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頌東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財政稅務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2)
OECD成員國稅制結構比較及借鑒
陳頌東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財政稅務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2)
除智利和墨西哥外,OECD成員國均是以直接稅為主體的稅制結構,個人所得稅占稅收的比重最高,企業(yè)所得稅次之,財產稅最低。與之不同,我國的商品與勞務稅占稅收的比重最高,企業(yè)所得稅次之,個人所得稅和財產資源稅交替位居最后。我國與OECD成員國稅制結構的差異,與兩者所處的經濟發(fā)展階段不同有關,也與政府對效率與公平原則的取舍有關。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tài),應重視以公平為主要功能的房產稅、個人所得稅建設,弱化間接稅的收入功能,以適應經濟增速下降和增長動力轉換的新變化。
稅制結構;直接稅;間接稅
在OECD成員國,稅種的劃分是以稅基為依據來進行的。根據稅基不同,把稅種劃分為所得與利潤稅、工薪和勞動稅、財產稅、貨物與勞務稅和其他稅①。其中,貨物與勞務稅屬于間接稅,又可分為增值稅、消費稅、營業(yè)稅、進出口關稅、特別服務稅、投資貨物設備稅等稅種[1]。其他稅包含的具體稅種,各國并不相同,為了研究的方便,其他稅種予以忽略。
2001-2012年,墨西哥貨物與勞務稅占稅收的比重,除2002年外均超過50%,2008年最高為59.18%,2002年最低為49.05%。同期,智利貨物與勞務稅占稅收的比重在大多數(shù)年份超過50%,2001年最高為62.12%,2006年、2007年、2011年低于50%,分別為43.21%、43.81%、49.3%??傮w而言,智利和墨西哥是以間接稅為主體稅種的稅制結構。
同一時期,OECD成員國中的其它國家,貨物與勞務稅占稅收的比重均低于50%。很明顯,這些國家是以直接稅為主體稅種的稅制結構。其中,美國貨物與勞務稅占稅收的比重最低,各年大約在16%-19%之間徘徊;其次為日本,各年大致在17%-21%之間波動。
在直接稅占主導地位的國家中,各國之間貨物與勞務稅占稅收的比重也有高低之分。在這些國家中,如果以OECD成員國貨物與勞務稅占稅收的比重的平均數(shù)為依據劃界,該比重各年均高于平均數(shù)的國家有愛沙尼亞、希臘、匈牙利、冰島、愛爾蘭、以色列、波蘭、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土耳其11個國家,土耳其最高;該比重各年均低于平均數(shù)的國家有澳大利亞、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盧森堡、荷蘭、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美國15個國家,美國最低;英國、捷克、丹麥、芬蘭、韓國、新西蘭6個國家該比重在有的年份高于平均數(shù),在有的年份低于平均數(shù)。
表1 OECD成員國貨物與勞務稅占稅收的百分比(%)
資料來源:http//www.oecd.org/data/
既然除智利和墨西哥以外的OECD成員國均是以直接稅為主體的稅制結構,那么下面就分析這些國家直接稅中的所得稅和財產稅占稅收比重的高低及其相互關系。由于大多數(shù)國家沒有單獨開征工薪稅以及各國工薪稅占稅收的比重均比較低,因而不再進行各國工薪稅的比較。
1、企業(yè)所得稅占稅收比重的比較
在有數(shù)據可查的OECD成員國中,2001-2012年,澳大利亞、加拿大、捷克、日本、韓國、盧森堡、新西蘭、挪威8個國家各年公司所得稅占稅收的比重均高于OECD成員國公司所得稅占稅收比重的平均數(shù),奧地利、比利時、丹麥、愛沙尼亞、法國、德國、匈牙利、冰島、意大利、波蘭、瑞典、土耳其、斯洛文尼亞13個國家各年公司所得稅占稅收的比重均低于該平均數(shù),芬蘭、希臘、愛爾蘭、以色列、荷蘭、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士、英國、美國11個國家公司所得稅占稅收的比重有的年份高于該平均數(shù),有的年份低于該平均數(shù)。
