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景民
(解放軍外國語學(xué)院 外訓(xùn)系,江蘇 昆山 215300)
漢語和俄語中的問候語對比
汪景民
(解放軍外國語學(xué)院 外訓(xùn)系,江蘇 昆山 215300)
摘要:問候語是人際交往中最常用的日常禮節(jié)禮貌用語,是言語交際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中國人和俄羅斯人的問候方式存在差異,但在執(zhí)行禮貌交際功能方面是相同的。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跨文化交際的加強(qiáng),問候語的簡化和趨同將是一種不可逆轉(zhuǎn)的趨勢,中國人的問候方式也正逐步與國際“接軌”。
關(guān)鍵詞:漢語;俄語;問候語;對比
一、問候語的交際功能
問候語(приветствие)是人際交往中最常用的日常禮節(jié)禮貌用語,我們每天與別人的交往都是以互致問候的形式開始的。作為言語交際的重要組成部分,問候語是開啟他人心靈,進(jìn)而與他人順利交際的敲門磚。雖然問候語除執(zhí)行禮貌交際功能外并不能傳達(dá)其他什么新的信息,但難以想象,日常生活中如果缺少了問候語,人們見了面連個招呼也不打會是多么尷尬。兩個熟人見面若僅是點(diǎn)個頭或視而不見,可以推知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是多么冷談;而兩個素昧平生的人走到一起若能互道一聲“您好”,他們的心理距離馬上就會接近,繼而會由陌生到相識,由相識到相知??梢?,問候語是維系和協(xié)調(diào)與他人關(guān)系的紐帶,是人際間友好交往的善意表示,更是人們具有涵養(yǎng)和教養(yǎng)的一種表現(xiàn)。
言語禮節(jié)是一個民族、社會文明的標(biāo)志,世界各國各民族對此都極為重視,尤其在對外交往中更是如此,絕大多數(shù)涉外旅游、經(jīng)商、外交等人員都將掌握其他民族的問候語作為第一堂必修課。17世紀(jì)時期,為了讓西歐國家了解俄羅斯,1696年在英國牛津出版了一本《俄語語法》。該文獻(xiàn)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問候語對話,它反映了十七世紀(jì)俄羅斯人互致問候的形式[1]:
[1]Добрый день!(日安!)
Здравствуй! Слава богу!(你好!老天保佑!)
Желаю тебе доброго дня!(祝你日安!)
Такова ж и я тебе желаю!(我也同樣祝你!)
Буди тебе добро сего дне!(祝你今天一切都好!)
И тебе не худо буди!(也祝你一切都不錯!)
將問候語置于《俄語語法》的第一篇章,由此可見問候語在人際、民族際交往中表達(dá)友好善意、傳遞友誼信息方面是多么地重要。
但由于民族習(xí)俗的不同,同樣是互致問候,中國人與俄羅斯人的差異很大,某些帶有深刻“中國烙印”的問候語在俄羅斯人看來是不解的,甚至?xí)鹫`解。如“你吃飯了嗎?”、“你去哪兒?”等中國特色的招呼語,在俄羅斯人看來可能是問話者想邀請他共進(jìn)飲食,并可能打聽他的隱私,這方面的例子國內(nèi)學(xué)者多有探討,本文不再贅述。本文從社會語言學(xué)的角度對比分析漢語和俄語中問候語的形式及其制約因素,以便正確了解和掌握言語禮節(jié)(речевой этикет),促進(jìn)民族間的文化交流,對問候語所折射出來的民族習(xí)俗及文化差異能夠正確理解與審視。
二、漢語和俄語問候語對比
