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宴
摘 要:閱讀是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是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占據(jù)了較大的比重,把握好閱讀的概念,加強對中學生的閱讀引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教師的重要責任。本文主要圍繞閱讀興趣激發(fā)和閱讀能力培養(yǎng)兩個層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 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組織方法
在學習知識與學習掌握知識的方法之間權(quán)衡,后者才是當代教育的重點。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是一種主動性行為,無論閱讀者期望通過閱讀得到什么樣的信息,知識都會隨著閱讀而潛移默化地積累。因此,對于初中語文教師而言,加強對中學生的閱讀引導甚至比課堂教學更有意義,這是一種“授之以漁”的體現(xiàn)。對此,本文討論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組織方法,旨在為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zhì)量而獻計獻策。
1.閱讀對中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影響
閱讀是一種主動性行為,在生活中,閱讀的方式有很多,同樣,閱讀的動機也極為多樣化。相對而言,學生的閱讀動機更單純,尤其是中學生,生理變化對他們的心理造成沖擊,青春期的到來使他們很難專注于某一事物。因此,中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是不容樂觀的。然而,閱讀給予中學生學習和成長必需的養(yǎng)分,閱讀對中學生的影響是極為突出的[1]。
首先,這種影響體現(xiàn)在學習層面。調(diào)研表明,中學生的閱讀量與其學習成績成正比,同時,閱讀傾向也對中學生造成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是促使中學生在某一學科方面的成績尤為突出,如有些中學生喜歡閱讀文學類書籍,那么他對語文課文的理解勢必要比其他學生更深刻一些,文學素養(yǎng)就更加突出;二是直接開發(fā)了學生的某項潛能,如有些中學生課余喜歡讀自然科學方面的文章或書籍,充分說明了這些學生對自然科學懷有濃厚的興趣,自然科學正屬于加德納九大智能理論中的自然探索智能[2]。此外,閱讀與寫作是辯證的對立統(tǒng)一體,閱讀量影響學生的作文能力,作文正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
其次,這種影響體現(xiàn)在語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層面。很多教師認為語文素養(yǎng)代表的是學生的語文成績,事實上不止于此。語文素養(yǎng)是語文教育的重點目標,它的構(gòu)成是多元的集合體,其中包括語文能力、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zhì)、品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個性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等等。通過健康并長期的閱讀,學生的價值觀會隨之改變,品德修養(yǎng)、審美和思維品質(zhì)等都會逐步提高。因此,閱讀對中學生的未來成長具有積極的影響,是促進中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徑。
2.寓“讀”于“樂”,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2.1把握興趣養(yǎng)成與學生需要的辯證關系
中學生的興趣愛好大多比較廣泛,這是由于學生在幼稚到成熟的過渡期,新舊內(nèi)部知識結(jié)構(gòu)不斷發(fā)生沖突和碰撞所造成的。中學生的興趣可能源于他們對新事物的好奇心,也可能源于成長過程中某一方面的經(jīng)驗積累,但無論怎樣,其間都涉及一個供給與需要的問題,這即是閱讀興趣養(yǎng)成與學生需要的辯證關系。
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就必須了解學生需要什么。例如:提高學習成績是學生的需要,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學習成績呢?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借鑒微觀經(jīng)濟學中的一個原理,向?qū)W生灌輸一個思想,即:任何成果都不是白白得到的,而是需要通過一些努力和正確的方法,而提高學習成績的方法之一即是閱讀。教師可為學生分解并列出提高學習成績的所有要素,如:健康閱讀+閱讀量+學習+創(chuàng)新學習方法=學習成績,其中,前者是供給,后者是需要。
