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云菲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第2卷中“給教師的100條建議”后,我的感受很深,最受啟發(fā)的是“最后一條建議——保密”。為什么叫保密呢?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了解教育、懂得教育,一般說來是有害無益的。這是因為在自然而然的氣氛中對學生施加教育影響,是使這種影響產(chǎn)生高度效果的條件之一。換句話說,學生不必在每個具體情況下知道教師是在教育他。教育意圖要隱蔽在友好和無拘束的相互關系氣氛中。由此,我想到了要想把班級管得更好,對學生產(chǎn)生最佳的教育效果,必須在友好和無拘束的相互關系氣氛中建立師生平等對話。這里我主要談一談平等對話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
一、師生平等對話有助于對學生人格的培養(yǎng)
師生平等對話是課改中一個重要話題,是新課程教學中所倡導的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如果把教學中師生間建立的和諧、友好、民主的平等對話關系移植到班級管理中,有助于對學生人格的培養(yǎng)和尊嚴的維護。因為人的一生最可貴的是有人格,是能夠維護自己的尊嚴。如果在班級管理中,從小事做起培養(yǎng)學生人格,學會維護自己的尊嚴,對學生一生都會有好處。就拿在班級管理中“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來說,有兩種方法可供選擇:第一種是教師以說教者身份訓斥批評學生或苦口婆心地規(guī)勸學生;第二種方法是師生建立平等對話,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化解矛盾,以不同態(tài)度、不同形武解決問題,會有不同的效果。前一種方法也許讓學生感到口服心不服,如果老師態(tài)度強硬點,甚至會讓學生感到委屈,產(chǎn)生逆反心理。時間一長,學生犯錯誤,就有又要“受批評了”的膽怯心理,自覺或迫不得已地低頭站在老師面前,慢慢地在被動改錯中,失去了受尊重和自我尊重的感覺。后一種方法效果就不同了,教師會以角色互換、情感體驗的平和心態(tài)來對待學生,讓學生說出事情的來龍去脈時,老師不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而是引導學生用兒童的方式來化解矛盾。如讓兩個鬧別扭的學生舉掌或握一下手,相互說一聲“對不起”,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錯在哪里,并且會心服口服。時間一長,學生就有了受尊重和自我尊重的心態(tài),這樣既減少了學生間的矛盾,也讓學生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從而增強了師生和生生間的親和力。因為學生受到尊重,就會主動維護自己的尊嚴,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高尚的人格。
二、師生平等對話有助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師生平等對話含義很廣,不僅僅限制于師生間平等民主的對話來幫助學生化解矛盾。凡是放手讓學生自主處理問題,培養(yǎng)學生樹立信心,都是師生平等對話的范疇。如在放手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欣賞水平辦黑板報,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會展現(xiàn)在板報設計中,他們會像成人辦一期報紙一樣,分工明確,有編輯、抄寫、美工計設等職責分工,讓有特長的學生充分發(fā)揮才能,黑板報自然也辦得既圖文并茂,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通過辦黑被報,讓學生在自育種提高了創(chuàng)新能力,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又如在舉行班隊活動中,不能每次照著老模式(只是主持人講話,學生代表發(fā)言,班主任總結(jié))進行,這樣形式太單一了。如果師生共同確定一歡班隊會主題,讓學生采用多種形式來表達班隊會主題內(nèi)容,學生的興趣會更濃,參與意識更強些。再如辦一次《講文明講禮貌》的隊會,不能光是照本宣科地讀背小學生禮儀常規(guī)等內(nèi)容,也不能光由老師泛泛講班級班規(guī)等,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力,學生會采用喜聞樂見的編兒歌、打快板、表演小品、唱歌、跳舞及問題搶答等形式進行活動。正因為權(quán)力下放,完全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人,把自己的生活及感受都融進活動中,才真正起到自我教育、自主創(chuàng)新的作用,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責任心和自信心。
以上兩點體會和做法,正是在班級管理中,創(chuàng)建了良好的師生平等對話的關系,把教育隱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達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目的。這便是我讀《蘇霍姆林斯基》后最大的收獲,它讓人工作有了更多的智慧,它也讓我的班主任工作更加順手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