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文學批評的歧途與正路

2015-04-18 02:25:57杜紅梅李長中阜陽師范學院文學院安徽阜陽236037
關鍵詞:當代文學文學批評話語

杜紅梅,李長中(阜陽師范學院文學院,安徽 阜陽 236037)

文學批評的歧途與正路

杜紅梅,李長中
(阜陽師范學院文學院,安徽 阜陽 236037)

當代文學批評身份意識的淡化,使批評資源的西方化、批評價值的曖昧化、批評對象的隨意化、批評生態(tài)的同仁化等病象由來已久,各種批判或指責之聲呈一時之盛。與此相應,諸多的“重建”“重構”“創(chuàng)新”等對策或方略也時有登場。然而,遲至今日,當代文學批評的病象及癥結并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觀,批評危機或批評理論的原創(chuàng)性問題仍然是學界的顯在焦慮。明確批評定位,使批評成為審美價值的發(fā)現(xiàn)者、先進文化的生產(chǎn)者和理論話語的創(chuàng)造者,應為當代文學批評的身份歸屬,如此,當代文學批評才能承擔起轉型期的批評功能。

文學批評;歧途;正路

如果說,1980年代的文學批評因參與或承載著“新啟蒙主義”這一意識形態(tài)而取得整個社會文化場域內的話語權,從而贏得尊重或身份認同,這一時段的文學批評也因批評者之間、批評者與批評對象之間、批評話語與社會現(xiàn)實之間的合謀而成為當前學界記憶中的“輝煌與夢想”;至 1990年代,民族主義意識形態(tài)話語的再次復興,由“失語”“缺席”等問題所激發(fā)出的話語重建激情,也彰顯出批評在場的必要與合法性。新世紀以來,文學批評卻失去了言說的激情與批評的活力,缺少了觀點鮮明的爭鳴,缺少了追蹤文學熱點的動力或勇氣,缺少了對本土現(xiàn)實問題闡釋的沖動,缺少了求新求變的生機與活力,缺少了對社會問題介入的擔當,在當代文學大發(fā)展、大繁榮的當下,文學批評卻“未老先衰”。諸多的不滿、指責和批評之聲現(xiàn)已成為當代文學批評的主體癥候。作為國家主流話語代言人的《光明日報》《人民日報》等媒體近幾年對文學批評的持續(xù)關注,表述著對批評危機的焦慮。批評者問題意識的淡化、批評資源的他者化、批評價值的曖昧化、批評主體的同仁化等問題,一直糾纏其間,成為當代文學批評尾大不掉的病象及癥結。

