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群,呂 敏
(1.石河子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新疆 石河子832003;2.石河子大學 政法學院,新疆 石河子832003)
新疆是舉世聞名的古“絲綢之路”要沖,歷史悠久、民族眾多、文化燦爛,有“世界民族博物館”和“世界宗教博物館”之稱。我國宗教的五個特點在這里都有所體現。由于地處西北邊疆,與8個國家接壤,其交往相對頻繁,新疆宗教問題尤其特殊和復雜,因此做好新疆宗教工作,事關新疆穩(wěn)定和發(fā)展的大局,也事關全國穩(wěn)定和發(fā)展的大局。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受到“三股勢力”(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的影響,舊中國遺留下來的“東突”勢力受到境內外勢力的支持,以實施暴力恐怖為主要手段進行破壞活動。據不完全統(tǒng)計,1990年—2001年,境內外“東突”勢力采取爆炸、暗殺、投毒、縱火、襲擊、騷亂及暴亂等方式,在中國新疆境內制造了200余起暴力恐怖事件[1]。2014年習近平在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談會上強調:“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總目標?!币虼?,新疆的宗教工作關系到新疆的民族團結、社會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關系到國家安全和祖國統(tǒng)一;如何加強和創(chuàng)新新疆宗教事務管理,確保新疆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是亟需研究的一個課題。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學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此進行了研究。
在我國,什么是宗教事務?宗教事務管理的內涵是什么?我國前宗教事務局局長葉小文在其《宗教問題怎么看怎么辦》[2]一書中就進行了詳細地闡述。首先,他認為宗教事務是一種社會公共事務,是指宗教作為社會實體而產生的涉及公眾利益的各種關系、行為或活動。從廣義上來說,宗教事務主要包括兩個層面:一是以社會實體形式存在的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的內部事務;二是宗教實體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事務。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是指政府對有關宗教的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的貫徹實施進行行政管理和監(jiān)督。依法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通過這種管理,糾正干涉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權利和正常的教務活動、侵犯宗教團體合法權益等違背中國宗教政策的現象;另一方面是通過這種管理,把宗教活動納入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的軌道,促進宗教活動正常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的要旨,是“保護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滲透、打擊犯罪”。與此觀點相類似的還有王作安的《中國的宗教問題和宗教政策》[3]、何虎生的《中國共產黨的宗教政策研究》[4]、龔學增的《社會主義與宗教》[5]、任杰的《中國共產黨的宗教政策》[6]以及熊坤新的《宗教理論和宗教政策》[7]等著作,他們在書中都用了一章或一節(jié)的內容或多或少闡述了我國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的內涵、重要性及其法律法規(guī)、原則或應注意的問題等。
