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漢代平民求學費用及解決

2015-03-27 13:29:27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學報 2015年4期
關鍵詞:私學太學后漢書

(蘇州建設交通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 技術部,江蘇 蘇州215124)

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必然離不開相應的經濟基礎。在漢代的學校教育中,能否解決求學費用也成為學子能否順利達成求學愿望的重要因素。本文擬對漢代學校教育中平民學子的求學費用及其解決方式略作探討,以期進一步了解漢代學校教育的狀況及當時的平民階層的生活狀況。

一、漢代平民求學之途徑

兩漢社會求學風氣甚重,各類學校蓬勃發(fā)展。漢代學校主要有官、私兩大系統(tǒng)。官學包括太學、宮邸學、鴻都門學和郡國學,私學一般被稱為精廬或精舍。

漢武帝元朔五年創(chuàng)建太學,確立了我國的官立大學制度。此后,由于統(tǒng)治者的大力提倡,太學得到了很大發(fā)展。王莽時更是擴建校舍,大力發(fā)展。太學在東漢時發(fā)展到鼎盛,最多時有三萬人入學,遠遠超過當時世界上其他大學。直到東漢末年,由于社會極度動蕩,太學才基本停止教學。

在太學之外,漢代在地方設立郡國學。漢武帝時,“乃下令天下郡國皆立學校官”[1]3626。平帝元始三年,在王莽的主持下,朝廷正式頒布地方官學制度,郡國學普遍設立??鴮W得到許多地方官員的支持,因而發(fā)展也很快。

除了太學與郡國學,漢代的官學還有宮邸學和鴻都門學兩類。宮邸學的學生大多出身貴族,故本文不做研究。鴻都門學是一種文學藝術專科學校,創(chuàng)建于東漢靈帝光和元年,因校址在洛陽鴻都門而得名。鴻都門學對于豐富整個社會的教育內容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官學興盛的同時,漢代的私學也得到了很大發(fā)展。當時社會上私人教學盛行。許多名儒在離任后都從事私人教學。如董仲舒,“及去位歸居,終不問家產業(yè),以修學著書為事”[1]2525。有些私學的建立者有很強的吸引力,很多人不惜跋涉千里訪求名師。私學的學生人數(shù)眾多,有的私學竟“著錄且萬人”[2]2553,私學的繁榮由此可見一斑。

漢代的官學和私學,大都面向平民招生。

漢代的官學中,除了宮邸學是為貴族而辦的之外,其他的都對平民開放,最主要的是太學。漢代太學生很多都出身平民。當時有所謂“公卿弟子不養(yǎng)於太學,而任子盡隸光祿勛”[3]383的說法。雖有官宦子弟如李固求學于太學,但他并沒有透露自己的真實身份。

漢武帝興辦太學,公孫弘在奏議中明確提出了選拔太學生的途徑。一是由太常直接選送:“太常擇民十八以上儀狀端正者,補博士弟子?!保?]3594二是由郡國縣道邑選送:“郡國縣官有好文學、敬長上、肅政教、順鄉(xiāng)里、出入不悖,所聞,令相長丞上屬所二千石。二千石謹察可者,常與計諧,詣太常,得受業(yè)如弟子?!保?]3594除此之外,“博士弟子還有以父任者”[4]207?!逗鬂h書·伏湛傳》記載:“湛性孝友,少傳父業(yè),教授數(shù)百人。成帝時,以父任為博士弟子?!保?]893當然這只是少數(shù)。東漢順帝時擴建太學,擴大生源,增加公卿子弟及明經下第兩種。這才使更多的官宦子弟進入太學。

受招生規(guī)模的限制,官學無法承擔全部的教育任務,因而漢代的私學為平民階層接受教育作出了突出貢獻。兩漢時期,許多官僚和民間的知識分子都積極投身于私學的事業(yè)。由于許多私學的教師本身就出身平民,他們更不會限制平民入學,甚至對于一些家境貧寒的學生,有的教師愿意免收學費。這樣一來,便使得更多人有機會接受教育,漢代的學校教育也更為繁榮。

