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明
【摘要】教師學會傾聽,才能真切地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感,從而做出正確的決斷,滿足學生的要求,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老師要學會傾聽,其一,應端正傾聽的態(tài)度,專注、耐心地聽每一位同學的講話;其二,科學的方法是傾聽的保障。
【關鍵詞】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教師學會傾聽,才能真切地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感,從而做出正確的決斷,滿足學生的要求,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傾聽本身也是一種鼓勵方式,能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加深彼此的感情,因而也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責任意識,有助于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那么,教師怎樣才能真正學會傾聽呢?
一、正確的態(tài)度是傾聽的前提
對于許多教師而言,不是不能聽,而是不愿聽。要學會傾聽,教師應具備相應的傾聽態(tài)度。
(一)接納與平等
一旦教師轉(zhuǎn)向?qū)W生開始傾聽,就意味著一種迎接和承納:不是把學生作為學生來接納,而是把學生作為一個鮮活的生命來接納。這種接納也表明了一種真誠的平等和尊重,這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平等,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尊重。有時,盡管學生的表達不流暢、不清楚、不準確,甚或有錯誤,教師總要耐心地、專注地傾聽。這是對學生的寬容、信任,也是一種樂觀的期待。教育急需教師對學生的寬容和信任,教師期待的目光和神情定會感染學生、感動學生。
(二)專注和警覺
當蘇格拉底、蘇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大家他們面對學生時,總是一副全神貫注的神情,使他們具有非同一般的人格魅力,那是真正的教育者的魅力。這種專注是將一個生命的所有能量聚焦在另一個生命上,結果是迸出生命的火花。在專注中包含著警覺,對來自學生的每一種聲音的方向、特點和隱藏的變化趨勢保持敏感。這樣的傾聽是面向瞬間性的傾聽,他希望抓住生命發(fā)展中那些不可重復的瞬間。
(三)鑒賞和學習
既然傾聽意味著教師對學生生命價值和意義承納,這種價值對于教師而言,就不是全然無關的。一個真正的傾聽者,始終會以鑒賞的態(tài)度,欣賞每一個被傾聽者聲音的獨特性。這必然也是一種學習的態(tài)度,是教師向?qū)W生學習,是成人向兒童學習。這一學習將會使教師返回自身,充實自身。在傾聽中學習是教師的一種品質(zhì),教師的這種教育品質(zhì)使教師更像學生的知心朋友、可信賴的伙伴、值得尊敬的長者。
(四)參與和體驗
教師應在參與中傾聽。他的傾聽不是對學生聲音的被動地聽,而是主動地聽,這種主動性在傾聽與精神生命的發(fā)展之間建立起實質(zhì)性的聯(lián)系。這意味著作為傾聽者不僅是旁觀者,而且是行動者、思考者、創(chuàng)造者。他將通過傾聽去參與學生的成長、參與創(chuàng)造學生的聲音。參與是在體驗中進行的,一方面,教師的傾聽注重真實的感受性;另一方面,教師對學生的傾聽也構成了教師自身的教育體驗,它有助于教育經(jīng)驗的增長和豐富。
二、科學的方法是傾聽的保障
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具有獨立的存在價值,我們的教育不能把他們當作“一塊白板”或“一張白紙”而隨心所欲在上面涂抹、畫畫,而應順其勢而引導、培養(yǎng)。這樣,我們應該先要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經(jīng)驗和基礎,了解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了解學生的認知風格和性格特征……傾聽學生傾訴,就是了解學生的重要途徑和方式。傾聽并不是簡單的聽,它是全身心投入、專注地聽。成功的傾聽必須把握以下幾點:
(一)做一個積極的“聽話者”
一個積極的“聽話者”不是無動于衷、冷漠的旁觀者,而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參與者,教師傾聽時要善于通過自己的體態(tài)語言、話語或其他方式給予傾訴的學生以必要的反饋,例如,贊成學生所說的話,可以輕輕地點一下頭;對他所說的話題感興趣時,可展露一下自己的笑容;用“嗯”“噢”等表示自己在認真聽并鼓勵他繼續(xù)說下去,等等。同時不要隨意打斷學生的講話,中途打斷別人講話既打斷了講話人的思路,同時也是對講話者的不尊重。作為學生,他一般不會直接提出“請你讓我把話說完”的請求,而會變得一下子沒有了講話的興致,也會影響以后的師生交流與溝通,甚至讓學生討厭這樣的教師。
(二)要適時引入新話題
為了讓談話深入下去,或更進一步了解某件事情原委,在學生說完后,教師可適時地提幾個問題:“你能不能再談談對某個問題的意見呢?”“你認為還有……嗎?”等等,讓學生對有關問題、事件作出較為詳盡的反映,進而使談話更深入地進行下去。這樣會拓寬他的思路,激發(fā)他的思考,有時還會使他產(chǎn)生智慧的火花和新的創(chuàng)意。
一般來說,學生只有對他熟悉、感興趣的話題才會滔滔不絕說個不停。所以,在交談過程中,不管是否想把話題轉(zhuǎn)到別的事情上去,達到對話的預期目的,卻也要等學生講完以后,再岔開他的話題。否則,學生對你的新話題難以適應,也不會產(chǎn)生興趣。
(三)要巧妙地表達教師自身的意見
在師生對話中,由于事實上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對學生來說,最需要得到的是肯定而不是否定。他希望聽到“對”“好”,而不是“不行”“不可以”。但教師也不能無原則地一味贊同學生的意見而放棄自己的見解,這就要求教師使用一些委婉的言詞,既表達了自己的意思,又不至于傷害到學生的表達積極性。
(四)要聽出學生的言外之意
很多話語都包含表層和深層兩層意義。教師與學生交談時,不僅要聽出其話語的表層意思,還要從學生的語情語勢、身體的動作中聽出話外之話,得出隱含的信息,把握他們的真實意圖。有時因為表達能力的差異或?qū)W生的種種顧慮,學生可能會有意或無意地漏掉或掩蓋部分內(nèi)容和某些實質(zhì)性的細節(jié)。因此,教師應在傾聽中認真揣摸和分析其表達實質(zhì),推斷出學生的未盡之意,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學生的意圖。
總之,老師要學會傾聽,首先應端正傾聽的態(tài)度,專注、耐心地聽每一位同學的講話。不管是優(yōu)秀學生,還是較差的學生,無論是說對了,還是說錯了,無論是說得清楚明白,還是語無倫次,都要專注地傾聽,不要不耐煩,更不要打斷他的話,讓他表達清楚。同時,要把握科學的傾聽方法。只有這樣,你才能了解他們的困惑、他們的觀點、他們的煩惱、他們的喜悅,你也才能有的放矢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