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紅
(山東師范大學 文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楊孚《異物志》之物類記述及其影響
江永紅
(山東師范大學 文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東漢求異之風盛行,博學洽聞逐漸成為學者追求的學術(shù)目標。在此種情勢下,楊孚之《異物志》成為中國古代地志中異物志著述的先河之作,歷魏晉南北朝至唐,開啟了漢唐間地志中異物記述的繁盛局面。同為寫物作品,《異物志》體現(xiàn)出與東漢詠物賦不同的創(chuàng)作形式和手法,且對東漢以后各個歷史時期的物類寫作產(chǎn)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楊孚;《異物志》;物類記述;東漢詠物賦
楊孚,字孝元,東漢南海(治今廣東廣州)人,是嶺南地區(qū)晉升朝官的第一人。據(jù)明歐大任《百越先賢志》記載,楊孚在政治上具有遠見卓識,敢于直諫。在學術(shù)方面的主要成就便是撰寫了《異物志》一書,成為中國地志第一部重點記述南方異物的著作。自其開始至唐代中葉房千里《南方異物志》,漢唐期間尤其是魏晉時期出現(xiàn)了不少類似的著作?!懂愇镏尽分杏浭隽舜罅磕戏降貐^(qū)的動植物、器物以及不同于中原地區(qū)的社會文化習俗,是地志著作中的一種特殊現(xiàn)象。
《百越先賢志》卷二敘述了楊孚作《異物志》的原因:“時南海屬交趾部,刺史夏則巡行封部,冬則還奏天府,舉刺不法。其后競事珍獻,孚乃枚舉物性靈悟,指為異品以諷切之,著為《南裔異物志》*歐大任以及后文屈大均所言《南裔異物志》均應指楊孚《異物志》,《隋書·經(jīng)籍志》作楊孚《交州異物志》,后又有作楊孚《南州異物志》者,當系流傳征引過程中訛誤所致。?!盵1]可見,當時的刺史夏季在各個地區(qū)巡行,冬季要還朝稟明巡行所見的不法行為。而嶺南地區(qū)的奇珍異寶助長了官員們的腐敗風氣,紛紛掠奪它們以貢獻朝廷。楊孚暗自引以為恥,作《異物志》來諷切刺史們掠奪嶺南珍寶競事邀功的腐敗行為。另外,范曄在《后漢書》中也曾提及競獻珍寶之事:“舊南海獻龍眼、荔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騰阻險,死者繼路。時臨武長汝南唐羌,縣接南海,乃上書陳狀。帝下詔曰:‘遠國珍羞,本以薦奉宗廟。茍有傷害,豈愛民之本。其敕太官勿復受獻。’由是遂省焉。”[2]為了貢獻珍品,運送之人必須冒著生命危險,前赴后繼。幸有與南海相鄰的汝南唐羌上書陳狀,這種為滿足口腹之欲而勞民傷財?shù)男信e才得以制止。由此可以想見楊孚身處南海之地,親歷地方官員掠奪珍寶之事,舉筆而作《異物志》以抒諷切的情狀了。
“異物”主要指遠離中原地區(qū)的動物、植物、器物以及邊陲或域外的特殊風俗習性,所以《異物志》的出現(xiàn)必然是以邊陲地區(qū)的開發(fā)與對外交流為前提的。早在先秦時期的《逸周書·王會解》中就已記載,周室既寧,四夷八方以職來獻,其中所獻的“遠方之物”達七十余種之多。繼而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設(shè)置桂林、南海、象郡三郡,對于嶺南地區(qū)的開發(fā)就已經(jīng)開始了。至漢武帝征戰(zhàn)邊陲,南平眾越,交趾郡即是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 年)所開,屬交州,又遷移大量的漢人來加強中央政權(quán)與南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聯(lián)系。這種開發(fā)和交流,使得南方地區(qū)多種多樣的奇珍異寶源源不斷地輸入中原地區(qū)。楊孚所處的漢章、和帝時期,雖與蠻夷、匈奴等戰(zhàn)亂頻繁,災異不斷,但還處于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局面。南方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時常進獻貢品,如元和元年(公元84 年),日南徼外蠻夷來獻生犀、白雉;永元六年(公元94 年)春,永昌徼外夷遣使譯貢獻犀牛、大象;十三年(公元101 年)冬十一月,安息國遣使獻獅子及條枝大爵等。這些輸入中原地區(qū)的南方“異物”必然引起人們的關(guān)注,見到這些異物的人們往往將之記錄下來,以滿足他人的好奇心理。正如向達先生所說:“漢時南方漸與中國相通,殊異之物,多為中原所未有。覽者異之,遂有《異物志》一類書籍出現(xiàn),與《山海經(jīng)》、《博物志》相先后?!盵3]這種解釋是很有見地的。