正是由于漢代各類學校的繁榮以及社會上濃厚的求學風氣,漢代平民教育得到很大的發(fā)展。呂思勉先生指出:“東周以降,社會之等級漸平,人民之好學者日眾,士大夫所專之學,漸次被及于氓庶,此乃自然之勢,無可遏抑?!保?]641

二、平民求學費用狀況

王符在《潛夫論·贊學》中指出:“夫道成于學而藏于書,學進于振而廢于窮。是故董仲舒終身不問家事,景君明經年不出戶庭,得銳精其學而顯昭其業(yè)者,家富也。”[6]6-7就漢代而言,求學也是要有一定的經濟支撐的。漢代學子通常要負擔學費及生活與學習的其他費用。

(一)學費

漢代的學費收取大致有兩種情況,相當于今天所說的公費和自費。

1.公費

所謂公費,即免除學生的學費,開支由政府承擔。這主要體現(xiàn)在太學中。公孫弘在制定太學政策時建議:“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復其身?!保?]3594即這些博士弟子可享受免除徭役和賦稅的優(yōu)待。漢代在選拔人才進入太學時規(guī)定,由太常選送的太學生為正式生,享有俸祿。其他途徑入學的為非正式生,費用自給??梢?,公費是在一定范圍內施行的。

公費的名額也是有變動的,“昭帝時舉賢良文學增博士弟子員滿人,宣帝末倍增之。元帝好儒,能通一經者皆復。數(shù)年,以用度不足,更為設員千人,郡國置五經百石卒吏。成帝末,或言孔子布衣養(yǎng)徒三千人,今天子太學弟子少,于是增弟子員三千人。歲余,復如故”[1]3596。由此可見,公費生名額設置與政府政策密切相關。

《漢書·循吏傳》記載文翁選送蜀地子弟到京師求學,這些學生是作為委培生到京師學習,他們的費用是從所在郡縣的辦公費用中支出。漢代在各郡縣設立郡國學作為地方官學,對于在郡國學中求學者來說,應該也不必支付學費。如《后漢書·任延傳》記載:“任延守武威……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孫,皆令詣學受業(yè),復其徭役?!保?]2463

2.自費

除了正式生,其他途徑入學的為非正式生,其費用自給。他們既沒有政府發(fā)放的廩食待遇,也不能免除賦稅和徭役。因此,對于一些家境貧寒者來說,求學費用是很重的負擔,“是故無董、景之才,倪、匡之志,而欲強捐家出身曠日師門者,必無幾矣”[6]7。《漢書·朱買臣傳》就記載了像朱買臣這樣的讀書人“家貧,好讀書,不治產業(yè),常刈薪樵,賣以給食,擔束薪,行且誦書”[1]2791,這些求學者只能自學了。

(二)生活與學習費用

學子們求學時的生活與學習費用也是一筆必要的支出。除了日常的衣、食、住宿等生活必需品方面的消費,還有學習方面的支出,如“文書工具費”[7]22與“圖書消費”[7]24。

以太學生的日常生活為例,太學里是有學生宿舍的,學生一般住在學生宿舍里。但是對那些非正式生來說,太學是否提供住宿也是值得商榷的。飲食上,太學生是自己生火做飯,如梁鴻在太學讀書時,“同房先炊已,呼鴻及熱釜炊”[8]862。因而食宿等費用也是一項必要開支。太學里的正式生是有一定俸祿的,郡國學的學子也很有可能是免除生活費的。沒有俸祿的學生要承擔更大的經濟壓力。

學習方面的消費,除了學習必須的書寫工具方面的支出外,還有一個重要部分就是圖書的消費。漢代社會中出現(xiàn)了很多的書肆,這也反映出了當時社會對圖書的消費需求,而這種消費的主體,自然有很大一部分是以求學者為代表的知識分子。

總的來說,漢代的學費是很少的。除此之外,還要解決生活費用與學習費用。求學是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的,因而對于一部分平民學子,尤其是家境貧寒者來說,能否解決求學費用便成為能否實現(xiàn)求學的關鍵所在。

三、平民解決求學費用方式

面對求學帶來的經濟負擔,貧寒學子們或是通過勤工儉學或是接受各種資助來解決求學費用問題。

(一)勤工儉學

漢代勤工儉學方式有許多,大致有以下幾種:

