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神明認同的建構

2015-05-05 00:11羅兆均
原生態(tài)民族文化學刊 2015年1期

羅兆均

摘要:基于對湘黔桂等區(qū)域飛山公信仰的田野調查,并結舍其他地方文獻,以靖州之外的“他者”視角從多個維度棵究該區(qū)域內不同人群在對飛山公神明的認同下,如何踐行飛山公信仰之“靖州總廟”話語。

關鍵詞:飛山廟;靖州總廟;神明認同

中圖分類號:B9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21X(2015)01-0063-05

凌純聲、芮逸夫所著《湘西苗族調查報告》載:苗中每寨有飛山廟一所。又據伍新福《中國苗族通史》載:武陵、五溪地區(qū)每寨都有飛山廟一座。清光緒年問金蓉鏡所修《靖州鄉(xiāng)土志》也載:各寨皆立飛山廟。這些文本記載為我們呈現(xiàn)出了飛山廟宇眾多,且空問分布為跨族群、跨區(qū)域等特點。再通過翻閱其他歷代地方志書文獻及田野調查所獲取的資料,可以將湘黔桂等侗、苗、漢、瑤、土家等族群居住之地自宋以來所建的飛山廟細化到上千座。這些廟宇多以飛山廟命名,同時又有飛山宮、威遠侯廟、飛山祠、飛山太子廟等不同稱呼。比如湖南通道縣和廣西三江縣界鄰地區(qū)多稱飛山宮;湖南綏寧縣東山鄉(xiāng)多稱威遠侯廟;朝儀鄉(xiāng)鐵坡地區(qū)稱飛山祠;天柱縣地湖鄉(xiāng)、湖南靖州縣大堡子鎮(zhèn)梅子村等稱飛山太子廟等,雖然名稱略有不同,實為飛山廟?,F(xiàn)規(guī)模較大且被列為文物單位的飛山廟有:湖南靖州飛山廟為省級文物、貴州錦屏縣飛山廟為國家文物等等。雖然名稱略有些區(qū)別,但都是供奉著飛山公楊再思。

林美容等臺灣學者在研究沿海一帶普遍信仰的媽祖時,針對不同地區(qū)眾多的媽祖廟宇,其將福建莆田湄洲媽祖廟視為所有媽祖廟之總廟(祖廟),其他地方媽祖廟多是從該廟分香而成。另外,三山國王是聞東客家地區(qū)最主要的區(qū)域性神明,修建于宋代的揭西縣河婆鎮(zhèn)玉峰東麓的三山國王廟是規(guī)模最大、名聲最響的廟宇,因其位于廣東省潮州府揭陽縣的霖田都,故被人們視為“霖田祖廟”或“大廟”。范正義在研究閩臺地區(qū)保生大帝時,也提出了眾多的保生大帝廟宇中存在一個“祖宮”,而東宮與西宮之問長期存在著“祖宮”之爭。這些學者的研究成果中所指稱的總廟或祖廟主要是指,在眾多的同一名稱廟宇之下祭祀著同一神明,而其中某一座廟宇或因所建時間最早,或因規(guī)模最大、名聲最響、影響最大等因素被人們公認為所有廟宇的發(fā)源之所。

如果從以上這些因素加以考慮的話,靖州飛山廟是否也被信奉飛山公的不同人群視為湘黔桂等區(qū)域所有飛山廟之“祖廟”或“祖宮”?靖州“飛山總廟”話語又是如何被踐行?本文側重于從長期的湘黔桂等區(qū)域的侗、苗、漢、土家等族群居住之地的田野調查所搜集的廟宇碑刻、飛山神祭祀實踐、廟宇復修等方面材料,以靖州之外的“他者”視角,進行多維度的闡釋。

