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中明,張恩(蕪湖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安徽蕪湖241002)
氨磺必利與齊拉西酮治療女性精神分裂癥效果比較
陽中明,張恩
(蕪湖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安徽蕪湖241002)
摘要:目的比較氨磺必利與齊拉西酮治療女性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和安全性。方法將60例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隨機分為氨磺必利組和齊拉西酮組各30例,分別予氨磺必利和齊拉西酮治療8周。于治療前及治療第4、8周末采用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定療效,采用不良反應量表(TESS)評價不良反應。結果治療8周末氨磺必利組總顯效率66.7%,有效率90.0%;齊拉西酮組分別為73.3%和93.3%,兩組比較,P均>0.05。兩組第4、8周末PANSS總分及各因子分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P均<0.01)。氨磺必利組錐體外系反應、月經改變及體質量增加等不良反應明顯少于齊拉西酮組(P<0.05或<0.01)。結論氨磺必利和齊拉西酮治療女性精神分裂癥的療效相當,但前者安全性更高,不良反應較少。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女性;氨磺必利;齊拉西酮
精神分裂癥多在青壯年起病,其病程遷延,反復發(fā)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治療精神分裂癥主要依賴于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文獻報道,氨磺必利對錐外系反應、內分泌、泌乳素的影響小,同時能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陽性癥狀、陰性癥狀和抑郁癥狀[2]。2013年10月~2014 年9月,為驗證氨磺必利治療女性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及安全性,我們以齊拉西酮為對照進行了如下研究。
1.1臨床資料選取同期在我院就診的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60例。符合CCMD-3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總分≥60分;排除乙醇及藥物依賴、智能障礙、妊娠或哺乳期婦女、有嚴重自殺企圖、嚴重軀體疾病;入組前未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實驗室檢查無明顯異常。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氨磺必利組30例和齊拉西酮組30例。氨磺必利組年齡(25.8±7.1)歲,病程(7.2±2.2)個月,受教育年限(12.1±3.2)年,已婚24例、未婚6例,PANSS評分(88.3±13.5)分;齊拉西酮組年齡(26.7±7.4)歲,病程(6.8±2.8)個月,受教育年限(12.4±3.3)年,已婚22例、未婚8例,PANSS評分(87.6±13.8)分。兩組年齡、病程、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及PANSS評分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氨磺必利初始劑量200 mg/d,增加日劑量隔日1次,第7天加至800 mg/d,分2次服用。齊拉西酮初始劑量20 mg/d,增加日劑量隔日1次,第7天加至80 mg/d,分2次服用。療程為8周。治療期間出現(xiàn)失眠者可酌情給予苯二氮類藥物,出現(xiàn)錐體外系反應者可給予普奈洛爾或苯海索。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月經、血壓、泌乳、體質量變化,進行PANSS評分和血常規(guī)、心電圖等檢查。于第4、8周末進行PANSS評分,第8周末根據(jù)PANSS評分評定療效,PANSS減分率≥75%為痊愈,50%~74%為顯著進步,25%~49%為進步,<25%為無效。以痊愈+顯著進步計算顯效率,以痊愈+顯著進步+進步計算有效率。采用不良反應量表(TESS)評定不良反應。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計數(shù)資料比較行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療效比較氨磺必利組痊愈10例,顯著進步10例,進步7例,無效3例,顯效率66.7%,有效率90.0%;齊拉西酮組分別12、10、6例,2例,顯效率73.3%,有效率93.3%。兩組顯效率與有效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2兩組治療前后PANSS評分比較兩組治療4、8周末的PANSS總分及各因子分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或<0.01),兩組治療后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及治療4、8周PANSS評分比較(分,±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P<0.01。
組別 n PANSS評分陽性癥狀 陰性癥狀 精神病理 總分氨磺必利組30治療前 23.8±7.9 24.9±7.6 40.5±9.2 87.6±13.8治療4周 13.2±6.4*17.1±5.9*32.3±6.5*63.0±11.2**治療8周 11.6±3.3**12.1±5.8**25.8±6.4**47.7±11.1**齊拉西酮組 30治療前 23.3±7.5 24.5±7.1 41.1±8.9 88.3±13.5治療4周 14.3±6.8*18.2±6.1*31.2±6.2*64.3±11.2**治療8周 12.0±3.9**11.3±3.9**26.3±5.9**48.7±10.2**
