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榮
(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外語分院, 浙江杭州 310035)
?
外語教育視野下的英語詩歌誦讀教學
曾慶榮
(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外語分院, 浙江杭州 310035)
本文提出對非英語專業(yè)的大學生進行英語經典詩歌誦讀是實現外語教學向外語教育轉軌的一個有效途徑。一方面,英語詩歌誦讀實現英語學習的正遷移,從而達成外語教育技術層面的目的;另一方面,英語詩歌經典作品的審美與教化作用有助于當代大學生精神成人,使得外語教育的社會文化功能得以實現。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應把每一次英語教學活動都當作是一個英語教育的過程,既致力于學生外語能力的提高,也心懷其心靈的成長。
外語教育視野;詩歌誦讀;正遷移;精神成人
有相當長的時間,我注意到學生們不喜歡朗讀課文。于是,2011-2012年秋季學期,我把英語詩歌的誦讀和鑒賞和大學新生(非英語專業(yè)三本)的英語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因為我相信英語詩歌的魅力既然能夠感染我,同樣也應該能激發(fā)他們對于英語的熱愛。不料,我的收獲遠比我預期的多。
在《新編大學英語》(浙大版)第一冊第七單元ChoicesinLife的教學過程中,首先,針對choices和decisions這一話題做了相應的課堂口語練習的鋪墊之后,我向學生推出了美國詩人Robert Frost的詩作“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s”, 包括每一句英語詩句之下附有相應的中文譯文,在逐句解讀了全詩(包括詩句的理解,不常見單詞的正確發(fā)音,以及詩歌的節(jié)奏及韻律)之后,我推出了兩個版本的本詩的配樂朗誦的視頻,一個是網友制作的(女聲),另外一個是福特轎車的廣告,學生明顯喜歡后一版本,因為視頻主角的形象十分契合這詩歌的氛圍,當然,標準的美語配音也是加分項。我給學生播放這個視頻的過程中要求他們模仿,過后,我請學生中聲音條件好、英語發(fā)音比較標準的同學在全班同學面前做配樂詩朗誦,不少學生踴躍嘗試。我也向學生提及詩人人生中的重大抉擇:40歲,賣掉農場,移民美國,專業(yè)從事詩歌創(chuàng)作,獲得成功,并問學生是否敢于做這樣的選擇;之后,我沒有從每單元常規(guī)作為中心的in-class reading passage開始, 而是選擇故事性較強的after-class reading passage — “The Two Brothers”作為切入點,在給學生就整篇文章故事梗概作過介紹之后,針對課文里的兩個場景(兄弟倆看見刻字的大石頭和多年后兄弟重逢),布置給學生兩個角色扮演的口語任務。這兩個場景課文里有較多的對話,私下里我十分擔心學生完全背誦里面的對話來應付我,不料,他們給了我一個很大的驚喜。其中的一組同學的口語活動是這樣進行的:兩個學生在模仿兩兄弟在森林里看到刻字石頭的時候所進行的“去還是不去”的激烈爭論,正相持不下的時候,另外一個學生以智慧老人的角色,以低沉的語調吟誦著“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s...”緩緩走上臺,用平實的語言規(guī)勸兄弟二人各自遵循內心,尊重對方的選擇。在這個對話練習中,這個學生的詩歌朗誦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整個的口語活動中,既有弟弟激進俏皮的反駁,也有哥哥沉穩(wěn)卻有失進取的規(guī)勸,更有老人智慧且詩意的人生解讀,真是令作為他們老師的我深以為傲,深深體會到了為人師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我的學生都是獨立學院的三本學生,毋庸置疑,獨立學院的學生培養(yǎng)更重視實效性,所以有人會說這樣陽春白雪的英語詩歌賞析沒有實用性意義。但是,在一個學期的英語經典詩歌誦讀鑒賞教學之后,我注意到學生對于英語誦讀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他們對于英語的興趣也提高了,課堂氛圍也明顯比前幾屆學生好,這些學生告訴我:之前他們從來不知道英語詩歌這樣動人,英語會這樣美。