任何意義上的文學批評都要承擔起本土問題的發(fā)現(xiàn)或解決,抑或為本土問題的發(fā)現(xiàn)或解決提供某種路徑或方法之重擔,如此方能彰顯批評在場的必要及其存在的合法性。近年來,由于受各種后學思潮或消費邏輯影響,當代文學批評卻漸趨喪失了對本土問題的自覺觀察與省思,批評者也漸趨從“立法者”退化為“闡釋者”,不再致力于人類靈魂的重鑄和高擎人類文明的燈火,而是甘愿依附于個人的利害得失,俯就于市場的消費邏輯,缺乏本土問題意識與中國經(jīng)驗建構等問題的思考,而“問題意識”的淡化又邏輯地生成一種對他者話語的套用或借用式批評現(xiàn)象。在很多情況下,理論的追新逐異使得批評者有意或無意間忽視了對他者批評話語的語境化考察和理論旅行有效性的理性審視,便以他者文化語境中的有關概念與術語想當然地套用于中國文學批評實踐,結果許許多多的批評就成為批評者“拉大旗做虎皮”式的自吹自擂,批評的民族性與本土意識閃身幕后。曾幾何時,對先鋒小說研究成為對羅蘭·巴特、德里達、鮑德里亞、??碌热撕蠼Y構主義理論的再利用,什么“差異”“延異”“空缺”“重復”“播撒”、 能指/所指、語言/實在等等滿天飛,批評得越離譜、越出格,就顯得越新潮、越現(xiàn)代。其它如“民族主義”“文化認同”“身份建構”,后殖民主義、話語霸權等各種各樣宏大卻無本土針對性的藥方開列。使真正的本土問題反而躲在了批評背后,以至于連西方學者霍爾都看不下去了:“你們要研究自己的問題,以中國現(xiàn)實中提取的問題……重要的是你們自己的問題,對于理論,你要讓它對你發(fā)生作用?!盵1]與此相反,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與影響力的不斷擴大,一種民族主義意識形態(tài)話語漸盛(加諸新儒學、新左派的推波助瀾)并日趨異化為一種民族主義意識形態(tài)意義上的文化中心主義,將中國問題看作只有中國人以自己的方法來解決的問題:“現(xiàn)在是一個中國崛起的時代”,“崛起”的中國文化應當重申自己的文化主體性;由“中國自己的學者”來掌握,把抵制或質疑西方話語作為中國崛起的表征,進而將西方話語當作攔路虎、絆腳石而欲與之一刀兩斷。特別是近年來,一種通過批評張揚民族形象建構和民族認同呼聲漸趨高漲,甚至被認為是愛國與否的體現(xiàn)?!白约旱闹袊敶膶W觀”“自己獨特的理論問題”“中國式自己獨特的文學理解”等等,成為這一思維模式在文學批評領域的經(jīng)典表述。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之后,我們不是探討如何深入理解或闡釋莫言作品的問題,而是將莫言獲獎看作是西方中心主義話語的勝利,是“基于一種西方中心主義的文化立場,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化的主體對于‘他者’的想象性闡釋,充滿了主體自身的文化優(yōu)越感”[2]。從根本上說,只要能夠深化我們對本土問題的思考,有助于本土問題的解決,他者話語的選擇并非對他者的“繳械投降”或“束手就擒”。在全球化的當下,持一種立足本土、胸懷全球的開放的民族主義立場,才是當代文學批評者的基本選擇,才能彰顯出批評自身的成熟。

當前,文學批評越來越“不務正業(yè)”,凸顯出權責不清、身份不明問題。文學批評是對“文學”的批評和對“文學批評”的批評,這是文學批評的主業(yè)或專業(yè)。盡管隨著網(wǎng)絡傳媒的發(fā)達和信息傳播技術的日新月異,傳統(tǒng)意義上的文學越來越呈現(xiàn)出式微或疲軟態(tài)勢,“網(wǎng)絡文學”“手機文學”“微信文學”“新媒體文學”等大行其道,讀者之多也遠超傳統(tǒng)文學的接受群體。這一文學“幾千年未有之變局”必定影響到批評生態(tài),這是難以否定的事實。對此類現(xiàn)象的關注也是文學批評的應有之意。不過,當代文學批評在面對這一問題的時候卻走向了極端:將文學批評“擴容”到網(wǎng)絡文學或其它新媒體文學,將消費化、休閑化作為批評的基本目標,放棄對傳統(tǒng)文學批評方法、立場、價值和對象的守護或維持,甚至認為文學的本質也要隨之而變,電腦/網(wǎng)絡所改變“將重新定義我們的文化或意識形態(tài)——其中無疑也就包括了我們的文學及其價值觀和標準”[3]。誰都不能否認,電腦/網(wǎng)絡對當今社會生活的根本性變革,但是這種變革能否影響到“文學及其價值觀和標準”,還真要另當別論。人類社會從有記錄以來經(jīng)歷了幾千年的革命性突變,文學至今仍是關注人類生存、思考終極問題并尋求詩意棲居的最佳載體(不管你承認與否)……。在筆者看來,文學外部生態(tài)改變的只是文學的存在形態(tài)、傳播方式、接受途徑和生產(chǎn)機制而已,電腦/網(wǎng)絡并非文學批評的“天敵”,批評的責任是如何盡可能通過電腦/網(wǎng)絡這一傳播方式將經(jīng)典或優(yōu)秀的文學或文化產(chǎn)品推廣出去,盡可能擴大影響,消解消費或市場文化對人們精神需求和情感訴求陣地的占領,而不是相反。若論網(wǎng)絡、市場、商品化等對文學批評的影響問題,歐美等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可能遠比我們國家更為嚴重,若論批評向網(wǎng)絡、媒體轉型問題,西方國家也遠比我們更有基礎和資本。然而,西方國家的媒體批評、市場批評、實用批評與職業(yè)批評之間因為能夠做到“耶穌的歸耶穌,撒旦的歸撒旦”,批評生態(tài)的改變才沒有根本上影響到批評自身的發(fā)展,他們通過批評實踐創(chuàng)造出的一系列理論、概念或方法等一再成為我們的話語資源。反觀當前的中國批評界,我們看到的只是批評者靈活地在“媒體批評”“市場批評”“文化研究”等之間“長袖善舞”。真正純粹的學院式批評在當下中國其實仍屬于一種稀有現(xiàn)象。

