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穎,文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中小學語文教育、傳統(tǒng)文化教育、兒童閱讀與兒童文學教育等。擔任中國教育學會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學術委員和中國教育學會傳統(tǒng)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委員等社會職務。
《禮記·學記》被譽為中國古代最早探討教學論問題的專著,比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早了1 800多年。它系統(tǒng)闡述了教育的意義、目的和任務,教學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與作用,以及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等。
我很喜歡其中的一句話:“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其原文是:“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边@段名言探討了“教”與“學”的辯證關系問題,“教學相長”也成為我國古代教育的重要原則之一。
這段話從師生兩個方面進行闡釋。首先,用《學記》擅長的打比方的方式入手,以美味佳肴作喻。然后由飲食推及學習,切入正題,“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最后,由類比舉例得出結(jié)論:“學,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明白自己理解的困頓不透。”在這一過程中,不僅關注了學生的“學”,也強調(diào)了教師的“教”,這在2 000多年前的戰(zhàn)國時期實屬難能可貴。更鞭辟入里的是,在得出結(jié)論之后,論述并沒有就此打住,而是進一步強調(diào)認識這一教學關系對師生行為上帶來的改進和啟示意義。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明晰了自己的欠缺和不足,才能刻苦鉆研,自我反思;從教師的角度來看,明確了自己的不解與困惑,才能變得更加智慧。這才是所謂的“教學相長”。
下面就以我個人“學”和“教”兩個方面的切身經(jīng)歷,談談對“教學相長”的粗淺理解。
碩士和博士階段,我都有幸拜師在國學大師、著名古典文獻學家啟功先生門下學習。老先生主要采取的教學方式是耳提面命的談話式。每次去啟先生家求學,先生都會海闊天空地和我們談歷史、談文學、談典籍、談名人。對于20歲出頭的黃毛丫頭來說,面前這位飽經(jīng)風霜又博學洞達的耄耋老者提到的很多歷史文化人物、專有名詞術語,遠到魏晉南北朝的“四聲”“八病”,近到《紅樓夢》中的滿族禮儀風俗,很多知識都聞所未聞。我常常自愧才疏學淺,更是對老先生視若泰山北斗。
有一次,啟先生和我們談“漢語詩歌的特點”。自認為對古典詩詞非常熟悉且喜愛的我,心中竊喜,想這次先生可難不倒我了。在談到“漢語詩歌的形式”時,先生提到,詩歌從一字句到多字句逐步發(fā)展,《詩經(jīng)》中的“四言”,漢魏六朝詩歌中的“五言”,詞曲中的雜言,比比皆是。說到這里,先生突然拋出了一個問題:“除了詩、詞、曲的形式,詩歌的范圍是很廣的。外國有散文詩,這諸位都知道。有人說中國沒有散文詩,你們說有沒有?”我們頓時一愣,學習漢語語言文學,特別是古典文學多年,還真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因為“散文詩”從文體學的角度來看,是一個舶來品。先生見我們遲疑迷惑,停了一停,接著說:“其實中國古代的賦,就是西方所謂的散文詩?!段男牡颀垺酚性疲x者,古詩之流也’。賦,就是古代詩歌的一類?!睘榱诉M一步論證,先生還為我們舉了非常別致的例子。賈誼的《過秦論》是散文,“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就是明證。這篇散文中也有詩歌所講究的對偶句式,其中有三串人的名字,就非常精致地運用了詩歌的韻律平仄。順著先生循循善誘的講解,我們突然領悟到中國古典文學和文獻的博大精深,紛紛感慨道以嚴謹論理著稱的古代文賦,居然還有如此唯美詩情的一面。
此后,我和同門翻閱了大量的古代散文,研究其中的詩歌形式,收獲很多驚喜,也進一步加深了對古典文學形式的理解。
以上便是我求學階段“學然后知不足”的體會。從教八年來,“教然后知困”的故事,更是經(jīng)常發(fā)生。
初涉教壇,可謂初生牛犢不怕虎。什么都敢講,什么都不怕,覺得學生什么都不懂,需要教師進行“傳道、授業(yè)”。隨著教學時間的增加,經(jīng)驗的豐富,卻越來越覺得自己底氣不足。幾年的教學生涯,接觸了很多的本科生、研究生,我越發(fā)覺得學生遠比教師想象中聰明博學,作為教師,有時候要俯下身向?qū)W生學習。最近發(fā)生的一個小故事更讓我深信自己的這一發(fā)現(xiàn)。
我在學校為學前教育專業(yè)的本科生開設了專業(yè)選修課“兒童文學”,課程內(nèi)容比較偏重于兒童文學的教育學、心理學闡釋和實踐層面的教學運用。選課的學前教育三年級的學生們,在課堂也表現(xiàn)出對豐富靈動的兒童文學世界的喜愛。依照慣例,我給學生們布置了一個需要合作完成的課堂匯報任務—推介一本兒童繪本,并對它進行講讀示范。這項任務看似比較感性,實際卻考量了學生們選擇繪本的依據(jù)和標準,對所選繪本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在教學層面如何關照到接受對象進行講讀,可以說是一項綜合性的活動。
從學生課堂匯報展示的實際效果來看,這項活動的確起到了調(diào)動學生們積極參與和主動思考的作用。當大部分學生按照我的教學思路和要求進行展示的時候,一位來自文學院輔修教育學的女孩推薦的繪本,給了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她推薦的是日文版低幼繪本《噗~噗~噗》。這本從書名、創(chuàng)作風格,到主題內(nèi)容、藝術特色都極盡簡約之能事,而又耐人尋味,立刻引起了在座師生的強烈興趣。
實際上,我也閱讀過幾千本繪本,研讀過諸多學術專著,還從未接觸過這種類型的繪本作品。此時此刻,看著講臺上自信又饒有興致地進行講解的女孩,我感覺自己是學生,她是教師。也正是在“教”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欠缺和困頓不清的地方,意識到自己對兒童繪本認識的局限性。
以往的學習和研究中,我更多關注的是繪本深層次的思想文化價值,或者是其外在新穎多變的形式。而眼前這位學生介紹的繪本以及她的講解,讓我認識到那些從形式到內(nèi)容再普通不過的繪本,也有著無限發(fā)現(xiàn)的可能。這無疑洞開了我的思維天地,引發(fā)我更持久的反思,更深入的
研究。
學生在“學”的過程中可以不斷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然后明晰努力的方向,不斷改進、豐富;教師在“教”的過程中也可以通過教學實踐,在與學生的互動生成中,了解教學中的欠缺,甚至錯誤,及時糾正,提高自身的學術修養(yǎng)與學術水平?!敖虒W相長”的師生關系就好比水和魚的關系。學校教育猶如一個富含營養(yǎng)的大池塘,教師是池中之水,學生是水中之魚。魚離不開水,沒有教師的“教”,學生就無法獲取新知,無法繼續(xù)成長。而魚之于水的意義也不容小覷,沒有學生的“學”,教師的“教”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喪失根本,失去活力,成為一潭死水。所以,“教學相長”的智慧應該給教師帶來更多的啟迪和思考。
(責任編輯:任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