《異物志》的出現(xiàn)與當時博學洽聞的學術(shù)風氣和今古文經(jīng)學之爭的影響亦有不可忽視的關(guān)系。隨著儒學的衰微,人們逐漸擺脫體國經(jīng)野的治學理念,學術(shù)視野日益開拓,寫作對象愈加廣泛。至東漢輿地及博物之學盛行,精通此學者亦受到人們的重視與贊賞。據(jù)謝承《后漢書·臧旻傳》記載,漢末臧旻曾任匈奴中郎將,擊潰敵軍,返回京城,“見太尉袁逢,逢問其西域諸國土地風俗、人物種數(shù),旻具答言西域本三十六國,后分為五十五,稍散至百余國。其國大小,道路近遠,人數(shù)多少,風俗燥濕,山川草木鳥獸異物名種不與中國同者,悉口陳其狀,手畫地形。逢奇其才,嘆息言:‘雖班固作《西域傳》,何以加此?’”[4]??梢姰敃r人們對于域外異物的興趣及關(guān)注程度之高。此時的經(jīng)學家也不再如西漢時期專于一經(jīng),他們大多博古通今,今古文經(jīng)學不再有嚴格的界限。東漢經(jīng)學家馬融才高博洽,精通今古文經(jīng)學,而且還為《老子》、《淮南子》、《離騷》、《列女傳》作注。其門生鄭玄,更是一代博儒。在此種學術(shù)氛圍之中,一些以記述動物、植物為主要內(nèi)容的著述便應運而生了。至于《異物志》的物類記述邏輯,應該源于在今古文經(jīng)學之爭中逐漸顯現(xiàn)優(yōu)勢的古文經(jīng)學的訓詁義法。東漢初期的今古文經(jīng)學第二次交鋒后,古文經(jīng)學逐漸顯露頭角,并在東漢末期壓倒今文經(jīng)學成為當時的顯學。在此時期,古文經(jīng)學家們?yōu)殪柟套约旱睦碚撝鲝埡蛿U大其影響,紛紛立說著書,如東漢中期的許慎和其后的劉熙,以古文經(jīng)學訓詁之義法分別作《說文解字》和《釋名》。劉熙系交州(今兩廣及越南北部地區(qū))人,與楊孚同屬南方人,可見當時古文經(jīng)學訓詁之風早已南漸。與他們處于同時期的楊孚的《異物志》,自然也不免受到訓詁之學的熏染。
《異物志》中主要記述了嶺南地區(qū)的動物、植物、器物以及南方特殊的民俗習性等。筆者據(jù)吳永章先生《異物志輯佚校注》初步統(tǒng)計,《異物志》中涉及動物52 種,植物37 種,器物9 種,特殊風俗物類14 種。從總體上來說,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頗具文學性的神話傳說類,二是質(zhì)實雅重的記述說明類。
《異物志》中具有文學性的記述大多是民間傳說,茲臚列如下。
獬豸獸性情忠懇,能夠判辨是非曲直,并為執(zhí)法人員所折服:
東北荒中有獸名獬豸,一角,性忠,見人斗,則觸不直者;聞人論,則咋不正者。楚執(zhí)法者所服也。今冠兩角,非象也。
懶婦獸的傳說故事:
昔有懶婦,織于機中常睡,其姑以杼打之,恚死。今背上猶有杼文瘡痕。大者得膏三四斛,若用照書及紡織則暗,若以會眾賓歌舞則明。
鷓鴣鳥飛南方不飛北方的記述:
鷓鴣,其形似雌雞。其志懷南不思北,其名呼飛,但南不北。
鯨魚死后無目,傳說化為明月珠的記述:
鯨魚,長者數(shù)十里,小者數(shù)十丈,雄曰鯨,雌曰鯢?;蛩烙谏成?,得之者皆無目,俗言其目化為明月珠。
猦母被打死后,得風復活的故事:
猦母,狀如猿,逢人則叩頭,小打便死,得風還活。
以上傳說中的異物中,鯨魚目化為明月珠以及猦母復活被賦予了某種神秘的色彩,獬豸辨明是非、鷓鴣徂南被附加以某種意志,而懶婦獸更帶有一種因果的荒誕意蘊,充溢著夸飾之氣。文約事豐,趣味性極強,且風格雅重,簡明清新,文學性頗濃。
除此之外,《異物志》中大多數(shù)異物記述都沿襲了志書的征實精神,表現(xiàn)出嚴謹、簡明的寫作風格。描寫南方動物,如:“豻,猿屬,頭形正方,發(fā)長尺余,皆蒼色。犬類似人,欲有所視,輒搖頭,兩手披發(fā);不爾,則覆障其兩目。衣毛皤皤,若披狐裘。木居深藏,密伺乃得見爾?!盵5]50“(犭畾)之屬,捷勇于猨(犭內(nèi))。面及鼻征倒向上,尾端分為兩條,天雨便以插鼻孔中,水不入。性畏人,見人則顛倒投擲,或墮地奔走,無所回避,觸樹沖石,或至破頭折脛。俗人罵恃力人云癡如(犭畾)?!盵6]4047細致地描述了豻與(犭畾)的外形特征以及日常習性,雖是兩則簡短的說明性敘述,讀來卻饒有興趣。