宗教事務管理模式,不是指具體的宗教政策,而是指在我國多元宗教背景下,特有的政治經濟體制下,在歷史文化語境里所提出來的對宗教事務管理反復應用的固化下來的管理形式。索南旺杰、關桂霞認為社會控制和社會保障是優(yōu)化宗教事務管理模式、促進“管理”與“服務”結合并進的最佳方案[8]。也有學者認為應多借鑒鄰國在宗教管理方面的經驗,如白莉認為要吸取哈薩克斯坦等國實施先放任后抓緊等政策方面的經驗教訓,借鑒其及時、細致、全方位立法的做法,盡快完善我國的宗教法規(guī)和地方性法規(guī)。同時時刻關注這個周邊鄰國的宗教發(fā)展與管理趨勢,進一步加強雙邊合作,及時進行關于雙邊宗教極端勢力活動最新趨勢的信息交流和溝通,防止鄰國極端勢力對我國的滲透[9]。關于宗教事務管理的主體與客體的探討,王曉朝認為宗教事務管理的主體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但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是黨委領導、政府負責、宗教組織協(xié)同、信教群眾參與。從管理學角度來看,就會出現管理主體不明確或“多主體”之嫌。宗教事務管理的客體就是“宗教事務”[10]。
改革開放后新疆在宗教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多經驗和成就,劉仕國、劉玉蘭的《黨的宗教事務管理政策的發(fā)展及其在新疆的實踐》[11]一文中回顧了在和平解放之后、在文革時期及80年代以后,不同時期新疆在宗教方面所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對宗教工作所采取的不同措施和具體做法;并總結了新疆各地在宗教事務管理的實踐中,制定了一些走在全國前列的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管理方法,如:(1)昌吉州首創(chuàng),1987年11月開始在全疆范圍內逐步推廣的宗教教職人員進行的政治思想表現和經文知識的考核;(2)伊犁地區(qū)(尤其是伊寧市)、塔城地區(qū)開展五好宗教活動場所和五好宗教教職人員(即“雙五好”)的評選活動;(3)吐魯番等地區(qū)組織的對宗教教職人員進行法制教育;(4)昌吉州于80年代后期在全疆首創(chuàng)的對宗教事務實行的縣(市)、鄉(xiāng)(鎮(zhèn))、村三級管理制度等。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轉型,在宗教事務方面實際管理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侯蘭梅認為當前新疆宗教事務管理中面臨的嚴峻問題主要有:部分干部對宗教工作的重要性、規(guī)律性的認識不到位;宗教事務管理工作中的思維方法和工作方法片面;制止非法、打擊犯罪的法規(guī)還不夠完善;宗教極端思想的蔓延、非法宗教宣傳品的擴散、“三股勢力”利用“臺比力克”(講經)在意識形態(tài)方面對信教群眾的滲透以及教派矛盾等等問題。這些問題在新疆不同地區(qū)都普遍存在[12]。
怎樣解決新疆宗教工作方面的問題,不同學者有不同的研究視角。如劉仲康強調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新疆宗教工作的主要任務不是去壓制和消滅宗教,而是團結廣大信教和不信教群眾為實現我們共同的政治目標而奮斗;當前新疆宗教工作宜有所為有所不為,既要加強管理,又要寬嚴相濟,避免人為樹敵;新疆宗教問題的復雜性和特殊性,要求我們在工作中既不能簡單粗暴,又要緊密結合新疆實際;絕不能把敵對勢力利用宗教和宗教本身混為一談;不能就宗教解決宗教問題,而應立足于經濟社會發(fā)展,從“根”和“本”上去解決問題;做好新疆的宗教工作,重在提高干部的管理水平[13]。買買提·沙吾提認為應從三個方面實現宗教事務管理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一是建立健全訴求應對機制,傾聽宗教界的呼聲,尊重他們的意愿,妥善處理和解決他們反映的問題,化解其內部存在的矛盾和糾紛。二是建立完善重大問題預警和處置機制,對于宗教領域可能出現的突發(fā)事件和群體性事件,各級宗教事務工作部門要有預見。三是建立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的評價機制。組織由政府宗教管理部門、有關專家和人大代表等組成的評價小組,對全疆各縣(市)宗教管理情況進行評價,以更好地掌握宗教管理方面的新情況、新問題,為宗教管理決策提供真實的依據[14]。王帆結合了新疆少數民族宗教信仰的特點,認為應當正確區(qū)分宗教與民族的關系、宗教與民族風俗習慣的關系、宗教與迷信活動的關系,以及正常的宗教活動與利用宗教的非法活動的界限[15]。周瓊認為應加強宗教部門信息化建設,將信息化應用系統(tǒng)與現代宗教事務管理機制有機結合起來,非涉密的信息要向社會開放共享,確因工作需要等原因不能面向社會共享的,按權限開放[16]。
