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銳林
(貴州師范大學求是學院,貴州 貴陽550001)
引言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特別是高等教育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同時也為了緩解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需求要與高教資源普遍緊缺的矛盾,十幾年來,獨立學院的本科招生規(guī)模日益增長,目前,全國經(jīng)教育部批準的獨立學院有292所(引自中國獨立學院在線教育部公布最新獨立學院(三本)名單2013年6月19日)。在我國高等教育本科層次的學生中,獨立學院學生占1/3左右。貴州省共有8所獨立學院,獨立學院的學生在高中階段成績相對偏低,其特長和潛力得不到應有的肯定和發(fā)揮,許多學生是由于高考分數(shù)不高而來到獨立學院就讀,部分學生文化基礎知識確實比較薄弱,心理上或多或少遭受壓抑,學習吃力,缺乏自信心。他們的智力水平并不比一本、二本的學生低,但由于基礎較差、學習意愿不強、害怕遭受挫折等因素,所以學習效果不佳,尤其是語言類的學習。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及同行發(fā)現(xiàn)影響獨立學院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非智力因素。
1、人本主義(Humanism):人本主義產生于20世紀中期的美國,半個多世紀以來,該心理學流派發(fā)展迅速,主要代表人物是羅杰斯C.R.Rogers)和馬斯洛(A.Maslow)。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從低到高剖析了人在不同的階段其需求的差異,由低到高,只有首先滿足了基本的生理需要,才能夠到下一步的安全需要,直至最高的自我實現(xiàn)需要,這是由不同層次的動機所決定的。體現(xiàn)在教育上就是教師需要消除學生的心理矛盾,使當下的學習與未來的自我實現(xiàn)有機結合,幫助學生認識到自我與非我的統(tǒng)一。通過情感等因素的交流,滿足學生的尊重需要,在學生能夠充分信任教師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走向認知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需要。
2、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20世紀60年代,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Jean Piaget)提出建構主義,是學習主義持續(xù)發(fā)展的結果。學習者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是建構主義的關注重點,也就是說,知識是由學習者個人搭建和構想出來的。在語言的學習中,學習認知和情感建立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學習者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語言,學習成效就能夠使其心情愉悅,享受學習的過程;而身心的愉悅同樣能夠促進學習者更高效地掌握該門語言。所以對于教師而言,如果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情感因素的影響使學生能夠更加愉悅地學習,那么,不僅能夠讓學生在學習語言時事半功倍,也能提高整體的教學效果。
要使學生真正形成一種能夠促進學習行為的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關鍵在于如何使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并愉悅地體驗與投入。筆者認為了解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愉悅的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兩個因素直接影響到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對此筆者對自己所擔任的英語專業(yè)2011和2012兩個年級6個班共計304人的學生做了有關英語學習興趣方面的問卷調查,問卷要求每個受調查者如實回答問卷中所提出的問題。發(fā)放問卷304份,有效回收率為98%,回收有效問卷297份,問卷調查的結果如下:
1、你對英語學習感興趣嗎?
A、特別感興趣(9%) B、比較感興趣(31%)
C、不太感興趣(50%)D、一點也不感興趣(7%)
2、學習英語是否有目標?
A、有(45%) B、沒有(55%)
3、有語言天賦的人才能學好英語,反之是學不好的。
A、是(14%) B、不是(86%)
4、上英語課時我能全神貫注,下課后不用花多少時間去消化。
A、是(14%) B、不是(86%)
5、除學習教材外,你經(jīng)常閱讀英語課外讀物嗎?A、是(15%) B、不是(85%)
6、我會主動預習明天(或后天)要學的內容。
A、是(30%) B、不是(70%)
7、學習中遇到困難,你會怎么樣?(可多選)
A、主動請教老師(18%) B、請教同學(49%)
C、自己查有關資料,參考書目(40%) D、不請教任何人,不會就不會(9%)
8、你在學習英語中感到最困難的是(可多選):A、聽力(68%) B、記單詞(36%)
C、語法(48%) D、口語(52%)
E、閱讀(43%)
9、你覺得對英語教師來說最為重要的幾點是(可多選):
A、扎實的語言基本功(75%) B、廣博的文化知識(65%)
C、豐富的教育教學方法(70%) D、善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43%)
E、有敬業(yè)精神,有責任感(70%) F、能夠清楚地解決答問題(62%)
10、總的來說你是愉快的學習嗎?
