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穎 鄭 琳 王麗萍 張 順 張素娟
①中國.河北聯合大學附屬開灤精神衛(wèi)生中心(河北唐山) 063001 ②河北聯合大學附屬精神研究所 △通訊作者 E-mail:1783878503@qq.com
軀體形式障礙是一類以各種軀體癥狀作為主要臨床表現,不能證實有器質性損害或明確的病理生理機制存在,但有證據表明與心理因素或內心沖突密切相關的精神障礙。軀體形式障礙常為慢性波動病程,疾病識別率低,目前臨床治療多采用抗抑郁、抗焦慮藥物治療聯合心理行為治療,除少數及早就醫(yī)的患者得到較好的療效外,大多數患者遷延不愈,預后欠佳[1-2]。并且因病情遷延不愈及長期服用藥物給患者及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經濟負擔和心理負擔。以往的一些研究,大多數是在探討藥物單一或聯合的治療方法[3-8]。我國中醫(yī)文化博大精深,目前很多研究都在嘗試應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以增加對軀體形式障礙這一難治性疾病的治療效果?,F在已有研究證實應用中藥或電針、走罐等中醫(yī)治療方法合并抗抑郁、抗焦慮藥物對治療軀體形式障礙有很好的療效[9-12]。但到目前為止對應用經絡協調系統(tǒng)治療軀體形式障礙的研究不多。經絡協調系統(tǒng)是利用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經絡學說的精髓,通過熱感度測定的方法,測定出人體各經絡的變異狀況,根據測算的結果通過虛補實瀉方法向病經輸入負反饋信號,實施治療。本研究旨在探討在藥物治療基礎上配合經絡協調系統(tǒng)治療對軀體形式障礙的療效。
選擇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開灤精神衛(wèi)生中心門診及住院患者65例,均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 版(CCMD-3)[13]中關于軀體形式障礙的診斷標準,年齡在25~69 歲,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24)評分≥17 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8 分,既往無精神疾病史,排除相關軀體疾病及其他精神障礙性疾病,以及嚴重肝腎疾病、孕婦和哺乳期。
將65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藥物治療聯合經絡協調治療組(研究組)和單純藥物治療組(對照組)。研究組共33例,男15例,女18例,年齡在25~66歲,其中30 歲以內4例,31~40 歲12例,41~50 歲7例,51~60 歲6例,60 歲以上4例;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21例,高中以上受教育程度12例;病程不足1年6例,1~3年16例,3~5年7例,5年以上4例。對照組共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齡在28~69 歲,其中30 歲以內3例,31~40 歲11例,41~50歲6例,51~60 歲7例,60 歲以上5例;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19例,高中以上受教育程度13例;病程不足1年5例,1~3年14例,3~5年9例,5年以上4例。
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病程方面經組間卡方檢驗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組應用經絡協調治療,每周2 次,同時接受藥物治療。對照組僅接受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包括抗抑郁藥、抗焦慮藥,兩組患者應用的藥物種類和劑量由兩名醫(yī)生(均為中級以上職稱)依據患者的臨床表現、療效和副反應自行決定,兩組用藥的種類、劑量經卡方檢驗無顯著性差異。研究周期總共8周。
選用北京市三吉生物醫(yī)藥數字技術研究所研制的JXZ-Ⅰ型經絡協調診療系統(tǒng)。
入組前和治療后2,4,6,8 周末分別采用HAMD-24,HAMA,臨床總體印象量表(CGI),副反應量表(TESS)評定療效及副反應[14]。
療效判定,①兩組HAMD-24 和HAMA 有無差異性及CGI 評定臨床療效,HAMD-24 和HAMA 減分率<25%為無效,25%~49%為好轉,50%~74%為顯著改善,≥75%為痊愈;②使用TESS 量表評定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進行組間對比;③于治療前以及治療后4,8 周末進行血常規(guī)、血生化、心電圖檢查各1 次。
數據采用SPSS 13.0 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比較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比較行t 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在療前HAMD-24 總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t =-0.19,P >0.05)。在治療的第6 周末兩組HAMD-24 總分比較有顯著性差異(t =-5.36,P <0.05),見表1。
