評定模型,從不同的角度為衡量學生的知識結構提供了參數,但都不具有充分性,常常使很多學習難度高、學術含金量高的學科的學生得不到公正的評價。目前國外使用的標準分法、百分等級法及國內使用的絕對成績、績點制、正態(tài)分布等,側重于縱向衡量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而相對成績(成績排名)可用于橫向衡量學生成績的差異,但相對排名容易忽略學生絕對成績的差異。

在評估學生學習效果、教學質量及評定獎學金過程中,必須對學生的成績進行縱向、橫向兩個維度的衡量和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成績有一個全面客觀的評價結果。而要實現這一點,學生成績必須包含兩個重要參數:相對排名和絕對成績。并且這兩個成績應該直觀,才有利于選拔者對人才進行選拔。而目前成績評定模式盡管有很多優(yōu)點,但未能充分地、直觀地體現相對排名和絕對成績這一關鍵關系。我們提出雙軌制模型來評價學生的知識結構。所謂雙軌制成績評定,就是同時考慮學生成績的相對排名和絕對成績。我們認為,評定成績應該按照雙軌制模式,才利于在不同難度的學科中展開比較、選拔人才。

一、從國內外成績評定方法看雙軌制的必要性

按照一定的評分標準直接評出來的分數叫原始分。原始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但原始分不反映個體學生成績在一組分數中的相對位置。為了能更直觀觀察某原始分在一批分數中的相對位置,需要對原始分進行轉換。轉換的方式有很多種,目前國外主要采用的有標準分法和百分等級法等。

所謂標準分,是以原始分為基礎根據一定的轉換公式計算出來的分數,能夠反映原始分數在一組分數中的相對位置。一個分數在一組分數中的位置,可通過兩個參數來描述,一個參數是位置,即看該分數在該組分數的平均分之上還是在其之下或是等于該組分數的平均分,另一個參數是距離,即看該分數離開平均分有多遠。離開平均分的距離用標準差表示。這樣就可以計算某個分數離開平均分多少個標準差單位。這種以標準差為單位來表示一個分數與平均分之間差的過程,稱為原始分的標準化,其結果是把原始分轉換為標準分(即標準差單位數)。若以字母Z代表標準分,標準分(或稱Z分)的計算公式為:

該標準分計算公式中,Xi為原始分數, 為原始分的平均數,S為原始分的標準差。

百分等級法也是計算某一分數在特定一批分數中的相對位置。百分等級是指在一組分數中低于某個分數的人數百分比。某個分數的百分等級越低,說明該分數在一批分數中所處的相對位置也越低。針對特定一批原始分數數據,可以有兩種處理方式:一種是對所有原始分數做從高到低的排序,這樣可觀察每個原始分數的排列順序數;另一種處理方式則是對該批原始分數進行分組,統(tǒng)計原始分數落在特定分數區(qū)間的數量。

自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以來,中國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成績評定體系。目前有絕對成績、相對成績、績點成績等幾種方案,還有正態(tài)分布等補助手段。

絕對成績指分數。絕對成績大致能反映學生的知識結構,比如90分以上可以視為比較好地掌握了該課程的知識。80分以下的肯定還有很多不足。然而絕對成績存在缺陷。首先,隨著學生給老師打分的權重在增加,可能造成老師有意抬高學生成績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絕對分數所具有的評價參數的作用。其次,對同一學科的不同班級的學生,不同的老師所給出的絕對成績存在一定的差異。如教師A給A班學生的絕對成績,整體上看可能會比教師B給B班的學生的絕對成績高。另外,由于學科的差異,不同學科學生的絕對成績整體上勢必造成顯著差異,絕對成績也造成了衡量學生的不平等現象。

相對成績是指成績排名。有的老師給分很嚴格,第一名只能是85分,但85分仍然是最好的學生。有的老師給分很寬松,最后一名也是85分,這個85分仍然是最差的。相對排名能避免老師因為給分寬嚴帶來的影響,能比較好地反映學習名次。但相對成績的確定不反映學生掌握知識的絕對情況。如果一個學生排名第一,但成績是85分,仍然說明和老師的要求或課程大綱的要求有差距。

