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峰,李 印
(1.石家莊經濟學院 商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41;2.石家莊經濟學院 華信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31)
自17世紀初班級授課制施行以來,“秧田型”的座位編排方式便成為教室布局的一個特點.這種傳統的座位編排模式便于教師觀察課堂,控制全班學生的課堂行為.相對于中小學課堂座位編排由教師指定而言,我國大學生一般為自由選擇座位,這充分體現了大學課堂環(huán)境的寬松性和對大學生渴望自由的滿足性.通過筆者多次觀察,大學生自由選擇座位時并不是簡單的隨機而坐,而是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眾所周知,大學教室一般都有前后兩個大門,大多數學生喜歡從后面進入教室,且多數傾向于從教室后排開始選擇座位,選擇結果呈梯形結構,最后排是底;反之,如果課堂吸引力極強,則呈現倒梯形的形狀.探測大學生心理不難發(fā)現:從教室后門進入即便遲到也不易被老師發(fā)現,同時也方便上課途中偷偷離開.這些現象足以映射出大學生自由選擇座位時一定的心理過程.如戀人易選擇教室角落,可能是想更好的享受他們獨立的空間.被迫上課的同學(害怕老師點名,影響考試成績)通常選擇被教師遺忘的角落,可“自由”游離于課堂與外界之間.
2.1.1 大學生座位選擇與學習態(tài)度、成績的相關
許多年來,教育者和教育心理學家一直對座位與學生學習成績之間的關系感興趣.1921年,格里菲思(C.R.Griffith)對學生的分數和座位之間的關系進行過探討.經過研究得出了座位與分數之間的一條變化曲線.也就是說,在教室居中位置的學生傾向得高分,隨著座位離中心位置的遠離,學生的分數也逐漸下降,所以形成了一個明顯的傾斜曲線.[1]對大學生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離教師的距離越近,學生的分數相對越高.通過了解,大多數成績好者比稍差者更樂意選擇教室前排及中間位置.因為他們渴望與教師有更多交流和互動,對教師和課堂教學呈現出較大的興趣.Farnsworth,P.R.(1933)發(fā)現:男女生在教室座位選擇上有顯著不同,較男生來說,更多女生喜歡坐在前排.而教室的座位偏好于成績有顯著的相關性,與偏愛后排的學生相比,喜歡坐前排的學生成績更好.[2]
2.1.2 大學生座位選擇與性別關系
觀察中發(fā)現女生多是兩兩結伴,關系密切者往往坐到一起,她們往往更愿意選擇前排或中間位置,以獲得較好視野并認真聽講,而男生多是四五成群或單獨一一入座.從落座情況來看,女生似乎有意與男生群隔開一定的空間.吳建平等考察大學生教室座位的物理性偏好問卷表明:男女生在異性熟悉且關系要好的情況下顯示出顯著的男女差異.當女生面對與自己較為熟悉且關系較為要好的男生時仍會很在意對方與自己的性別差異所造成的影響,而選擇坐得稍遠一些.對于男生,這種顧慮相對少.這一點與我們刻板印象中男女生對于異性與自己座位距離的不同偏好相吻合.[3]
大學生座位選擇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空間關系的本質.霍爾(1966)提出人與人之間的四種距離,即親密距離、個人距離、社交距離和公眾距離.與霍爾互動距離研究有密切關系的是個人空間概念.有人認為個人空間是環(huán)繞一個人身體四周的區(qū)域,當他人侵入時便會引起不舒服的感覺(L.A.Hayduk,1983).有人認為個人空間是指個人身體周圍存在著既不可見又不可分的空間范圍(賈云希等,1993),對這一范圍的侵犯和干擾會引起焦慮和不安.[4]費希爾和伯恩(J.D.Fisher&D.Byrne,1975)選擇在圖書館學習的大學生為研究對象,他們發(fā)現女性對側面的空間受侵感到困擾.因此,女性更可能防衛(wèi)兩邊的空間,并會采取一些姿態(tài),如雙手交叉于胸前.毫無疑問,這與女生偏好并排就坐的方式有關.
2.1.3 大學生座位選擇與性格因素
具有積極自我概念的個體要比具有消極自我概念的個體較近地接近他人.也就是說,性格外向的個體所需要的人際空間距離小,性格外向的個體需要的人際空間距離大.觀察發(fā)現,性格內向孤僻的學生偏愛靠后和角落位置.他們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靠窗的座位往往成為他們心目中理想的位置.因為這里冬日有暖陽,夏日有清風,還可以欣賞窗外的風景,另外教師較少地關注室內靠窗的邊際位置.費希爾等人(1984)的研究發(fā)現,人們對空間的利用反映了他們的安全需要.維持一定的個人空間是個體實施自我保護、維護自身安全的一種重要手段.性格內向的人愿意選擇角落或靠窗的位置而坐,是因為在這里他們可以構筑自己安全的個人空間,可以放飛思緒而不受外界的干擾和入侵,這里便是他們安全放松的小天地.