漢語和俄語中的問候語在執(zhí)行交際禮貌功能方面并無大的差別,都是表示“我見到你了,我沒有不理你”,都是愿意與對方交往的一種禮貌表示。但由于文化價值觀及民族習(xí)俗的不同,俄語和漢語中的問候語還是存在很大差異,只有小部分是對應(yīng)的。
俄語中的問候語絕大部分都是問好型。比較莊重、正式的是Здравствуйте!(您好!),中性方式是Здравствуй!(你好!)、Доброе утро!(早上好!)、Добрый день!(白天好!)、Добрый вечер!(晚上好),在隨便、非正式的場合則用Привет!(你好!)、Здорово!(好??!)等。中國人現(xiàn)在也越來越多用“您好”、“你好”來打招呼,但一般局限在知識分子和有文化修養(yǎng)的人群中使用較多,這種問候比較正式,含有尊重、尊敬的色彩。而“早上好!”、“晚上好!”只是在電臺、電視臺及娛樂界人士問候聽眾或觀眾時常用,在普通老百姓生活中使用較少。實(shí)際上,這種問候方式是借鑒國際上的做法,可以說純粹是外語的直譯。
俄語的Здравствуйте!(您好)是動詞 здравствовать(健在,健康無病)的命令式,詞根是здоровье(健康),看來俄羅斯人對身體健康還是極為重視的。18世紀(jì)時,任何一個人碰到熟人時都可用“Здравия тебе желаю!”(祝你健康)或“Желаю здравия!”(祝健康)來問候,現(xiàn)在這種方式僅用在軍人之間下級對上級的問候語。曾幾何時,Здравствуй(-те)!不僅用作見面時的問候語,而且也用作當(dāng)別人打噴嚏時的答語,后者場合現(xiàn)在都用 Будь здоров!(祝你健康)或 Будьте здоровы!(祝您健康)。中國人以前也有用“請安”這種形式作問候語的,尤其下級對上級、女子對男子、子女對父母的問候[2]。如:
約有二更之時,忽聽大門一聲響,把門開了,手執(zhí)燈籠,出來兩個更夫,在旁邊站立,家人李忠說:“原來是劉大老爺,你好哇?我給你請安了?!?/p>
(《彭公案》第一卷,清·貪夢道人)
可見當(dāng)時中國人對健康也是重視的,不過,現(xiàn)在這種方式已見不到。其實(shí),“您好!”、“你好!”多少也含有這層意思。
路上熟人見面,中國人更傾向于用以下三種方式[2],這是俄語中所沒有的:
一是探詢式。中國人路上見面經(jīng)常這樣招呼“您吃了嗎?”“去哪兒?”“干嗎去呀?”
二是明知故問式。見到某人將要或正在干某事,中國人習(xí)慣用猜測或驗(yàn)證的口氣明知故問:“上課去呀?”“上街去呀?”“下班了?”“修車哪?”
三是以稱謂語代替問候語。如見面時微笑著來一句“李教員”、“王老師”、“張科長”,含有尊重、敬重之意,同時也意味著關(guān)系比較疏遠(yuǎn);“叔叔”、“阿姨”、“伯伯”則帶有親切、隨便的色彩;“老李”、“小王”則又含有平等、親呢的意味了。
但無論是中國人,還是俄羅斯人,交際主體進(jìn)行問候時基本上都是下級向上級、晚輩向長輩,學(xué)生向老師、男士向女士先致以問候,同事、同學(xué)、朋友、同輩間則隨意,視情況而定,一般以先見者為先。
中俄民族的問候方式還受以下因素的制約,既有共性,又有差異,總體上是小同大異。
(一)時間因素的制約
俄語問候方式受時間因素的制約相對大些,除了Здравствуй(те)!可用于一切場合外,早晨和上午致以Доброе утро!(早上好!)中午和下午致以Добрый день!(日安!)晚上則致以Добрый вечер!(晚上好!)這樣的問候語不含有ты(你),вы(您)的區(qū)別,在語言實(shí)踐中,當(dāng)人們拿不準(zhǔn)是用Здравствуйте!(您好)還是用Здравствуй!(你好)問候時,更傾向于用這三種格式。
中國人問候“您(你)早!”“老師早!”僅限于早晨或上午,含有“您起得真早!”或者“您來得真早!”的意味[3]。如:
戈 玲:哎,牛大姐,您早啊!
