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麗,溫曉燕,張春雁
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統(tǒng)計,全世界每年約有400萬癌癥病人遭受疼痛的折磨,其中60%~90%癌癥晚期病人會出現(xiàn)劇烈疼痛,約30%臨終前疼痛沒有得到緩解[1],從嚴重疼痛到死亡一般需要3個月~6個月的時間,而止痛時間約占3/4[2],并且 WHO已將征服癌痛列為癌癥研究四大重點之一。目前,西醫(yī)治療癌痛因其毒副反應大且依賴性較強,給醫(yī)生和病人造成很大困擾。而中醫(yī)學對疼痛研究歷史悠久,方法多樣,有內治、外治和針灸治療等,且具有毒副反應小、療效確切,與西藥聯(lián)合應用可增加藥效、減少用量和減輕副反應等優(yōu)點,因中藥口服經消化道吸收,會受到多環(huán)節(jié)滅活作用的影響,而中藥外治能有效避免這一影響,且該法不僅用藥量少、不良反應少,而且病人容易接受,止痛效果好。本研究總結了中藥外治方法、療效和相關研究進展。
中藥外敷治療癌痛具有良好的療效,張軍等[3]通過對近幾年來中藥外敷治療癌痛的效果進行了總結,從不同的敷貼部位詳細闡述了中藥敷貼對于癌痛病人的作用效果。中藥敷貼以其操作簡單、價格低廉、止痛作用迅速且持久,無依賴性、成癮性、毒副反應,有效降低西藥毒副反應等特點,辨證施治從不同證型選用不同膏藥、針對不同穴位加強治療針對性等特色,得到廣大癌痛病人的公認。易曉文[4]研究表明,中藥外敷較奇曼?。ㄇR朵控釋片)能有效控制肝癌病人疼痛,增強心功能療效及降低心力衰竭標志物B型尿鈉肽(BNP)水平。江繼華[5]通過回顧94例住院期間使用中藥外敷治療的病人,發(fā)現(xiàn)輕度疼痛完全緩解73%,部分緩解23%,輕微緩解4%;中度疼痛完全緩解56%,部分緩解25%,輕微緩解13%,無效6%;重度疼痛部分緩解11%,輕微緩解33%,無效56%;可見,中藥外敷對于輕中度癌癥病人的止痛效果優(yōu)于重癥癌痛病人。王芳等[6]將補腎化瘀中藥外敷法聯(lián)合帕米磷酸二鈉治療骨轉移癌性疼痛,結果表明中藥外敷聯(lián)合帕米磷酸二鈉的有效率為80%,單獨帕米磷酸二鈉的有效率為40%。
2.1 在中藥外敷的基礎上給予加熱 在中藥外敷的基礎上給予相應溫度可大大提高病人的止痛效果,有研究表明,特定電磁波儀(TDP)局部照射、微波治療機等均可顯著提高療效[7-9]。龔淑芳等[7]報道,治療組采用消瘤止痛外敷散在腫瘤體表投影區(qū)外敷,每日換藥1次,同時予特定電磁波儀局部照射,每日40min;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結果顯示,消瘤止痛外敷聯(lián)合電磁波儀局部照射提高了病人止痛緩解率(治療組74%,對照組38%),此外還可縮小腫瘤面積,降低甲胎蛋白(AFP)含量。莫定群等[8]使用微波治療機配合中藥貼敷治療肝癌疼痛病人,將微波治療機溫度傳感器引線頭放于肝區(qū)體表,以疼痛明顯處為中心,放入配制好的中藥藥袋,保持溫度在40℃~42℃45min,治療后有效率明顯提升。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被微波輻射后的生物組織吸收微波能使組織細胞內的分子處于一種激勵狀態(tài),通過與相鄰分子摩擦將微波能量轉變?yōu)闊崮?,從而使腫瘤組織壞死、凝固。此外微波輻射還有助于腫塊的縮小,這可能與組織對出血的吸收有關。韓瑜等[9]報道,應用TDP照射肺癌疼痛部位30 min后給予中藥外敷,其治療效果為88.5%,未進行TDP照射而僅采用中藥外敷的治療效果為78.1%(應用TDP照射疼痛部位時距離應40cm~60cm),TDP照射疼痛部位后使局部血液循環(huán)通暢,再給予中藥外敷可提高療效。