一、追根溯源:飛山公與靖州、靖州飛山廟之關系

嘉慶《通道縣志》載:“威遠侯祠,城東,又名飛山廟,祀宋威遠侯楊再思,常有功于靖者?!痹摽h志雖未明確指出飛山公成神于靖州,但是卻以鄰縣“官方文本”的方式強調楊再思有功于靖州,其實在于強調飛山廟與靖州之緊密關系。又光緒《會同縣志》載:“飛山宮,在洪市鰲龍坪,靖屬會館,嘉慶十七年建正殿三間,右文昌閣、財神殿、觀音堂,內有方池,其源來自后山?!惫糯鷷^始建于明代前期,嘉靖、萬歷時開始興盛,清代中期乃最多,是明清時期都市中由同鄉(xiāng)或同業(yè)組成的封建性團體,其主要體現(xiàn)出同行性與同鄉(xiāng)性,即注重商業(yè)性和地域性。清嘉慶年問,靖州與洪市都屬于商業(yè)發(fā)達之地,從靖州前往洪市經商者人數不少。在洪市,飛山宮被視為靖屬會館,我們可以解讀出,飛山宮已成為靖州人在異域相互合作、共同幫助、彼此認同的一空間載體。雖為一廟宇,已然成為靖州地域性的一個重要認同標志、符號,可以說飛山廟已在清代就被人們注入了靖州的身影。

地方志書作為地方精英或者官方所修,往往注入了這些人的價值觀等,只能代表一部分人觀點。那么作為更為廣大的湘黔桂等區(qū)域的侗、苗、漢等族群,也就是廣大的飛山公信仰的真正實踐者,在其信仰過程中是否仍然在強調各地飛山公信仰與靖州、靖州飛山、飛山廟之關系昵?為了更具說服力,下面筆者多對清以來的飛山廟碑刻等進行整理,以實現(xiàn)多維度的闡釋。

靖州縣大堡子鎮(zhèn)梅子村(解放前屬貴州省天柱縣)原有一座飛山太子廟,雖前幾年毀于水災,只剩幾根木柱持起破舊殘屋,但廟旁的《梅子溪飛山太子廟重建序》石碑尚存,其記載:梅子村寶安太子廟乃飛山楊公,太子之恩德,深得民眾人之心,奉為神靈,祭祀于同治七年(1868年),各界眾心齊力捐款創(chuàng)建梅子溪寶安太子廟,隸飛山太子之轄,保地方百姓平安。每年逢六月十九,各方眾人信士于斯廟敬奉,供香燈祭祀。該地的人們所侍奉的神明雖被稱為飛山太子,但其明確表明為“飛山之神楊公”,靖州飛山的地域性在此被信奉飛山太子神明的人以碑文的形式進行了強化。

天柱縣地湖鄉(xiāng)飛山宮前一塊1989年所立的《重建飛山宮碑記》載:據傳,飛山太祖乃伏羲氏之二子也。承父衣缽,正果靈通,達天撤地,緯武經文,驅邪匡正,阜物康民……。大唐貞元四年(788年),太祖鑾葷靖州飛山靈峰,萬民景仰,圣躬久屯。大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臘月中浣,祥云萬朵,瑞藹千條,太祖駕幸橋沖飛山團,延陵世德公五氏孫朝則之王夫人見狀,誤作山鷹驚退,山回原址,靈駕常留。該碑文對飛山太祖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記載,以一個傳說故事建構了飛山公信仰與靖州飛山的特殊關系,即“太祖鑾輦靖州飛山靈峰”。同樣,通道縣平坦鄉(xiāng)飛山廟中立于民國己未年(1919年)五月吉日的廟碑所云仍然在強調飛山公與飛山之關系,其稱:飛山之神,功德兼隆,福庇西粵,廟食封侯。千百年來,遠而欽祟。我先人創(chuàng)修廟宇,奠位抬斯,得一方之?!?。