表2 OECD成員國公司所得稅占稅收的百分比(%)
資料來源:http//www.oecd.org/data/
2、個人所得稅占稅收比重的比較
2001-2012年,澳大利亞、比利時、加拿大、丹麥、芬蘭、冰島、愛爾蘭、新西蘭、瑞士、瑞典、英國、美國12個國家各年個人所得稅占稅收的比重均高于OECD成員國的平均數(shù)。并且,這些國家個人所得稅占稅收的比重均高于企業(yè)所得稅的比重,表明這些國家是以個人所得稅為主體稅種的所得稅體系。
希臘、匈牙利、法國、奧地利、捷克、愛沙尼亞、韓國、盧森堡、日本、荷蘭、波蘭、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土耳其16個國家各年個人所得稅占稅收的比重均低于OECD成員國的平均數(shù)。除韓國、盧森堡在個別年份的個人所得稅占稅收的比重低于企業(yè)所得稅外,其他14個國家各年個人所得稅占稅收的比重都高于企業(yè)所得稅占稅收的比重,表明這些國家基本上也是以個人所得稅為主體的所得稅體系。
挪威、意大利、以色列、德國4個國家個人所得稅占稅收的比重有的年份低于成員國的平均數(shù),有的年份高于成員國的平均數(shù)。意大利、以色列、德國各年個人所得稅占稅收的比重大于企業(yè)所得稅占稅收的比重,挪威個人所得稅占稅收的比重多數(shù)年份高于企業(yè)所得稅占稅收的比重,表明這些國家基本上也是以個人所得稅為主體的所得稅體系。
表3 OECD成員國個人所得稅占稅收總額的百分比(%)
資料來源:http//www.oecd.org/data/
3、財產稅占稅收比重的比較
2001-2012年,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冰島、以色列、日本、韓國、盧森堡、西班牙、英國、美國、瑞士12個國家各年財產稅占稅收的比重均超過OECD成員國的平均水平。奧地利、捷克、愛沙尼亞、土耳其、瑞典、斯洛文尼亞、斯洛伐克、挪威、波蘭、葡萄牙、荷蘭、匈牙利、德國、芬蘭、愛沙尼亞、丹麥16個國家各年該比重均低于成員國的平均水平。比利時、智利、新西蘭、意大利、愛爾蘭、希臘6個國家該比重有的年份低于成員國平均水平,有的年份高于成員國平均水平②。
除智利、墨西哥外,若把OECD成員國所得稅、財產稅占稅收的比重進行比較,就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國家的個人所得稅占稅收的比重最高,企業(yè)所得稅次之,財產稅最低。
表4 OECD成員國財產稅占稅收總額的百分比(%)
資料來源:http//www.oecd.org/data/
1、我國稅制結構與OECD成員國的差異
2001-2012年,我國商品與勞務稅占稅收的比重超過60%。其中,2007年最低,為62.01%;2003年最高,為69.96%,表明我國是以間接稅為主體的稅制體系。即使與OECD成員國中的智利、墨西哥相比,我國商品與勞務稅占稅收的比重也比它們高,我國間接稅的主體地位特別突出。這恰好與OECD成員國以直接稅為主體的稅制結構形成鮮明的對比。不過,自2003年起,我國商品與勞務稅占稅收的比重出現(xiàn)下降的趨勢,該比重從2003年的69.96%下降到2012年的62.3%,表明我國間接稅的主體地位有減弱的態(tài)勢。
我國所得稅、財產稅等直接稅占稅收的比重卻不足40%。與除智利、墨西哥以外的OECD其他成員國相反,我國企業(yè)所得稅占稅收的比重明顯高于個人所得稅,企業(yè)所得稅在所得稅體系中居于主導地位。財產資源稅占稅收的比重在個別年份高于個人所得稅。
2001-2012年,OECD成員國公司所得稅占稅收的比重平均在8%-11%之間,而我國該比重各年均高于14%,2006年甚至超過20%,我國公司所得稅占稅收的比重明顯高于OECD成員國。我國個人所得稅占稅收的比重卻低于OECD成員國。OECD成員國稅收的大約25%來自個人所得稅,而我國個人所得稅占稅收的份額低于8%。我國財產資源稅占稅收的比重高于OECD成員國,OECD成員國平均為5%,我國各年均在6%以上。2010年,我國財產交易稅比重高于不動產稅,交易稅占GDP的1.1%,不動產稅占GDP的0.5%;OECD成員國財產稅更多地來自于不動產,交易稅平均占GDP的0.4%,不動產稅平均占GDP的1%[2]。我國不動產稅征收比例偏低。
表5 我國稅收收入比重(單位:%)