2.2 中藥外敷方藥的選擇 臨床上中藥外敷的應用針對癌痛的較多,而對相關疾病癌痛的細致研究偏少,但部分研究卻對不同癌痛進行了相關統(tǒng)計分析。越慧萍等[10]根據(jù)中醫(yī)“通則不痛”的理論探討中藥硬膏對不同癌痛的作用效果,將研究對象分為肝癌組、肺癌組、轉移性骨癌組、胃癌組,對其進行中藥外敷止痛,結果表明含有大黃、黃柏、吳茱萸、薏米等的中藥硬膏對肝癌和肺癌的療效明顯,而對轉移性骨癌和胃癌的療效相對較差。“三生散”加味外敷治療癌痛有一定效果[11],對肝癌效果較好,對肺癌效果稍差,胃腸道癌及癌性骨轉移的鎮(zhèn)痛效果不明顯,療效與治療前癌痛時間長短有一定關系,局部疼痛超過4周以上則鎮(zhèn)痛效果較差。消瘤止痛膏治療中晚期原發(fā)性肝癌總有效率86.7%,未發(fā)現(xiàn)任何毒副反應[12]。對于原發(fā)性肝癌介入術后使用雙柏散外敷能夠“有效緩解疼痛,且不良反應少[13]。痛舒膏治療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不小于4分的肺癌病人,氣滯血瘀型肺癌效果更好,與阿尼利定聯(lián)合應用止痛時間更長[14],相比于阿尼利定,痛舒膏的遠期療效更佳,對重度疼痛的效果更佳。加減身痛逐瘀膏聯(lián)合強阿片類藥物治療肺癌骨轉移中度、重度疼痛較單純應用強阿片類藥物療效好[15]。蔣希波等[16]研究表明,鮮蟾皮外敷治療癌性疼痛,對肝癌、骨腫瘤和肺癌骨轉移病人效果較好,直腸癌、前列腺癌所致疼痛療效次之,骨癌所致疼痛效果不佳。
2.3 穴位的選擇 穴位是經絡氣血在體表聚集輸注通過的聯(lián)絡部位,是臟腑經絡之氣聚集出入體表的部位,藥穴結合使藥效直達病所。將中藥直接外敷穴位,除在局部起到直接止痛作用外,更重要的是藥力通過穴位循經疏通,持續(xù)發(fā)揮作用;且中藥外敷配合穴位作用時間更持久。何健飛[17]將消瘤鎮(zhèn)痛膏外敷于肝癌期門穴、肺癌乳根穴、胃癌中脘穴和其他疼痛部位,療效穩(wěn)定,且無毒副反應。韓子敏等[18]根據(jù)不同病因取穴,胸痛者取內關、膻中;背部取肩井、天中穴;脅痛取期門、太沖、肝俞、三陰交;腹痛明顯者加配血海、膈腧;氣滯配行間、太沖;痰凝配豐隆等。其治療效果對肝癌、肺癌病人效果明顯,尤其對胸痛、脅痛止痛效果較好,且較其他方法止痛作用持久。
2.3.1 肺癌癌痛穴位選擇 蟾烏巴布膏治療肺癌疼痛時選用的穴位有阿是穴、天突穴、膻中穴、肺腧穴和膏盲穴[19]。宣麗華等[20]通過對暫時不行手術、放射治療、化療且預期壽命大于3個月的肺癌病人實施溫經膏大椎、雙側肺腧外敷,結果較單純中藥內服止痛效果升高近25%。孫六合等[21]通過懸浮液接種法造成lewis肺癌模型,瘤區(qū)組、郄穴組分別敷貼癌痛靈,測定各組小鼠的基礎痛閾、耐痛閾。結果表明,癌痛靈敷貼瘤區(qū)加郄穴有良好止痛作用,郄穴組敷貼癌痛靈1h及1個療程(隔天1次,5次為1個療程)后痛閾、耐痛閾明顯提高,對緩解癌痛作用迅速、明顯,總有效率達85%。郄穴是臟腑氣血所深聚之處,擅治本經循行及所屬臟腑頑固性疾患,以此方貼郄穴,能調整氣血,疏通經絡,使藥借穴勢,穴助藥威而癌痛得緩。