根據2014年11月28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宗教事務管理條例》和《宗教事務管理條例》中的內容,宗教事務管理主要涉及到宗教活動、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和宗教團體等方面。下面根據這幾個方面來敘述新疆宗教事務管理在改革開放之后所作出的改革。
宗教活動是指宗教信徒舉行的各種宗教與法事活動,如拜佛、誦經、經懺、齋醮、受戒、禮拜、齋戒、彌撒、講經、布道、禱告、受洗、終傅、追思、過宗教節(jié)日等。宗教活動應當在憲法、法律、法規(guī)允許的范圍內進行。正常的宗教活動,是指宗教活動應當在核準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和經政府宗教事務部門認可的場合內進行。關于新疆宗教活動的探討,學者們主要集中于以下幾方面:
1.宗教活動的合法與非法研究。非法宗教活動作為影響新疆社會穩(wěn)定的主要因素,1997年和2011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先后出臺“23條界定”和“26條界定”,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人民如何正確區(qū)分宗教活動的合法與非法問題。侯蘭梅在《宗教工作與新疆的長治久安》[17]一文中認為當前新疆宗教事務管理中制止非法、打擊犯罪的法規(guī)還不夠完善,宗教極端思想的蔓延、非法宗教宣傳品的擴散、“三股勢力”利用“臺比力克”(講經)在意識形態(tài)方面對信教群眾的滲透以及教派矛盾等問題,在新疆不同地區(qū)都普遍存在。任紅指出新疆非法宗教活動頻發(fā)的原因是信教群眾的支持和同情、社會環(huán)境和宗教氛圍濃厚、宗教管理工作薄弱、遏制非法宗教活動的法律及政策依據缺乏可操作性、經濟和教育發(fā)展相對滯后、境內外“三股勢力”的滲透和利用等原因促使非法宗教活動屢禁不止[18]。李曉霞認為宗教極端勢力的有意利用和信教群眾的感情需求相交織是其禁而不止的主要原因[19]。認為目前的政策設置并不能有效解決信教群眾的需求問題,非法宗教活動還將長期存在。如何有效遏制非法宗教活動,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有:王磊指出各級政府部門應當共同努力,強化在這一特殊領域的法制建設,有針對性地厘清工作思路,綜合運用各種手段,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20]。趙桂芬、畢惜茜、翟金鵬、毛欣娟等人認為解決問題的重點應當包括強化對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及雙語教學、關注民族畢業(yè)生的就業(yè)問題以及調整宗教政策等方面[21]。
2.宗教組織的公益活動管理研究。宗教在救災濟貧等社會公益與社會服務事業(yè)方面正日漸發(fā)揮出顯著作用和正面影響,政府的管理機構又應該怎樣提供具體的服務、幫助與支持呢?2012年中央對宗教界從事宗教慈善活動的范圍、基本形式、可享受的扶持和優(yōu)惠政策等方面做出了詳細的規(guī)定。國內一些研究者對其進行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有:賀璋瑢認為轉變管理觀念,不僅從單一的政治角度,而且從社會、文化、道德、經濟等多個角度,全面、客觀地認識宗教的功能和作用。準確定位宗教團體的法律身份,將宗教團體、活動場所與其他社會團體一視同仁,給予其獨立自主自辦的空間,政府要在稅收和財政方面給予適當政策扶持[22]。
3.流動人口的宗教活動管理研究。任紅[23]分析了烏魯木齊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宗教活動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認為大多數流動人口都或多或少的參與非法宗教活動,這些人群大多是從南北疆地區(qū)來的刑滿釋放人員或無業(yè)人員;并且“三股勢力”借機向流動人員信教群眾傳遞宗教極端思想,帶有邪教性質的組織借用宗教的名義在流動人口中蔓延;天主教和基督教地下勢力活動異常,主要骨干分子都集中在絕大多數的流動人口中,導致流動人口成為非法宗教活動和“三股勢力”的溫床,成為威脅烏魯木齊社會穩(wěn)定的主要隱患。造成這些隱患的主要原因是對宗教活動場所外的管理不到位,工作機制和管理制度不統(tǒng)一。其解決辦法是不斷完善流動人口的宗教管理機制;盡快出臺涉及流動人口宗教活動規(guī)范管理的法律法規(guī);堅決制止非法宗教活動,嚴厲打擊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
