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木輝
目前“翻轉課堂”很是熱門,似有星火燎原之勢:很多中小學積極引進,采用了“翻轉”教學模式;很多大學成立了“翻轉”(抑或“慕課”)研究中心,研究“翻轉”理論,宣傳“翻轉”理念;很多教學刊物開辟專欄刊發(fā)“翻轉”文章,介紹“翻轉”研究情況;很多網站搞“翻轉”資源開發(fā),發(fā)布“翻轉”視頻資料;等等。但筆者認為,教師及教育管理者切莫被“翻轉”熱昏頭腦,需對其作些冷靜思考。
據百度百科及360百科等介紹,所謂“翻轉課堂”,就是指由教師將教學內容制作成視頻并在互聯(lián)網發(fā)布,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課前觀看視頻提前學習,課堂上交流、討論、完成作業(yè)與檢測、實現(xiàn)內化吸收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模式起源于美國,后被我國引進推廣。
“翻轉課堂”尊重學生主體性,讓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翻轉課堂”利用現(xiàn)代網絡技術,將教學內容視頻化,使講解內容形象直觀;“翻轉課堂”將教學內容碎片化,使視頻容量短少精簡,化整為零,突出重點,分散難點;“翻轉課堂”少受時空限制,課前觀看視頻可以有一定的時空選擇自由。這些,或許是“翻轉課堂”的“利”。然而,許多事物常常是利弊相生,有時甚至是弊大于利。目前的“翻轉課堂”就是如此。其弊主要有:
1.自主學習質量不高
“翻轉課堂”的突出特點是讓學生課前觀看視頻,自主學習,變“課堂學習—課后鞏固”模式為“課前學習—課堂鞏固”模式,其“翻轉”抑或“反轉”因此得名。這也可以叫“作業(yè)前置”或者“先學后教”。這種所謂的“翻轉”“前置”抑或“先學后教”,常常被宣傳者津津樂道,說它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性。然而,這種放羊式的自主學習,其質量值得懷疑。且不談學生是否有足夠的時間用于課前自主學習,即便學生真有足夠的時間,他們真有如宣傳者所說的那么高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都愿意課前觀看視頻自主學習嗎?如何監(jiān)管、督促、保證每一個學生都進行了充分的、認真的課前自主學習呢?這些,恐怕是不容回避且難以解決的問題。這樣看來,這種自主學習的質量是得不到保證的,至少是值得懷疑的。而課前自主學習的質量得不到可靠保證,課堂討論、測試等就會落空,就無法順利進行。
2. 先學后教負擔加重
以上討論的問題被限定在“假設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用于課前自主學習”的前提內,然而要知道,這僅僅是假設而不是事實。事實上,目前全國普遍存在的瘋狂應試且越來越瘋的現(xiàn)象,早已使廣大學生連起碼的睡眠休息時間都得不到保證,更遑論足夠的課余時間!且不說被央視等權威媒體廣泛報道的河北某中學、安徽某中學等將時間利用搞到極致,實行“全方位立體式無縫管理”的情況——讓學生從早上6點開始學習,到晚上11點方才結束,一天的時間被一張作息表嚴絲合縫地分解;周周小考,月月大考——稍加留意就會發(fā)現(xiàn):各地學生每天十多個小時呆在學校,有趕不完的作業(yè)、做不完的試卷,有無處擺放、堆積如山的復習資料……試問:哪一所中小學情況不是這樣?它們與被央視等媒體報道的學校只不過是“五十步”與“一百步”的區(qū)別罷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科搞“翻轉”學生尚且不堪重負,科科搞“翻轉”簡直難以想象!面對如此情況,作為教師,我們能忍心布置“翻轉”作業(yè),榨取學生的課外休息時間,讓學生課前“翻轉”嗎?如果硬要狠心布置,能保證“翻轉”質量嗎?與其如此加重負擔而難保質量讓學生課前“翻轉”,何如讓他們在課堂教學時間內學習呢?當然,讓學生在課堂教學時間內學習不叫“翻轉”,但教學既要保證質量,又要減輕負擔啊,為什么非“翻轉”不可?總之,“翻轉”加重負擔,有悖減負,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具有人本情懷,努力減輕學生負擔,力爭在課堂教學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而不要動歪腦筋,千方百計榨取學生的課外休息時間。
3. 網絡學習條件“苛刻”
不言而喻,網絡學習需要教師有嫻熟的視頻制作及發(fā)布技術,需要家庭、教室等場所有互聯(lián)網、電腦等發(fā)布、接收、觀看、下載、儲存的硬件設備,這些,目前對不少教師、家庭和學校(特別是對廣大農村的教師、家庭和學校)來說,還是相當“苛刻”的條件。雖然隨著國家城鎮(zhèn)化進程的逐漸加快、農村學校教育投入的逐漸增多及師資配備的逐漸改善,這些問題會逐步得到解決,但目前及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這些問題畢竟還難以解決。目前,不少教師PPT制作尚且困難,遑論視頻制作!而且,許多農村家庭溫飽問題尚未解決,許多學生連起碼的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尚且缺乏,何來電腦、手機等“奢侈品”!這些,媒體常有報道,并非筆者杜撰。