牛大姐:哎喲,戈玲,你也來了!今兒呀,咱倆啊大概來得最早了。
戈 玲:是啊,要當(dāng)主人翁了,還能像以前那樣嗎?哎,不上鬧鐘我都能醒。
(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
而“日安!”中國人根本就不用,“晚上好!”也僅限于電視或電臺播音員、晚會節(jié)目主持人等知識修養(yǎng)較高的特定人群。
其實(shí),最具有中國特色的問候語“您(你)吃了嗎?”也受時間因素制約,并不是任何時候都這樣,一般在三餐前后時間,也并不是任何場所都適用,如果碰到別人剛從廁所走出來,那是萬萬不可用這句話打招呼的。由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經(jīng)濟(jì)發(fā)展,我國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養(yǎng)在不斷提高,不少人,尤其是城市知識分子、國家公務(wù)員、商人等工薪階層已感到這種問候方式太“饑餓 ”、太土、太難堪,大多改用與國際接軌的“您(你)好!”這種文雅方式。所以,“您(你)吃了嗎?”多少被打上了“農(nóng)村和城市下層”的社會烙印。即使是這種打招呼的方式也還有地方特色,在河南農(nóng)村大部分地區(qū),晚上不管做什么飯都叫“燒湯”,所以人們晚上見面都說“您(你)喝湯了沒有?”,已約定俗成。
(二)具體場景因素的制約
俄羅斯人是一個善于辭令的民族,在不同的場合,尤其是碰到別人正忙某事時的具體場景,常用祝愿語(пожелание)來代替問候語。俄羅斯人看到別人正在用餐或飲茶,通常祝以“Приятного аппетита!”(祝你胃口好!)或“Хлеб да соль!”(面包和鹽!)、“ Чай да сахар!”(茶和糖!);見到別人要去洗澡,則祝以“С легким паром!”(洗個舒服澡啊!);見到別人要去考試,則祝以“ Ни пуха ни пера!”(祝你考試順利!)等。
中國人也有以祝愿語代替問候語的情況,那就是春節(jié)期間,人們見了面都有以“過年好!”作問候語,因?yàn)橹袊藢r(nóng)歷新年比較重視,人們希望以此問候能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好運(yùn)。
中國人在具體場景下也有以贊語(комплимент)來作問候語的,如“您起得真早!”“你真能干,洗這么多衣服!”或“你真用功,這么晚了才回來!”等等。
然而大多數(shù)情況下中國人更習(xí)慣用明知故問的方式;“上班去???”“您正忙著哪?”“買東西呀?”等。陳原先生一次在民族研究所做報告,一位同志告訴他,在他們那個地區(qū),人們見面時說“您走著哪?”[3],煞是有趣。
中國人的問候語更明顯地體現(xiàn)出沒話找話的客套寒暄,以避免無話可談時的尷尬局面[4]。如:
我這時很興奮,但不知道怎么說才好,只是說:
“阿!閏土哥,——你來了?……”
(魯迅《故鄉(xiāng)》)
明明已站在眼前,還要明知故問“你來了?”這種方式是多么蒼白無力!但傳統(tǒng)習(xí)慣是如此根深蒂固,在中國各階層這種問候方式都大量存在,在相當(dāng)長時期內(nèi)這樣的問候語是不會從人們的口頭中消失的。
兩個久別重逢的人見面,中國人和俄羅斯人都極少用“您(你)好!”來問候,以免顯得生疏,而是用驚訝、喜悅的口氣表達(dá)驚喜交加的心情。俄羅斯人通常用“Сколько лет,сколько зим!”(多少個夏天,多少個冬天沒見面了!)、“Какими судьбами!”(什么運(yùn)氣讓我們相逢!)、“Кого я вижу?”(我見到的這是誰???)、“Каким ветром тебя занесло?”(什么風(fēng)把你吹來了?)、“Что-то тебя давно не было видно?”(怎么那么久沒有見到你?)等等。中國人也有這種表達(dá)法:“我當(dāng)是誰呢?原來是你呀,真想不到!”、“哎呀,哪陣風(fēng)把你吹來了?”等等[5]。如:
我竟不料在這里意外的遇見朋友了,——假如他現(xiàn)在還許我稱他為朋友。那上來的分明是我的舊同窗,也是做教員時代的舊同事,面貌雖然頗有些改變。但一見也就認(rèn)識,獨(dú)有行動卻變得格外迂緩,很不象當(dāng)年敏捷精悍的呂緯甫了。
“阿,——緯甫,是你么?我萬想不到會在這里遇見你?!?/p>
“阿阿,是你?我也萬想不到……”
(魯迅《在酒樓上》)
(三)非語言問候
