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廣華
摘 要:文章針對職校生學習被動的問題,闡釋了主動學習的含義與重要性,介紹了主動學習的具體表現形式,制定了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習慣的策略。策略的制定要具備科學性和創(chuàng)新性,能提高中職教學質量。
關鍵詞:主動學習;發(fā)現;表達;彌補
中圖分類號:G718.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5)23-0092-01
一、主動學習的解釋與重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習是文明傳承之途、人生成長之梯、政黨鞏固之基、國家興盛之要。”學習是指學習者因實踐經驗而引起的行為、能力和心理傾向的比較持久的變化。目前比較被大多數學者所接受的界定是:“學習是個體在特別情境下,由于練習或反復經驗而產生的行為、能力或傾向上的比較持久的變化及其過程”。狹義的學習指的是學生的學習,在各類學校環(huán)境中,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的,是在較短的時間內系統地接受前人積累的文化經驗,以發(fā)展個人的知識技能,形成符合社會期望的道德品質的過程。客觀上說,人的行為受主觀影響,主觀需求直接影響主體的行為。主動行為是指一種發(fā)自內心的、反映個體需要的行為。主動學習表現為學生在學習中主動發(fā)現不足、主動表達不足和主動彌補不足的學習習慣。很多老師總是抱怨,不是教得不好,是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強。其實很多學生本身就有厭學、畏學情緒,如何指望他們能主動去學。主動學習指的是以掌握知識或技能為目的,自發(fā)地進行學習,達到提高個人素質和能力的行為。具體而言:一是學生要有追求進步的欲望;二是學生要有通過學習提高能力的正確觀念;三是學生要有必勝的信念。培養(yǎng)這三點,是養(yǎng)成學習主動性的必然要求。
二、主動學習的表現形式
(1)主動發(fā)現不足。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在學習中要能主動發(fā)現自己的不足。比如,課堂所學的內容有哪些知識點不理解,哪些解題方法沒掌握,哪些學習方法需要改進等等。只有在充分了解個人不足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2)主動表達不足。每個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狀況都是非常清楚的,部分學生因為不自信、擔心同學笑話,而羞于向人請教,不主動表達學習的不足,使得自己的學習積極性減退,同時使得教師不能真正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阻礙了師生間、學生間的反饋,影響了教學的有效性。解決方法是,向老師或同學請教,主動表達不足,一點一滴地積累,以取得進步。
(3)主動彌補不足。學習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補充的過程,當學生發(fā)現不足后,有針對性地彌補不足,這樣的學習是比較有效的。所以,在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主動發(fā)現不足、主動表達不足和主動彌補不足的學習方式,讓這種主動學習的方式成為學生的學習習慣。
三、培養(yǎng)主動學習習慣的具體策略
(1)明確學習目的,激發(fā)學習主動性。教學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要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首先要向學生明確每次課的學習目的,即課堂上應掌握的學習內容;其次,要向學生解釋本堂課學習內容的意義和用途,即所學內容與日常生活實踐有何聯系,對學生今后發(fā)展有什么意義;最后,教師還應該具體指導學生通過何種方式才能更好地達到學習要求。當學生明確了學習目的,學習就有了方向,有了動力,從而大大增強學習的主動性。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利用各種手段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挖掘學生主體潛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2)及時反思,發(fā)現不足。新課標指出:讓學生具有回顧與分析解決問題過程的意識,以通過反思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對學生而言,每一次反思都是一種學習經歷,在反思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調整學習的方法。需要反思的內容包括課內和課外兩部分。在課堂上,當學生探索新知遇到問題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反思探索過程;當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正確解題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及時反思,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方法。在課外,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自我評價、學習日記等方式,引導學生反思學習過程,發(fā)現不足。通過反思讓學生主動發(fā)現自己的不足,積極地改進學習方法,以達到修正和強化的目的,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3)正確認識,鼓勵大膽表達。日常教學中,很多學生礙于面子不愿表達自己的不足,遇到問題不主動請教,長期下來就積累了更多的問題與不足,削弱了學習的積極性。針對該現象,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表達不足的意義,鼓勵學生大膽表達不足,教師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和指導。同時,大膽表達還能鍛煉學生的合作交流與表達能力,提高綜合能力。
(4)體會進步,彌補不足?!安蛔恪笔谴偈箤W生進步的動力,所有學習活動都是圍繞不足而展開的。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進步,就會激發(fā)學生主動彌補不足的欲望,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做到:該由學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識,就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探索;該由學生自己獲取的知識,就盡量讓他們自己去獲取。當學生主動發(fā)現不足、表達不足后,教師指導學生積極探索,主動彌補不足,從而使其體會到自己的成功與進步,養(yǎng)成主動彌補不足的學習習慣。
社會在快速發(fā)展,知識需要不斷更新,終身學習是這個時代的一個重要標志。有些目前并不出色的人,在成長過程中,通過各種方式提高素質,不斷完善自身,人生軌跡必然表現為向前、向上。這類人必然具備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這一習慣會伴其一生,使其受益無窮,最終走向成才。
參考文獻:
[1]姜權.談數學研究性學習[J].山西教育,2004(15).
[2]余崢嶸.重視反思提高學習效率[J].中小學數學,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