批評價值的曖昧化制約了批評對社會問題的介入和對文學(文化)問題的干預能力,是當代文學批評最值得警覺的病象之一。盡管批評不負責給社會提供規(guī)范性的原則和標準,不負責為人類提供詩意生存的法則和路徑,不負責為文學創(chuàng)作設置必須遵守的條例或律令,但是,文學批評通過對文學價值或意義的闡釋與總結,卻能給人類以思考或潛在的規(guī)約和引導,即使如新批評、形式主義批評也并非純粹的學院式批評,而是蘊含著典型的意識形態(tài)質素和對現(xiàn)實政治的干預意識。在薩義德看來,批評者應針對社會時局發(fā)表見解,體現(xiàn)知識分子的道德勇氣和社會良知,注重文本的“現(xiàn)世性”,就是把文學作品看成現(xiàn)實社會當中的一個現(xiàn)象,批評則為了促進人類自由而產(chǎn)生的非強制性的知識。反觀國內的文學批評,由于受商業(yè)化、市場化以及后現(xiàn)代多元價值觀念的影響,諸多的批評者失去了“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諸多的“時評”“炒評”現(xiàn)象不絕如縷,一些作品研討會、學術交流會變異為相互吹捧會和拜親訪友會;眾多的文學排行榜、風云錄的評委們也只是那么幾個人的權力狂歡,批評價值觀的混亂與迷亂,已嚴重影響到文學價值的闡釋與規(guī)約。

論及至此,一種似乎遠較商業(yè)批評對批評價值觀影響更為深遠的當是“同仁”批評。放眼當前的批評界,同仁之間的互捧、惺惺相惜已經(jīng)嚴重影響到批評的文風、批評的風骨與批評應有的學術容量。而作為同仁互捧的顯在癥候即是刊物的同仁化趨勢漸趨明顯,一些在學界有相當分量的刊物現(xiàn)已退化為同仁間的交流或對話,其他人等,特別是一些初出茅廬者(如果這些初出茅廬者與刊物所鐘情的那些著名人物無關的話)很難在這些刊物發(fā)文(同仁刊物也能夠集中力量去形成合力對某些問題作為集體性回聲,不過,真理只是掌握在某些同仁或某些已形成權威的同仁之手嗎?)同時,刊物或同仁間的賦魅又使一些本不具相應實力的批評者卻成了“著名的”“有影響力的”“杰出的”“資深的”的批評家了。所以,當前的文學批評文章大都有套路可總結:傍名家,說大話,玩理論,造新詞?;緦懽髂J绞牵合日劗敶膶W狀況的不堪(所謂“不堪”要由自己的批評對象而定,如若強調XX作家作品的語言有特點,就說當前文學的語言存在幾乎令人難以容忍的墮落現(xiàn)象等,其它論述基本模式大抵如此),進而對自己中意的作家作品開始評價。因為前面已做了鋪墊,后面就可以任意拔高了。