4. 零碎學習體系難建
“翻轉課堂”的視頻,要求短小精簡,這決定了它只能將教學內容化整為零,作碎片化處理,這決定了學生只能零碎化學習。這雖然有利于突出重點與分散難點,但毫無疑問,這些碎片化的視頻,難免缺乏內在邏輯聯(lián)系。這不利于學生系統(tǒng)學習,建構知識體系。而且,“翻轉課堂”的學習,時間安排也是碎片化的,為讓學生保持最佳學習狀態(tài),每段視頻時長或每次學習時間最多只能10分鐘左右,這決定了教學容量十分有限。由于每個視頻具有相對獨立性(如都有導入、展開、小結等),在學生自主學習的環(huán)節(jié)(假設學生能夠自主觀看視頻),每次如果觀看一個視頻,則內容太少;如果觀看幾個視頻,則每個視頻的導入、小結等顯得前后繁復、浪費時間,不能保證最佳學習狀態(tài)。同理,在教師組織課堂討論的環(huán)節(jié),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傊槠械K科學化,有礙系統(tǒng)知識的學習和知識系統(tǒng)的建構。
5. 視頻學習弊端較多
教學借助視頻,能將教學內容形象化,有助于學生直觀感性地了解,有其合理性與優(yōu)越性。但要知道,并非所有的教學內容都能夠視頻,都適宜視頻化。語文教學中的很多內容,是不能視頻化、也不宜視頻化的,而要靠咀嚼、品味、想象、思考。如許多描寫心理的內容、許多塑造形象的內容、許多側面烘托的內容、許多揭示哲理的內容,等等,是不宜甚至不能視頻化的。如感悟柳永《雨霖鈴》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所抒發(fā)的作者的惆悵之情;如感悟《陌上?!分械摹靶姓咭娏_敷,下?lián)埙陧殹I倌暌娏_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所烘托的羅敷的形象之美;如感悟白居易《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所描寫的音樂之美;如感悟秦觀《鵲橋仙》中“柔情似水,佳期如夢”的似水柔情與如夢佳期,以及“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人生哲理與情感體驗;等等。是不宜甚至不能靠視頻手段的,或者說,與其牽強附會地用視頻展示,引導感悟,不如讓學生品讀文字,想象思考。當然,視頻展示的不僅僅是文本內容,還可以是教師的講解,但無論何種情況,視頻手段都不能取代學生的品讀文字與想象思考。福建師大教授孫紹振先生參加真語文討論,發(fā)表《真語文拒絕“豪華包裝”》[1]一文,非常具體、深入地分析了多媒體視聽作用的局限性?;蛟S正因為多媒體視聽手段的作用有限,著名語文教育專家溫儒敏先生指出:“我并不看好語文課上使用多媒體,甚至認為現(xiàn)在濫用的多媒體,已經成為語文教學的‘毒藥。”[2]這里談的是濫用多媒體的弊端,雖然多媒體不等于視頻,但視頻絕對屬于多媒體;而且,“翻轉課堂”的突出特點就是視頻化,教學內容視頻,必然導致學生產生視頻依賴癥,削弱品味語言文字的習慣與能力。習慣了聲光電的熱鬧就不屑于品讀文字的冷寂,這正如吃慣了洋餐就不愿吃中餐,穿慣了洋裝就不愿穿民族服裝一樣。對此,溫儒敏先生也有精辟論述,他在《語文課要“聚焦語用”》(博文《多媒體濫用給語文教學帶來“災難”》)中指出:“現(xiàn)在的語文課不斷穿插使用多媒體,雖然很直觀,可是把課文講解與閱讀切割得零碎了。多媒體給學生提供了各種畫面、音響與文字,目迷五色,課堂好像活躍了,可是學生的閱讀被擠壓了,文字的感受與想象給干擾了,語文課非??粗氐恼Z感也被放逐了。這樣的多媒體對語文學習并沒有好處。多媒體濫用給語文教學帶來‘災難?!盵2]
存在和流行的東西,自有其存在和流行的原因及合理性?!胺D課堂”亦然。作為“翻轉”熱的冷思考,本文著重談了目前存在及今后一段時間有可能存在的“翻轉”之弊。利弊存在于一定的時空,會隨著時空的變化而變化?;蛟S,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在不算遙遠的未來,國家城鎮(zhèn)化了,人民富?;耍Y源均衡化了,教育素質化了,學生負擔輕了,以上談及的“負擔加重”“條件苛刻”等“翻轉”弊端將不復存在。那時,“翻轉課堂”有可能利多于弊,更為流行。但可以預言,不管社會經濟文化怎樣發(fā)展,“翻轉課堂”充其量只能作為教學模式多樣化的一種輔助與補充,而不能一統(tǒng)天下,取代一切。
參考文獻:
[1] 孫紹振. 真語文拒絕“豪華包裝”[J].語文建設,2013 (10).
[2] 溫儒敏.語文課要“聚焦語用”[J].語文教學通訊(高中刊),201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