1.傭作

這種勤工儉學的方式在漢代社會十分普遍。毛禮銳先生指出,漢代在選送博士弟子時,“家境貧寒無力徑達的博士弟子,可以由郡國遣送,至太學后也允許一邊求學一邊靠勞作謀生”[9]81。漢代太學的管理是比較自由的,學生有很充足的課余時間。因此對于一些家境貧寒者,他們有充足的時間賺取求學費用。

《漢書·匡衡傳》記載:“匡衡字稚圭,東海承人也。父世農夫,至衡好學,家貧,傭作以供資用,尤精力過絕人。”[1]3331東漢時也不乏打工以供求學資用者。《后漢書·吳祐傳》中提到:“時公沙穆來游太學,無資糧,乃變服客傭,為祐賃舂,祐與語大驚,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間?!保?]2100這樣的例子在當時存在較多。他們在求學之余,通過為人做工來賺取求學費用。

私學學子也有許多是邊工邊讀。承宮,“少孤,年八歲為人牧豕,鄉(xiāng)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經》教授諸生數(shù)百人,宮過息廬下,樂其業(yè),因就聽經,遂請留門下。為諸生拾薪,執(zhí)苦數(shù)年,勤學不倦,經典既明,乃歸家教授”[8]541-542??梢?,在私學中也有勤工儉學的例子。

除了這些,漢代還有一種特別的傭作方式——傭書,通過為他人或者官府抄寫書籍而取得一定報酬。《后漢書·班超傳》載班超“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yǎng)”[2]1571。對于學子來說,這種方式不僅使他們獲得一定報酬,對他們的學業(yè)也有一定的幫助。

2.經商

學子經商最著名的例子便是漢光武帝:“受尚書于大夫廬江許子威,資用乏,與同舍生韓子合錢買驢,令從者僦,以給諸公費?!保?]2《后漢書·文苑傳》記載,劉梁“少孤貧,賣書于市以自資”[2]2635??梢娨越浬套鳛榻鉀Q求學費用的一種方法在當時已經較為常見。平民經商的例子也有,《后漢書·張楷傳》記載,張楷“家貧無以為業(yè),常乘驢車至縣賣藥,足給食者,輒還鄉(xiāng)里”[2]1243。

3.助教

在一些大儒興辦的私學中,求學者頗多。這些人往往沒有精力親自教授所有的學生,于是很多人采取“次相授受法”,即除了自己親自面授的一些高材生外,其他的學生便由這些高材生來教授。這些高材生在當時被稱為都講生?!逗鬂h書·郭丹傳》記載,郭丹“既至京師,常為都講。諸儒咸敬重之”[2]940?!逗鬂h書·鄭玄傳》中也記載鄭玄曾在馬融門下求學,但三年未曾見過馬融,都是由一些高足弟子教授。由于私學學生人數(shù)往往很多,所以這種情況應該比較普遍。可以肯定,這些擔任助教的高材生都是會有一定報酬的。

(二)資助

除了勤工儉學,還有一些學生是接受各種資助來完成學業(yè)的。從這些資助來源看,除了家庭的資助外,還有老師和同學的資助以及社會上各種資助,政府也會提供資助。

1.家庭的資助

在學生接受的所有資助中,家庭的資助是最主要的。

《漢書·翟方進傳》記載:“母憐其幼,隨之長安,織履以給方進讀,經博士受春秋?!保?]3411翟方進的繼母資助他讀書,這是父母資助下完成學業(yè)的典型。對于許多家境富裕的平民,更是由于家庭的支持得以完成學業(yè)?!逗鬂h書·列女傳》記載樂羊子妻“常躬耕養(yǎng)姑,又遠饋羊子”[2]2793。妻子操持家務,丈夫外出求學,這在當時是很普遍的現(xiàn)象?!逗鬂h書·列女傳》記載:“(鮑)宣嘗就少君父學,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裝送資賄甚盛。”[2]2781東漢名士郭林宗“家貧,初欲游學,無資。就姊夫貸五千錢,乃遠至成皋,從師受業(yè)”[10]998。漢初著名宰相陳平“少時家貧,好讀書,有田三十畝,獨與兄伯居。伯常耕田,縱平使游學”[11]2051。由于的國家選拔政策與經學結合在一起,許多人通過求學成功進入仕途,因而求學也獲得了家庭的大力支持。這不僅僅是因為家族內的血緣關系,更因為一旦家庭內的某個成員讀書進入仕途,不僅會光耀門楣,更現(xiàn)實的是會給這個家庭帶來相當可觀的物質利益。