此外,教師還需向?qū)W生明確通過閱讀可使他們得到什么。閱讀的收獲是巨大的,除了直觀的學習成績之外,文學批評能力、健康審美、作文能力、語言表達等都是閱讀的成果。在實踐中,教師可組織學生舉辦一項活動:以一周為單位,讓學生們在本周內(nèi)閱讀,周末舉辦交流會,讓學生們說一說本周都讀了哪些讀物,有哪些收獲。同時,周六確立指標,如讓學生在周末用200字來描寫教師指定的某個人或某個風景。到下個周一時檢驗指標,同時引導學生在本周內(nèi)閱讀;第二個周末布置同樣的寫作任務。到下個周一時將學生的兩篇作文進行對比。如此,閱讀的效果則可直觀顯現(xiàn)。利用兩個周末描寫同一個人物或風景,假如上周學生的作文水平達到高度A,那么經(jīng)過一周的閱讀,多數(shù)學生的作文水平勢必會在“高度A”的基礎上上浮,可見閱讀能提高作文能力。
如此,讓學生直觀地看到了閱讀的收獲,使“供給”滿足了學生的“需要”,而閱讀興趣也由此提高,并促使學生長期保持良好的閱讀習慣。
2.2拓展閱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課文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媒介,在當前的初中語文課本中,很多課文選自中外名著、古典文學或名家作品。將課文進行拓展,引導學生課外閱讀,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3]。
如《出師表》一課,作為古文中著名的一篇課文,《出師表》的創(chuàng)作有著宏偉的歷史背景,群雄并起、戰(zhàn)火紛然的三國時代對中學生來說有著極為強烈的吸引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筆者除了引導學生學習這篇課文之外,還在課堂最后向?qū)W生們提了兩個關鍵問題:①《出師表》創(chuàng)作于三國時期的哪一階段?②“臣本布衣,躬耕南陽……爾來二十有一年矣”這段話有著怎樣的背景?這種引導方法旨在滿足學生的興趣需要,要解答這兩個問題,學生就必須課外閱讀《三國演義》,如此,則達到了對課文拓展閱讀這一目的。
拓展課文引導學生課外閱讀,并不代表讓學生閱讀與課文相關的整部書籍。嚴格來說,圍繞一篇課文,從外圍了解它的來龍去脈,如讀課文的作者信息、讀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資料,使學生每學習一篇課文,都會通過課外閱讀了解與課文更多有關的信息,這才是課外閱讀最有效的價值所在。如學習《多收了三五斗》一課后,讓學生課外查找資料,研究課文中提到的“鈔票”、“袁世凱”和“銅板”是怎樣換算的;學習《創(chuàng)造學思想錄》一課之后,讓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或去圖書館查閱“羅曼·羅蘭”的資料,等等。這不僅是一種增長學生見聞的有效方法,更是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重要途徑。
此外,教師還可通過舉辦“閱讀競賽”的方式引導學生閱讀,或利用黑板報、校內(nèi)宣傳欄等資源,在校園內(nèi)營造閱讀的氛圍,創(chuàng)設閱讀文化,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
3.有效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3.1探究性閱讀
所謂“探究性閱讀”,是指以問題為核心,在研讀文本的同時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一種閱讀方法。探究性閱讀具備三個特點:一是問題探究性。將閱讀貫穿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中,由教師為學生營造探究閱讀的環(huán)境,由學生通過探究解決問題;二是學生主體性。探究性閱讀強調(diào)學生在閱讀中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并鼓勵學生以自己的內(nèi)部知識結(jié)構(gòu)解決問題;三是合作對話性。愛爾蘭著名劇作家蕭伯納曾說: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那么每個人都還有一個蘋果;但假如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那么每個人就有了兩種思想。這種合作理念正是探究性閱讀的特點。
在課堂上,探究性閱讀是一種學習方式,以《老山界》一課為例。
