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洋
(鐵嶺市藝術創(chuàng)作研究所,遼寧 鐵嶺 112608)
言語交際可以看作是一種博弈行為。將語言比作博弈并不是一個新概念。直接用博弈的概念來解釋言語行為應追溯到維特根斯坦的“語言游戲”。索緒爾也將言語行為比作象棋游戲。博弈中的參與人會根據(jù)各種客觀條件以及主觀意念來選擇合適的策略,以便獲得盡可能優(yōu)厚的收益(payoffs)。言語交際也是如此。因此,可以將言語交際看作是一種博弈行為,它的基本特征就是交際者依據(jù)不同的目的,并考慮到對方的行為選擇自己的行為,也就是選擇自己的言語內容及表達方式以及如何合理地理解他人的話語。
博弈論有時也稱對策論或賽局理論,是一種數(shù)學模型,是應用數(shù)學的一個分支。博弈論考慮游戲中弈者的個體的預測行為或實際行為,并研究他們的優(yōu)化策略。具有競爭或對抗性質的行為稱為博弈行為。在博弈行為中,弈者為了達到各自的目的,必須考慮到對方的行動策略,并選取對自己最為有利或最為合理的策略。博弈論就是研究博弈行為中是否存在著最合理的行為方案,使得各個弈者可以獲得最大的收益。囚徒困境(Prisoners’dilemma)是一個典型的博弈行為。
近代的博弈論是由Von Neumann、Oskar Morgenstern兩位數(shù)學家建立的。后來,德國哲學家J.Huizinga出版了題為Homo Ludens的著作,標志著博弈論在哲學領域的開端。在當今社會,博弈論已被應用到經(jīng)濟學、生物學、國際關系、計算機科學、政治學、軍事戰(zhàn)略等諸多領域。在近幾年,博弈論也逐漸被應用到語言學領域,尤其在話語分析方面。如Rooy(2003)運用博弈論分析禮貌言語行為,為分析禮貌用語提供了一個新視角;柯賢兵,廖美珍(2011)將博弈論應用到分析法庭話語中,為分析法庭調解話語開辟了新的視野。
博弈論可以用來解釋策略性的互動行為。話語交際是一種博弈行為。早在柏拉圖的哲學思想及亞里士多德的有關辯論的思想中就體現(xiàn)出了這一點。在結構語言學之父索緒爾(1916)的象棋理論中也可以看到語言游戲說的影子。在交際過程中,說話者要選擇說什么,如何去說,在什么時候說等等,而聽話者要選擇如何去合理地理解說話人所說的內容,這些選擇都是不同的策略。交際的成功與否取決于言者們的策略。言語行為可以看作是具有對抗性質的行為,只不過有些言語行為表示出的對抗性不夠明顯,或者,我們可以稱這樣的言語行為具有隱性對抗性。因此可以將話語交際看作是一種博弈行為,可以將言者們看作是博弈行為中的弈者。言者們都會選擇最佳的策略來使自己獲得最大的收益(payoffs)。在言語交際中,博弈行為的競爭性質或對抗性質體現(xiàn)在言者的交際目的是使自己(而不是對方或其他人)獲得最大的收益(payoffs),言者會千方百計地擴大自己的收益(payoffs)。之所以言者會做出這樣的選擇,是因為在一般情況下(排除某些外在因素導致的特殊情況),社會人都是具有理性的。
Malinowski(1948)認為,所有的人都具有同樣的理性,都可以識別同樣的邏輯規(guī)則,并能將這些規(guī)則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在交際博弈中,在說話者做出如何表達他或她的策略,并按此策略輸出他或她的話語時,聽者便會盡其最大的努力對說話者的言語進行解碼,并根據(jù)解碼后獲得的信息內容選擇他或她自己的策略,這種策略可以幫助他或她最佳地表達出想要表達的內容并使自己收到預期的收益(payoffs)。因為,無論是說話者還是聽話者都具有理性,都會根據(jù)自己的需要以及對方的策略選擇可以獲得最大收益(payoffs)的策略。
無論是說話人還是聽話人,都是社會人,都不能離開社會生活。因此,言者們除了具有個人特征還具有社會特征。生活在社會之中,人們需要彼此溝通,彼此交流。交流是人存在的一種特殊方法。語言對于交流來說是一種必不可缺的工具。如人們可以通過語言尋求幫助,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通過采取合適的交際策略使自己獲得最大的收益(payoffs)。當人們需要幫助時,他或她便會通過語言表達他或她的意圖。對應的聽話人,便會根據(jù)他或她收到的語言信號采取相應的行動(或者用語言拒絕或者以具體的行動幫助說話人)。聽話者無論是拒絕幫助說話者還是伸出援助之手,采取的對應策略都是可以使其獲得最大收益(payoffs)的。交際雙方都在考慮如何操控自己的策略才能使自己的個人需要及社會需要獲得最大的滿足。