無疑,經典英語詩歌誦讀幫助筆者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非英語專業(yè)大學英語教學中卻未得到足夠的重視,這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教材?,F在各大高校使用的大學英語教材主要有:
(1)由李蔭華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的《大學英語綜合教程.全新版》;
(2)由董亞芬主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英語》;
(3)由浙江大學編著,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編大學英語》;
(4)由鄭樹棠主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視野大學英語》;
(5)由張隆勝、曹彬主編,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起點大學英語》。
這五套教材中,只有《大學英語綜合教程.全新版》把英語詩歌部分放在讀寫(或精讀)教程里,是英語語感提高(Language Sense Enhancement)這一部分里的內容,除了英語詩歌之外,還提供詩歌作者簡介及其漢語譯文還有相關注釋。顯然,不像其它4套教材把詩歌僅僅作為聽力材料(學生很容易認為它們不實用而忽略了),這套教材是把詩歌作為讓學生去朗誦,去欣賞,從而提升英語語感的有效手段,遺憾的是這一部分內容并沒有配備音頻或視頻文件讓學生去研習、模仿,對于成長于影音文化環(huán)境的當代大學生們而言,這一部分的內容很可能被忽視。
第二,教師理念。不少大學教師認為,他們當中有些人認為面向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大學英語教學應該重視實用性,英語詩歌教學無足輕重,可有可無。
第三,教師能力。不少大學教師認為自己在處理詩歌這一文學體裁時感覺力不從心,無從下手。
英語詩歌教學得不到足夠的重視,筆者認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國外語教育界重視外語作為工具的實用性,關注教學技術,缺乏“外語教育”的大局觀。關于“外語教學” 和“外語教育”這兩個僅一字之差的概念,蔡永良教授(2013: 65)提出“前者著眼語言教學方法和效果等微觀問題; 后者除方法與效果等問題外關注與社會文化和歷史傳統(tǒng)等相關的語言教育宏觀整體。” 也就是說“外語教育”涵括了“外語教學”。外語教師僅把外語教學活動理解為幫助學生學好外語的技術活,忽略了外語教育的社會文化功能,無疑是短視行為,無法應對時代的要求和挑戰(zhàn)。因此,外語教師的教學理念還是教學活動都迫切需要從“外語教學”向“外語教育”轉軌。
筆者十分贊同蔡永良教授(2013: 65)的觀點:外語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是一個教育過程,涉及教學質量和方法之外的很多因素,比如外語與母語,外語與社會文化、歷史傳統(tǒng)、民族認同乃至國家利益之間的關系等等。 大學英語教學的確很大程度上僅停留在“外語教學”這一微觀層面上,大學英語老師對于外語教學活動的社會文化功能缺乏宏觀認知。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他們的精神成長自然攸關國家的前途和利益,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大學英語教師心懷“外語教育”的大局觀,不僅“教書”,更要“育人”,經典英語詩歌的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師實現外語教育的這兩大功能的有效途徑之一。
4.1 英語經典詩歌誦讀符合遷移規(guī)律,有效實現正遷移
關于遷移的定義,有學者指出:遷移是不同學習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存在于各種內容、各種形式的學習中,同樣也存在于語言學習中。就語言遷移而言,既包含不同語言之間的遷移,即語間遷移,如漢語和英語之間的遷移;也包含同一語言內部的遷移,如英語詞匯學習對閱讀理解的遷移(宋廣文,于國妮2001:43)。
大學英語教學中英語誦讀與鑒賞如何有助于實現英語學習的正遷移呢?