綜上所述,在宗教活動研究方面,新疆學者主要集中于對宗教活動合法與非法的探討上,而對宗教組織的公益活動及流動人口的宗教活動管理研究上略顯薄弱。
宗教活動場所是指信教公民進行宗教活動的清真寺、寺院、教堂、宮觀及其他固定處所。截至2008年,全區(qū)有清真寺、教堂、佛道教寺廟等宗教活動場所約2.48萬座,其中伊斯蘭教清真寺為2.39萬座。國家宗教局局長王作安指出,宗教活動場所管理是宗教事務管理的重要內容,是做好宗教工作的重要基礎。1988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就制訂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宗教活動場所管理暫行規(guī)則》,其內容涉及宗教活動場所的定義及職責、宗教活動場所民主管理機構的職責和成員的選定。
在宗教活動場所研究方面,學者主要集中于宗教活動場所的民主管理機構,特別是伊斯蘭教寺管會隊伍建設的研究。清真寺民主管理委員會簡稱寺管會,是我國伊斯蘭教兩支隊伍(阿訇隊伍、寺管會隊伍)建設中的一支,負責管理清真寺內的各項事務,是穆斯林與政府之間的橋梁紐帶,是創(chuàng)建和諧清真寺的重要力量。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我國學者在此方面的研究較少。具有代表性的有:馬文學從寺管會成員選拔、建立管理規(guī)章制度、制定發(fā)展計劃與目標任務、進一步確定寺管會職責和職能四個方面對清真寺寺管會隊伍建設提出個人看法[24]。湖南省伊斯蘭教協(xié)會發(fā)表的《清真寺管委會主任履職盡責應做到做好“五句話十個字”》一文中提出寺管會主任是寺坊穆斯林群眾的領頭人,是清真寺的當家人,應做好學習、服務、建設、維穩(wěn)、發(fā)展。馬小華[25]將寺管會視為圍繞管理寺坊清真寺而在寺坊內部成立的一種教民自選、自治、自管的宗教管理組織,其具有宗教組織和民間組織的雙重性特征,但主要以宗教性為主。作者探討了社會工作者通過與寺管會的合作,成為在回族鄉(xiāng)村社會中開展社會工作的有效路徑,在這個過程中社會工作者需要注意寺坊組織成員的教育、性別、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宗教教職人員是指擔任一定宗教職務并履行職責的信教公民,由宗教活動場所民主管理組織舉薦,信教公民討論同意,經宗教團體審查核準并頒發(fā)證書。宗教教職人員是宗教的重要傳承者,是宗教事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王作安在第二期中青年愛國宗教界代表研修班上就強調宗教教職人員對信教群眾的精神生活有重要影響,對宗教的健康發(fā)展起著關鍵作用,在社會上代表宗教的形象??偟膩碚f,關于宗教教職人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
1.宗教教職人員現狀及其加強培養(yǎng)對策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有:任紅對新疆伊斯蘭教教職人員進行調查研究,認為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教職人員老齡化;部分中青年伊斯蘭教教職人員講經、解經能力較低;教職人員宗教學識水平不平衡[26]。王勝則認為伊斯蘭教教職人員老齡化在南疆地區(qū)是普遍存在的,中青年伊斯蘭教教職人員存在的問題尤為突出[27]。黃雄就如何解決宗教教職人員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從政府層面、宗教團體層面、宗教活動場所層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28]。類似的文章還有楊紅的《對新疆伊斯蘭教教職人員隊伍建設的思考》,牟本理、郭長樂、馬虎成的《關于甘肅省中青年宗教教職人員隊伍建設情況的調查研究》,李奮領的《遵循宗教自身規(guī)律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神職人員隊伍》等文章。
2.宗教教職人員社會保障工作研究。做好宗教教職人員社會保障工作,使得他們老有所養(yǎng)、病有所醫(yī),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是做好宗教工作的根本。津紅伊認為應全面了解宗教教職人員參加社會保險的相關情況,全面掌握應參保人員的人數、參加社會保險種類、繳費能力等基本信息,做到底數清,情況明[29]。李沫認為宗教教職人員社會養(yǎng)老保險問題有的是因其特殊身份產生的個性問題,有的則是我國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存在的共性問題[30]。