廣西三江縣林溪鄉(xiāng)一帶普遍流行著飛山公信仰,現(xiàn)存于高友村大飛山廟中的同治三年《飛山廟碑序》載:蓋聞渠陽之志靖州飛山之頂有楊公廟焉,屢顯里于其地。楊公者,威遠侯也,生為良將,歿為明神,于唐為尚書,由唐宋以來,歷朝加封,祀之者無不獲福,故廟恒古香煙于世,我始祖立壇廟于斯而供奉之,民安物阜,五谷豐熟。該碑文表明此地之飛山廟所祀神明,乃因為聽說靖州飛山之頂有一非常靈驗之飛山神,為了得到其庇佑,所以立廟祭祀??梢哉f人們基本認同了本地飛山廟乃靖州飛山之頂飛山廟之分香而來,雖然沒有記載其分香過程。

就在此大飛山廟前另有一座吳氏飛山廟,其《廟堂序》載:蓋聞靖州之境有一飛山廟宇,廟中楊公即威遠侯王也,屢顯里于其地。楊公生為良將,歿為明神……吳家始祖之壇,清代乾隆年問由靖州經高團遷于斯。奉之則靈,民豐物阜,五谷豐登。從該《廟堂序》中,我們可以推斷出的是,高友村吳氏祖先飛山廟乃清朝乾隆年間由靖州遷出,然后經過通道縣高團地區(qū),最終落腳于高友村。在移民的背景下,吳氏祖先將靖州的飛山公信仰帶到了高友地區(qū)并新建了飛山廟。我們可以說該地區(qū)的飛山廟宇乃靖州之“分廟”。

而獨洞鄉(xiāng)巴團村地區(qū)飛山公信仰文化已有幾百年歷史。村中老人們回憶,這里的飛山公神明是自己的祖輩們,已記不清具體是哪一年,前往靖州飛山廟請過來的。當飛山廟建好后,周圍的人都前來祭拜。沒過多少年,同樂鄉(xiāng)集團村的人們因為此飛山公神明非常靈驗,但因為距離的原因不能常來祭祀,所以就想將此神明請到集團村寨去,以方便祭祀。請來道士在飛山廟做法事,道士由陽人變?yōu)殛幦撕笈c飛山神進行交流后告訴大家,飛山公不愿意去其他村寨,除非滿足自己的要求:那就是每隔7年7月7日要用1頭大水牛祭祀自己。人們踐行了對神的諾言,終于將飛山公請了下去,在村中建起了雄偉的飛山廟,舉行隆重的儀式。從同樂鄉(xiāng)的飛山公信仰來看,靖州乃其信仰源頭,靖州飛山廟乃為“總廟”,與高友村不同的是,此處出現(xiàn)了第二次“分香”的情況。

以上碑刻多存于擁有幾百年歷史或者新建的飛山廟宇內,其代表了歷史上以及當下居住在這些地方的侗、苗、漢等不同族群的普通大眾們歷代以來的生活實踐下的飛山公信仰實踐。從這些飛山廟宇碑刻的有限文字中,我們都能找出“靖州”或“靖州飛山”“靖州飛山廟”等字眼。這無不是在告訴我們各地飛山廟與靖州、靖州飛山及飛山廟的關系:各地不同族群的人們所虔誠信奉的飛山公來源于靖州之境,靖州飛山孕育了飛山公神明。這種對神明的追根溯源,源于歷史以來的祖輩們對靖州、靖州飛山、飛山廟的歷史記憶,源于祖輩們已將靖州飛山廟視為了所有飛山廟之“總廟”。

