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鑫 吳興杰
(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哈爾濱 150040)
頸椎病是指頸椎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fā)病理改變累及其周圍神經根、脊髓、椎動脈、交感神經等組織結構,出現(xiàn)相應的臨床表現(xiàn)的一種疾病[1]。神經根型頸椎病在各型中發(fā)病率最高,約占60%~70%,多見于30~50歲者[1],其病因為頸椎間盤突出、關節(jié)突關節(jié)或鉤椎關節(jié)等肥大增生,壓迫或刺激神經根,臨床表現(xiàn)為頸肩痛,并可放射到上肢[2]。
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治療方法多種多樣,西醫(yī)手術治療風險較大,西藥治療有較大副作用,牽引治療有可能加重疼痛。而針灸療法理論依據(jù)充分、可操作性強,且因其安全簡便、副作用小、止痛效果明顯而被多數(shù)患者接受[3]?,F(xiàn)將近5年來關于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各種常見針刺治療現(xiàn)狀綜述如下:
吳偉凡等[4]采用針刺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取大椎、列缺、后溪、風池、京骨、昆侖、頸部阿是穴、頸部夾脊穴為主穴,佐以辨證配穴,對照組采用牽引療法。試驗組總有效率100%,對照組總有效率86.67%,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顯示針刺對于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治療效果顯著。王瑩等[5]采用“項八針”法針刺大椎、啞門及頸椎旁三針(第2、4、6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2寸),對照組為牽引治療,治療組總有效率100.0%,對照組為8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項八針”法針刺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周斌[6]用電針與牽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100例,電針組總有效率96%,其療效優(yōu)于牽引組的82.5%。賴榮顯[7]采用電針與針刺對比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70例。電針組頸肩部疼痛癥狀消失率、上肢疼痛麻木癥狀消失率、VAS評分差值均高于針刺組,且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電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
成建平[8]以腕踝針為主要療法,主穴取上4、上5、上6。對照組采用頸夾脊穴針刺療法??傆行时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因腕踝針操作安全,方便有效,刺激量小,因此有臨床應用價值。古得寧[9]采用腕踝針加常規(guī)針刺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對照組僅采用常規(guī)針刺治療。治療組與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100%、92%,說明體針加用腕踝針對提高神經根型頸椎病治療效果有臨床價值。
陳秀華等[10]采用平衡針配合牽引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對照組采用單純牽引治療。平衡針取穴:主穴選頸痛穴,配穴選偏癱穴和腰痛穴。治療組總有效率98%,對照組總有效率92. 6%。居詩如、費蘭波[11]采用平衡針法,取頸痛穴(交叉取穴),對照組取雙側頸夾脊、大椎、天柱、后溪等。治療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3.55%、87.10%。平衡針灸學以心理平衡為理論核心,以中醫(yī)的心神調控學說和西醫(yī)的中樞調控學說為理論來源,因具有突出人體自身平衡、取穴安全簡便、實用性強等特點而具有推廣價值[12]。
雷正權等[13]用腹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取中脘、關元、商曲、滑肉門、石關。對照組取頸夾脊,風池、肩井、后溪、承漿、三針、靈骨、大白。治療組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范德輝等[14]將18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隨機分為腹針正骨組、正骨組和腹針組,每組60例。腹針取中脘、關元、石關、商曲等,正骨手法采用龍氏正骨手法。比較各組臨床療效。腹針正骨組近遠期愈顯率均明顯高于正骨組與腹針組(P<0.05),且腹針組遠期愈顯率優(yōu)于正骨組(P<0.05)。腹針理論[15]認為腹部有一個被人忽視的全身高級調控系統(tǒng),運用中醫(yī)理論為指導,安全可靠,治病求本。結合正骨手法等,標本兼治。
滕春光[16]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86例,治療組用針刀療法,對照組用電針治療,兩個療程后療效率無明顯差別,而兩組療效等級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即針刀療效好于電針。田和炳等[17]采用小針刀神經根管直接松解術治療根型頸椎病,按雙盲對照法治療組及對照組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治療組加小針刀神經根管直接松解術,對照組加神經根管假松解術。治療組有效率84%,對照組有效率64%。治療組中出現(xiàn)2例神經根損傷,但癥狀體征最終消失。針刀結合針刺和手術之特點,松解粘連,通經絡止痛,療效確切[16],但應注意避免損傷神經根。
韋士豪[18]采用火針療法,選頸夾脊、肝俞、大椎、腎俞、后溪、外關、曲池和合谷等穴位。對照組采用普通針刺,選穴相同。治療組總有效率94.6%,對照組總有效率78.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疳樌没鸬臏責嶂?,使針刺更具溫經散寒的功效,臨床效果明顯。
