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在新媒體時代下,高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行為特征,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方法進行探討,提出了改革的意見。為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創(chuàng)新模式和發(fā)展方向。
【關鍵詞】新媒體;學生管理;創(chuàng)新
一、新媒體的概念和特點
新媒體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寬帶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wèi)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tài)。新媒體的特征具有交互性與即時性,海量性與共享性,多媒體與超文本,個性化與社群化。新媒體的主要分類包括:網站、手機媒體、交互網絡電視、數字電視、移動電視、博客、播客、微信、QQ等多種形式。
二、新媒體對高校學生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新媒體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能夠在第一時間內,向大眾提供海量的信息。這一特性使得學生能夠借助手機、電腦等網絡終端及時和迅速的了解國內外重要新聞事件,了解有關教育界各種最新政策法規(guī),了解關系到畢業(yè)生就業(yè)信息,養(yǎng)成關心了解當今世界形勢和國家大事的習慣。新媒體另一重要特征交互性也為青年學生提供及時解決自身心理困惑的在線交流條件,讓學生可以在網絡空間和世界上任何人進行信息的交換與思想的互動。而新媒體的虛擬特性為學生提供了適當宣泄不良情緒的場所,使得學生擁有更多更方便的平等交流思想的機會,在思想交流碰撞中產生新的思想新的見解,彌補空間、時間的不足;新媒體技術的及時性,可以讓學生在網絡平臺上探討問題,開闊認識問題的視角,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新媒體對正面人物與事件的報道起到教育廣大青年學生,弘揚傳統(tǒng)文化,樹立正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
(二)不利影響
新媒體技術以其簡便、快捷的方式進行信息傳播,學生在獲取信息的同時由于缺乏獨到思考和辨析能力極易隨著媒體的立場傾向而搖擺不定,媒體的觀點立場是否正確?報道的內容是否值得推敲?學生顯得較稚嫩或認識膚淺,極易盲從一些不正確或不成熟的“意見”;網絡游戲極易使學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甚至厭學厭世;某些不良網站的黃色反動信息,容易侵蝕大學生思想,不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壓力與挑戰(zhàn);互聯網絡的虛擬性使得學生在發(fā)泄個人情緒時無所顧忌,甚至進行人身攻擊、謾罵等嚴重違反道德的現象時有發(fā)生;網絡文化使學生的思想多元化,以致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冷漠,導致民族虛無主義思想的產生;這些因素都會增加教育管理學生的難度。
三、新媒體時代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改革與思考
青年大學生對新事物有深厚興趣和較強接受能力,在新媒體的傳播使用上,無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群體。在新媒體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做到順應潮流、提高新媒體素養(yǎng)、切實做好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顯得更重要和迫切。
(一)教育管理者要及時轉變思維方式,堅持“教育為本”理念
在新媒體發(fā)展的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須轉變傳統(tǒng)教育思維方式,充分認識新媒體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新機遇和新挑戰(zhàn)。改變過去那種過去師道尊嚴教育方式,樹立師生平等意識,以充分理解和尊重的姿態(tài)與學生進行交流活動,不論是進行面對面的或網絡空間上的教育管理,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幫助學生,使學生實實在在地感受到老師的教育幫扶。教育管理工作者理應以“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結合新媒體下大學生的思想特點,依據學生成長中的各種需求和信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結合新媒體下學生特點,提高教育管理的實效性
教育管理工作者要改變說教和灌輸式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新媒體的交流平臺,以個人良好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引導與誠心服務,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工作方法,提高教育管理的實效性。對新媒體下建立起來的各種網絡交流信息平臺,進行教育管理,服務幫扶,指導工作,使學生有了學習方向,解決問題有了方法,思想上有了理論依據,活動上有了指導。
在實際教育管理工作中,老師還是要加強與學生面對面的思想交流活動,在日常的學生管理工作中,如課堂紀律檢查、宿舍衛(wèi)生檢車、校園文化活動、畢業(yè)實習就業(yè)等,還是需要教師身體力行,親力親為地為學生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教師在進行日常學生管理工作時,可以適時的通過新媒體手段與學生交流,比如利用QQ、微信發(fā)送通知;在班級朋友圈中結合實際照片進行星級宿舍評比;在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時,利用新媒體手段進行宣傳等,從而提高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效率,起到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成長需求,提高學生教育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