二、模仿與復制:廟字新建、復修下的“靖州總廟”認同

廣西三江縣林溪鄉(xiāng)高步村、辰陽八寨,湖南通道縣隴城鎮(zhèn)路塘以及貴州黎平、錦屏等廣大的侗、苗等不同族群聚居之地都建有飛山廟,但是因為歷史及文革等原因,部分廟宇已被破壞,蕩然無存,而部分尚存遺址,完好無損未經破壞的飛山廟實難尋覓到。據這些地方的老人們回憶,飛山廟中的飛山神像兩邊皆有四位文官、武將,文官手執(zhí)書、筆,儒雅之氣實足,武將手握大刀,雙眼怒睜,威武嚇人。同時,廟門后分別有一位士兵各牽著一匹戰(zhàn)馬,其中一匹為紅色,另外一匹則為白色。這些文官、武將、士兵、戰(zhàn)馬等神殿配飾神與靖州飛山廟及其相似。各地飛山廟如此眾多,何以如此相似?這一疑問雖然提出,但卻又容易回答。我們不難推斷,其多是對“靖州總廟”的模仿與復制。而文官、武將、士兵等相貌等方面與靖州飛山廟雖又不盡相同,主要源于飛山公信仰從靖州傳播到其它地方難免與本地的苗、侗、漢等不同族群豐富的地方文化結合而實現(xiàn)了在地化。人們?yōu)楹螘钢蒿w山廟加以復制、模仿?無疑是人們將靖州飛山廟視為所有飛山廟之“總廟”。

筆者在綏寧縣東山鄉(xiāng)橋頭飛山大廟的田野調查中發(fā)現(xiàn)了該廟宇出現(xiàn)了靖州“飛山總廟”字眼,并且該廟宇的復修多是對靖州飛山廟的模仿。

廟宇之問一般存在一個廟際問來往網絡,各廟宇常因舉辦神明生辰、忌日等廟會活動相互來往,以保證廟宇的香火以及人氣。綏寧縣東山鄉(xiāng)飛山廟中存有一本湘黔桂等界鄰地區(qū)各廟宇名稱、地址、負責人及各地廟宇前往該飛山廟參加儀式活動所捐香火鍍等方面登記表,該登記表就明確將靖州飛山廟登記為“飛山總廟”。如果這尚不足以說明其將靖州飛山廟當成“總廟”的話,那該廟宇在1995年廟宇復修時的行為則足以證明“靖州總廟”之地位。廟內現(xiàn)存一份1995年《綏寧縣東山鄉(xiāng)橋頭飛山廟重立再思公神像、神座承包書》,其稱:我楊氏后裔為了紀念祖先再思公豐功偉績,恢復靖、會、綏、通之東山中心古跡,以供楊氏后裔永固瞻仰,現(xiàn)已成立復修籌備會,重立再思公神像,三個神座……。工程內容:再思公大神座,左右兩邊小神座各一個,再思公神像(石磚、水泥結構)巨人像。神座規(guī)格:大神座,長1丈2尺2寸,寬7尺2寸,高3尺2寸。小神屋座,長8尺4寸,寬3尺,高2尺1寸。質量要求方面:首先要具備本族紀念祖先的思想出發(fā),保質保量。神像要求:再思公神像不低于靖州飛山廟模樣,要求莊嚴雄偉,笑容滿面,引人注目,斯文活潑,光滑美觀。修建東山飛山廟再思公神像圍罩的靈屋(木材結構),靈屋的建成質量標準,總則不低于靖州“飛山總廟”思公靈屋模樣。4個文官武將的形象按照靖州飛山廟4個模樣建好。這份由東山飛山廟復修籌備委員會擬成的《承包書》,讓我們看到了該廟宇的復修實是對靖州飛山廟從飛山公神像到文官、武將、神像圍罩等諸多方面的模仿,嫣然將靖州飛山廟視為可參考、學習的“總廟”,而在其靈屋修建要求時,明確承認了靖州“飛山總廟”的地位。