2.老師同學的資助

總體說來,漢代師生關系是比較融洽的。兩漢書中就有大儒把皇帝的賞賜轉贈給自己學生的例子。如包咸,《后漢書·儒林傳》記載:“顯宗以咸有師傅恩,而素清苦,常特賞賜珍玩束帛,奉祿增于列卿,咸皆散與諸生之貧者。”[2]2570在一些私學中,由于開辦者頗有權勢或名望,因而求學者甚多。同時,很多私學都會募集資金,供來學者食宿,這樣學生的負擔大大減輕,也就使更多的人有能力來求學。

除了老師,同學之間也會互相幫助。承宮就是在諸生為他求情的情況下得以邊工邊讀的,郭林宗作為當時太學生中的領袖人物也曾幫助同學找到謀生的途徑以完成學業(yè)。因此,同學之間的資助也應該是存在的。

3.社會上的資助

漢代社會學習風氣濃厚,讀書人的社會地位也日益提高。社會上很多人出于各種目的會給這些學生以資助。

有來自社會上一些“好事者”,如《后漢書·逸民傳》記載,向長“貧無資食,好事者更饋焉,受之取足而返其余”[2]2758-2759。當然,這些人的具體姓名我們無法考察,只是推測在當時這種風氣應十分盛行。此外,由于學子在當時社會上具有較為廣泛的影響力,因而許多朝中官員給這些學生以資助,以期在將來得到回報。王莽在發(fā)跡的過程中就將得到的官俸與賞賜贈給兒子或侄子的同學?!稘h書·王莽傳》記載,莽“遷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宿衛(wèi)謹敕,爵位益尊,節(jié)操愈謙。散輿馬衣裘,振施賓客,家無所余”[1]4040。他的這些舉動在當時就為自己贏得了人們的贊揚。

在漢代,尤其是東漢外戚與宦官爭權的過程中,太學生無疑是一股舉足輕重的力量,從兩次黨錮之禍中我們便可知曉其影響力。因而以太學生為代表的知識分子成為拉攏的對象——“是時羌蠻寇亂難,歲儉饑民,武得兩宮賞賜,悉散與太學諸生。”[2]2239也有來自諸侯或世家大族的資助,如《漢書·京房傳》記載焦延壽“以好學得幸梁孝王,王共其資用,令極意學”[1]3160。受春秋戰(zhàn)國養(yǎng)士之風的影響,漢代有許多貴族豪門募集賓客,這也是擴大政治勢力的有效手段。據(jù)張保同先生考證:“東漢一代,凡在職官吏中的世家大族,幾乎無不授徒講經,借助于弟子門生擴大在士人中的影響,培植私人勢力”。[12]

4.政府的資助

如前所述,作為正式學員的太學生是不用支付學費的,而且會有俸祿。皇帝巡行太學時也會給太學生們賞賜。如漢章帝經常巡游太學,每次都會給太學諸生以賞賜。當然,這種賞賜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除了中央對太學的扶持外,郡國學也受到地方政府的扶持。政府的資助主要表現(xiàn)為地方政府對教育事業(yè)的資助?!笆菚r郡縣長官,于吏民之好學者,多能加以資助?!保?]652著名學者鄭玄,出身平民,但他從小就有志于學并得到了北海太守杜密的器重,被送到太學深造?!皸罱K字子山,蜀郡成都人也。年十三,為郡小吏,太守奇其才,遣詣京師受業(yè),習《春秋》?!保?]1597

總之,為了求學,漢代學子或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或是接受資助來完成學業(yè)。這極大地促進了漢代教育,尤其是平民教育的發(fā)展。

結 語

平民甚至是一些貧寒學子能通過各種途徑解決求學費用,對漢代教育的發(fā)展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推動力,大大促進了漢代教育平民化進程。此外,大量貧寒學子的勤儉節(jié)約和面對困境并努力解決的精神對于當時的社會風氣產生了積極影響。

