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琰
(福建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7)
?
慕課與傳統教育的區(qū)別與融合
彭 琰
(福建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慕課是在線學習的一種方式,慕課的出現對傳統大學教育形成了一定沖擊。與傳統大學相比,慕課具有教學方式新穎靈活、授課教師聲望高、學習者學習自主性強等特點,慕課將會與傳統大學在競爭中合作,在相互融合中協調發(fā)展。
慕課; 在線學習; 傳統教育
2012年被紐約時報稱為“慕課之年”。隨后慕課在全球高校流行,我國各大高校也開始研究慕課,迫不及待地加入慕課的行列,并且開設大量的網絡課程。慕課的發(fā)展對我國傳統教育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傳統大學的教學方式受到了嚴峻挑戰(zhàn)。未來,在慕課大力發(fā)展的背景下,傳統教育面對此挑戰(zhàn)該怎樣發(fā)展,以什么方式發(fā)展呢?
慕課是音譯詞,其英文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縮寫為MOOC,意為“大規(guī)模的網絡開放課程”。慕課憑借自身的優(yōu)勢吸引了全球眾多名校加盟,并與全球的學習者共享優(yōu)質學習資源。網絡上各種形式的公開課很多,既有國際名校的公開課,也有國內大學的視頻公開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慕課增加了學生接受教育的公平機會。慕課出現之后在線學習網站逐漸增多,聽課人數也逐漸增加,如哈佛大學的幸福公開課就有很多的聽眾。其實,慕課的歷史不長,發(fā)展卻比較快,最初由加拿大的學者Dave Cormier與Bryan Alexander提出,以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Mobi MOOC等課程為代表,被稱為cMOOC。隨后慕課的發(fā)展形式不斷變化,以美國名校為代表的慕課平臺,主要是Coursera、Udacity、edX三大平臺,稱之為xMOOC。我國上海交通大學在2013年7月8日宣布加盟MOOCs三大平臺之一的全球最大在線課程聯盟Coursera,成為加入慕課的第一所中國內地高校,并將與耶魯、MT、斯坦福等世界一流大學一起建立這個平臺,共享全球最大在線課程網絡[1]。
傳統大學課堂教學主要由教師和學習者構成,輔助以一定的教學方式。慕課的出現是電子時代發(fā)展的產物,它的發(fā)展與傳統大學有很多不同,慕課顛覆了教師占主導地位的教學方式,撼動了以教師為中心的上課模式。傳統大學里,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慕課時代,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變化的同時,教學方式也發(fā)生變化。以下是慕課和傳統大學教育之間的區(qū)別:
1.教學方式有別
慕課平臺的視頻課程大都是名校名師或者行業(yè)專家,教學方式比較新穎。其課程有免費、收費及部分收費三種形式。免費的基本是文學類、歷史類等偏文科型的課程,或者是普及性的課程。收費的課程大多是理工類的課程,理工類課程一般都傳授一項或多項技能。慕課課程的連續(xù)性很強,其連續(xù)性有一定的吸引力。復旦大學的教授黃萱菁研究了Coursera的許多課程之后發(fā)出感慨,說上課就像玩通關游戲,視頻課程被切割成10min甚至更小的“微課程”,由許多個小問題穿插其中連貫而成,就像游戲里的通關設置,只有答對,才能繼續(xù)聽課。這樣的授課方式有較強的吸引力,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慕課的學習空間相對靈活,只要有網絡連接到電腦,就可以進行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相對于傳統課堂,慕課學習方式比較靈活,學習時間可以由自己來定,不必像傳統課堂受課程表的制約。傳統課堂的一些課程有的已經落后于社會生活的需要,比較保守的教育方式難以適應現代教學形勢。今天科技更新速度快,陳舊的教學方式已經跟不上信息時代的發(fā)展,面對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學生更愿意選擇靈活多樣的慕課學習。尤其是研究生階段的學習需要更強的自主性,方式相比本科階段要多樣化,大多研究生自己確定研究內容、查找資料然后進行學習和研討,慕課的特點順應了時代的發(fā)展和年輕人的心理需求。而且,慕課平臺的視頻支持下載,可供回顧和學習,年輕人對慕課青睞有加[2]。
2.教育者的差異
教育者之間主要的差異體現在知識更新能力方面。慕課的知識傳授者基本都是名校的教師,這些人都是有名望的教授,不論是教學還是研究都堪稱一流,有相對豐富的教學經驗,能及時更新知識,所講述的知識接近學術前沿,學生能學習到最新的知識。隨著網絡的發(fā)展,課程也需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慕課平臺的課程可以隨著教育者的需求不斷更新。
傳統大學的授課教師教學經驗和科研水平差別較大,這是目前傳統大學教育普遍存在的情況。在我國,大學的層次劃分嚴格,層次較低大學的教師很難有較寬的空間展示其教學技能,同時學術發(fā)展也比較困難。現實中,傳統大學里的教授即便資歷較深,知識也相對陳舊,與年輕人難免有代溝,這就難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致使教學效率不高。大學里引進慕課是教育者教學的潤滑劑,是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一個動因[3]。
3.學習者的不同
傳統大學里的學生經過考試進入理想的大學,多數學生經過三年緊張的高中階段的學習,進入大學后比較輕松,一些學生就會產生松懈心理或學習惰怠,于是他們大多盲目地選擇專業(yè)或課程,久之,就失去了學習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依靠管理者的督促才能學習。比起傳統大學的學生,慕課里注冊的學習者有很強的自覺性,堅持修完一門課就能學到自己想要的知識和技能。自覺性、目的性差異是傳統大學的學生和在慕課平臺學習者的區(qū)別。
傳統大學的課堂里,一節(jié)課,一名教師,學生容量最多可達兩三百人。然而慕課課堂則不同,慕課一堂課在線學習的學生數動輒上萬,不分地區(qū)、不分種族、不分國家、無論貧富,只要有網絡和電腦。慕課注冊的人很多,一般情況下,很小比例的注冊者也比傳統一堂課所容納的學生多。