將靖州飛山廟視為“總廟”,不僅在于廟宇復修時對靖州飛山廟的模仿,同時還伴隨著人們前往靖州飛山廟參觀、學習及其祭拜。三江縣辰陽八寨地區(qū)原有飛山廟、南岳廟、關公廟、五昌廟、雷祖廟,這些廟宇基本毀于1964年,只有飛山廟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得以復修。該飛山廟的復修,主要是在東寨楊某的負責下完成的。復修前,楊某帶領著村中6人前往靖州飛山廟參觀、學習。所以該廟宇中的飛山公神像與靖州飛山廣場上的楊再思石像非常相似,都是背后手握武器呈站立姿勢,且面相十分相似。而飛山廟大門處木刻了靖州飛山廟中宋代陸游所寫對聯(lián):開辟王化路宣仁布義壯山河,澄清烽火煙赤膽忠心昭日月。廟內同樣有“楊氏族魂”牌匾及神龕上書有“威鎮(zhèn)南國”等字樣。這無不是將靖州飛山廟視為“總廟”,加以模仿。同樣,通道平坦鄉(xiāng)平坦村于2012年重刻飛山神像,需要將飛山公神像雕刻成什么模樣?主要負責人通過網上查詢到靖州飛山廟中飛山公神像,于是按照此神像而最終雕刻出來,并沒有模仿村中不到百米的另外一座吳姓飛山宮中的飛山公神像。與此同時,村中老人講到:自己的長輩們,包括侗、苗等不同族群的楊、吳等眾姓人們都曾去過靖州“飛山總廟”祭拜,確切的還記得是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那時還是老廟,廟宇較為破陋。前年,也就是2012年的時候,村里還組織了40多人,租用兩輛車前往靖州飛山廟祭拜,有的是從家里帶著香、蠟、紙及其各種祭品,有的是到了靖州城買的,在廟中磕頭祭拜,祈禱飛山公神明保佑。

三、儀式實踐:祭祀經文中的“靖州總廟”話語

廣西三江縣獨洞等地區(qū)不僅將飛山公視為神明祭祀,還將飛山公與侗族地區(qū)社會組織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款聯(lián)系了起來,將飛山公與駱郎、貫公三人視為款的制定者。巴團村建有一款文化坪,中間豎立了一尊飛山公石像。其簡介內容如下:飛山大王,唐末五代時人,姓楊名再思,為當時侗族地區(qū),九溪十八洞(約為現(xiàn)今湘黔桂交界的大部分地區(qū))的大款首,自稱誠州牧。曾駐兵于湖南靖州城外之飛山,后率其民附于楚國。在位期問,保境安民、威震西南、功高楚國、德蓋南邦,深受人民擁戴。其逝世之后,侗族地區(qū)普遍立廟祀祭,敬奉為民族英雄神和村寨保護神。宋明王朝曾先后溢封為威遠侯、英惠侯等,故在侗族宗教祭詞中即有飛山大王(其廟最先立于飛山腳下),故稱威遠侯王、英惠侯王等多重稱謂。歷代以來,據說各地所立的飛山廟均十分靈驗,每祭,便可避邪消災、保境安民??罱M織過去講款時,必須先祭、駱郎、貫公、飛山等神。該石像在將飛山公視為款制定者并對其作為人與神兩重身份下的貢獻做了簡單的介紹,但仍然不忘強調祭祀飛山大王之廟宇最先立于飛山腳下。

如簡介中所提到的,該地區(qū)侗族講款之前必祭飛山等神明,筆者查閱了由湖南省少數民族古籍辦公室搜集整理的《侗款》一書,發(fā)現(xiàn)其中搜集整理了一段祭祀款時所念誦請神經文,其具體內容如下:

大杯酒醴,大碗供內;奠祀天地神靈,供奉列祖列宗。請你上元眾祖先、中元眾祖宗、下元眾祖公、土地老神、地藏菩薩、上壇香火(神龕)、下壇土地、周富六郎、首腦頭人、圣賢英烈、飛山大神。十三作枷,十五斷事。今日聚眾舍款、蒞臨大顯威靈。我講不了人名,說不完鬼姓,都來這里享受酒肴。講不了人名,說不完鬼數,都來這里享受酒肴。吃完為止,神樂人安,講了堂前這一款。