文學批評的對象是文學,文學是人學,文學批評應屬于人文學科,最終目的是以關注人的生存狀態(tài)和精神需求的學科,是建構適合人類健康需要的文化系統(tǒng)的學科,“人文科學是研究人的生存狀態(tài)及其意義和價值的學科,目的是為了使人按照自身應該有的狀態(tài)來進行生活,所以它不僅是一種知識系統(tǒng),而且也是一種價值學說”[4]。就此而論,當代文學批評其實是一種文化生產(chǎn)行為,應該承擔起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的建構或生產(chǎn)重任,以先進文化生產(chǎn)自覺意識作為當代文學批評的精神內核,“引導人們對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凝聚和振奮民族精神,激發(fā)人們奮發(fā)圖強開拓進取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5]。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各種“新”知“后”學思潮紛至沓來,解構價值,虛無歷史,消解傳統(tǒng),推翻道德,唯洋是舉,以“后”為上等錯誤思潮甚囂塵上。一些作者以“零度寫作”或者“文化多元化”為幌子,對一些基本的價值觀和道德傳統(tǒng)加以冷嘲熱諷,越來越表現(xiàn)出對一切事物的無所謂式的游戲態(tài)度,消弭了是非,抹平了善惡,混淆了美丑,嚴重侵蝕著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和文化根基;還有些作者抱著“外國一切皆好,我們一切皆壞”的價值立場進行寫作,罵完我們的祖宗,再罵我們的父母,同時又不遺余力地鼓吹各種國外的所謂先進思想并以之為我們學習和模仿的對象。更有些作者在作品中鼓吹各式各樣的“厚黑學”“成功學”“官場或職場關系學”等,宣揚只要為了成功一切手段都可以使用的“唯名利”論……針對上述狀況,作為文化生產(chǎn)的文學批評理應以“弘揚民族正氣,抵制歪風邪氣”的責任擔當意識,大膽而理性地予以批評和剖析,并通過倡導先進思想和現(xiàn)代性價值觀來凝聚民族意志,激揚民族精神,以抵制去價值化、去思想化、去道德化、去正能量化,以及虛無歷史、解構傳統(tǒng)等文化虛無主義行為及其它不良傾向,使之成為中國文化軟實力和中國形象塑造的重要文化資本,而不要在上述問題面前閉上了眼、站錯了立場、發(fā)錯了聲音,更不能對那些鼓吹享樂主義、歷史虛無主義、價值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想的作品以鴕鳥式心態(tài)說些“今天天氣哈哈”式的無關痛癢、不涉價值判斷的語言游戲,只有如此,才能使“批評必須把自己設想成為了提升生命本質上反對一切形式的暴政、宰制和虐待,批評的社會目標是為了促進人類自由而生產(chǎn)的非強制性的知識”[6]。從而彰顯出當代中國文學批評的中華性或民族性特征。

“文化主義”批評的甚囂塵上現(xiàn)象,更值得我們關注?!拔幕髁x”批評的基本邏輯是將所有問題都歸結為“文化問題”,以“文化”來解釋和闡釋一切,“文本之外,別無他物”是此類批評最為彰顯的口號。在“符號的嬉戲”與“能指的狂歡”中將那些社會生活中的本質、真理、道德倫理等都認為是“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云散了”而不問不顧,這種批評消解了談論問題的實踐性,將諸多的現(xiàn)實問題諸如貧富不均問題、社會公平問題、農(nóng)民工再就業(yè)問題、社會穩(wěn)定問題、多民族關系建構問題等,轉換為晦澀拗口的話語游戲和概念狂歡,不再面向現(xiàn)實發(fā)言,不再倡導批評的“宏大敘事”,甚至懷疑、否定或拒絕宏大敘事對文學批評的影響,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那種歷史觀與美學相結合的觀點不再受人們的追捧,轉而注重于??乱饬x上的“微觀政治”,日益陷入“晚期資本主義文化邏輯”收編之中,不再關注現(xiàn)實政治與真理或將現(xiàn)實關懷懸置,俯就于日常生活中的性、欲望與消費的盛宴,并與消費文化合流而甘愿享受消費盛宴帶來的快感,患上了伊格爾頓批評的“政治失憶癥”。