3.培養(yǎng)愛國宗教界人士重要性研究。趙明清探討了加強宗教教職人員隊伍建設的重要性[31]。熱米娜·肖凱提、陳昌文等認為雙重社會身份使得南疆農村教職人員的社會地位具有潛伏性,易容易被民意、社會不同利益乃至政治群體所利用[32]。李曉霞認為政府目前實行的宗教教職人員補貼制度在某種程度上產生了負面影響,是其對信眾吸引力下降的一個因素[33]。趙自利認為在愛國宗教人士培養(yǎng)過程中要努力克服“師傅帶徒弟”這種傳統(tǒng)宗教模式的弊端,對塔里甫要加強政治教育[34]。類似的文章還有田忠福的《加強新疆宗教教職人員隊伍建設》[35]。
4.關于愛國宗教人士的社會作用問題的研究。馬曉驪的《充分發(fā)揮愛國宗教人士的積極作用,為實現“十一五”規(guī)劃的宏偉目標而奮斗》一文,從反對“三股勢力”、參政議政、正確闡釋伊斯蘭教教義、帶頭勤勞致富等方面闡述伊斯蘭教愛國人士的積極作用。還有劉仲康的《積極引導伊斯蘭教與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相適應》[36],田忠福的《愛國宗教教職人員的社會作用不可忽視》[37],李棟的《宗教教職人員應發(fā)揮的作用》[38]都從不同角度闡述了愛國宗教界人士應發(fā)揮的作用。
對于宗教教職人員的研究十分豐富,很多學者都指出了新疆宗教教職人員隊伍的作用、目前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宗教團體是指在國家憲法和法律的保護下,獨立地組織宗教活動,辦理教務,開辦宗教院校,培養(yǎng)年輕宗教職員的機構。學者們針對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宗教團體的法律地位、主體地位及宗教團體財產問題的探討。趙倩玉從宗教團體的法律地位、權利義務及管理制度等方面著手對宗教團體的法律地位進行系統(tǒng)和全面的研究[39]。陳娟發(fā)現由于現有宗教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不完善,無法確立宗教團體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政府宗教職能部門在宗教團體管理方面的行政管理權限不明確,依法管理的法律依據不足,存在管理體制不順、管理能力不足、行政觀念有誤等問題[40]。
學者對宗教團體的研究整體上還是較為缺乏。如何激發(fā)宗教團體活力,充分發(fā)揮作用,還需學者們繼續(xù)研究和探討。
新疆不同地區(qū)的宗教情況都有所不同,其宗教工作的重點也有所差異。對新疆不同地區(qū)的宗教狀況及宗教事務管理方面進行針對性調查研究。
艾則孜·木沙以新疆阿克蘇地區(qū)為例,認為要把調查研究作為宗教工作的首要任務來常抓不懈,做到經常性調研和專題調研相結合,做到心中有數;對信教群眾做好教育引導工作,在黨政干部、宗教界人士、廣大群眾和中小學在校師生中開展民族宗教政策與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學習教育活動;結合實際,把完善宗教管理制度和加強黨政分管領導、統(tǒng)戰(zhàn)民宗干部、宗教界人士這“三支隊伍”的政治業(yè)務培訓作為提升宗教工作水平的重點[41]。蘇敏分析了一些影響當前阿克蘇地區(qū)社會穩(wěn)定的因素,強調在反分裂斗爭中成立民族宗教執(zhí)法監(jiān)察大隊,在民族宗教比較復雜的南疆地區(qū)是一條很值得推廣的經驗[42]。陳詠針對烏蘇市宗教事務管理基本情況,提出應著力解決宗教工作中重點、難點問題,加強三支隊伍建設,深入貫徹《宗教事務管理條例》及相關配套法規(guī),進一步加大宗教工作的調度工作,以宗教的和諧穩(wěn)定來營造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43]。庫麗努結合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福??h宗教的特點和現狀,就宗教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及如何引導宗教在促進和諧社會建設中發(fā)揮積極作用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思考。作者認為當地宗教界人士應積極參與地方經濟建設,開發(fā)具有宗教文化特色的手工藝品,開辦清真食品加工廠等等。同時吸引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廣泛參與和興辦社會公益慈善事業(yè),在扶貧、濟困、救災、助殘、支教等方面發(fā)揮有益作用[44]。