這一份祭祀款時所請祖先、神明之經文,搜集之地并非靖州所轄,但祭祀過程中所請神明列表中不僅有飛山公神明,并且稱其為“飛山大神”,這無不反映出“靖州之飛山公神明”在該區(qū)域民眾所信奉的神明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時也強調了飛山神明的信仰發(fā)源地——飛山。

筆者在湖南通道與廣西界鄰的侗族地區(qū)進行田野調查時,結識了一位80高齡的吳姓道士,其祖輩們都是從事道士行業(yè),只是文本無記載已從事該行多少代,而記憶總又是會模糊或遺忘。該道士保存著一份彌足珍貴的由祖輩們一輩輩傳承下來的儀式經書,該祖?zhèn)鲀x式經書經過多次手抄才有幸保存到了現(xiàn)在。雖然不能知道初創(chuàng)于何年,但是據推算也有兩三百年以上的歷史。其中有一份3000字左右的《祭祀飛山大王經文》,其部分內容如下:

二月初二日祭飛山廟,先祭達摩,后來進廟用訣。統(tǒng)開廟門鎖,弟子進來,右邊巡,大寄、二寄坐兩邊……。上燒無風自起,下燒無火自焚,上燒一炷,黃云蓋天,中燒二炷,紫云蓋地,下燒三炷通鋪十方,焚香炮炮,奏上天朝焚香分,奏上天門,焚香敬請當年當月當日當時五方三界四面功傳文使,前去靖州飛山寨上下馬王汪口曲河大殿,不請何神,敬請飛山土主威遠侯王……。

該《經文》對于我們研究其他地區(qū)飛山公信仰下的飛山廟之“靖州總廟”話語實踐有著重要的作用。對其進行解讀,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里祭祀飛山神時,需要前往靖州飛山寨上下馬王江口曲河大殿敬請飛山土主威遠候王,其中飛山土主威遠侯王即飛山公,曲河實為渠河之誤。該地飛山神明信仰文化濃厚,曾經有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飛山廟宇,毀于文化大革命時期。廟中供奉著飛山公神明,為何道士們祭祀飛山廟時仍要請五方三界四面功傳文使前往靖州飛山寨請飛山土主威遠侯王?我們可以認為,這里的飛山公神明乃從靖州飛山寨“分香”而來,飛山公信仰發(fā)源于靖州飛山的思維已然植根于當地人們心中,此地飛山公只是“形”,而靖州飛山神才是真“神”,所以飛山神祭祀科儀文本中會前往靖州飛山請神明前來。

四、結語

鑒于年代的久遠以及文獻缺失等因素,我們已不能完整的闡釋湘黔桂等區(qū)域的侗、苗、漢等不同族群建構飛山廟之“靖州總廟”的具體歷史過程及其邏輯,但對這些殘存下來的地方文獻、碑刻、科儀文本及其人們當下飛山公信仰的實踐進行解讀,我們仍然可以對其有個大致的了解。湘黔桂等區(qū)域的地方文獻對飛山廟的文本記載多是強調當地飛山廟與靖州、靖州飛山、靖州飛山廟的關系,這是人們基于對飛山公信仰文化的一種跨區(qū)域、跨族群的認同,已然將靖州飛山廟視為了“總廟”。與此同時,人們通過對飛山公神明來源的追溯、儀式實踐中前往靖州請飛山之神明、前往靖州飛山廟祭祀、廟宇新建與復修下對靖州飛山廟的復制與模仿等方式,踐行了飛山廟之“靖州總廟”話語,這是從文本追溯到切身實踐的過程?!熬钢菘倧R”話語實踐的背后動機則是人們對于飛山公神明“有求必應”的認同。

飛山公信仰作為一種宗教信仰,作為一種民族文化,已經深深的影響到湘黔桂等廣大地區(qū)人們的生活。靖州飛山廟每年飛山公的誕辰與忌日廟會,規(guī)模盛大,是其他任何飛山廟所望其項背的,這進一步印證了靖州飛山廟作為湘黔桂等地區(qū)飛山廟之“總廟”是名副其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