有關(guān)南方植物的記述,也生動細致,如:“檳榔,若筍竹生竿,種之精硬,引莖直上,末五六尺間,洪洪腫起若瘣木焉。因折裂出,若黍穗,無華而為實,大如桃李。又生棘針,重累其下,以御衛(wèi)其實。剖其上皮,空其膚,熟而貫之,硬如干棗。以扶留藤、古賁灰并食,下氣,及宿食消谷。飲設(shè)以為口實?!盵6]4305“椰樹,高六七丈,無枝條。葉如束蒲,在其上。實如瓠,系在于巔,若掛物焉。實外有皮如胡盧。核里有膚,白如雪,厚半寸,如豬膚,食之美于胡桃味也。膚里有汁升余,其清如水,其味美于蜜。食其膚,可以不饑;食其汁,則愈渴。又有如兩眼處,俗人謂之‘越王頭’?!盵7]“芭蕉,葉大如筵席。其莖如芋,取鑊煮之為絲,可紡績,女工以為絺绤,今‘交阯葛’也。其內(nèi)心如蒜,鵠頭生,大如合柈,因為實房,一房有數(shù)十枚。其實皮赤如火,剖之中黑。剝其皮,食其肉,如蜜甚美。食之,四五枚可飽,而余滋味猶在齒牙間。一名‘甘蕉’?!盵6]4320以上三則將檳榔、椰樹和芭蕉及其果實的形狀、滋味、色澤、功用等特征都一一加以細述,運用譬喻等修辭手法,語言質(zhì)樸無華,卻也增添不少娓娓道來、緩緩敘出之意及耳目一新、沁人心脾之感。又如記述南方的原始族群或部落,黃頭人“群相隨行,無常居處,其類與禽獸同。或依大樹,以草被其枝上,而庇陰其下。發(fā)正黃,如掃帚。見漢人散入草,終不可得近”[5]24。雕題國“畫其面及身,刻其肌而青之,或若錦衣,或若魚鱗”[5]1。前者記述了黃頭人的外貌特征、居處習性以及膽小避世的性情特點;后者記述了古代百越民特有的文身習俗??傊?,此類記述的文學性較弱,皆呈現(xiàn)出客觀說明性的征實傾向。
東漢時期,人們對于異物的關(guān)注,不僅體現(xiàn)在地志散文中,此時的詠物賦較西漢時期種類更豐富,數(shù)量更多,題材也得到開拓。據(jù)廖國棟先生統(tǒng)計,東漢時期的植物賦為7 篇,動物賦為11 篇,器物賦為16 篇,人物異族賦為2 篇。與西漢時期的詠物賦相比較,在題材上,不僅增加了人物異族一類,植物賦與動物賦的創(chuàng)作數(shù)量分別增多了75%和83%。*見廖國棟:《建安辭賦之傳承與拓新——以題材及主題為范圍》之《西漢、東漢、建安辭賦題材篇數(shù)比較圖》,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8 年版,第228 頁。這與上文所論述的東漢求異風氣之于《異物志》的創(chuàng)作動機是一致的。就題材類別而言,《異物志》與東漢詠物賦基本相似,都包括動物、植物以及域外民俗習性。以下按題材類別列表明示:
類別《異物志》東漢詠物賦
同為寫物體裁,《異物志》與東漢詠物賦的題材、序文趨于相類,而兩者的主題、創(chuàng)作手法則有很大差異。
(一)寫物主題不同
一般情況下,《異物志》在進行物類記述時主要從客觀的角度出發(fā),對物類進行說明性的描寫;而詠物賦則往往是托物言志、詠物抒懷之作。如趙壹《窮鳥賦》:“有一窮鳥,戢翼原野。罼網(wǎng)加上,機阱在下,前見蒼隼,后見驅(qū)者,繳彈張右,羿子彀左,飛丸激矢,交集于我……鳥也雖頑,猶識密恩,內(nèi)以書心,外用告天。天乎祚賢,歸賢永年,且公且侯,子子孫孫?!盵8]827作者以窮鳥自喻,當初深陷困頓之中,幸有友人相濟;而今又身處水火,友人再次相助,感激涕零之情溢于言表。又如趙岐《藍賦》序云:“余就醫(yī)偃師,道經(jīng)陳留。此境人皆以種藍染紺為業(yè)。藍田彌望,黍稷不植。慨其遺本念末,遂作賦?!盵8]636今雖其正文只存一句不足以觀全豹,但從賦序中亦可知其托物言理之意。
(二)創(chuàng)作手法各異
東漢詠物賦中亦有單純寫物之作,其創(chuàng)作動機與《異物志》中的物類記述是一致的,但二者的創(chuàng)作手法有很大的差異。首先,在形式上,《異物志》力求簡潔明了,而詠物賦則注重鋪排渲染,故前者篇幅較后者為小。如同樣是寫郁金和荔枝:
郁金出罽賓,國人種之,先以供佛,數(shù)日萎,然后取之。色正黃,與芙蓉花裹嫩蓮者相似,可以香酒。(《異物志》)
荔支為異,多汁,味甘絕口,又小酸,所以成其味??娠柺?,不可使厭。生時大如雞子,其膚光澤,皮中食;干則焦小,則肌核不如生時奇。四月始熟也。(《異物志》)
比光榮于秋菊,齊英茂乎春松。遠而望之,粲若羅星出云垂。近而觀之,曄若丹桂曜湘涯……上灼朝日,下映蘭池。(朱穆《郁金賦》)
乃觀荔支之樹,其形也,曖若朝云之興,森如橫天之彗,湛若大廈之容,郁如峻岳之勢……皮似丹罽,膚若明珰。潤侔和璧,奇喻五璜。仰嘆麗表,俯嘗嘉味。口含甘液,心受芳氣。(王逸《荔支賦》)