將HAMD-24 歸納為7 個因子:焦慮/軀體化,體重,認知障礙,日夜變化,阻滯,睡眠障礙,絕望感。兩組分別就HAMD-24 的7 個因子分作比較,結果顯示,研究組焦慮/軀體化因子在第6 周末開始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t =-5.11,P <0.05),其它各因子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前后HAMD-24 總分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HAMD-24 總分比較(±s)
注:* P <0.05,下同
組 別 治療前 治療2 周 治療4 周 治療6 周 治療8周研究組(n=33) 33.6±6.8 27.6±3.3 21.2±4.2 16.9±2.6 13.2±6.4對照組(n=32) 33.9±5.9 26.7±3.2 22.5±4.6 20.7±3.1 17.2±6.8 t-0.19 1.08 -0.12 -5.36* -2.44*
表2 兩組HAMD 各因子分比較(±s)
表2 兩組HAMD 各因子分比較(±s)
項 目 治療前 治療2 周 治療4 周 治療6 周 治療8周因子Ⅰ 研究組 9.31±2.13 7.25±1.71 5.95±1.62 3.28±1.45 2.15±1.72對照組 9.44±1.82 7.33±2.15 6.35±3.75 6.22±2.92 6.00±2.32 t-0.26 -0.16 -0.56 -5.11* -7.54*因子Ⅱ 研究組 0.81±0.76 0.56±0.47 0.32±0.42 0.28±0.27 0.14±0.27對照組 0.80±0.59 0.52±0.61 0.34±0.37 0.35±0.29 0.20±0.33 t 0.06 0.23 -0.20 -0.70 -0.86因子Ⅲ 研究組 3.87±3.26 2.92±1.49 2.68±1.57 2.43±1.67 0.89±0.67對照組 4.08±2.49 2.77±1.65 2.78±2.O2 2.68±1.90 1.02±0.48 t-0.29 -0.38 -0.22 -0.45 -0.89因子Ⅳ 研究組 0.56±0.83 0.35±0.41 0.23±0.22 0.17±0.21 0.21±0.16對照組 0.57±0.79 0.32±0.56 0.32±0.27 0.23±0.39 0.29±0.22 t-0.05 0.24 -1.46 -0.77 -1.67因子Ⅴ 研究組 8.47±2.21 7.92±3.14 6.31±2.45 6.22±0.97 5.78±0.77對照組 8.18±2.14 7.12±3.51 6.32±3.17 6.28±1.39 6.04±1.03 t 0.52 0.96 -0.01 -0.20 -1.12因子Ⅵ 研究組 4.14±1.77 3.25±1.14 2.34±0.78 2.06±0.54 1.69±0.33對照組 4.40±1.67 3.56±1.23 2.54±0.98 2.47±0.67 1.88±0.42 t-0.59 -1.01 -0.88 -1.35 -1.97因子Ⅶ 研究組 6.45±1.93 5.08±2.12 2.87±1.67 2.46±1.34 1.34±1.18對照組 6.43±2.01 4.98±3.01 2.69±1.90 2.57±1.87 1.57±1.41 t 0.63 0.15 0.39 -0.26 -0.69
兩組療前HAMA 總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t =0.54,P >0.05)。兩組在治療的第4 周末開始HAMA 總分比較有顯著性差異(t =-3.29,P <0.05),見表3。
將HAMA 歸納為兩個因子:①軀體性焦慮因子;②精神性焦慮因子。結果顯示,研究組在第4 周末開始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t =-3.99,P <0.05),而精神性焦慮因子兩組相比一直無顯著性差異,見表4。
兩組的CGI 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明顯改善。研究組臨床痊愈16例,好轉13例,無效4例,痊愈率48%,有效率88%;對照組臨床痊愈8例,好轉16例,無效8例,痊愈率25%,有效率75%。兩組痊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χ2=5.95,P <0.05)。兩組有效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χ2=1.79,P >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HAMA 總分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HAMA 總分比較(±s)
組 別 治療前 治療2 周 治療4 周 治療6 周 治療8周研究組(n=33) 25.4±3.2 23.2±5.4 16.8±4.5 13.3±3.7 7.4±2.7對照組(n=32) 24.8±5.4 23.5±6.1 20.2±3.7 16.4±3.9 11.4±5.3 t 0.54 -0.21 -3.29* -3.25* -3.81*