以上都是語言問候型,實(shí)際生活中還有非語言問候型(有人也稱之為“伴隨語言型”),指單獨(dú)運(yùn)用面部表情、身體姿勢、非語詞的聲音成分等,最典型的是點(diǎn)頭和微笑[4]。俄羅斯人通常還會稍微摘一下帽子以表示尊敬;中國人,尤其是年青人之間通常會揮一下手或見面“哎”一聲以示問候,而在舊時代,人們見面還要鞠躬致意。這種問候方式既可單獨(dú)執(zhí)行交際功能,又可與語言型問候伴隨使用,尤其是面部表情。久別重逢后兩人見面,俄羅斯人習(xí)慣于熱烈擁抱和親吻,這大概與他們熱情奔放、感情外露的民族性格有關(guān)。而中國人則比較含蓄、矜持,即使偶有擁抱也僅僅是撫拍肩膀,但親吻是絕對沒有的,尤其是一般男女之間,連擁抱都沒有,至多握握手而已。
三、從社會語言學(xué)看中俄問候語差異
社會語言學(xué)認(rèn)為,具有不同社會特征的人在語言項(xiàng)目的選擇上會有差異,而語言習(xí)慣又會受年齡、性別、人際關(guān)系、生活方式、社會心理等諸因素的制約。
年齡因素方面。不同年齡的人會選擇不同的問候語。老年人的問候方式都比較莊重、正式,而年青人則不拘一格,親呢而隨意。俄羅斯青年人之間多用“Привет!” (你好!)作問候語,或用更為親近、稍帶低俗色彩的“Здорово!”(好啊!),而老年人是絕不會這樣用的。他們要么用“Здравствуйте!”(您好!)或“Добрый день!”(日安!),要么用更為正式、莊重的方式:“Я Вас приветствую!”(我歡迎您!)或“Мое почтение!”(致以我的敬意!)。即使同樣用“Здравствуйте!”(您好!)問候,老年人都會清晰地用滿音體發(fā)出[здравствуйте],而年青人則喜歡發(fā)略音體[здраст`е]。中國人的某些問候方式也受年齡因素制約,如兒童、少年或晚輩向成年人或長輩問候時習(xí)慣用“稱謂+好/早”的格式,如“叔叔好!”、“老師早!”;而僅用“哎”或“嗨”打招呼的必是年輕人。
社會心理因素制約問候方式漢俄民族也有差異。中國人一般性格內(nèi)斂,感情不外露,否則會給人不穩(wěn)重之感,而俄羅斯人整體的民族性格則是熱情豪放,性格外向。比如,俄羅斯人父母和子女之間每天也會互致問候,而中國人父母與子女之間若也這樣,則會顯得太見外,太疏遠(yuǎn)。
中國人進(jìn)到商店、圖書館等公共場所很少向工作人員致以問候,不得已與之打交道請求幫助時,有修養(yǎng)的人會用“您(你)好!”、“請問”、“對不起”等禮貌用語引起受話人注意,而大多數(shù)人則是直奔主題:“這個多少錢?”、“幫我查查這本書!”等。然而,俄羅斯人在這種場合下若不致以“Здравствуйте”(您好!)或“Добрый день!”(日安!)等,會被認(rèn)為是沒有禮貌、缺少教養(yǎng)的一種表現(xiàn)。莫斯科圖書館的一名工作人員曾在一篇文章中抱怨說[5]:
Когда входит читатель и молча подходит к каталогам,я невольно воспринимаю это как неуважение к себе.Становится обидно и за читателя,и за себя.Подумаешь,не сказали:?Здравствуйте!? Однако это необходимо для здорового климата в жизни людей.(當(dāng)讀者進(jìn)來后不聲不響地走向圖書目錄時,我不由自主地把這視作對自己的不敬。既生讀者的氣,也生自己的氣。你想啊,他們沒有說“您好!”然而,這對于人們生活中的和諧氣氛是必須的[6]。)
問候語受性別、職業(yè)、社會地位等因素制約的差別在漢語和俄語中倒不是很大,在此不再贅述。
四、結(jié)語
從總體上而言,俄語中問候語的句式基本上都是問候語在前,稱謂語置后,問候方式和回答方式都高度格式化,重形式,少情感,不涉及具體信息。而漢語中問候語的句式基本上都是稱謂語前置,問候語后置,涉及具體信息,表達(dá)關(guān)切和敬重,問候方式和回答方式靈活多變,無固定格式,既可以實(shí)相告,也可隨便敷衍一下。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跨文化交際的加強(qiáng),問候語的簡化和趨同將是一種不可逆轉(zhuǎn)的趨勢。但只要文化差異存在,問候語的差異將不會消失。一些學(xué)者一提及中國的問候語總是以“您(你)吃了嗎?”為例,并開玩笑說這反映了中國人“民以食為天”的理念和渴望解決溫飽問題的語言反映[6]。其實(shí),這并不能反映中國人今天的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面貌,“您好”、“你好”這種與國際化“接軌”的問候方式正在越來越多地進(jìn)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其實(shí),在對外交往中互致問候時,我們只要酌情處理,就能夠很好地執(zhí)行問候語的禮貌交際功能。