2.1.4 大學生座位選擇與人際關系
大學生在人際關系、受歡迎程度和活動參與性等方面自我評價高的學生趨向于選擇教室的中前部.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有足夠的能力把控全局,樂意與教師互動、渴望與周邊的同學有言語或情感上的交流.而這種有利于其身心的學習環(huán)境更能激發(fā)其與他人團結協作的人際關系.
2.2.1 與課程性質關系
調查表明,專業(yè)課上選擇中前排座位的學生明顯多于公共課和選修課.因為更多同學認為專業(yè)課對以后的學習和工作都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將來絕大多數同學都要靠所學專業(yè)安身立命,而公共課和選修課只要應付過眼前的考試似乎就沒什么太大意義了,所以,專業(yè)課在大學生心中的地位要明顯高于后兩者.
2..2.2 與教師關系
實踐表明,知識淵博并具有獨特的教育思維和教學個性的老師,其與眾不同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獨特氣質很容易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風趣幽默,表達能力好的老師也很受學生的歡迎.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多傾向于選擇接近教師的座位.另外尊重學生,平易近人等人格魅力也是學生愿意主動接近老師的重要因素.
2.2.3 與教室物理環(huán)境關系
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下,教師以講授為主,學生只有通過視覺聽覺感知信息.因此,座位的光線情況、與黑板的距離、桌面的整潔度、多媒體設備的好壞情況必然是學生選擇座位時關注的因素.
在知識經濟時代,社會對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大學生應在學習過程中,端正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注重培養(yǎng)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在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同時也重視其他課程的學習,為更好地適應社會需要做好準備.針對大學生輕視公共課這一問題,學校或輔導員等教育工作者應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制定正確的人生規(guī)劃,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當前,如果不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技術水平,是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時代不斷前進,學習永無止境.我們一定要正確認識自己的學識水平和工作能力,千萬不可自視過高、自我滿足,而要謙虛、務實,不斷學習,永不懈怠,在當今社會飛速發(fā)展的時代面前,要不斷充實自我、提高自我,在政治思想和業(yè)務知識技術上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求知上進,并要做到:(1)加強對黨的政治思想理論的學習,打下堅實的理論功底.要系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深入地而不是膚淺地、融會貫通地而不是相互割裂地去學習黨的理論體系和思想.(2)著眼于黨的事業(yè)和自身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學習科學發(fā)展的理論知識與專業(yè)知識.要加強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學習,加強對履行當前崗位職責所必需的專門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既要學習與自己業(yè)務有關的專業(yè)知識,又要廣泛涉獵多方面的知識,學習一切反映當今世界文明進步的新知識、新經驗,新做法,做到“?!迸c“博”相結合,求知與修身共進步,使自己的知識結構更加合理,個人素質全面提高.(3)持之以恒,努力養(yǎng)成熱愛學習、善于學習的良好習慣.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時間像海綿里的水,擠之則有,不擠則無.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合理安排好時間學習,做到學習和工作兩不誤、兩促進.四、發(fā)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既要向書本學習,又要向實踐學習,不斷把學到的東西運用于實踐,同時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用實踐來檢驗和提高學習的成效,不斷提高工作水平和駕馭工作的能力.
教師教課風格、個人魅力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效果.因此教師應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如不拘泥于課本,結合實際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注重教學內容與靈活的授課方式相結合;及時發(fā)現課堂問題,如發(fā)現前排座位長期閑置等情況時要及時找學生了解原因,并適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
從學生對座位的選擇因素分析中可以看出,教室物理環(huán)境是影響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尤其在大班額的教學條件下.因此建議學校對教室座位進行科學化布局,盡量保持前后排座位與黑板的適當距離,合理安排座位數量;定期檢查教室的照明和多媒體設備;定期組織學生打掃教室,營造一個整潔的學習環(huán)境.
〔1〕范國睿.教育生態(tài)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Farnsworth P.R., “Seat Preference in the Classroom”[J],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1933.4.
〔3〕吳建平,訾非,李明.環(huán)境與人類心理:首屆中國環(huán)境與生態(tài)心理學大會論文集[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
〔4〕E.T.Hall(1966),the Hidden Dimension.New York:Double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