注:商品與勞務稅包括增值稅和消費稅(扣除出口退稅)、營業(yè)稅、關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煙葉稅、車輛購置稅;所得稅包括企業(yè)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土地增值稅、農業(yè)稅;財產資源稅包括資源稅、房產稅、印花稅、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車船稅、船舶噸稅、耕地占用稅、契稅、其他稅收。
2、對我國稅制結構的啟示
(1)一國稅制結構的形成與多種因素相關
一國稅制結構的形成與一國的經濟發(fā)展水平、經濟結構、稅收征管水平、政府對公平與效率的取舍、歷史文化傳統(tǒng)等因素密切相關。就人均收入水平而言,目前OECD大部分成員國已進入發(fā)達國家行列,人均GDP較高,個人所得稅占稅收的比重比較大,個人所得稅的主體地位比較突出③。比如,2013年,加拿大人均GDP為51911美元,日本為38492 美元,美國為53143美元,澳大利亞為67468美元,以色列為36151美元,德國為45085美元。相反,智利、墨西哥為發(fā)展中國家,經濟發(fā)展水平低,直接稅占稅收的比重小,稅制結構以商品與勞務稅為主。比如,2013年,智利人均GDP為16300美元,墨西哥為10307美元,與美國等發(fā)達國家相比,智利、墨西哥人均GDP比較低,我國2013年人均GDP僅為6807美元,比智利、墨西哥還要低。因而,我國商品與勞務稅占稅收的比重高于智利和墨西哥就很自然了。
(2)一國的稅制結構伴隨人均收入水平等因素的變化而不斷調整
一般來說,隨著一國人均收入的提高、企業(yè)效益的好轉、稅收征管的加強和對稅制公平原則的重視等,一國直接稅占稅收的比重會有所提高,間接稅占稅收的比重相應下降。這既是經濟因素自發(fā)作用的結果,也是政府加強直接稅建設用以調節(jié)收入分配的努力所致。根據西蒙·庫茲涅茨的倒U型曲線理論,一國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在前工業(yè)文明向工業(yè)文明轉變的增長早期階段會迅速擴大,而后是短暫的穩(wěn)定,然后在增長的后階段會逐步縮小。西蒙·庫茲涅茨也強調,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縮小并不是市場機制作用自發(fā)實現(xiàn)的,而是政府運用遺產稅、累進所得稅和救濟法等宏觀經濟政策和法律干預的實施才能達到的。日本1972年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1984年突破10000美元,用了12年時間成功地實現(xiàn)了從中等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的跨越,邁過了中等收入陷阱,避免了收入分配的兩極分化。1965年日本居民年收入基尼系數(shù)為0.43,1975年降為0.32,1985年為0.36,1985年雖比1975年有上升,但仍在收入分配相對合理的范圍之內。居民收入分配的相對公平得益于日本適時增加直接稅占稅收的比重、改革財產繼承和贈與環(huán)節(jié)的稅收制度、合理設置所得稅的稅負、提高對奢侈品的征稅力度等稅制結構的調整[3]。世界銀行提供的資料表明,1978年日本直接稅占稅收的比重已達到74.1%,1979年為72.6%,1980年為76.1%。日本直接稅占稅收的比重在臺灣、香港、韓國等東亞國家和地區(qū)中最高。日本以直接稅為主體的稅制結構的形成,有效避免了收入分配的兩極分化[4]。2014年,我國人均GDP達到了7000美元,按照2011年世界銀行的標準,已進入中上等國家行列,但我國的基尼系數(shù)已超過0.4的警戒線,高達0.469,社會財富的分配懸殊擴大,亟需加強個人所得稅、房產稅等直接稅的建設,以及提高直接稅比重來遏制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
(3)構建適應、引領經濟新常態(tài)的稅制結構
當前,我國經濟已步入新常態(tài)。要順應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以及由投資、出口拉動為主轉向消費拉動為主的新變化,構建適應、引領經濟新常態(tài)的稅制結構,降低間接稅的組織收入功能,增強直接稅的收入分配功能。也就是在保持稅負穩(wěn)定的前提下,通過完善現(xiàn)有稅種和增設新稅種的方式,建立以直接稅為主的稅制結構[5]。