也有一些學者從不同角度對社會群體進行調查分析,如:戴寧寧、劉繼杰等人通過對南疆喀什、阿圖什及和田等地實地調查,從宗教的內聚性和邊界性分析新疆南疆地區(qū)的維吾爾、柯爾克孜、回等民族宗教心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文章認為該地區(qū)民眾邊界感明晰,排他的宗教心理有所抬頭,且宗教極端思想在一定范圍內存在[45]。賀萍從民眾和社會兩個維度上分析了當前在新疆伊犁地區(qū)出現的一些非正?,F象:如講經、辦學、出版非法宗教書刊和音像制品;擅自修建、擴建清真寺;零散朝覲屢禁不止;大規(guī)模朝拜拱北,跨地區(qū)進行宗教活動;放口喚、收宗教課稅;宗教干預行政、司法、教育、計劃生育;年輕婦女蒙面、穿黑長袍和年輕男子留大胡子的人增多等等。作者認為新疆宗教主要通過無形的意識形態(tài)形式和有形的宗教組織、宗教行為兩個路徑直接或者間接影響和作用于新疆社會穩(wěn)定和國家安全,其影響范式具有多重結構[46]。何萍認為在“少、邊、窮”南疆三地州,部分農村基層黨員存在“雙重信仰”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方面信仰馬克思主義,擁護黨的領導,能向群眾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反對民族分裂主義,反對非法宗教活動,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夠同黨組織保持一致;同時他們又信奉“真主”,相信“胡達”,盲目從眾,自覺、不自覺地參加一些和生活習俗相融的宗教活動,公開、半公開或私下參與宗教活動,看到非法宗教活動既不參與也不制止。文章認為根據不同情況對信仰宗教、參加宗教活動的黨員依情節(jié)予以處理[47]。任紅分析了維吾爾族青年在宗教信仰方面的特點,認為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我們關注:部分維吾爾族青年存在盲目信仰宗教的傾向,部分維吾爾族青年對伊斯蘭教知識的了解十分貧乏,部分維吾爾族青年對宗教問題存在偏激的看法,也有部分維吾爾族青年對我國宗教政策不甚了解,還有部分維吾爾族青年受到非法宗教活動和宗教極端主義的影響[48]。許愛麗通過對伊犁州地區(qū)刑事案件發(fā)案情況的調研,研究了從1990年—2007年伊犁地區(qū)宗教事務管理狀況與刑事案件發(fā)案率之間的關系。作者認為這些案件發(fā)生主要是由于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成員或負責人政策法規(guī)意識淡薄、管理不當,致使“三股勢力”鉆空子,非法宗教活動不斷[49]。
在宗教立法研究方面,劉澎在《國家·宗教·法律》[50]一書中認為,用行政手段處理宗教問題的管理模式,是我國諸多宗教問題無法根治的重要原因。必須建立相對完備的宗教法律體系。具體而言,其一,盡快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宗教法》,將之作為國家處理政教關系和各級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的法律依據。其二,開放宗教市場,并將宗教法作為維護宗教市場穩(wěn)定的根本保證。其三,實行政教分離。國家應取消對宗教組織的財政補貼和特殊支持,不介入依法注冊宗教組織的內部事務;宗教組織也不能干預政府的行為。其四,國家要為宗教進入社會服務領域提供政策保障。李君如分析了在新形勢下我國執(zhí)政黨及其政府的宗教事務管理方式,認為必須從制定政策、下發(fā)文件的行政管理方式,改為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應盡快出臺一部符合我國國情的宗教法[51]。陳彤認為民族區(qū)域自治地區(qū)應當重視挖掘整理我國穆斯林刑事習慣法中的有益的積極的成分,通過一些途徑,使其與現代刑事法律相銜接,并且在教民中進行宣傳和普法教育,提高教民自覺遵守刑事法律規(guī)范的意識[52]。在治理非法宗教活動和打擊宗教極端勢力方面,王磊強調在健全地方性法規(guī)方面應明確非法宗教活動和假借宗教名義進行違法犯罪活動之間的界限;明確“宗教事務”的涵義,劃定宗教事務行政執(zhí)法的范圍;制定懲治宗教領域違法犯罪活動的具體措施[53]。艾爾西丁·阿木都拉[54]討論了宗教事務管理中法律與政策的關系,認為應堅持依法管理與政策引導相結合的原則。何運龍則提出,不僅要對那些具有明顯敵我矛盾性質的犯罪行為進行依法懲處,而且要對那些雖沒有明顯的反黨反社會主義的目的,但明顯煽動宗教狂熱,為宗教極端勢力張目和造勢的普通違法行為也要進行依法制裁[55]。
