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嬋娟 張若曦 方雅秀 王丹逢 韓海英 劉文滔 譚 燕
中國.廣東省廣州市腦科醫(yī)院 510370 E-mail:yangwang2004@126.com △通訊作者 E-mail:ty-2000@163.com
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最常見的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中,各個階段約有50%~90%會出現(xiàn)精神行為癥狀(BPSD)[1-2]。BPSD 給AD 患者的照料帶來極大困難,也是AD 患者就診的主要原因。近年來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用于治療老年癡呆的BPSD,一部分患者顯示出較好的療效和耐受性,如:利培酮、奧氮平、喹硫平和阿立哌唑等[3-4]。重復經(jīng)顱磁刺激(rTMS)是一種新型神經(jīng)電生理技術(shù)。已經(jīng)有較多的研究表明,rTMS 可以改善分裂癥、躁郁癥患者的精神癥狀,在帕金森病及腦卒中患者的功能康復方面rTMS 也有比較肯定的療效[5]。本研究試圖通過比較接受重復經(jīng)顱磁刺激和利培酮治療的AD 患者精神行為癥狀改善,企圖尋求一種除抗精神病藥外的對AD 患者BPSD 的治療途徑。
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間廣州市精神病醫(yī)院門診或住院的輕中度AD 患者。入組標準:①符合《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第四版(DSM-IV)診斷為“很可能AD”(Probable AD)[6];②病情程度輕、中度的患者,即中學以上:11 分≤簡明精神狀態(tài)檢查(MMSE)總分≤24 分;小學文化程度:8分≤MMSE 總分≤20 分;文盲:5 分≤MMSE 總分≤16 分;臨床癡呆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7]評分為1~2 分;③Hachinski 缺血指數(shù)量表(Hachinski Ischemic Score,HIS)評分≤4 分,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17 項HAMD 評分≤17 分;④患者均具備頭顱MRI 影像學資料及必要的實驗室檢查如血常規(guī)、血糖、肝及甲狀腺功能檢查、葉酸及維生素B12測定等;⑤本人或其監(jiān)護人在試驗前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血管性癡呆、路易體癡呆、額顳葉癡呆、帕金森病癡呆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其他疾患如腦腫瘤、多發(fā)硬化、腦炎、癲癇、正常顱壓腦積水等所致癡呆;代謝及營養(yǎng)缺乏疾病所致癡呆如甲狀腺功能異常、持續(xù)性低血糖、維生素B12缺乏、葉酸缺乏等;酗酒、藥物濫用及其他已知可能導致癡呆的疾病;②1 個月內(nèi)有新發(fā)腦缺血、腦出血或腦外傷等;有新發(fā)現(xiàn)腫瘤、腫瘤進展期或晚期;③嚴重肢體功能障礙、嚴重聽力下降、失語、失讀等不能配合量表檢查的情況;④有嚴重心臟病及植入心臟起搏器者;⑤磁過敏反應嚴重者。
共有45例患者符合入組標準并接受為期6 周的重復經(jīng)顱磁刺激或利培酮治療,其中研究組有20例: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齡56~78 歲,平均年齡(66±5.6)歲,病程1~6年,平均(3.35±2.36)年;對照組25例: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齡55~76歲,平均年齡(65±6.2)歲,病程1~6年,平均(3.23±2.15)年。兩組基線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1.2.1 治療方法 采用常規(guī)膽堿酯酶抑制劑(多奈哌齊每日5mg)治療,研究組接受rTMS 治療,TMS治療儀采用武漢依瑞德公司生產(chǎn)(CCY- IA 型),Y125 型(圓形)刺激線圈,線圈置于距離刺激區(qū)域(左側(cè)前額葉)1cm 處,與頭皮相貼,刺激頻率:5HZ,刺激強度:60% MT,刺激時間:3s,刺激間歇時間:2s,每天串刺激總數(shù)1000 串,每次治療總時間30min,1 次/d,5 次/w,連續(xù)2 周后間隔2 周,再繼續(xù)2 周,共20 次持續(xù)6 周。對照組接受每日0.5~2mg的利培酮(西安楊森制藥生產(chǎn),商品名維思通)治療。
1.2.2 評定方法 分別在治療前及治療2 周和6周后,由經(jīng)過培訓的研究人員對患者進行神經(jīng)精神科問卷(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NPI)[8]、MMSE評分等,采用治療中需要處理的不良反應癥狀量表(TESS)評分和心電圖、腦電圖等檢查評估不良反應。每次治療前及治療結(jié)束時測心率、血壓。神經(jīng)精神科問卷(NPI)評價癡呆患者12 個方面的精神行為癥狀(妄想、幻覺、激越、抑郁、焦慮、欣快、淡漠、脫抑制、易激惹、異常的運動行為、睡眠夜間行為和食欲進食障礙),由知情者提供患者最近1 個月的表現(xiàn),每個癥狀評分≥1 分則認為有該癥狀,NPI的評分為頻度1~4 分,嚴重程度1~3 分,總分為頻度得分X 嚴重程度得分。
采用SPSS 17.0 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相關統(tǒng)計,計量資料以(±s)表示。以P <0.05 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之間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的t 檢驗,前后之間的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