一是盡快實現(xiàn)“營改增”對服務行業(yè)的全覆蓋,降低間接稅的比重,減輕累退的間接稅對擴大消費需求的抑制作用。
二是盡快完成個人所得稅的轉型,通過綜合征收的所得稅增加高收入者的稅收負擔、減少低收入者的稅負,藉此實現(xiàn)稅制公平。由于低收入者的邊際消費傾向比高收入者的邊際消費傾向大,低收入者稅負的降低勢必增加消費需求。在這方面,俄羅斯所得稅制改革影響很大,它不僅實現(xiàn)了綜合稅制,而且還是單一稅制。相對于綜合稅制,分項稅制不公平,不能根據一個人的收入情況綜合征稅;復雜的分項稅制也可能扭曲人們的行為。因此,應該把我國目前分項征收的個人所得稅適時轉型為綜合征收的個人所得稅。只要有綜合征收,就會涉及分項預征后的年度匯總算賬,實際上就是綜合稅制。絕大部分國家在實施綜合征收時都有專項征收,比如說對利息所得的專項征收。未來的個人所得稅制度要擴大稅基,設立贍養(yǎng)、撫養(yǎng)、基本生計(主要是購房)等三項扣除,降低邊際稅率,減少稅收檔次,加入資本利得稅,對個人所得稅和企業(yè)所得稅掛鉤的那部分股息消除重復征稅等。
三是開征住房保有環(huán)節(jié)的房產稅,調節(jié)居民財產占有的不公平狀況,遏制房地產投資、投機行為,促進住房消費回歸理性。未來房產稅的開征,要在保障基本居住需求的基礎上,對城鄉(xiāng)個人住房和工商業(yè)房地產統(tǒng)籌考慮稅收與收費等因素,合理設置建設、交易、保有環(huán)節(jié)稅負,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fā)展,使房地產稅逐步成為地方財政持續(xù)穩(wěn)定的收入來源[6]。
四是擴大資源稅的征收范圍,把不可再生資源和稀缺資源納入稅收范圍,比如草原、灘涂等,并盡快使資源稅的從價計稅改革覆蓋現(xiàn)有的資源品種,讓中西部的資源大省從資源價格的變動中收益。
五是將環(huán)境保護費等改為環(huán)境保護稅。我國涉及環(huán)境保護的稅收并不少,增值稅、消費稅、企業(yè)所得稅、車船稅、車輛購置稅等均包含促進環(huán)境保護的條款,但零星分散,并且具有環(huán)保性質的稅收數(shù)額小,不能滿足環(huán)境治理的資金需求,也不便于有效發(fā)揮環(huán)保稅的作用。現(xiàn)行排污費征收面窄,未包括生活垃圾、污水、危險廢物、流動污染源;征收標準低,排污企業(yè)承擔的環(huán)保成本低;征收的強制力不夠,征收效率低。因此,有必要在借鑒西方國家環(huán)保稅收的基礎上,按照重在調控、清費立稅、循序漸進、合理負擔、便利征管的原則,將現(xiàn)行排污收費改為環(huán)境保護稅,新設二氧化碳稅目,進一步發(fā)揮稅收對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促進作用,最終形成以環(huán)境保護稅為主體、其他稅種相配合的環(huán)境保護稅收體系。
(4)我國目前已具備提高直接稅比重、實現(xiàn)稅制結構轉換的條件
一是我國已步入中上等收入國家行列,隨著人均收入的提高,應納稅所得額的增大,可為直接稅開辟廣闊的稅源;二是我國經濟已步入新常態(tài),隨著經濟增速的換擋和增長動力的轉換,增強直接的“內在穩(wěn)定器”功能以穩(wěn)定經濟運行已成必然,而這為適時提高直接稅比重、降低間接稅比重提供了契機;三是隨著稅收電算化等稅收征管技術的提高,稅收征管的難度大大降低。而這為直接稅的征收管理提供了更大的便利[7]。
(編輯:周亮;校對:余華)
【注 釋】
① OECD成員國把社會保障繳款作為稅收來處理,但筆者認為社會保障繳款畢竟不是稅收。因而,基于與我國比較的需要,不把它作為稅收來看待。
② 墨西哥各年財產稅占稅收的比重均低于成員國平均水平,智利財產稅占稅收的比重有的年份高于平均數(shù),有的年份低于平均數(shù)。
③ 按照聯(lián)合國分組標準,發(fā)達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以色列、南非、原歐盟成員國,除此之外的國家為發(fā)展中國家。
[1]高凌江. OECD成員國稅收演變規(guī)律及其借鑒[J].涉外稅務,2012,(9):48.
[2]Bert Brys ,Stephen Matthews ,Richard Herd ,Xiao Wang. Tax Policy and Tax Refor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EB/OL].http//dx.doi.org/10.1787/5k40I4dllmzw-en,2015-04-11.