比如,沒有人將“How do you do?”直接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為“你怎么做?”,我們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將“您(你)吃了嗎?”、“去哪兒?”譯成“Здравствуйте!(您好!)Доброе утро!(早上好!)Добрый день!(日安!)Добрый вечер!(晚上好!)等。我們要正確看待各國的民族文化差異,尊重各民族的生活習(xí)慣和傳統(tǒng)文化,同時也要看到各民族生活習(xí)俗之間的相互滲透和發(fā)展變化。
參考文獻(xiàn):
[1]Формановская Н.И.Вы сказали:Здравствуйте! Москва 1989г.
[2]畢繼萬.漢英招呼語的差異[J] “語文建設(shè)”1997(3).
[3]陳原.語言學(xué)論著[M] .沈陽: 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4]吳國華.語言與文化[M]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
[5]Филиппенкова Е.В.Тема урока:Здравствуйте!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в школе.1999(5).
[6]林大津.跨文化交際研究[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收稿日期:2015-05-20 2015-05-27
作者簡介:汪景民(1972-),男,河南遂平人,解放軍外國語學(xué)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俄語語言文學(xué)與對外漢語教學(xué)方面的研究。
文章編號:1007-2853(2015)07-0026-05
中圖分類號:H030;p5
文獻(xiàn)標(biāo)志碼:A
DOI:10.16039/j.cnki.cn22-1249.2015.07.008
基金項(xiàng)目:外教社全國高校外語教學(xué)科研項(xiàng)目(2014AH0034A);滁州學(xué)院科研啟動基金資助項(xiàng)目(2014qd060);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diǎn)項(xiàng)目(SK2013A127)
Comparison of Greetings in Chinese and Russian
WANG Jing-min
(Department of Training Foreign Military Personnel,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Kunshan 215300,Jiangsu Prov.,China)
Abstract:Greeting is the most common politeness formulae in daily life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Though greetings are different between Chinese and Russians,they are the same in implementing polite communicative function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simplification and convergence of the greetings is an irreversible trend,and the way of Chinese greeting is acting on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step by step.
Key words:Chinese;Russian;greeting;contr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