首先將學生們分成四個小組,隨即提出任務要求:①提取課文中發(fā)生的事件;②解讀課文的思想內(nèi)涵;③解讀紅軍戰(zhàn)士的心理。在布置任務的同時,筆者也向?qū)W生們明確了規(guī)則,即:將學習的過程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只能提出并解答上述中的一個問題。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精讀課文,帶著問題閱讀,這一環(huán)節(jié)探究的主題是上述三個任務之一。閱讀完畢后讓各小組說說感想,同時讓學生說出通過本次閱讀能夠解答哪一個問題。此時,學生們解答了第一個問題,即:這篇課文中共描述了四件事,第一件是走向老山界;第二件是夜里行軍;第三件是黎明出發(fā);第四件是翻越老山界。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各小組再次閱讀課文,并回答了第二個問題:表達了作者對軍旅生活的熱愛,課文的中心思想是表明紅軍不畏艱難,勇于克服障礙,闡述的是一個集體遇到困難、面對困難并解決困難的故事。那么,學生是采用了怎樣的方法呢?針對這一問題,各小組都說出了自己的解答方法,一是閱讀,二是找關鍵詞。
在第三個環(huán)節(jié)中,重點是引導學生讀課文中的對話,體會紅軍戰(zhàn)士的心理。問題也隨之產(chǎn)生,在翻越老山界的過程中,紅軍經(jīng)歷了怎樣的心情變化?最后通過細讀文本作出解答。
3.2批注式閱讀
批注式閱讀是一種很古老的閱讀方式,無論是金圣嘆批水滸、脂硯齋批紅樓還是毛氏父子批三國,都體現(xiàn)了較高的藝術價值。批注式閱讀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學中,教師需引導學生從批注課文開始,而批注課文則先從文本開始,首先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批注方法,其次培養(yǎng)學生閱讀批注的習慣。
如《在烈日和暴雨下》一課,閱讀課文后,筆者指出課文中的一句話讓學生批注:“街上的柳樹像病了似的,葉子掛著層灰土在枝上打著卷;枝條一動也懶得動,無精打采地低垂著?!边@時有些學生批道:“這是形容柳樹的樣子,預示著暴雨即將來臨?!憋@然這種批注方法是錯誤的。對此,筆者引導學生采用正確的批注方法:①找出文本中的主語、謂語和賓語;②找出文本中的關鍵字;③對主語、謂語、賓語和關鍵字的用法進行點評;④對整句文本的結(jié)構(gòu)方式進行點評。當學生們采用這種批注方法對文本進行批注后,隨即提出問題:通過批注,大家對這句話有哪些新的認識呢?如此,則使學生認識到了批注的重要性。從課堂向課外延伸,教師應引導學生對讀過的所有文章或書籍進行批注,并定期組織交流活動,讓學生們談談心得,從而讓學生養(yǎng)成批注的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3文本細讀
文本細讀源于上世紀西方文論中的語義學流派,其以文本為載體,重點剖析語境對語義分析的影響,以及強調(diào)文本的內(nèi)部組織結(jié)構(gòu),在閱讀的基礎上結(jié)合對文本的批注,從而“細致的、全面的”解構(gòu)文本的一種閱讀方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重點狠抓文本細讀的落實,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首先,文本細讀的第一個步驟是解構(gòu)文本,主要包括解構(gòu)文本的結(jié)構(gòu)、釋讀文本的字詞句、分析文本的表達手法和修辭手法,以及解讀文本的段落含義。結(jié)合批注式閱讀,在文本細讀時應邊讀邊批注,以便能夠更好地并掌握文本的全貌。
其次,文本細讀的著眼之處不僅僅是文本,在細讀“文本”的同時,還需要打開文本語境的不同視角。如《孔乙己》——“孔乙己,你臉上又添新傷疤了?”這段文本用語言學中的預設來解讀,即X:孔乙己臉上有傷,Y:孔乙己又受傷了;但從文本細讀的角度解讀,則不僅包括預設,還包括“話外音”,即“孔乙己”曾經(jīng)受過傷,這正是文本細讀的主要方式。
總之,閱讀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構(gòu)成部分,引導學生在課內(nèi)外閱讀,拓寬學生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和閱讀能力,對創(chuàng)設高效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葉美玲.語文教學“讀”占鰲頭——淺談初中語文教學的朗讀訓練[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zhì)教育論壇,2014(18):49-50.
[2]鄭國飛.閱須得法讀方高效——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思考[J].新課程研究:下旬,2014(8):100-101.
[3]劉國成.農(nóng)村初中語文教學如何從“聽、說、讀、寫”方面下工夫[J].求知導刊,2014(5):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