顯然,《異物志》短短幾十字即將物類的形狀、顏色、口感、功用等一一記述清楚,且客觀準確,簡明嚴謹。而詠物賦則運用大量的比喻以及夸飾之語,對所詠對象從多個角度反復描摹,篇幅不免稍長。
其次,在語言上,《異物志》接近白話口語,且語句長短不一,錯落有致;而詠物賦作為賦體,以四六言為主,整齊莊重。舉數(shù)例如下:
木蜜,名曰香樹。生千歲,根本甚大。先伐僵之,四五歲乃往看。歲月久,樹材惡者腐敗,唯中節(jié)堅真芬香者獨在耳。(《異物志》)
郁林大豬,一蹄有四五甲,多膏,賣者以鐵錐刺其頭入七八寸,得赤肉乃動。(《異物志》)
綠房翠蒂,紫飾紅敷。黃螺圓出,垂蕤散舒。纓以金牙,點以素珠。(張奐《芙蕖賦》)
有王孫之狡獸,形陋觀而丑儀。顏狀類乎老公,軀體似乎小兒……齒崖崖以齴齴,嚼(口任)(口雜)而囁唲。(王延壽《王孫賦》)
《異物志》運用散文化的敘述方式,隨意性極強。根據(jù)記述的需要,語句或長或短,如以上記述木蜜及郁林大豬,作者運用二言、三言至十一言、十二言長短不等的語句,文辭通俗易懂,節(jié)奏張弛有節(jié)。詠物賦摹寫芙蕖及王孫則分別采用四言和六言,且對仗工整,讀來氣勢充沛。
再次,在修辭上,《異物志》善用比喻等手法,而詠物賦則較多運用夸飾、襯托等。如:
瑇瑁,如龜,生南海。大者如蘧篨,背上有鱗,鱗大如扇,有文章。將作器,則煮其鱗,如柔皮。(《異物志》)
惟籦籠之奇生兮,于終南之陰崖。托九成之孤岑兮,臨萬仞之石磎。特箭槁而莖立兮,獨聆風于極危。秋潦漱其下趾兮,冬雪揣封乎其枝。(馬融《長笛賦》)
《異物志》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物類描述得既生動又形象。賦中作者極夸飾之能事,荔枝軀干之龐大挺拔若朝云若峻岳,其枝葉之繁盛茂密有如繁星。作者在描寫制作長笛所用材料籦籠時,突出強調(diào)生存環(huán)境的惡劣,反襯手法的恰當運用使其頑強生命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三)《異物志》與賦序?qū)懽鞣绞较囝?/p>
賦序,一般可以給讀者提供賦作的創(chuàng)作動機與主題性質(zhì)的線索等。東漢詠物賦不僅有此方面的功能,部分賦序記述所詠之物的方式與邏輯,亦與《異物志》如出一轍。如蔡邕《短人賦》,其序曰:
侏儒短人,僬僥之后。出自外域,戎狄別種。去俗歸義,慕化企踵。遂在中國,形貌有部。名之侏儒,生則象父……蒙昧嗜酒,喜索罰舉。醉則揚聲,罵詈咨口。眾人患忌,難與并侶。
賦中對侏儒人的種族、風俗、嗜好等進行介紹,這種記述邏輯與《異物志》中對于域外異人的描寫是一致的。如雕題國有文身的風俗,西屠國有染齒致黑的風習,而有關(guān)烏滸人民“巢居”、“鼻飲”、“食人”的怪異習俗,《異物志》更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記述:
烏滸,南夷別名也。其落在深山之中。其種族為人所殺,則居其死所,且伺殺主,若有過之者,是與非則仇而食之。
《異物志》對烏滸人的記述從種族、嗜好、風俗等方面入手,與上述有關(guān)侏儒人的寫法十分相似。
總之,對于物類的關(guān)注及描寫,楊孚《異物志》與東漢詠物賦在我國文學史上是具有開拓性的。魏晉以后,文學自覺之風日盛,加之玄學及佛學的影響,有關(guān)異物的記述從未間斷。
《異物志》的出現(xiàn)激發(fā)了人們寫物的熱情,涌現(xiàn)出大量以描述物類為主的作品,并開啟了后世地志作品中物類記述的新局面。其對漢唐期間大量出現(xiàn)的地志作品,尤其是專門記述南方物類的著述產(chǎn)生的影響極為重要、深遠。尋檢地志類著述,可以發(fā)現(xiàn),大量的物類記述主要集中于以異物志和州郡命名的私撰地志作品中。且從楊孚《異物志》開始至唐代,地志著述中的異物志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繁盛的態(tài)勢。參考王晶波先生的考述*王晶波《漢唐已佚〈異物志〉考述》載于《北京大學學報》2000年第S1期;《〈異物志〉的編纂及其種類》載于《社會縱橫》1993年第4期。、六朝子書及注書、唐宋地理書及類書,可得魏至唐間單以“異物志”命名的著述就達二十余種*分別為:三國吳沈瑩《臨海水土異物志》、薛瑩《荊揚已南異物志》、薛翊《異物志》、萬震《南州異物志》、朱應《扶南異物志》,三國蜀譙周《巴蜀異物志》,晉續(xù)咸《異物志》、佚名《涼州異物志》、孫暢《異物志》、佚名《南方異物志》、佚名《南中異物志》、佚名《南中八郡異物志》、佚名《郁林異物志》、佚名《南征異物志》、宋膺《異物志》、陳祈暢《異物志》,南朝曹舒雅《廬陵異物志》、佚名《郭氏異物志》、佚名《廣州異物志》,唐沈如筠《異物志》、孟琯《嶺南異物志》、房千里《南方異物志》、佚名《領(lǐng)表異物志》?!,F(xiàn)舉數(shù)例以觀:
三國吳沈瑩《臨海水土異物志》中記述安家之民的懸棺喪葬習俗:安家之民,悉依深山,架立屋舍于棧格上,似樓狀……父母死亡,殺犬祭之,作四方函以盛尸。飲酒歌舞畢,仍懸著高山巖石之間,不埋土中作冢槨也。又薛瑩《荊揚已南異物志》描述檳榔樹的產(chǎn)地、外形、果實以及藥用性:檳榔樹,高六七丈,正直無枝,葉從心生,大如楯。其實作房,從心中出,一房數(shù)百實,實如雞子皆有殼,肉滿殼中,正白,味苦澀……交趾、日南、九真皆有之。
晉孫暢《異物志》關(guān)于鸚鵡毛色、叫聲的描寫:鸚鵡,其毛色或蒼綠,或紫赤。喙曲如鸮而目深,行如鳩雀而能效人言,故見殊貴。
佚名《南方異物志》對玳瑁形狀、功用的描述:玳瑁如龜,生南海。大者如籧篨,背上有鱗,大如扇。發(fā)取鱗,因見其文。欲以作器,則煮之,刀截,任意所為。冷,乃以梟魚皮籍治之。后以枯木條葉瑩之,乃有光輝。
以上所舉數(shù)例,異物描述的手法和內(nèi)容都表現(xiàn)出與楊孚《異物志》相同或相似的邏輯及特點。
六朝州郡地志中,也呈現(xiàn)出大量有關(guān)物類的記述。有的專以記述物類為主,雖以州郡地志命名,實為“異物志”系列,如西晉嵇含《南方草木狀》*現(xiàn)存典籍中,南宋尤袤的《遂初堂書目》最早著錄《南方草木狀》,題為嵇含所作。清文廷式在《補晉書藝文志》中首次對其作者及著作年代提出質(zhì)疑,其后余嘉錫、辛樹幟、石聲漢、繆啟愉、胡道靜、馬泰來等人亦認為此書系后人偽作。而清紀昀、周中孚、姚振宗及今人彭世獎等,則認為作者確為嵇含。由于兩種觀點的辨正資料均不充分,筆者暫依嵇含所作之說。,徐衷《南方草物狀》、《南方記》、《南州記》*《南方草物狀》、《南方記》、《南州記》均不見于現(xiàn)存史志及私撰書目著錄。現(xiàn)存典籍中,《南方草物狀》、《南方記》最早見于《魏王花木志》和《齊民要術(shù)》的征引,均不題撰者姓名,《南州記》最早見于《太平御覽》征引,亦不題撰者姓名;《后漢書》李賢注文首次在《南方草物狀》前冠以徐衷之名,在《初學記》、《太平御覽》中又作徐哀、徐表;《藝文類聚》首次在《南方記》前冠以徐衷之名,《太平御覽》征引中作徐衷、徐哀、徐里、徐褒、徐裒等;《證類本草》首次在《南州記》前冠以徐表之名,后《本草綱目》的征引也以徐表冠之。蓋“表”、“哀”、“里(裏)”、“裒”、“褒”等皆為“衷”字在傳抄過程的謬誤所致,故筆者認為三書皆為徐衷之作。,東晉劉欣期《交州記》,南朝宋沈懷遠《南越志》等。其中關(guān)于動植物的記述,無論內(nèi)容還是寫作手法與《異物志》基本上是一脈相承的。
在文學方面,《異物志》中的物類記述對六朝詠物賦影響亦頗深遠。這個時期詠物賦的創(chuàng)作體現(xiàn)出與地志著述中物類記述趨同的特點,即創(chuàng)作數(shù)量大增,且單純詠物之作所占的比重較大。仔細研讀會發(fā)現(xiàn),許多詠物賦的創(chuàng)作直接取材于或借鑒了六朝地志中相關(guān)物類的記述。尤其是《異物志》或以記述異物為主要內(nèi)容的州郡地志,不僅為詠物賦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大量可參考的資料,而且拓寬了詠物賦的摹寫題材。如晉張協(xié)在《安石榴賦》中明確寫道:“考草木于方志,覽華實于園疇?!庇秩缱笏肌度假x》,其中涉及了大量的動植物與器物,并且在賦序中也敘述了《三都賦》的創(chuàng)作緣由及寫作方法:“其山川城邑則稽之地圖,其鳥獸草木則驗之方志。”左思在序中還評價司馬相如《上林賦》、揚雄《甘泉賦》、班固《西都賦》以及張衡《西京賦》“考之果木,則生非其壤;校之神物,則出非其所。于辭則易為藻飾,于義則虛而無征”[9]。這種征實的創(chuàng)作動機,與《異物志》也是一致的。約與左思同時的劉逵為《三都賦》所作的注中,也涉及不少有關(guān)物類記述的地志著作??梢?,左思作《三都賦》的確參閱了大量地志作品中有關(guān)異物的資料。以至清代袁枚評介云:“古無志書,又無類書,是以《三都》、《兩京》,欲序風土物產(chǎn)之美,山則某某,水則某某,草木鳥獸蟲魚則某某,必加窮搜博訪,精心致思之功。是以三年乃成,十年乃成,而一成之后,傳播遠邇,至于紙貴洛陽。蓋不徒震其才藻之華,且藏之巾笥,作志書類書讀故也?!盵10]《三都賦》搜羅大量物類以至可以視為志書、類書,由此可以證明地志中的物類記述之于六朝賦作的影響。同時,如《三都賦》這樣包羅萬象的賦作也發(fā)揮了志書的作用。
