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玲玲
幼兒園小班美術情境教學策略研究
胡玲玲
文章旨在探索情境教學法在小班美術活動中的應用。在教學實踐中主要從情境內容的設計、情境與美術技能的有效結合、情境教學的指導策略進行研究。
美術;情境教學;策略;幼兒
情境教學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幼兒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幼兒掌握學習內容,完成活動目標,并使幼兒的心理機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方法。該教學法對幼兒主觀體驗表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尊重,因此近年來備受關注。
小班幼兒繪畫處于涂鴉期,如何讓他們在無機械訓練的痕跡下,自主地從無控制涂鴉到有控制的涂鴉?是美術教學的難點。由于兒童美術創(chuàng)作與角色游戲有著十分相似的特征,都需要幼兒借助虛擬的情境,以角色的行為把現(xiàn)實生活同化于自己的夢想世界,這個過程既能促進幼兒自由地表達情感,又能滿足幼兒把握外部現(xiàn)實的需要。[1]因此,筆者嘗試開展情境美術活動,讓情境成為技能和表達的融合點,以促進小班幼兒實現(xiàn)從無控制涂鴉向有控制涂鴉過渡,并充分激發(fā)他們的藝術表現(xiàn)力,滿足其用多種方式表達情感、展現(xiàn)自己的需求。
在美術活動中創(chuàng)設情境的前提是情境游戲內容的設計,它的選擇對幼兒的表達創(chuàng)造影響極大。其中有效情境才是吸引幼兒在游戲中繪畫的關鍵。那么情境不是靠想象的,應是幼兒所熟悉、所經歷、所目睹的人、事、物和環(huán)境,它必須是幼兒的生活與學習情境。特別是小班的孩子,如果沒有親眼所見,親手所摸,親身體驗中積累的感性經驗,就不可能在繪畫活動中自如地表現(xiàn)。如果我們選取的情境內容缺乏興趣性和生成性,繪畫游戲就變得枯燥乏味,或無法進行下去,因此在確定小班美術活動的情景內容時,可利用以下策略:
(一)避生選熟
教師設計情境時,要充分考慮幼兒的興趣需要,回避對幼兒來說生澀的內容。情境內容應該源于幼兒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幼兒參與頻率較高的生活場景。比如,逛超市對于任何年齡階段的孩子來說都是一件既興奮又有意義的事。在和父母逛超市時,孩子們不僅感受著濃濃的親子之情,而且挑選東西、付錢結賬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學習。因此我們就選取了幼兒逛超市這一已有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了逛超市的游戲情境。
(二)避雜選精
我們在設計情境內容時,還應充分考慮幼兒年齡特點,對于一些故事情境或者生活事物進行一些加工刪減。結合關鍵經驗、主要活動目標,多選一些經典場面,回避復雜難度大的片斷。比如,還以美術活動“逛超市”為例,逛超市的情境包括存包、推車、選商品、排隊、付款等諸多環(huán)節(jié),如果一一納入美術活動的情境中就會干擾幼兒的創(chuàng)作。那么,我們就在分析小班幼兒練習畫長線的經驗基礎上,采取簡化情節(jié)、截取片段的方法,直接以推購物車選擇商品為線索,設計整個活動流程及內容,這樣就讓活動更加有的放矢。
(三)避靜選動
在素材的選擇中,還要依據小班幼兒注意力時間短的特點,避免選擇一成不變的情節(jié),以使情境在游戲中“生動”起來。比如,美術活動“散步”中,原始情境是筆寶寶去圖形寶寶家做客,但是實踐后發(fā)現(xiàn)這個情境過于死板,不能有效引起幼兒注意。于是經過研究我們將情境調整為幼兒帶小動物在幼兒園里散步,通過散步中情境的變幻,引導幼兒自主選擇園所設施的圖品進行粘貼、填畫,從而有效激發(fā)了幼兒的繪畫興趣。
有了引人入勝的情境并不意味著幼兒一定能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其間,教師還需要運用策略,將美術的關鍵經驗巧妙地融入情境,并悉心觀察,用有效的指導幫助幼兒在富有韻味和激情的情境之中提升美術技能,獲得情感表達、自由表現(xiàn)的滿足感。