首先,英語詩歌的誦讀,對于提高英語語感具有積極促進作用。英語作為語言和我們的母語漢語是不一樣的語言系統(tǒng):漢字是象形文字,“象形”是建立在視覺的回憶基礎上;而英語是拼音文字,依靠的是聽覺記憶,因此,在歐美,學童學習語言有“朗讀”,“記誦”的習慣,訓練依靠聽覺掌握拼音的準確(蔣勛 2009:12)。而我們的學生記憶英語單詞時,一遍遍地在紙上書寫,其實就是不了解英語和漢語的這個差異,錯把英語單詞當作漢字,以為重復摹寫的單詞形成的視覺記憶能夠像漢字一樣留存在腦海中,但是他們最終發(fā)現單詞還是讀得不準,拼寫也不對,單詞記得也不牢。英語經典詩歌作為英語語言的精華,毫無疑問是最好的誦讀材料:其選詞造句,其節(jié)奏韻律,隨著其中的情志抒發(fā),在好的音頻或視頻文件的示范下,學生樂于模仿,反復吟詠誦讀,不知不覺中,語音語調得到糾正,英語詞匯的多重涵義得以體會,英語構詞造句的規(guī)律得以發(fā)現,如此實現了英語知識技能之間存在的相互正遷移。
另外,詩歌本身具有音樂性,學生在一再吟詠之間,感悟到英語語言的美,聆聽自己誦讀詩歌時的聲音之美,必然會產生一種自豪感和成就感,這種自豪感和成就感促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甘愿付出更多努力,克服困難障礙,從而在英語學習中取得更多成就,最終實現了英語學習態(tài)度與行為規(guī)范方面的正遷移。
4.2 經典英語詩歌誦讀有助于當代大學生精神成人
關于大學生的精神成人,夏中義(2003:102)認為:精神成人的內涵旨在讓一個大學生在本科期間初具“獨立精神、自由思想”之潛質,應當是看其在學業(yè)之余,能否認真且持續(xù)地向自己追問“如何做人”這一終極命題,以及在何種價值水平上思索乃至實踐此命題。顯然,夏先生更側重青年學子以“獨立自由”為核心的內在修為。而筆者認為以下的闡述將精神成人的內涵定義得更加具體,也更為深刻:“‘精神成人’應表現在內外兩個方面:對內的持守與對外的含融。即內在心靈的自由與高貴,對外則擁有博大的心胸與悲憫的情懷(張敏,徐建靈2010:42)。”
那么,詩歌怎么幫助青年學子成為內外兼修的大寫的人呢?
其實,已有學者(蔡云云 2005:79)注意到:哈佛大學從 20 世紀 70 年代起就要求學生背誦詩歌, 這一傳統(tǒng)延續(xù)至今,研詩會、詩歌朗誦會是哈佛大學最常見、最有影響的課外活動,因此,哈佛的學子不僅學術,而且浪漫,不僅有真學問,也有真性情,正如哈佛前任校長魯登斯坦所言: “詩歌進入我們的校園, 使得哈佛不僅是學術勝地, 更是人性勝地。”
由此可見,經典英語詩歌誦讀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哺育大學生的心靈。
首先,詩歌可以塑造人的靈魂,給予心靈以滋養(yǎng)和力量。
讀詩讓人變得敏感。對美的敏銳的感受能力,使青年學子處處感受到美的存在:自然的美,語言的美,人性的美,所以覺得生活在這個世界是有意義的,是值得的,由此,他們的生活是美的,是有力量的,是可持續(xù)的。
現如今,不少高校出現的大學生自殺現象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精神脆弱,靈魂孤獨,倘若他們在心靈孤獨寒涼之際能夠想起威廉.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詠水仙》當中的詩句: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
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he trees,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
They stretched in never-ending line
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
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
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 but they
Out-did the sparkling waves in glee:
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
In such a jocund company:
I gazed — and gazed — but little thought
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
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
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
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
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
And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
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
水邊翩翩起舞的水仙,金黃一片,是孤獨之中詩人的福祉,而對于吟詠這首詩的少年而言,何嘗不能給他溫暖與力量?這是詩歌里的大自然賦予心靈敏感的讀詩少年永恒的財富,比任何珠寶黃金都來得珍貴。這首詩里蘊含的智慧的確印證了弗羅斯特的話: It begins in delight and ends in wisdom(Gray 1990:134)——詩始于喜悅,止于智慧。
其次,當代大學生的課余生活,往往是以電子網絡為中心,男生沉迷網絡游戲,女生陶醉于網上購物,現在大學的學生生活區(qū)門口,一到中午放學時分,各家快遞公司的快遞包裹齊聚,儼然集市,已成當代大學校園的一景。對于休閑生活,其實詩人W. H. Davies能夠啟發(fā)我們很多。
What is this life if, full of care,
We have no time to stand and stare!