隨著網絡的快速發(fā)展,慕課也許會成為學生選擇學習的一個渠道。隨著慕課課程的不斷豐富,學習者的自主性會增強。就像職業(yè)教育在將來要成為高等教育大眾化選擇的一個主題一樣,慕課會成為學生重視的一種學習方式。
在慕課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傳統大學在教學方式、課程設置等各方面都要做出一定的改革,否則傳統大學的生命力將受到影響。
目前,對慕課與傳統大學教育的關系有三種看法,第一種觀點是,在慕課背景下傳統大學將來會消失,慕課會占據未來學習的主體地位;第二種觀點是,慕課和傳統大學會互相融合,協調發(fā)展;第三種觀點是,慕課會成為傳統大學的一個積極的輔助因素。
目前,一些大學的課程學習考核是以修滿學分為標準,如果這樣的話,在慕課平臺學習相關課程即可修滿學分。例如,2014年,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的曾雙立,從寢室到南校區(qū)上課要幾十分鐘,浪費了不少時間,后來慕課平臺上出現了相同的課程,他選了一門名為“翻譯有道”的課程,授課的是千里之外的上海外國語大學的教師,坐在寢室里,曾雙立就能完成大部分的課程學習,不需要固定的時間,躺著也能把學分修滿[4]。這就是慕課的便捷之處。
傳統大學也有自己的辦學優(yōu)勢,課堂上有教師的講述,教與學的針對性強。慕課的傳播方式是網絡,需要實踐實訓的專業(yè)在慕課平臺暫時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大量動手的技能只有在校園里習得。學校可以改變辦學模式,側重實踐課程的開設。另外,像體育體訓等專業(yè)的課程需要學生實地鍛煉,訓練場地也是慕課平臺所無法提供的,只有在校園里,在儀器設備上完成。還有諸如課后輔導等環(huán)節(jié),慕課也難以代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面對面交流。傳統教學課后則可以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因此,慕課雖然有良好的發(fā)展勢頭,但從根本上還是無法代替?zhèn)鹘y大學。慕課給不了大學所給的那種校園氛圍,給不了實踐操作的平臺,給不了人與人之間面對面溝通所產生的感情。慕課作為一個網絡工具輔助傳統大學的發(fā)展,傳統大學教育不會消失,慕課也不會夭折,兩者會在相互合作和競爭中發(fā)展。
結語
世界是變化發(fā)展的,新事物的發(fā)展必然需要對傳統的借鑒與繼承,在發(fā)展過程中,新事物必然與舊事物有某種聯系。慕課是新事物,課堂教學是舊事物,那么,慕課與傳統教育的關系應該如何發(fā)展呢?
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有其規(guī)律,能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變遷才會有旺盛的生命力。傳統大學可以嘗試改變以往相對保守的上課模式,可以推薦學生學習慕課課程,學生掌握的知識會更加深刻,知識面會更加寬廣,這樣也節(jié)省了教師的授課時間。同時學校還可以酌情少聘請一些理論課程的老師,節(jié)約資金,開展研究。慕課是教育領域的新生事物,更加人文化,確實給學習者帶來了自主學習的契機,其便捷性和前瞻性確實為現代教育注入生機和活力。然而,無論從人文教育還是素質教育角度來看,慕課都只能作為傳統大學教育的輔助工具。目前,在我國應試導向的基礎教育和文憑導向的高等教育時代,慕課只能占據一席之地,不會取代傳統課堂教學。在此基礎上慕課若能與傳統課堂教學有機融合,必然會給傳統課堂教學帶來改革與發(fā)展的契機。
[1] 王萍.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的新發(fā)展與應用 [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3(3):15-16.
[2] 張炯強.有了慕課,我們還要考名校嗎 [EB/OL].(2013-03-05)[2013-07-10].http://www.news365.com.cn/xwzx/gd/201307/t20130710_1313506.html.
[3] 賈瑩瑩.我國重點大學教師學歷結構研究 [J].理工高教研究,2009(5):6-7.
[4] 范典.寢室里修學分,慕課進入湖南高校 [EB/OL].( 2014-03-25)[2014-10-25].http://www.edu.cn/focus_1658/20140325/t20140325_1089864.shtml.
責任編輯:張文革
On dissimilarities and similarities of MOOCs and traditional education
PENG Yan
(School of Education,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7, China)
As MOOCs have brought about impacts to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educators are greatly concerned about the future of traditional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discriminat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MOOCs and traditional education, telling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ssimilarities to the effect that both may exert influences, but not defeat the other.
MOOCs; online learning; traditional university
2014-11-05
彭 琰(1989-),女,土家族,湖南龍山人,福建師范大學2013級教育學專業(yè)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職業(yè)教育.
1009-4873(2015)01-0042-03
G642.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