根據(jù)Habermas(1984)的觀點,交際就是一種策略行為,也就是一種博弈行為。一旦交際發(fā)生,交際者就希望獲得盡可能大的成功概率。交際者彼此都希望對方的言語能有助于自己獲得最大的收益(payoffs)。就像任何的博弈行為一樣,交際者總是考慮到自己的利益要大于對方的利益。這是由人的利己主義的驅使造成的。大多數(shù)情況下,利己主義是在美德的掩護下悄悄地發(fā)揮作用的。因為最優(yōu)的策略不但要使自己獲得最大的收益(payoffs),同時,在不減少自己收益的情況下,也要盡可能使得對方獲得最大的收益(即便是自己不這樣想,對方也會想方設法使進行中的博弈行為達到這樣一種目的),因為,如果自己先采取這樣的行動,在以后的博弈行為中,當自己處于對方的位置時,對方也會采取同樣的策略。也就是說,博弈雙方不但考慮到當前收益(payoffs),還要考慮長遠收益(payoffs)。最優(yōu)的語言策略不但要滿足交際者們的最終目的還要維護雙方的人際關系(吳炳章,2009)。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任何語境下的交際都是用來實現(xiàn)某種目的或欲望的。交際者們會根據(jù)各自的性格特點來選擇合適的交際策略來影響對方。交際的基本功能就是協(xié)調人們的社會生活,促進人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環(huán)境。根據(jù)心理學中的“互惠互利原則”及“平等原則”,弈者不希望自己做出無償?shù)母冻?。因此,弈者們都希望自己的付出會給自己帶來收益(payoffs)。也就是說,說話者希望自己的話語會給自己帶來收益(payoffs),聽話者希望他或她在解析說話者的語言內容后,也可以獲得收益(payoffs)。如:A想從B那里獲得某種信息,A向B發(fā)問(此時,A為說話者,B為聽話者),A想通過問話達到獲取信息的目的(此時,想要獲取的信息為A的payoffs),B通過解析A的話語,理解了A的意圖,B可以認為A對自己比較信任或認為自己具有權威性等(此時,“信任”或“權威”即為B的收益(payoffs),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博弈行為中,雙方都可以獲得預期的收益(payoffs),有時,僅一方可以獲得)。以此類推,可以以同樣的方法來分析B為說話者,A為聽話者時,各自的收益狀況。
既然言語交際可以視為一種博弈行為,那么博弈論便可以用來分析交際中的話語。博弈論主要用來分析言語交際中言者是如何通過選擇策略達到成功交際的。在分析過程中會根據(jù)不同的話語類型,構建不同的博弈模型(如signalinggame)。在特定的博弈模型下,通過分析言者的不同策略(可能策略),計算出每個策略的最后收益情況,然后得出哪種策略是最優(yōu)策略,進而總結出言者在交際過程中采用策略的規(guī)律及解釋常見的語言現(xiàn)象(如禮貌用語、恭維語、幽默語等)。在不同的語境中,需要構建不同的博弈模型解釋不同的言語交際類型。如果言語交際中的交際者有各自的偏好,這種偏好是嚴格對立的,那么這時要采用“零和”博弈模型。在“零和”博弈模型中,一方奕者的所得與另一方奕者的所失相同,兩者相加的和為零,因此叫作“零和”博弈。如沖突語的分析便可采取這種模型。當分析話語中的隱含意義時,可以采用“signaling”博弈模型。“signaling”博弈是一種特殊的動態(tài)博弈。在“signaling”博弈中,弈者一方就自身所處的語境向另一方發(fā)送信號或消息,但是這些信息預先沒有任何明確的意義,信息中承載的意義要從交際雙方的策略性交流中獲得。
將博弈論作為一種新的工具應用到話語分析中有獨特的優(yōu)勢。首先,博弈論可以為研究話語分析的學者們提供一個新的視角,當一個新的視角出現(xiàn)時,有些以前無法解析的語言現(xiàn)象,也許在這個新的視角之下就可以迎刃而解。其次,用博弈模型對話語進行分析,更簡潔,更直觀。最后,不像其他的用來分析話語的理論,總是將注意力偏移到其中的一方,或者是聽話人,或者是說話人,博弈論避開了這個缺點。博弈論關注的是博弈行為中的所有參與者。
本文簡單介紹了博弈論的概念、發(fā)展歷程以及應用情況,進而又詳細闡述了博弈論在話語分析中的合理性應用,旨在推動博弈論在語言學領域得到更好的應用,為對博弈論感興趣的學者提供一些簡單的思路。通過近些年博弈論在語言學界的應用來看,博弈論在語言學界還有很大的應用空間。希望本文能夠為博弈論在語言學界的進一步應用起到一點微薄之力。
[1]Habermas,Jurgen.(1984).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Action,Vol.One.(trans.ThomsMcCarthy)[M].Boston:BeaconPress.
[2]Malinowski,B.(1984). Magic,Science and Religion,and OtherEssays,Glencoe. [M]. Ill: FreePress.
[3]Rooy,R.,van.(2003). Being polite is a handicap: Towards agametheoretical analysisofpolitelinguistic behavior [C].Halpern,Joe.Proceedings of the 9th conference on Theoretical aspectsof rationalityandknowledge. NewYork: ACM.45-58.
[4]Saussure,F(xiàn).de(1916).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R. Harris,trans.)[M]. London: Duckworth.
[5]柯賢兵,廖美珍.法庭調解話語博弈交際研究[J].外語學刊,2011(5).
[6]吳炳章.交際博弈論——一種認知語用學的理論框架[D].河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