表4 兩組HAMA 各因子分比較(±s)
表4 兩組HAMA 各因子分比較(±s)
項 目 治療前 治療2 周 治療4 周 治療6 周 治療8周13.5±3.2 11.7±4.7 6.8±3.5 4.4±2.7 2.1±2.7對照組 12.7±5.4 12.3±4.4 10.4±3.7 7.2±3.9 5.4±2.3 t 0.72 -0.53 -3.99* -3.33* -5.24*因子Ⅱ 研究組 11.9±4.2 11.5±3.6 10.0±3.5 8.9±2.7 5.3±2.1對照組 12.1±5.4 11.2±4.1 9.8±3.7 9.2±2.9 6.0±1.9 t因子Ⅰ研究組-0.17 0.31 0.33 -0.43 -1.39
研究組主要不良反應口干7例,便秘3例,視物模糊1例,震顫2例,過度鎮(zhèn)靜3例,對照組分別為6,2,2,3,2例,兩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見表5;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心電圖兩組均未見明顯異常。
表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s)
表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s)
組別 口干 便秘 視物模糊 震顫 過度鎮(zhèn)靜研究組(n=33)7 3 1 2 3對照組(n=32) 6 2 2 3 2 χ2 0.10 0.25 0.38 0.18 0.25
軀體形式障礙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較難處理的神經癥類疾病。患者多以軀體不適和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反復就診于綜合醫(yī)院內外各科,即使檢查結果總是陰性也并不能打消患者的顧慮,反復檢查已成為此類患者固定的行為模式。綜合科醫(yī)生對此類疾病缺乏認識,加之患者本身也不愿承認軀體癥狀與心理因素相關,導致大多數患者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病程呈慢性化。而且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焦慮和抑郁癥狀,并與軀體癥狀互成因果,導致惡性循環(huán),給治療增加了難度。
軀體形式障礙的病因未明,但研究表明可能與遺傳、神經生化、個性及心理社會因素相關[1]。大多數患者可以說是在遺傳素質作用下,受心理、社會因素影響,導致內心矛盾沖突而逐漸發(fā)?。?5-16].。軀體形式障礙的臨床表現雖多種多樣,但中醫(yī)學很早就對本病有一定認識,軀體形式障礙在中醫(yī)的辯證為“郁癥”范疇。而“郁癥”是由于情志不舒,氣機郁滯所引起的一類病癥,其病因病機主要是肝脾心三臟受累以及氣血失調而成[10]。
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源遠流長,幾千年以來在與疾病的斗爭中總結了豐富的經驗。現存最早的醫(yī)學著作《黃帝內經》對經絡與疾病的關系有較深入的解釋?!鹅`樞·脈度》[17]說:“經脈為里,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苯?,指經脈,是經絡系統(tǒng)的主干;絡,指脈絡,猶如網絡,是經脈的細小分支。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路,內通臟腑,外絡肢節(jié),溝通人體內外表里,將各個組織與器官連接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鹅`樞·經脈》[17]所說:“經脈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薄端貑?調經論》[17]中指出:“夫十二經脈皆生其病……經脈之病,皆有虛實”,還說:“經絡支節(jié),各生虛實”,“五臟之道,皆出于經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說明經絡的病候除了經絡本身的虛實變化外,必然累及四肢百骸、皮肉筋骨、五官七竅、臟腑器官等,從而出現各種不同的癥狀。因此掌握人體經絡的變異情況,刺激體表一定經穴就可以治療相應的臟腑疾病。所謂有諸內必形諸外,揣外而知內,治外而調里[18]。本研究采用經絡協調治療系統(tǒng)通過對人體經絡的井穴進行熱敏測試,經過計算機嚴密分析對比,測算出人體陰陽平衡,根據測算的結果定位于人體背部的俞穴并通過虛補實瀉方法進行相應的治療,調節(jié)人體臟腑氣血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本研究選取65例在我院住院及門診治療的符合CCMD-3 中關于軀體形式障礙的診斷標準的患者,隨機分成兩組。研究組給予藥物治療聯合經絡協調治療,經絡治療每周兩次,治療8 周;對照組僅給予單純藥物治療,治療8 周。