除六朝詠物賦之外,這個時期的博物雜記類著述以及子書中也呈現(xiàn)出大量的物類記述。如西晉崔豹《古今注》描寫鯨魚,夸張?zhí)撜Q的寫法與《異物志》中關(guān)于鯨魚的記述幾乎相同。西晉張華《博物志》寫蒙雙民,具有濃烈的神秘色彩。晉郭義恭《廣志》描寫芭蕉,對其形狀、根莖、果實以及功用的記述方法與《異物志》完全一致。東晉葛洪《抱樸子》記風生獸,字里行間充溢著荒誕色彩,與《異物志》中有關(guān)猦母打死還活的記述有異曲同工之妙。
至唐宋,以“異物志”命名的地志著述逐漸消亡。但相當數(shù)量的異物記述被保留在類書中,如《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初學記》、《太平御覽》等。唐宋時出現(xiàn)的地志作品,如唐段公路《北戶錄》、劉恂《嶺表錄異》、袁滋《云南記》,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也記載了數(shù)量可觀的異物。其記述的內(nèi)容和寫法皆基本沿襲《異物志》的創(chuàng)作思路,但記述的文學性明顯增強。有的儼如一篇短小精煉的小品文,如《嶺表錄異》描寫朱槿花:“嶺表朱槿花,莖葉皆如桑樹,葉光而厚,南人謂之佛桑。樹身高者止于四五尺,而枝葉婆娑。自二月開花,至于仲冬方歇。其花深紅色五出,如大蜀葵,有蕊一條,長于花葉,上綴金屑,日光所爍,疑有焰生。一叢之上,日開數(shù)百朵,雖繁而有艷,但近而無香。暮落朝開,插枝即活,故名之槿,俚女亦采而鬻,一錢售數(shù)十朵,若微此花,紅妝無以資其色?!盵11]作者不僅將朱槿花的形態(tài)描述得極為細致,且句式整齊,語言流暢,文辭華重,讀來別有一番美感。有的呈現(xiàn)出情節(jié)曲折的敘事性傾向,如《桂海虞衡志》記述蚺蛇:“蚺蛇,大者如柱,長稱之,其膽入藥。南人臘其皮,刮去鱗,以鞔鼓。蛇常出逐鹿食,寨兵善捕之。數(shù)輩滿頭插花,趨赴蛇。蛇喜花,必駐視,漸近,競拊其首,大呼紅娘子,蛇頭益俯不動,壯士大刀斷其首,眾悉奔散,遠伺之。有頃,蛇省覺,奮迅騰擲,傍小木盡拔,力竭乃斃。數(shù)十人舁之,一村飽其肉?!盵12]作者用寥寥數(shù)語將蚺蛇的形態(tài)和功用幾筆帶過,而重點講述捕蛇、殺蛇過程的細節(jié),行文呈現(xiàn)出小說的特點,文學性較強。正如王晶波先生所言:“在唐以前的《異物志》中,知識性與文學性共存是其基本特征……進入唐代之后,知識性、文學性二者共存的局面被打破,文學性一舉壓倒知識性,成為決定唐代《異物志》性質(zhì)的主要因素?!盵13]這種轉(zhuǎn)變是《異物志》與學術(shù)氛圍以及文學自身發(fā)展等多重因素合力作用的結(jié)果。規(guī)模較大的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方輿勝覽》、《輿地紀勝》等不僅征引前代地志作品中的物類記述,而且在記述某地物產(chǎn)風俗時也沿襲《異物志》中的寫法,如《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六十記述南海物產(chǎn):
又有醋魚,南越謂為壞雷魚,其大一丈,子朝出食,暮則宿其母腹,常從臍中入,口中出。腹里有兩洞,貯水以養(yǎng)其子。一腹容兩子,兩腹則四子居焉。風驚浪涌,亦還也……又黃雀魚,常以八月化為黃雀,到十月后入海,化為魚。
與《異物志》中對鰽魚與鰽鳥隨時節(jié)更替而變化的記述如出一轍。另外,作者在行文的過程中,往往添加一些故事或傳說來增強記述的文學性。如:“又有巨龜,其大不知幾千里,今渡海往往見巨龜在沙嶼間,背上生樹木如洲島。昔有商者,或倚以采薪,及作食,龜覺熱,便入海,于是死者輒數(shù)千人,然后知為龜也?!盵14]作者運用夸張的數(shù)字來襯托龜之大,為后面龜覺熱入海導致數(shù)千人喪生作鋪墊。故事情節(jié)雖簡單,但語言流暢,節(jié)奏緊湊,也呈現(xiàn)出唐以后地理著述物類記述文學性增強的趨勢。
異物記述文學性的增強,使物類記述也成為文學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唐代段成式所著《酉陽雜俎》雖為小說,但其中分卷記述了大量的動植物。綜觀這些動植物的描寫,雖然呈現(xiàn)出志怪或傳奇小說的意蘊,但大部分的物類描寫都較為準確、簡潔、嚴謹。舉例以觀:
吐綬鳥……大如鴝鵒,羽色多黑,雜以黃白,頭頰似雉,有時吐物長數(shù)寸,丹采彪炳,形色類綬,因名為吐綬鳥。又食必蓄嗉,臆前大如斗,慮觸其嗉,行每遠草木,故一名避株鳥。
鯽魚,東南海中有祖州,鯽魚出焉,長八尺,食之宜暑而避風……潯陽有青林湖鯽魚,大者二尺余,小者滿尺,食之肥美,亦可止寒熱也。
《酉陽雜俎》雖為小說,但其內(nèi)容與《異物志》的有關(guān)物類記述并無本質(zhì)的區(qū)別,只是在語言方面前者較后者更為雕琢整齊。
明清時期,與《異物志》關(guān)系最為緊密的當屬清屈大均所著的《廣東新語》。全書二十八卷,分卷以述物類,囊括了廣東地區(qū)天文地理、山川水道、文學藝術(shù)、物產(chǎn)風俗等各個方面。其中涉及廣東地區(qū)物類共九卷,占總卷數(shù)近三分之一。且據(jù)筆者統(tǒng)計,《廣東新語》所記動物146 種,植物166 種,器物36 種,三者之和超過了其涉及物類總數(shù)的三分之一。屈大均在其《自序》中道:“知言之君子,必不徒以為可補《交廣春秋》與《南裔異物志》之缺也?!盵15]1作者在此提及楊孚作品,也是有意于記述廣東地區(qū)異物的。《廣東新語》沿襲了《異物志》的記述體例。如“諸山果”及“藤”條記載:
廣中山果曰谷子者,大如橄欖而長。初亦苦澀,后甘……樹高丈余,葉如槐,子如川楝,白色,有文理。核作六棱,亦初苦澀后甘……曰鬼目子,大如梅李,皮黃肉紅,味甚酸,人以為蔬。以皮上有目名鬼目,一曰麂木,麂者鬼之偽也。
南藤有數(shù)百種,其可食者曰甘露藤。蔓如箸,花如指甲花,性甘以溫,久服令人肥健。一名肥藤。
可見,從東漢《異物志》至清代《廣東新語》,物類記述的體例基本沒有變化。但在語言方面,二者卻有著很大的差異。同為記述孔雀,《異物志》云:
孔雀,形體既大,細頸隆背似鳳凰。自背及尾,皆作珠文,五彩光耀,長短相次,羽毛末皆作員文,五色相繞,如帶千錢,文長二三尺。頭戴三毛長寸以為冠,足有距。棲游岡陵,迎晨則鳴相和。
語言準確嚴謹,簡潔質(zhì)樸?!稄V東新語》也有關(guān)于孔雀的記述:
孔雀生深山喬木上,高三四尺。通身金暈,五色層疊如錦錢。隆背細頸,口丹黃輔……予嘗畜其二。朝則飛向人家取食,暮則歸宿榕樹。賓至,使童子呼之,翩然俱下,徘徊軒翥,顧影自矜。芳時媚景,歌管雜陳,輒喜而舒張秀毛,盼睞以舞。性好采色,喜與美人相狎。美人鼓掌或彈指,則應節(jié)起舞。兒童衣錦綺與戲,或拍其尾,則與兒童對舞。兒童不舞,輒趁而啄之。敝衣垢面者尤啄之,惡其不類己也。
作者不僅描寫了孔雀的形態(tài),而且講述自己親身蓄養(yǎng)孔雀的經(jīng)歷,展現(xiàn)了孔雀應好聲則翩然起舞的生理習性,見美而舞、見丑則啄之的性情好惡。描述詳實細致且引人入勝,語言流暢婉轉(zhuǎn),正如潘耒為《廣東新語》所作序中云:“其察物也精以核,其談義也博而辨,其陳辭也婉而多風?!盵15]1整齊自然,雖華美卻不失之雕琢;節(jié)奏舒緩,如細水般娓娓道來。與《異物志》相比,異物記述的可讀性、趣味性都增強了。
從魏晉開始,有關(guān)異物的記述已不僅體現(xiàn)在地志作品中,也被載入其他各種文學體裁,如賦、詩、小說等。它們不僅為人們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材料,而且拓寬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題材范圍??梢赃@樣說,先秦《山海經(jīng)》為集中記述物類的導源之作,而東漢楊孚《異物志》的出現(xiàn),則推動物類記述在整個文學史上得以枝繁葉茂。
[1] (明)歐大任.孫順霞、孔繁士合校.劉漢東,校注.百越先賢志校注[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2:46.
[2]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M].(唐)李賢等注.北京:中華書局,1965:194.
[3] 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57:567.
[4] 周天游.八家后漢書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01.
[5] 吳永章.異物志輯佚校注[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0.