[3]崔景華.中等收入階段稅收對居民收入的作用機理及效應:日本的經驗及借鑒[J].現(xiàn)代日本經濟,2015,(2):49-50.
[4]戚 悅,王朝才,張曉艷.拉美與東亞國家(地區(qū))中等收入階段的稅負、稅制結構比較與啟示[J].財政研究,2015,(2):76.
[5]安體富. 中國稅制改革頂層設計問題研究[J]. 財經理論研究,2014,(6):1-4.
[6]樓繼偉.加快房地產稅立法使其成為地方穩(wěn)定收入源[J].房地產導刊,2014,(11)24-25.
[7]陳頌東. 中國宏觀稅負結構的國際比較[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5,(3):11.
2Vol.31No.158
Comparison of Tax Structure in OECD Member Countries and Its Reference
CHEN Song-dong
(HenanUniversityofEconomicsandLaw,ZhengzhouHenan450002)
Except Chile and Mexico, OECD member countries have considered direct tax as main tax.The proportion of personal income tax accounting for tax revenue is the highest, which of enterprise income tax is second, and property tax is the lowest. With the difference, the proportion of our country's goods and service tax accounting for tax revenue is the highest, and the enterprise income tax is second, which of personal income tax and property resource tax are alternately in the final. The tax system structure difference in our country with that of OECD member countries is related to the diffe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ge of our country and OECD member countries. It is also connected with the government's choice of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principle. As China's economy walks into the new normality,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construct property tax and personal income tax whose main function is equal and to weaken indirect tax revenue whose main function is to collect fiscal revenue to adapt to lower economic growth and growth power conversion.
tax structure; direct tax; indirect tax
10.16546/j.cnki.cn43-1510/f.2015.06.011
2015-08-11 基金項目:河南省政府決策招標項目“河南互聯(lián)網金融發(fā)展問題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15B288)
陳頌東(1970- ),男,河南尉氏人,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財政理論與政策
F812.4
A
2095-1361(2015)06-007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