統(tǒng)計兩組在治療前、治療2 周及6 周后的NPI評分,發(fā)現(xiàn)研究組與對照組完成6 周治療后NPI 癥狀總分下降,兩組間對照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兩組內(nèi)前后比較精神行為癥狀改善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NPI 癥狀總分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NPI 癥狀總分比較(±s)
注:☆為治療6 周后與治療前對比,下同
評定時間rTMS組(n=20)利培酮組(n=25)t P治療前 27.6±4.3 28.3±2.5 0.68 >0.05治療2 周后 23.2±3.6 22.8±2.8 0.42 >0.05治療6 周后 16.6±6.4 15.4±5.8 0.66 >0.05 t☆ 12.18 2.29 P☆ <0.05 <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MMSE 評分比較(±s )
表2 兩組治療前后MMSE 評分比較(±s )
評定時間rTMS組(n=20)利培酮組(n=25)t P治療前 8.8±6.1 8.5±5.4 0.17 >0.05治療2 周后 9.1±2.6 9.4±4.3 0.92 >0.05治療6 周后 13.8±6.8 13.3±6.2 0.26 >0.05 t☆ 2.45 2.92 P☆ <0.05 <0.05
統(tǒng)計兩組治療前、治療2 周和6 周后進行MMSE 評分,兩組對照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兩組內(nèi)治療6 周后與治療前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rTMS組所有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無癇性發(fā)作,亦未發(fā)生其他嚴重不良事件;心率、血壓治療前后無明顯變化;心電圖改變無臨床意義。rTMS組有2例難以忍受刺激的聲音,未經(jīng)治療難受癥狀逐漸消失,并能堅持繼續(xù)治療。利培酮組出現(xiàn)頭暈頭痛、嗜睡各1例,靜坐不能2例,均能耐受而未行特殊處理。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精神行為癥狀(BPSD)可以表現(xiàn)為:人格改變、抑郁、幻覺、妄想、躁狂、行為問題,攻擊敵意以及身份識別錯誤等。由于BPSD 的出現(xiàn)嚴重降低了患者和照料者的生活質(zhì)量,并且進一步加重了患者認知功能下降[9-10],因此BPSD 往往是AD 患者被送入醫(yī)院求治的一個重要原因。目前AD 患者精神行為障礙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其病理改變除膽堿能神經(jīng)元脫失外,去甲腎上腺素減少、5-羥色胺和多巴胺改變可能也參與其中。
已經(jīng)有較多臨床試驗表明,抗精神病藥物如:利培酮,喹硫平、奧氮平等對AD 患者BPSD 有改善作用,也是國內(nèi)首選方案[3-4,11]。然而AD 患者常合并多種內(nèi)科疾病,對傳統(tǒng)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存在較多禁忌癥,患者依從性較差,藥物難以起到預想的效果,因此臨床上也在尋找非藥物治療的方法[12]。
目前非藥物治療方法有:照料者干預、環(huán)境干預、行為干預、支持性心理治療、多感官刺激治療、技能訓練、音樂治療(穩(wěn)定情緒)、重復經(jīng)顱磁刺激等[9-10,13]。1985年Barker 等首次將磁刺激技術(shù)引入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開創(chuàng)了神經(jīng)系統(tǒng)臨床神經(jīng)電生理診檢的新紀元[14]。重復經(jīng)顱磁刺激(rTMS)是在TMS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新的神經(jīng)電生理技術(shù),通過改變大腦局部皮質(zhì)的興奮性,改變皮質(zhì)代謝及腦血流來達到治療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的目的,通過改善患者腦組織的可塑性促進功能恢復[15]。其優(yōu)點是在神經(jīng)元不應期也能夠進行刺激,從而加強治療效果。此外,rTMS 對腦內(nèi)神經(jīng)遞質(zhì)及其傳遞包括5- HT、DA、NMDA 及GABA 等受體及調(diào)解神經(jīng)元興奮性的基因表達有明顯影響,并可持續(xù)一段時問,這些也可能是rTMS 調(diào)節(jié)腦功能狀態(tài)的機制之一[16-17]。目前的眾多研究表明,rTMS 對分裂癥患者的幻聽、抑郁癥患者的抑郁癥狀,強迫癥患者的強迫癥狀均有改善作用[18-20]。
本研究通過對20例接受rTMS 治療與25例接受利培酮治療的AD 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6 周的治療,兩組患者的精神行為癥狀有改善,NPI 評分治療前后對比下降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兩組間比較則沒有發(fā)現(xiàn)統(tǒng)計學意義的差異。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提示重復經(jīng)顱磁刺激對AD 的精神行為癥狀有改善作用且療效與利培酮相當,而且副反應并沒有增加。提示rTMS 可能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改善AD 患者行為與精神癥狀的治療方式。另由于本研究樣本數(shù)量較少,治療時間不長,要說明rTMS 是一種與抗精神病藥物療效相當?shù)闹委煼绞?,還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增大樣本量,探索不同頻率、不同刺激點對AD 患者精神行為癥狀的作用。