績點制是實行學分制的重要配套措施之一。不同課程的學分數可能不同,同樣一個成績獲得的學分也會存在差異。比如,同樣是85分,因不同課程學分不同而可能得2學分或3學分。計算績點的方法,就是把百分制成績大致分為若干個檔次,然后再通過加權計算每個檔次對應的學分績點。根據百分制成績分檔的數量,成績與績點的對應大致有五級制、七級制、十級制、十一級制、十二級制等。例如,根據鄭鷹(2002),多數高校采用五級績點制,即學習成績與績點存在這樣的換算關系:90–100分=4;80–89.9分=3;70–79.9分=2;60–69.9分=1;60分以下=0。但也有不少高校把學生分數和績點的對應進一步細化。如十級績點制則可采用如下的分數成績和績點數的對應關系:90–100分=4.0;85–89分= 3.7;82–84分=3.3;78–81分=3.0;75–77分=2.7;71–74分=2.3;66–70分=2.0;62–65分=1.5;60–61分=1.0;60分以下=0。(參看鄭鷹2002)

學分績點的計算方法是把學分和成績對應的績點相乘。例如某學生語言學史(3學分)的成績?yōu)?9分,按上述五級績點制,其學分績點為3×3=9,而按上述十級績點制,其學分績點則為3.7×3=11.1。平均學分績點換算的方法是先把各科成績按績點數乘以學分,再把得到的各科學分績點相加,得到總學分績點,然后再用總學分績點除以總學分數。例如,某個學生一學期內修了三門課:現代漢語、語言學史、理論語言學,課程學分均為3,成績分別為:94分、89分、75分,根據前述十級績點制可知績點數分別為4、3.7、2.7,那么該生這學期的平均學分績點是(4×3+3.7×3+2.7×3)÷9=3.5。平均學分績點可以作為衡量每個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指標。endprint

學生在某學期學習各門課程所獲得總學分數的多寡,只說明學生學習數量的大小??凕c制則同時兼顧學生成績和課程學分數??梢姡凕c制既強調了學生的學習數量,也注重考查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分制相比,績點制更能體現出學生的學習在數量和質量兩方面的優(yōu)劣差異。但績點成績仍然不能準確反映學生的排名。績點制分級的不同,可體現為比較結果細化程度的差異。一般來說,分級越細則越能體現出學生優(yōu)劣的細微差別。比如,兩個學生某門課(課程學分為3)的成績分別為80分和89分,按上述五級績點制,兩個分數對應的績點相同(均為3),學分績點計算結果必然也相同(均為9),而按上述十級績點制則兩個分數對應的績點存在差異(分別為3和3.7),學分績點計算結果也必然會存在差異(分別為9和11.1)。而且,各個學校采用的績點制的分級方式及百分制分數與績點的對應方式也不盡相同,例如有的學校是4為績點上限,有的是5為績點上限,這也使得學生成績的橫向比較方面存在困難。

為了防止老師過高給成績或過低給成績,正態(tài)分布的方法被提出來。這是一種補充的方法。正態(tài)分布理念的本質是想讓每個學科成績都符合一個正態(tài)分布,以便于學生成績的比較,但以上幾種成績評定方法所遇到的一些問題,正態(tài)分布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如果學生的考試成績是近似服從正態(tài)分布的,通過學生分數的正態(tài)分布,能夠在不同學科之間甄別優(yōu)秀和落后。但正態(tài)分布主要是方便觀察優(yōu)秀、良好、合格、不及格人數分布狀態(tài),仍然不能反映學生的相對排名。正態(tài)分布有時也不能完全防止老師給成績過程中的主觀性,甚至有時還會造成老師打分數中的不公平現象。例如某些老師為追求成績的正態(tài)分布,可能會刻意抬高或壓低某些學生的成績。另外,如果有一個班的學生碰巧學習成績都很好,正態(tài)分布會使部分優(yōu)秀學生落入良好學生的范圍。如果有一個班的學生碰巧學習成績都很差,正態(tài)分布會使一些不太好的學生進入優(yōu)秀學生的范圍。最后,正態(tài)分布反映的是班級成績分布情況,很難在一個學生的成績單中體現出來,而一個學生的畢業(yè)成績單是人才選拔的重要依據。

總之,國內成績評定基本上也是一種基于絕對成績的單軌制,在不同的學科之間沒有可比性,容易帶來很多不公正的評價后果,雙軌制是必要的。

二、成績評定的雙軌制方法

所謂“雙軌”,就是在評定學生成績時同時考慮學生成績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的信息。成績評定的雙軌制方式可表示為“X–R”,其中X為學生的絕對成績,R為學生的相對排名。比如學生A的評定結果為“85–1”,表示該生的絕對成績是85分,在某班(如1班)排名是第一名;學生B的評定結果為“85-3”,則表示該學生的絕對成績也是85分,但在某班(如2班)排名卻是第三名。可見,盡管學生A和B的絕對成績都是85分,但二者還是存在明顯差異的。這種差異是通過相對排名(R)體現出來的。學生學習質量的優(yōu)劣也可以從絕對成績部分顯現出來。例如兩個學生成績評定結果分別為“90-1”、“85-1”,很容易判別出前者的學習成績優(yōu)于后者。雙軌制評定方法通過相對排名和絕對成績相結合,能夠比較合理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