王琤、潘長青[19]采用頭針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汉玲樶槾添斨袔А㈨斦韼?/3(排刺)、對側頂顳后斜帶中1/3,并用常規(guī)針刺取穴作為對照組。治療組愈顯率為90.8%,對照組為76.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李國忠[20]運用溫針灸配合電療與電針進行對比,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治療組和對照組的有效率分別為96.90%和87.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針刺為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一種有效手段。但在臨床觀察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因中醫(yī)辨證論治、三因制宜等理論的影響,對于不同患者的針刺治療取穴不能達到較高的規(guī)范性和標準化;第二,不同針刺治療相互對照時,存在試驗人員是否擅長其它針刺技術的問題,對不同針刺療效的準確度存在影響,是影響試驗結果的因素之一;第三,對于各種針刺的機理的認識仍不是十分明確,還需進一步研究。
[1] 中國康復醫(yī)學會頸椎病專業(yè)委員會.頸椎病診治與康復指南[M].2010:3-4.
[2] 吳在德等.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85.
[3] 吳結興.針灸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現(xiàn)代取穴規(guī)律研究[D].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2.
[4] 偉凡,劉映文,梁漢彰.45例神經根型須椎病應用針灸療法的臨床比較[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2,4(12):40-41.
[5] 王瑩,沈衛(wèi)東,王文禮等. “項八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頸痛療效觀察[J]. 上海針灸雜志, 2014,33(5): 442-444.
[6] 周斌.電針與牽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對照研究[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2,4(20):40-41.
[7] 賴榮顯.電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0.
[8] 成建平.腕踝針為主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31例[J].湖南中醫(yī)雜志 ,2012,28(5):75-76.
[9] 古得寧.腕踝針結合體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觀察[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
[10] 陳秀華,奎瑜,陳博來等.平衡針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觀察[C].廣東省針灸學會第十一次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廣東省針灸協(xié)會,2010:235-238.
[11] 居詩如,費蘭波.平衡針與傳統(tǒng)針刺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療效觀察[J].湖北中醫(yī)雜志,2013,35(6):56-57.
[12] 王文遠.國家973平衡針灸學科最新理論研究[C].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七次民間醫(yī)藥學術交流會暨安徽省民間醫(yī)藥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論文匯編, 安徽省民間醫(yī)藥專業(yè)委員會,2014:37-40.
[13] 雷正權,楊斌,王利峰等.腹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J]陜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12,35(6):66-67.
[14] 德輝,劉剛,王廷臣等.腹針結合龍氏正骨手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近遠期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10,30(11):909-912.[15] 薄智云.腹針療法[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16] 滕春光.針刀與電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療效對比觀察[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3,5(2):47-48.
[17] 田和炳,陸亮亮,蔣曉明等.小針刀神經根管直接松解術治療根型頸椎病隨機雙盲對照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藥科學, 2013,3(7):23-26.
[18] 韋士豪.火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3,11(15):22-23.
[19] 王琤,潘長青.頭針運動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87例療效觀察[J]. 中醫(yī)藥導報,2012,18(6):56-57.
[20] 李國忠.溫針灸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64例[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2,10(2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