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賢
(寧江區(qū)長寧小學 吉林寧江 138000)
略論素質教育中德育的首要位置
李 賢
(寧江區(qū)長寧小學 吉林寧江 138000)
學校德育工作應與家庭、社會相配合,素質教育育德工作應居首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機結合的典型載體之一,隨著社會需要應運而生,并在深化教育改革中獲得長足發(fā)展,愈益生動地顯示其活力,形成德育工作橫向貫通的新格局。
素質教育 德育 首要位置
當今世界,發(fā)達國家發(fā)現(xiàn)科學技術發(fā)展了,經濟發(fā)展了,人民生活水平富裕了,但是年輕一代的道德卻下降了,下降到成為嚴重的問題。日本是這個狀況,美國更是這個狀況。占世界第一位的挑戰(zhàn)不是新技術革命,不是經濟的發(fā)展,而是德育問題。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痹诮裉?,也有人認為,所有的教育都是道德教育。這是因為我們有多方面現(xiàn)象表明,教育從根本上涉及到個體內部價值體系的發(fā)展。道德教育在教育系統(tǒng)中有著如此重要的地位,乃是由道德在個體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決定的。一個社會的道德總是由社會道德和個體道德構成。從社會道德的意義上說,道德是人類的進步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掌握世界的方式。道德在本質上是一個高度自主的領域。任何人與社會道德都具有雙重關系:他既是道德的接受者,又是道德的體現(xiàn)者和創(chuàng)造者。每個人在道德生活中不僅可以做“既有道德”的選擇者、理解者、實踐者,而且還可以做先進道德的探索者、創(chuàng)造者,勇敢地突破陳舊的道德傳統(tǒng)、道德習俗和道德規(guī)范,為新的道德確定開辟道路,用新的道德理想引導人的精神解放和個性自由。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對學校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筆者認為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1]
學生家長對子女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普遍的心理,然而卻缺少科學的教育方法。部分家長思想中存在著重智育、輕德育的傾向,體現(xiàn)在家庭教育方法上,物質刺激或者簡單粗暴的多,耐心細致地關心培養(yǎng)孩子的道德、品格的少。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進了學校,交給教師負責,自己就一百個放心了,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全部推給學校。少數(shù)家長只注意孩子的學習成績,只要分數(shù)好就滿意了,對孩子的缺點姑息遷就、放任自流,助長了這些學生的“驕嬌”二氣,使得學生的受挫折、正視困難的心理素質較差。針對這些實際情況,明確家長學校的辦學宗旨是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和家長的自身素質,使家長成為學校教育的自覺的、有意識的同盟軍,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同方向、同步調地開展,形成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合力。具體地說,我們把家長學校的辦學目標確定在以下兩個重點上:一是在指導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的教育方法的同時,特別強調要大力扶持學生的政治思想、道德行為及個性心理的健康發(fā)展,也要強調家庭教育必須注意調動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積極作用。二是結合學校的育人目標,把家庭教育的主體集中引導到培養(yǎng)孩子的德智體美全面和諧發(fā)展的素質教育的方向上,科學地教育子女。[2]
馬克思曾說過:“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人?!钡赖滦袨榱晳T的形成乃至知識才能增長,無不受到優(yōu)美、健康環(huán)境的熏陶和影響。因此應通過校園文化環(huán)境,家庭教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營造適合學生德育發(fā)展的育人氛圍。
1.優(yōu)化校園環(huán)境。通過墻報、櫥窗結合形勢安排展出祖國、校園、師生成長篇章,教育學生學會怎樣生活、怎樣做人、怎樣學習、怎樣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首先是整體性的,學生一進學校所看到和聽到的,就會作為一個整體輸入大腦,并根據他們各自的注意方向找到對象,然后停留在某一對象上,所以我們要特別重視整個校園的布局,產生整體美。每天學生進校,環(huán)境對學生影響的一般流程圖:學校整體環(huán)境——每個部分的和諧協(xié)調——教室的環(huán)境氣氛。學生一進校門,見到的是學校操場校園,產生寬敞開闊、空氣清新之感;繼而看到花紅葉綠、墻白地清,產生色彩協(xié)調之感;進入教學樓大廳,黑板報醒目誘人,櫥窗內容豐富,產生充實自豪之感;踏入教室,窗明幾凈,小生物生機盎然,產生親切溫暖之感。
2.營造家庭氛圍。幫助家長改進教子方法,形成理解、激勵的家庭氛圍。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在家里也容易產生心理問題。有些父母由于生活中的煩惱形成關系不和使學生產生壓抑感;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長不大,一味剝奪學生操作家務的機會,使孩子產生依賴感;有些家長的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使孩子產生恐懼感;有的孩子因興趣愛好得不到家長的支持,反而受到批評產生委屈感;有的孩子是與老人在一起生活,年齡上的差異,性格上的差異,缺少溫馨感。鑒于上述情況,應當一方面向家長推薦訂閱《家庭教育報》,讓家長從報刊上學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及手段,同時,我們也應積極地開展學校家長德育的講座。在講座中,讓家長了解每一個孩子德育的狀況,通過家長學校結合及學生的平時表現(xiàn),具體地講給家長聽,進而又具體地指導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應該重視的德育的內容。[3]
在加強認知同時,還必須注重社會實踐。例如:行軍。是我們創(chuàng)造社會實踐的第一步,盡管路程不長,但對學生來講,這項活動卻是那么的具有吸引力,因為平時在家里沒有這項“生活內容”的。每個學生的肩上背著近十斤重的雙肩包,迎著朝陽,唱著歌曲,興致勃勃。有的學生氣喘吁吁,是那樣的精神;有的學生已走不動,坐下來了,但還是說不累,能堅持到底。為了進一步磨煉學生意志品格,我們還可讓學生加強勞動鍛煉。勞動是少年兒童道德品質形成的基本途徑。經常參加勞動,可使少年產生體諒父母、珍惜勞動成果的豐富情感,培養(yǎng)他們獨立自主的好品格。在勞動的實踐過程中,使學生的意志品質得到鍛煉?!罢l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學到的道理。然而,學生對于“辛苦”的體驗卻是不深的。為此,我們可以設計一場種菜的實地勞動,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體驗,我們可特殊設計一定的懸念。如:種菜需要用什么農具,剛種好的菜要澆水,水從哪里來等等。然后可讓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都干起來。一部分學生種菜,另外一些學生趕到小河邊,用水車推水,然后,一臉盆一臉盆的送到菜地。推水的同學感到吃力,種菜的學生感到腰酸,的確嘗到了勞動的“辛苦”。
總之,社會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應把德育放入教學計劃的首位,由此入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培養(yǎng)21世紀的一代新人做出應有的努力。
[1]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
[2]教育部《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
[3]教育部《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
李賢(1962——),女,漢族,吉林省寧江人,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本科學歷,吉林省松原市寧江區(qū)長寧小學教師,一級教師。研究方向:思想教育與指導。多次被評為寧江區(qū)骨干教師,多篇論文在省、市教育期刊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