[6] (宋)李昉,等.太平御覽[M].北京:中華書局,1985.
[7] 繆啟愉,繆桂龍.齊民要術(shù)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738.
[8] (清)嚴可均輯,許振生審定.后漢文[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9] (南朝梁)蕭統(tǒng).文選[M].(唐)李善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73.
[10] (清)浦銑.歷代賦話校證[M].何新文,路成文校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3.
[11] 王云五.叢書集成初編[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13.
[12] (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校注[M].嚴沛,校注.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6:66.
[13] 王晶波.從地理博物雜記到志怪傳奇——《異物志》的生成演變過程及其與古小說的關(guān)系[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4).
[14] (宋)樂史.太平寰宇記[M].王文楚等,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7:3069.
[15] (清)屈大均.廣東新語[M].北京:中華書局,1985.
(責任編輯:王 荻)
The Objective Category Description and Influence of Yang Fu′sYiWuZhi
JIANG Yong-hong
(School of Literature,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014, China)
The prevalence of pursuit of differences in Eastern Han Dynasty, erudition was becoming an academic goal that was pursued by scholars at that time. In such a situation, Yang Fu′sYiWuZhibecame the first writing of its kind in Chinese ancient topography works.After Wei,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o Tang Dynasty,it opened prosperous situation of description of "Yi Wu" in topography works between Han and Tang Dynasties.With the similar theme,YiWuZhireflected the different creative form and technology from Eastern Han Dynasty's Yong Wu Fu ,and it produced important reflection ,for "Yi Wu" writing in every historical periods after Eastern Han Dynasty.
Yang Fu;YiWuZhi; description of objects; Eastern Han Yong Wu Fu
2015-05-30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魏晉南北朝私撰史籍與文學之關(guān)系及其影響研究”(項目編號:13BZW056)。
江永紅,女,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
I207.62
:A
:1008-2603(2015)06-009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