[1]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 Association.Research ethodological issue in evaluating behavioral disorders of dementia[J].Int Psychogeriatr,1996,8(3):215-218
[2]Mega M S,Cummings J L,F(xiàn)iorello T,et al.The spectrum of behavioral changes in Alzheimer's disease[J].Neurology,1996,46 (1):130-135
[3]吳斌,吳震卿,錢富強,等.喹硫平與利培酮治療老年癡呆精神行為障礙對照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11):1613-1614
[4]王秀麗,劉俊德,陳力,等.喹硫平治療老年癡呆精神行為癥狀的對照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8(1):1-2
[5]王偉.rTMS 技術(shù)在精神和神經(jīng)科臨床的應用.[J].神經(jīng)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2007,7(3):233-236
[6]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4th Ed.Washington,DC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94
[7]Morris J C.The 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Current version and scoring rules[J].Neurology,1993,43 (11):2412-2414
[8]Jeffrey L,Cummings.The 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Assessing psychopathology in dementia patients[J].Neurology,1997,48(S6):10-16
[9]陶鋒.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為癥狀復發(fā)的影響因素[J].腦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3,21(2):110-112
[10]鐘華,李建華,沈鑫華.阿爾茨海默病行為和精神癥狀及相關因素研究[J].上海精神醫(yī)學,2009,51(21):172-175
[11]胡健,呂梅,范思佳.阿立哌唑與利培酮口服液治療門診老年期癡呆精神行為癥狀的對照研究[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3,26(4):277-278
[12]張少靚,高之旭.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應用[J].山東精神醫(yī)學,2004,17(3):184-186
[13]許潔,郁雯蔚,秦露.綜合康復訓練對輕中度老年癡呆患者的效果觀察[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11):1615-1616
[14]呂浩,經(jīng)顱磁刺激技術(shù)的研究和進展[J].中國醫(yī)療器械信息,2006,12(5):28-32
[15]Miniussi C,Rossini P M.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J].Neuropsychol Rebabil,2011,21(5):579-601
[16]Fitzgerald P B,Benitez J,Oxley T,et al.A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lorazepam and dextromethorphan on the response to cortical 1 Hz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J].Neuroreport,2005,16(13):1525-1528
[17]王曉明,周樹舜.重復經(jīng)顱磁刺激技術(shù)及其治療性應用進展[J].神經(jīng)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2003,3(5):402-403
[18]王麗娜,潘飛,李玉鳳.低頻重復經(jīng)顱磁刺激對難治性抑郁癥的療效和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3,28(6):544-548
[19]周夢煜,袁海,袁成勇,等.高頻重復經(jīng)顱磁刺激輔助治療難治性強迫癥的臨床觀察[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3,23(3):193-193
[20]趙靜,胡衛(wèi)紅,朱峰,等.重復經(jīng)顱磁刺激對慢性精神分裂癥認知功能的影響對照研究[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3,26(2):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