No time to stand beneath the boughs,
And stare as long as sheep and cows.
No time to see, when woods we pass,vWhere squirrels hide their nuts in grass.
No time to see, in broad daylight,
Streams full of stars, like skies at night.
No time to turn at Beauty’s glance,
And watch her feet, how they can dance.
No time to wait till her mouth can
Enrich that smile her eyes began.
A poor life this if, full of care,
We have no time to stand and stare.
詩人用詩歌召喚我們慢下腳步,去聆聽鳥的歌唱,細聞花的芳香,凝視星辰的燦爛,天空的浩渺,美人的明眸皓齒和翩翩舞姿,處處是美,時時可喜。倘若當代大學生能以詩人為榜樣,他們的休閑生活一定會更充實,更詩意。
另外,詩歌賦予讀詩的青年學子博大的心胸與悲憫的情懷。
讀詩不僅能讓青年學子對美有敏銳的感受力,也能讓他們對他人的人生境況有推己及人的體察與關心。約翰.多恩的一首“No Man Is An Island”(《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清楚地教會他:每個人和他人都是休戚相關的,應該具有大局觀,我是人人,人人是我,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互幫互助,相親相愛,聚沙成塔,唯有如此,這世界才是美的世界,這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No man is an island,
Entire of itself.
Each is a piece of the continent,
A part of the main.
If a clod be washed away by the sea,
is the less.
As well as if a promontory were.
As well as if a manner of thine own
Or of thine friend’s were.
Each man’s death diminishes me,
For I am involved in mankind.
Therefore, send not to know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It tolls for thee.
總之,誦讀英語經典詩歌對于當代大學生的精神成人的作用,不勝枚舉。
綜上所述,對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進行經典英語詩歌誦讀教學,一方面符合外語教學規(guī)律,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實現外語教育技術層面的功能,另一方面也能夠通過幫助大學生的精神成長實現外語教育的社會文化功能。大學英語教師無法推卸將英語作為技能的傳授任務,更要擔起通過英語經典文學作品建樹學生心靈的使命。反觀我們現在通用的大學英語教材,how to 類型的、以實用主義為導向的英語文章占很大比例,這樣的教材之下,更需要大學英語教師擷英采萍,哺育英才。首先,大學英語教師要精心挑選適合大學生的經典英語詩歌,其次,也要認真研究恰當的教學方法,把詩歌教學和其他的教學活動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使經典英語詩歌的誦讀對于教師還是學生都不是一件單調無趣的苦差事,而是對于教與學的雙方都收獲頗豐的求知尋美之旅。
Gray, R. (1990).AmericanPoetryoftheTwentiethCentury[M]. London: Longman Group Ltd.
蔡永良(2013). 從外語教學走向外語教育——新形勢下我國外語教育轉軌的思考 [J]. 外語教學(1)。
蔡云云(2005). 讓誦讀成為一種快樂——課堂詩歌誦讀教學的新體驗 [J]. 語文學刊(16)。
蔣勛(2009). 漢字書法之美 [M]. 桂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宋廣文, 于國妮(2001). 中國學生英語學習中遷移現象的研究 [J]. 課程·教材·教法(12)。
夏中義(2003). “精神成人”與大學 [J]. 學術期刊(7)。
張敏, 徐建靈(2010). 音樂藝術素養(yǎng)與大學生精神成人的調查與分析 [J]. 中國農業(yè)教育(5)。
2015-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