治療前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病程、用藥等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在治療前研究組與對照組的HAMD-24 及HAMA 總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經過治療,在治療6 周末開始兩組HAMD-24 總分比較有顯著性差異(t =-5.36,P <0.05),,研究組焦慮/軀體化因子在第6 周末開始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t =-5.11,P <0.05),其它各因子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治療的4 周末開始HAMA 總分比較有顯著性差異(t =-3.29,P <0.05),研究組在第4 周末開始軀體性焦慮因子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t =-3.99,P <0.05),而精神性焦慮因子兩組相比一直無顯著性差異,說明研究組較對照組對軀體癥狀的改善更加明顯。兩組的CGI 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明顯改善,研究組有效率為88%,痊愈率48%,兩組有效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χ2=1.79,P >0.05),兩組痊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χ2=5.95,P <0.05),說明研究組有更好的療效和更高的痊愈率;兩組不良反應無顯著性差異(P >0.05),說明研究組出現的不良反應與對照組相當。
綜上所述,經絡協調治療,借鑒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經絡學說的精髓加之現代化治療手段,對軀體形式障礙這一類難治性神經癥是安全、有效的,尤其是對軀體癥狀效果更加明顯,也更能被廣大患者所接受。
[1]沈漁邨.精神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475-478
[2]徐俊冕.軀體化與軀體形式障礙[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4,13(3):359-360
[3]陳月江.艾司西酞普蘭治療軀體形式障礙的臨床療效觀察[J].四川精神衛(wèi)生,2010,23(3):163-164
[4]彭鈴武,張妙琴.度洛西汀治療軀體疼痛障礙臨床對照研究[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1,17(2):101-102
[5]溫東玲.艾司西酞普蘭與舍曲林治療軀體形式障礙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10(6):134-135
[6]王有斌.度洛西汀與西酞普蘭治療軀體形式疼痛障礙對照研究[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3,19(2):121-122
[7]胡興全.田維忠.邊亞棟等艾司西酞普蘭治療軀體形式障礙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9):1309-1310
[8]王俊仙.潘振山帕羅西汀聯合生物反饋治療軀體形式障礙的療效觀察[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6):646-647
[9]王學軍,馬富曉,孫麗娟.中西醫(yī)結合療法對軀體形式障礙的臨床療效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11,18(1):65-66
[10]郭佳,羅和春.中醫(yī)針灸門診中軀體形式障礙的識別[J].中國針灸,2006,26(11):814-815
[11]劉永.經方治療軀體形式障礙15例[J].北京中醫(yī),2006,25(1):34-35
[12]周仁義,周志莢,馬明.丹梔逍遙散加減治療軀體形式障礙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8,15(5):63-64
[13]陳彥方,楊德森,崔玉華,等.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08-112
[14]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2 版.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21-126,133-136,150-153,197-202
[15]陳琳,周振合,程灶火,等.軀體形式障礙患者點探測任務下的事件相關電位[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3):324-326
[16]孔伶俐,于慧.崔維珍等軀體形式障礙患者的生活事件和防御方式[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4):514-515
[17]程士德.內經講義[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3:66-68
[18]孫國杰.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