2.3.2 肝癌癌痛穴位選擇 肝癌病人常用的穴位有期門穴、章門穴、肝俞穴、脾俞穴及肝區(qū)疼痛部位等。孫浩等[22]取期門穴、日月穴、章門穴等肝區(qū)脅類疼痛部位進行肝舒貼外敷(虎杖、姜黃、川穹、乳香等),與對照組選用三階梯止痛相比,其最終療效一致,但完全緩解和明顯緩解人數(shù)均高于對照組,且毒副反應明顯低于對照組?;e止痛膏穴位貼敷肝俞、脾俞、腎俞及肝區(qū)疼痛部位,疼痛較口服鹽酸曲馬朵有明顯降低[23]。在西藥對癥治療的基礎上,消腫止痛散結膏貼于期門、肝腧穴處,保留時間3d~5d換1次;對照組給予三級階梯鎮(zhèn)痛療法,結果顯示,對Ⅰ級疼痛的有效率100.0%(對照組83.3%),Ⅱ級疼痛93.7%(對照組71.4%),Ⅲ級疼痛88.8%(對照組70.0%)[24]。期門為肝經的募穴、肝俞為肝臟俞穴;俞穴、募穴相配具協(xié)同疏肝理氣、活血通絡、平衡臟腑陰陽之功。通過腧穴對藥物的吸收,使藥物隨經氣直達肝臟,發(fā)揮藥物“歸經”的功效,使藥物直達病所。
2.3.3 骨轉移癌痛穴位選擇 骨骼是晚期惡性腫瘤最常見的轉移和受累部位,晚期惡性腫瘤2/3有骨轉移,腫瘤骨轉移癌是惡性腫瘤細胞通過血液循環(huán)或淋巴系統(tǒng)轉移到骨骼所產生的繼發(fā)腫瘤,轉移癌痛是臨床接診骨轉移病人中最早出現(xiàn)、最痛苦的癥狀之一[25]。骨轉移病人一般選用阿是穴,哪痛貼哪。侯愛萍[26]將骨痛散和骨痛酊調成糊狀貼敷于骨轉移病人疼痛部位,療效顯著。蔣希波等[16]將鮮蟾皮外敷于疼痛部位,同時用一小塊外敷于足三里,結果表明對骨腫瘤、肺癌骨轉移癌痛病人療效較好,但對骨癌所致疼痛效果不佳。
蟾烏巴布膏治療三期肺癌止痛平均持續(xù)時間為11.5h[19]。鮮蟾皮外敷3期、4期肺癌病人,一般在2 h~4h開始起效,24h完全止痛,貼敷5次~7次疼痛消失[27]。陳保書[28]以自制烏頭鎮(zhèn)痛膏外貼疼痛處觀察癌性疼痛病人60例,起效時間最快者為3h,最慢者為72h,平均起效時間為30h。蟾烏散治療中重度疼痛,結果表明較鹽酸曲馬朵(50mg~100mg,<400 mg/d)緩解疼痛時間3h~4h,而蟾烏散組平均6h~12h,個別達72h[29,30]。何子強等[31]采用自制速效鎮(zhèn)痛膏(生南星、生川烏、生附子、馬錢子、乳香等)治療晚期原發(fā)性肝癌病人,對照組以鹽酸哌替啶、布桂嗪等常規(guī)劑量肌肉注射,平均起效時間為20min,對照組平均起效時間為32min,結果表明速效鎮(zhèn)痛膏具有較好的止痛作用,且起效時間快,無成癮性和依賴性。癌痛靈透皮貼劑可有效控制中度癌痛,與布桂嗪片相比療效無明顯差異,而作用時間比布桂嗪片長,不良反應輕[32]。
中藥外敷較西藥止痛毒副反應輕,若二者聯(lián)合應用可有效減輕西藥止痛毒副反應。肝舒貼外敷期門穴、日月穴、章門穴等肝區(qū)疼痛部位,其療效與西藥三階梯止痛最終療效均為93.4%,肝舒貼外敷組出現(xiàn)少許紅疹、發(fā)癢者1例;三階梯止痛組出現(xiàn)頭暈(5例,16.7%)、便秘(5例,16.7%)、嘔吐(4例,13.3%)或腹脹(4例,13.3%),遠高于治療組[33]。化積止痛膏穴位貼敷肝俞、脾俞、腎俞及肝區(qū)疼痛部位,對照組(口服鹽酸曲馬朵緩釋片)常見的不良反應有頭暈、嗜睡、便秘、惡心,發(fā)生率為44%(11/25);治療組在觀察期間無明顯上述不適,偶有皮膚瘙癢,發(fā)生率為12%(3/25)[23]。加減身痛逐瘀膏[15]聯(lián)合強阿片類藥物治療肺癌骨轉移疼痛較單純應用強阿片類藥物療效好,且能有效減輕阿片類藥物副反應。
[1]孟志強,于爾辛.癌痛的治療和中醫(yī)藥的作用[J].中華腫瘤雜志,2003,25(4):408-409.
[2]虞慕唐.癌癥晚期的治療對策[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1996,3(2):26-27.
[3]張軍,榮輝.中藥外敷治療癌性疼痛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9,18(8):1320-1322.