綜上所述,關于新疆宗教事務管理的研究成果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從宏觀到微觀,從理論政策到實證研究,從管理主體到客體,這說明在新疆多民族多宗教的邊疆地區(qū),宗教事務管理工作始終是社會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而關于新疆宗教事務管理方面的研究也將隨著形勢的發(fā)展變化成為長期值得關注的課題。2014年新疆黨委八屆七次全委(擴大)會議上張春賢書記指出,要堅持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精心做好宗教工作;要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御滲透、打擊犯罪,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當前最突出的工作就是要深入推進“去極端化”,要把“去極端化”作為宗教工作的首要任務。因此,新形勢下加強和創(chuàng)新新疆宗教事務管理仍有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如關于宗教組織的公益活動及管理研究,流動人口的宗教活動管理研究,宗教教職人員隊伍建設、素質提升與宗教人才培養(yǎng)研究,如何發(fā)揮伊協(xié)等組織積極作用的研究,在工作中區(qū)分正常宗教活動與非法宗教活動的研究,以及關于遏制宗教極端思想滲透與“去極端化”研究等等。加強宗教事務管理研究,增強宗教事務管理的良好社會效果,促進宗教和諧、民族團結和社會穩(wěn)定。
[1]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疆的發(fā)展與進步[EB/OL].新華網,2009-09-21.
[2]葉小文.宗教問題怎么看怎么辦[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
[3]王作安.中國的宗教問題和宗教政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
[4]何虎生.中國共產黨的宗教政策研究[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
[5]龔學增.社會主義與宗教[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6]任杰.中國共產黨的宗教政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熊坤新.宗教理論和宗教政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08.
[8]索南旺杰,關桂霞.宗教事務社會管理問題研究[J].青海社會科學,2013,(2).
[9]白莉.哈薩克斯坦宗教管理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新疆社會科學,2012,(5).
[10]王曉朝.理順中國宗教事務管理主體與客體的關系[N].中國民族報,2012-06-05.
[11]劉仕國,劉玉蘭.黨的宗教事務管理政策的發(fā)展及其在新疆的實踐[J].實事求是,2002,(4).
[12][17]侯蘭梅.宗教工作與新疆的長治久安[J].新疆社會科學,2012,(2).
[13]劉仲康.新疆宗教問題怎么看,怎么辦?[J].新疆社會科學,2012,(6).
[14]買買提·沙吾提.從九個方面加強和完善新疆的宗教事務管理[J].中國民族報,2012,(5).
[15]王帆.新疆少數民族宗教信仰特點及應正確區(qū)分的幾種關系[J].新疆社科論壇,2013,(1).
[16]周瓊.加強信息化建設創(chuàng)新宗教事務管理[J].中國宗教,2012,(2).
[18]任紅.新疆非法宗教活動頻發(fā)原因及其對策[J].新疆社科論壇,2013,(3).
[19]李曉霞.新疆宗教事務管理政策分析——以禁止私辦經文班(點)為例(修改版)[EB/OL].普世社會科學研究網,2014-04-25.
[20]王磊.新疆非法宗教活動的理論透視及其對策思考[J].新疆社會科學,2013,(6).
[21]趙桂芬,畢惜茜,翟金鵬,毛欣娟.新疆暴力恐怖犯罪組織形成的社會心理原因及對策[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
[22]賀璋瑢.規(guī)范宗教組織的公益活動管理[J].民族論壇,2012,(11).