2.3兩組不良反應比較氨磺必利組和齊拉西酮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26.7% (8/30)和53.3% (16/30),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齊拉西酮組肌張力增高、肌肉震顫、月經改變及泌乳、體質量增加發(fā)生率明顯高于氨磺必利組(P<0.05或<0.01)。血常規(guī)檢查均無明顯異常。兩組不良反應多在用藥初期出現(xiàn),程度較輕,經對癥處理后減輕或消失,患者可耐受。見表2。
氨磺必利屬于苯甲酰胺類抗精神病藥,對多巴胺(DA) D2和D3受體具有選擇性拮抗作用,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和抑郁癥狀[3,4],具有獨特的藥理學特性。高劑量氨磺必利可選擇性阻斷邊緣系統(tǒng)中部的突觸后DA受體,使DA結合位點減少,對陽性癥狀有效;低劑量氨磺必利可優(yōu)先阻斷突觸前D2/D3受體,從而出現(xiàn)負反饋機制的中斷,增加前額葉皮質和邊緣系統(tǒng)中DA釋放,對陰性癥狀和抑郁癥狀有效。齊拉西酮屬于苯異噻唑哌嗪類衍生物,對5-羥色胺(5-HT)/DA受體有聯(lián)合阻斷作用,對5-HT1A受體具有較強的激動作用,對5-HT1D受體具有拮抗作用[5]。氨磺必利和齊拉西酮作為非典型抗精神病藥,以療效確定、不良反應少而在臨床中應用廣泛。國外一項Meta分析表明,目前總體療效優(yōu)于第一代抗精神病藥物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只有氯氮平、氨磺必利、奧氮平和齊拉西酮[6]。研究顯示,齊拉西酮與氨磺必利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與奧氮平、利培酮相當[7,8]。
本研究顯示,治療4周和治療8周后與治療前相比,兩組PANSS總分及各因子分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表明氨磺必利和齊拉西酮對陰、陽性癥狀均有效。治療后兩組的PANSS總分及各因子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表明兩藥的療效相當,與國內報道[9]一致。
Asenjo等[10]采用Meta分析氨磺必利與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的不良反應,結果顯示,氨磺必利體質量增加及錐體外系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降低。本研究顯示,兩藥的不良反應有所不同,氨磺必利的不良反應主要為失眠、嗜睡及心動過速,其發(fā)生率與齊拉西酮相當;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錐體外系不良反應、月經紊亂、泌乳、體質量增加等低于齊拉西酮組。因男、女生理特點不同,女性患者一直困擾于抗精神病藥物所致的高泌乳素血癥及內分泌改變,因此氨磺必利對于年輕女性特別是未生育女性患者是一個好的選擇,更適合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使用。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75-78.
[2]劉林晶,劉家洪,唐偉,等.氨磺必利與利培酮治療首發(fā)精神分裂癥療效和安全性對照研究[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2,38(4) : 249-252.
[3]黃素培,張瑞嶺,王來海,等.氨磺必利的藥理學進展與臨床應用評價[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1,11(8) : 679-683.
[4]謝少烽.氨磺必利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療效研究[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2,25(4) : 300-302.
[5]Lesem MD,Zajecka JM,Swift RH,et al.Intramuscular ziprasidone,2mg versus 10mg,in the short-term management of agitated psychotic patients[J].J Clin Psychiatry,2001,62(1) : 12-18.
[6]Leucht S,Corves C,Arbter D,et al.Second-generation versus first-generation antipsychotic drugs for schizophrenia: a meta-analysis[J].Lancet JT Lancet,2009,373(9657) : 31-41.
[7]韓剛亞,嚴冬梅,張新風.氨磺必利與利培酮治療首發(fā)精神分裂癥的隨機雙盲雙模擬平行對照試驗[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12,21(6) : 257-259.
[8]郝劍輝,郭婭慧.齊拉西酮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對照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09,9(11) : 1107-1108.
[9]鄧良華,劉青梅,唐立巖,等.氨磺必利與齊拉西酮對精神分裂癥的隨機、開放性對照研究[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3,25(17) : 7-9.
[10]Asenjo Lobos C,Komossa K,Rummel-Kluge C,et al.Olanzapine versus other atypieal antipsychoticsfor schizophrenia[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0,17(3) : 6654.
·調查研究·
(收稿日期:2014-12-31)
文章編號:1002-266X(2015) 18-0094-02
文獻標志碼:B
中圖分類號:R749.3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5.18.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