A、愉快(11%) B、比較愉快(22%)
C、不太愉快(60%) D、不愉快(7%)
問卷調查的結果表明,大多數(shù)學生對學習英語興趣不高、學習不夠愉快。相對于智力而言,興趣更能夠激發(fā)學生去主動學習。這是因為,一旦興趣產生,學習的內在動機就會增強,學習會更加深入和持續(xù),學生也有更強的動機去克服學習中的困難。
從問卷第3題至第7題的百分比調查可以看出,獨立學院的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相對欠缺,筆者平時與學生的交流也發(fā)現(xiàn),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很少會去閱讀課外書籍,學習的主要內容就是教科書,知識面較窄。問卷第8題的調查結果表明學生的專業(yè)基礎薄弱,這也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原因之一。但從問卷第9題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獨立學院的學生對教師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如果教師的教學模式仍是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就吸引不了該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課堂的教學應該區(qū)別于普通大學的教學模式,筆者認為可引入“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挖掘學生非智力因素,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樹立信心,重視學生的情感變化,培養(yǎng)學習興趣和熱情,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在課堂上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全面提高其英語學習水平。
“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是人本主義理論的延伸,人本主義心理學強調學習過程中人的因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必須讓學生覺得他是一個真誠的、可信賴的、有感情的指導者,在師生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和融洽適宜的學習氛圍,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協(xié)作者和鼓勵者。教師的任務不僅是教學生學習知識,而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地位、個性發(fā)展和認知規(guī)律,成為合格的引導者。
教學實踐證明只有當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時,其創(chuàng)造思維才會活躍,所以教師要充分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和形式多種多樣,作為教師要知識淵博,有幽默感,精力充沛,不斷完善教學技巧,具有駕馭課堂的才能,對學生要有吸引力。一旦學生對某門課的老師感興趣,同時也就會對他/她所上的課產生興趣。另外,教師要會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通常來說,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性的標志是注意地和有興趣地聽老師講課并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所以教師要盡可能地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選擇有效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對獨立學院的學生更要如此,他們當中有相當一部人是由于高考時英語單科成績不理想。進入大學后學習英語就可能成了一種困難而又經(jīng)常使人感到灰心的事,從筆者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在學習過程中相當一部分學生把英語想象得過難,不愿意用英語進行表達,這類學生會對英語學習過于懼怕,學習的效果難免會受影響。在課堂上筆者經(jīng)常會觀察到這樣一些學生,由于學習困難而表現(xiàn)出一種“像小孩似的”無依無靠的感覺而不愉快和焦慮。在這樣的心境下學生能有興趣學好習嗎?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應注意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因素。
從教育心理學出發(fā),學習者自身的情感變化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習的效果。情感即人對實現(xiàn)世界各種事物所抱的不同態(tài)度和不同的體驗[2]P332。隨著研究的深入,學者們發(fā)現(xiàn)在外語的學習中,學習者的情感因素有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根據(jù)現(xiàn)代心理學的觀點,人的積極性是指人的行為的心理推動力,心理推動力大,積極性就高。心理推動力小,積極性就低。人之所以要學習,是由一定的動機所驅使的。所謂動機,是指引起、推動并維持人的活動,是實現(xiàn)一定目標的內部動力,是人的行為的直接原因。動機的實質是需要,只有當需要有可能滿足時,才能轉化為動機。需要產生動機,動機促成行為。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在課堂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具有良好學習動機的學生,其表現(xiàn)極為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積極發(fā)言;而另外一些沒有明確學習動機(目標)的學生則較為被動,在課堂上不會舉手發(fā)言,也不會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在學習過程中,如果沒有熱情和動機,學習就會變成一件苦差事。所以教師不僅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而且還需在教學中隨時激發(fā)學生已形成的動機,使已形成的動機由潛在狀態(tài)轉入活動狀態(tài),使之成為實際上起推動學習作用的內部動因,從而調動起學習積極性,來完成當前的學習任務[2]P338。教學中如果教師不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也就很難有效地傳授知識技能。哈佛大學曾經(jīng)對畢業(yè)生做過一項跟蹤調查,發(fā)現(xiàn)一個人的成功并非是他的智力因素,而是他的情商因素。因此,教師的教學重點除了傳授知識外,還應注重學生的性格、興趣、情緒等方面的培養(yǎng)和控制。
首先,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去廣泛閱讀,眾所周知,語言學習實際上就是對一種文化的學習,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一個詞或一個短語都可能包含著目的語民族深刻的歷史、宗教或文化寓意。教材中的課文也涉及到英美等國的歷史文化背景、人文地理知識、法律常識、金融常識、民族心理等問題,如果沒有掌握相關文化背景知識,就不能有效地學習一門外語。第二,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教會學生應付考試,而是如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素質。第三,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指導學生根據(jù)自身情況自覺擬定學習計劃,把學習視為自己的使命,自覺承擔起學習的責任。最后,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的平臺。教師應在課堂內外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成為真正的良師益友,既滿足了學生的情感需求,也能夠使教學活動事半功倍。
簡單的說,責任感就是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所以責任感是學生自覺學習的重要保證。作為大學生應該懂得學習就是自己份內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而80、90后的大學生,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缺乏生活的磨練,有一部分學生甚至連自己的學習也要父母陪讀,從小獨立性不強,對家庭的依賴較為嚴重。一旦離開了父母進入大學開始新的生活和學習,他們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難以適應大學里的獨立學習。他們當中有的甚至不知道如何去學習,遇到困難就放棄。因此,教師在給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對學習的責任感也非常重要,要讓每一個學生都知道,責任感是一種自覺自愿地把份內的事情做好的意識,是做人成才的基礎。
從問卷第8題可以看出,學生對教師素質和教學水平的要求是比較高的。教師是課堂的決策者和執(zhí)行者,教師的素質和教學水平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教師的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等。首先,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注意自身發(fā)展,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不斷地增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充分認識到自己身負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培養(yǎng)敬業(yè)的精神和為人師表的責任心。其次,作為大學英語教師,不僅要自身擁有良好的語言基礎,還應廣泛涉獵英美文化及最新的教學理論,圍繞教學活動的開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在新形勢下,教師不能僅限于完成教學工作,應該結合教學實踐,進行教學研究,具備一定的學術科研能力,并結合自己課堂教學實際創(chuàng)造條件因地制宜開展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1]莊智象·外語教育名家談(1978–2008)[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2]朱純·外語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3]戴維斯(美)·這樣學習最有效[M].??冢耗虾3霭婀?,2002.
[4]張蓮·外語教師課堂決策研究——優(yōu)秀外語教師個案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7).
[5]李淑琴·堅持“以人為本”,搞好英語教學[J].外語教研,2007(6).
[7]任榮,·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6(6).
[8]金慶良·獨立學院學風調查及思考[J].教育評論,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