[4]易曉文.中藥外敷對原發(fā)性肝癌患者止痛作用的臨床研究[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2,4(1):30-31.
[5]江繼華.中藥外敷治療癌癥疼痛的觀察和護理[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1,15(2):15-17.
[6]王芳,馮利,張平,等.補腎化瘀中藥外敷聯(lián)合帕米磷酸二鈉改善骨轉移癌痛[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17):327-329.
[7]龔淑芳,蔡汝,肖曉敏,等.消瘤止痛外敷散治療中晚期肝癌40例[J].江西中醫(yī)藥,2006,12(37):42-43.
[8]莫定群,王賢德,劉強.微波熱療結合中藥貼敷治療肝癌肝區(qū)疼痛20例[J].中國民間療法,2001,9(12):42.
[9]韓瑜,黎小燕.TDP照射配合中藥外敷治療肺癌疼痛的療效觀察[J].長江大學學報,2013,10(9):37-38.
[10]越慧萍,黎壯偉.中藥硬膏治療癌痛的應用和護理[J].黑龍江醫(yī)學,2013,37(8):736-737.
[11]陳慶強.“三生散”加味外敷治療癌痛30例療效觀察[J].北京中醫(yī),1995(1):1.
[12]史清華,陳高峰.中藥外敷治療中晚期肝癌疼痛療效觀察[J].廣西中醫(yī)藥,2008,31(5):30-31.
[13]增建峰,王鋒鋒,黃勇.雙柏散外敷預防原發(fā)性肝癌介入術后肝區(qū)疼痛的療效觀察[J].江西中醫(yī)藥,2011,42(346):21-23.
[14]臧建華.痛舒膏外敷治療肺癌疼痛的研究[D].濟南: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7:1.
[15]郭環(huán)宇,王軍,楊吉利,等.加減身痛逐瘀膏外敷聯(lián)合強阿片類藥物治療肺癌骨轉移中、重度疼痛療效觀察[C].長春:第十三屆全國肺癌學術大會論文匯編,2013:213.
[16]蔣希波,聶志強.鮮蟾皮外敷治療癌性疼痛45例[J].湖南中醫(yī)雜志,1999,15(1):27.
[17]何健飛.消瘤鎮(zhèn)痛膏外敷治療晚期癌痛療效觀察[C].青島:第八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2000:139.
[18]韓子敏,劉興明.中藥穴區(qū)外敷治療癌痛44例[J].中日友好醫(yī)院學報,1998,12:310.
[19]李靜.蟾烏巴布膏在晚期肺癌患者疼痛護理中的應用[J].上海護理,2007,7(1):24-25.
[20]宣麗華,徐福,劉魯明.溫經膏穴位外敷治療肺癌療效觀察[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0,10(10):596-597.
[21]孫六合,蔣可.穴位敷貼癌痛靈治療癌性疼痛的實驗研究[J].江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2,14(2):19-20.
[22]孫浩,龔婕寧.肝舒貼穴位敷貼治療肝癌肝區(qū)疼痛的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yī)雜志,2008,30(2):32-33.
[23]倪紅.化積止痛膏合益氣化積方治療肝癌疼痛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0,17(8):74-75.
[24]張照蘭,時峰,孫新蕾.消腫止痛散結膏穴位貼敷對緩解肝癌疼痛的臨床觀察[J].四川中醫(yī),2012,30(9):91-93.
[25]Coleman RE.Skeletal complications of malignancy[J].Cancer,1997,80:1588.
[26]侯愛萍.中藥外敷治療癌癥骨轉移性疼痛33例療效觀察[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03,24(1):18.
[27]朱世浩,束永前,周華云.鮮蟾皮外敷控制晚期癌痛10例[J].蘇州醫(yī)學院學報,1992,13(2):96-97.
[28]陳保書.烏頭鎮(zhèn)痛膏治療癌痛60例療效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3,12(8):815.
[29]朱雙進,張鳳強,施書志.蟾烏散外敷治療肝癌疼痛40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yī),2008,30(11):1154-1155.
[30]倪家驤,樊碧發(fā),薛富善.臨床疼痛治療技術[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512-513.
[31]何子強,黃瑜峰,陳祖安.速效鎮(zhèn)痛膏貼敷治療原發(fā)性肝癌疼痛26例[J].河北中醫(yī),1994,16(6):19-20.
[32]周宜強.癌痛靈透皮貼治療癌痛24例臨床研究[J].中醫(yī)雜志,2003,44(7):519-521.
[33]孫浩,龔婕寧.肝舒貼穴位敷貼治療肝癌肝區(qū)疼痛的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yī)雜志,2008,30(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