學子在求學過程中的生活消費和學習用品消費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傭書是一種貧寒學子安身立命之業(yè)。”[13]政府為了保存征集來的書籍,會雇一些讀書人抄寫。同時,由于漢代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社會上有讀書需求的人很多,于是書籍市場很繁榮,但從文獻記載來看,當時印刷術應尚未發(fā)明,至少是尚未普及,于是便出現(xiàn)了傭書業(yè)這個產業(yè)。由此可見,漢代學子在解決求學費用時的活動對于漢代社會經濟結構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平民階層能夠通過多種途徑解決求學費用并走上“通經—入仕”之途,有利于統(tǒng)治者擴大統(tǒng)治基礎,吸收更多有才能的人進入統(tǒng)治階層?!胺蚴┑抡哔F不德,受恩者尚必報?!保?4]對貧寒學子的資助也使一些政治勢力與這些學子之間形成了一種很微妙的關系,“這種關系具有強烈的依附性,實際就是一種在皇帝、血親之外的君臣父子關系”[15]。從而加快了各種政治勢力的形成及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為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分化及斗爭埋下了伏筆,在某種程度上也違背了統(tǒng)治者所希望的大一統(tǒng)政治的初衷。

此外,從教育投入的角度來說,政府的教育投入范圍較為有限,往往局限于公立學校,對于更為普遍且承擔了更大的社會教育責任的私學來說,辦學經費基本由個人籌集。通過對漢代平民解決求學費用方式的探索,可以看出:漢代平民為完成求學,通過多種途徑進行籌措學習及生活費用;但對于廣大平民來說,若想完成較高級別的教育,付出的艱辛也會更多。

[1][漢]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2][南朝宋]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5.

[3][元]馬端臨.文獻通考[M].北京:中華書局,1986.

[4]黃留珠.秦漢仕進制度[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85.

[5]呂思勉.秦漢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6][后漢]王符,[清]汪繼培,彭鐸.潛夫論箋校正[M].北京:中華書局,1985.

[7]晉文,胡小靜.漢代官學教育與商品經濟發(fā)展[J].文化產業(yè)研究,2010(4):18-26.

[8]劉珍.東觀漢記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8.

[9]毛禮銳,沈灌群.中國教育通史[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6.

[10][宋]李昉.太平御覽:卷485[M].北京:中華書局,1960.

[11][漢]司馬遷.史記:卷56[M].北京:中華書局,1982.

[12]張保同.世家大族與東漢鄉(xiāng)村教育[J].南都學壇,2010(3):25-27.

[13]賀巷超.漢代傭書業(yè)產生的歷史條件[J].遼寧大學學報,2006(2):91-94.

[14]向宗魯.說苑校證[M].北京:中華書局,1987:116.

[15]晉文.以經治國與漢代社會[M].廣州:廣州出版社,2001:182.

猜你喜歡
私學太學后漢書
克己奉公
漢代太學如何培養(yǎng)治國安邦之才
人民論壇(2018年21期)2018-08-28 02:50:04
王符生平簡述——《后漢書·王符傳》釋讀附拾遺二則
嵇康·絕響
揚子江(2016年1期)2016-05-19 23:29:21
《后漢書》郭玉脈法校文
長江學術(2016年4期)2016-03-11 15:11:33
淺析東漢的私學與士人
黑龍江史志(2015年9期)2015-07-10 11:55:06
私學模式對現(xiàn)代高職思政教育的啟迪
“六藝”之“五射”新考
我國古代官辦最高學府洛陽太學概況
中國古代私學管理對當今教育的意義
探索| 乌兰察布市| 财经| 林西县| 色达县| 平南县| 望江县| 红河县| 双鸭山市| 兴隆县| 长兴县| 富顺县| 秀山| 仙居县| 蕲春县| 三台县| 琼结县| 镇沅| 贵南县| 彝良县| 武山县| 梅河口市| 巨野县| 三门峡市| 大埔县| 射阳县| 翼城县| 丹阳市| 永胜县| 中江县| 门头沟区| 高要市| 宜春市| 平顺县| 青神县| 九龙城区| 工布江达县| 分宜县| 株洲县| 金堂县| 全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