[23]任紅.流動人口宗教活動規(guī)范管理問題的調查與研究——以新疆烏魯木齊市為例[J].新疆社科論壇,2011,(6).
[24]馬文學.淺談清真寺寺管會隊伍建設[J].中國穆斯林,2009,(6).
[25]馬小華.試論寺坊組織在回族鄉(xiāng)村社會工作中的功能發(fā)揮[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2).
[26]任紅.新疆伊斯蘭教教職人員現狀調查與研究[J].新疆社會科學,2009,(4).
[27]王勝.和田、喀什地區(qū)維吾爾族伊斯蘭教教職人員現狀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學,2008.
[28]黃雄.城市宗教教職人員管理研究——以廣東市佛教教職人員管理調研為例[D].蘭州:蘭州大學,2013.
[29]津紅伊.探索推進宗教教職人員社會保障工作的途徑和方法[J].中國穆斯林,2013,(1).
[30]李沫.宗教教職人員社會養(yǎng)老保險的幾個問題[J].中國宗教,2013,(10).
[31]趙明清.新形勢下加強宗教教職人員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和途徑[J].中共烏魯木齊市黨校學報,2005,(3).
[32]熱米娜·肖凱提,陳昌文.試論新疆南疆農村伊斯蘭教教職人員的影響力[J].新疆社會科學,2010,(6).
[33]李曉霞.新疆宗教教職人員生活補貼制度及其影響[J].西部學刊,2014,(2).
[34]趙自利.新時期新疆伊斯蘭教愛國人士的培養(yǎng)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大學,2005.
[35]田忠福.加強新疆宗教教職人員隊伍建設[J].實事求是,2006,(4).
[36]劉仲康.積極引導伊斯蘭教與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相適應[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2).
[37]田忠福.愛國宗教教職人員的社會作用不可忽視[J].新疆社科論壇,2006,(3).
[38]李棟.宗教教職人員應發(fā)揮的作用[J].中國宗教,2004,(11).
[39]趙倩玉.論宗教團體的法律地位[D].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2013.
[40]陳娟.政府對宗教團體管理的現狀及問題分析——以廣州為例[D].廣州:中山大學,2009.
[41]艾則孜·木沙.創(chuàng)新思路切實做好新疆宗教工作——以阿克蘇地區(qū)為例[J].中國宗教,2009,(8).
[42]蘇敏.對阿克蘇地區(qū)民族宗教事務管理工作的思考[J].克拉瑪依學刊,2011,(4).
[43]陳詠.加強宗教事務管理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27).
[44]庫麗努.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扎實推進社會和諧:以福??h為例[J].中國宗教,2008,(10).
[45]戴寧寧,劉繼杰.從宗教的心理屬性看邊疆多民族地區(qū)宗教事務管理的路徑選擇——基于新疆南疆等地的田野調查[J].新疆社會科學,2013,(1).
[46]賀萍.宗教影響新疆社會穩(wěn)定的路徑與范式——以伊犁地區(qū)為例[J].實事求是,2011,(1).
[47]何萍.南疆三地州農村黨員“雙重信仰”問題調查研究[J].新疆社科論壇,2012,(1).
[48]任紅.維吾爾族青年宗教信仰現狀調查與分析[J].新疆社科論壇,2010,(5).
[49]許愛麗.從伊犁州刑事案件的發(fā)案調查談宗教管理[J].山西警官高等??茖W校學報,2007,(3).
[50]劉澎.國家·宗教·法律[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6.
[51]李君如.執(zhí)政黨與宗教:一個極其重要的理論問題[J].中國宗教,2004,(1).
[52]陳彤.論民族區(qū)域自治地區(qū)加強和創(chuàng)新宗教事務管理的法治路徑[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
[53]王磊.新疆宗教事務法制建設面臨的障礙及其對策[J].新疆社會科學,2008,(3).
[54]艾爾西丁·阿木都拉.依法加強對新疆宗教事務管理的幾點思考[J].實事求是,2009,(1).
[55]何運龍.新疆打擊宗教極端勢力治理非法宗教活動法律適用研究[J].新疆社會科學,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