在文化主義批評思潮影響下,當前的許多批評者“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社會功能擔當意識日漸弱化,為批評而批評、為職稱或晉升而批評、為生存需要而批評現(xiàn)象不絕如縷;不斷翻新批評的話語資源以獲得進入批評市場的資本,不斷提出各種新名稱、新概念以彰顯自身的與眾不同,多出成果,快出成果的批評意識嚴重影響到批評者介入社會、變革現(xiàn)實的勇氣與力量。當前,如何重振文學批評的民族精神,強化文學批評的中國氣派與中國風格,避免文學批評在歧途上越走越遠,就成了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10月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明確指出,“文學不能成為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xiàn)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tǒng)一的優(yōu)秀作品”。……這是對文藝創(chuàng)作的總體要求,同時也是對文學批評的根本性指導。作為批評者,一方面,要堅守人文學者的根本立場,不媚俗,不奉承,不追名逐利,更不浪得虛名,甘于忍受寂寞或孤獨;另一方面,應盡力拓展自己的知識視野,汲取多方面的理論滋養(yǎng),豐富多方面的知識結構,并以自覺的理論建構意識去從事批評實踐,最終以生成本土化、中華性的批評理論而能夠理直氣壯地參與他者對話。這一批評話語是姓“中”的卻是參與世界對話的,是民族的卻是建構人類共同精神家園的,是現(xiàn)代的卻又關聯(lián)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命脈的。參與是最好的堅守,對話是最好的繼承,發(fā)展是最好的保護。批評是批評者的武器,真正的批評者是優(yōu)秀文化的建構者與傳承者。在此,強調當代文學批評的“價值建構性”“文化生產(chǎn)性”與“審美發(fā)現(xiàn)性”,是其走向正路的基本選項,更關涉到中華文化的再生產(chǎn)。如此,才能使文學批評作為參與重塑中國話語的重要資源。就此意義而言,當代文學批評危機未嘗不是一種轉機,弱勢亦未嘗不可以轉化為一種后發(fā)優(yōu)勢。

[1]盛寧.走出“文化研究”的困境[J].文藝研究,2011,(7).

[2]洪治綱.主體意識的回歸與文化身份的認同[J].文藝爭鳴,2014,(2).

[3]吳俊.文學批評、公共空間與社會正義[J].文藝研究,2008,(2).

[4]王元驤.也談文學理論的“接地性”[J].文藝爭鳴,2012,(5).

[5]柯琳.文化自覺導引文藝理論發(fā)展趨勢[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4,(1).

[6][美]薩義德.世界?文本?批評家[M].李自修,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9:譯者序.

I06

A

1004-4310(2015)03-0073-04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5.03.017

2015-02-25

201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當代人口較少民族文學的審美觀照”(13FZW034)。

杜紅梅,河南永城人,阜陽師范學院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地域文化/文學教育研究。

猜你喜歡
當代文學文學批評話語
文學批評新生代
廣東當代文學評論家
倡導一種生命理想——論謝有順的文學批評及其文學批評觀
現(xiàn)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河北畫報(2021年2期)2021-05-25 02:07:18
陜西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透析
從史料“再出發(fā)”的當代文學研究
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自成體系的文學批評
華中學術(2017年1期)2018-01-03 07:24:05
回族文學批評的審視與反思——以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文學批評為例
當代文學授課經(jīng)驗初探
文學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40
話語新聞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34
邹城市| 扎鲁特旗| 云阳县| 聂拉木县| 绍兴市| 宁波市| 武强县| 慈利县| 绥棱县| 榆树市| 象州县| 葫芦岛市| 开封市| 当阳市| 清水县| 梨树县| 诸城市| 红原县| 洪雅县| 荃湾区| 庆城县| 咸阳市| 宣威市| 拜城县| 平江县| 济源市| 武乡县| 南部县| 湖口县| 疏附县| 京山县| 山东| 高青县| 延川县| 张家港市| 吐鲁番市| 青岛市| 呈贡县| 大埔县| 长丰县|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