上面的雙軌模式盡管能反映排名,但100個學生中居第一名和10個學生中居第一名性質是不同的,所以還應該顯示學生人數,這樣學生成績評定的雙軌制公式可表示為:

X–R/N

其中X表示絕對成績,R表示相對排名,N表示參加考試或測評的總人數。有了這一公式或雙軌制理念,就能比較合理的比較成績。例如:

甲,90–1/100:表示在100個學生中,甲排名第一、分數為90

乙,90–2/200:表示在200個學生中,乙排名第二、分數為90

丙,90–1/10: 表示在10個學生中,丙排名第一、分數為90

通過這樣一種雙軌制,可以看出甲、乙的成績參數是相當的,甲比乙略高,而丙拿到90分和第一名這樣的成績要容易很多。有了雙軌制,上面的成績參數可以作以下排序:

甲≧乙≧丙

雙軌制中的X可以是絕對成績,還可以是績點、學分績點或平均學分績點。比如一學生評定結果為3.8-1/100,表示在參加的考試的100個學生中,該生相對排名是第一名、績點為3.8。

在我們的國家精品課“理論語言學”的改革過程中,我們逐漸意識到,成績評定的科學性已經成為評價學生學習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有效支持高含金量學科的至關重要因素。由于現在很多成績評定模式在評價體制上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學生更多地去選容易拿高分的課程,一些難度大的課程選課人數偏低,結果導致學生的知識結構偏斜、不扎實,研究生招生不能有效錄取優(yōu)秀學生,優(yōu)秀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下降。從不同學科看,一些學習難度較高的基礎學科和尖端學科由于學生絕對成績偏低,各類獎勵資源的分配也相對偏低,基礎學科和尖端學科的發(fā)展受到影響,這對整個國民教育素質是很嚴峻的,這是目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必須嚴肅對待的問題。中國教育界長期在討論我國為什么沒有諾貝爾一類獎項的獲得者,這和評價人才和選拔人才的方式有很大關系,因此也和成績評定模式有很大關系。所謂高分低能,很大原因就在于成績評定模式不能有效體現學生知識結構的含金量。在課程改革中,我們開始按照上面雙軌制的參數抽查學生學習成績,發(fā)現按照雙軌制排序靠前的本科生,進入研究生階段后,其學習能力都和研究能力都很不錯。這說明雙軌制是一種比較合理的衡量知識結構的模式。雙軌制成績評定的方法的最大優(yōu)點在于,它同時考慮了學生的相對排名和絕對成績,在不同專業(yè)的獎學金評定過程中,雙軌制成績評定方法可以起很大的參考作用。尤其是在一些難度大、體現原創(chuàng)性能力和研究能力的課程或論文寫作中,雙軌制排序能夠比較合理的把有潛能的學生篩選出來。當然,這種模式衡量知識結構的效力還需要進行大規(guī)模的調查和檢驗才能最終給出一個有效的評價。

參考文獻:

[1] Woods, A., P. Fletcher and A. Hughes. 1986. Statistics in Language Studi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安德森,索斯尼克主編.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40年的回顧[M]. 譚曉玉,袁文輝譯.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3] 布魯姆. 教育評價[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

[4] 范美琴,張曉濤,黃紅波. 試論我國高考評價科學化的路徑選擇[J].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

[5] 顧明遠. 教育大辭典(第3卷)[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6] 余文森. 論美國教育評價的歷史發(fā)展[J].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4).

[7] 鄭鷹. 關于績點制問題的研討[J].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3AZD051)、教育部基地重大項目(11JJD740004)和國家精品課(2009)和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013)]

[責任編輯:陳立民]endprint

猜你喜歡
大學教學
信息技術在當代大學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
中、德兩國大學教學的比較研究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探析
大學體育教學和訓練中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
E—learning在美國大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與借鑒
紐曼的自由教育思想對大學教學的影響
“互聯網+”時代對大學教學的影響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范式建構
論大學教學的研究性與大學科研的教育性
吳有訓大學教學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