(一)材料物化情境
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美術材料的提供將為情境的發(fā)展以及幼兒的游戲提供“無聲”的支持。因此教師要善于挖掘身邊一些幼兒熟悉的物品,根據材料的使用特點演化為可創(chuàng)作的材料,并巧妙地為之賦予游戲趣味,從而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作情緒,使其在與情境材料互動中大膽表現(xiàn)。[2]
首先,利用材料營造真實生動氛圍。比如,在美術活動“逛超市”中,將收集來的超市宣傳單的促銷商品沿輪廓剪下,讓幼兒選擇粘貼。這種材料,環(huán)保易收集,同時圖片顏色鮮艷、直觀生動,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其次,增加材料的情境性和游戲性。比如美術活動“散步”中,我們將小動物可愛頭像圖片貼在水彩筆帽上,這樣在幼兒操作時更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使幼兒能夠在領著小動物去散步的情境中大膽繪畫。
(二)語言強化情境
幼兒美術教育中的創(chuàng)作活動,是具有指向性的創(chuàng)作活動,這個指向性實際上是教師設計的創(chuàng)造意圖,如何將這個創(chuàng)造意圖傳達給幼兒,是一種較高的教學技巧。創(chuàng)作意圖可通過多種途徑傳達,語言傳達是其中難度最高、最直接、便捷的方法。幼兒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他們對干澀的語言缺少耐心,不易理解,教師采用與幼兒生活相近相關的具體、情景化的語言,將本質抽象的創(chuàng)作意圖,演繹成幼兒能理解接受的具體形象的行為符號,使之產生創(chuàng)造。為達到上述目標,教師必須要根據教材特點,選擇與幼兒生活相近相關的、富有啟發(fā)性的語言,幫助幼兒理解創(chuàng)造意圖,使幼兒的創(chuàng)造活動基于教材之上,又發(fā)散于世界無限空間之中。
首先,活動之始利用語言構建情境主題。比如,美術活動“逛超市”中,我們以在超市里推小車購物為線索,在活動開始通過“小朋友逛過超市嗎?超市里有賣什么的?你最喜歡在超市里買什么?”“爸爸媽媽喜歡買什么?”“看看老師逛超市都買了些什么”的情境,來調動幼兒已有生活經驗引領幼兒創(chuàng)作思路。
其次,創(chuàng)作之初運用語言聯(lián)結生活情境與關鍵經驗結合點。比如,“逛超市”中通過情境語言“選好了商品,太多了拿不了,我們來推輛購物車把剛才的商品裝上”來引發(fā)幼兒關注小推車的行走路線,從而調動幼兒生活經驗,引發(fā)幼兒對于畫線的關注。
再次,創(chuàng)作之中借助語言發(fā)揮情境最大價值,突破活動重難點。比如,美術活動“打電話”,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有的幼兒不能將線與線進行連接,那么教師通過“咱們讓這兩個小動物打電話通話吧,喂喂喂,怎么不通呢,檢查一下是不是線沒有連接好”這些情境語言的介入有效地指導幼兒進一步掌握兩點之間線的連接。同時還通過“繞繞繞,繞圈圈,電話電話裝好了”,“走走走、向前走,電話電話接通了”這樣易記易說的兒歌幫助幼兒在自己操作時控制手部動作,引領幼兒在情境游戲中習得方法。
最后,創(chuàng)作之后通過語言回歸情境提升繪畫經驗。比如,美術活動“散步”中,我們利用情境語言“看看今天你帶小動物去什么地方散步了?散步經過了哪些地方?”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并在情景中關注圓弧線的連續(xù)特點,提升幼兒有目的、有控制地涂鴉的經驗。
(三)體驗優(yōu)化情境
情境性美術活動無論是由幼兒自發(fā)生成還是教師預設的,其共同點是都來源于孩子的生活,重在讓孩子親身去感受生活,最大限度地給予孩子體驗和感知美的機會,自主地運用美術的手段進行表達,使孩子把自身對美的體驗和真實情感傾注在藝術創(chuàng)作之中,從中體味現(xiàn)實生活的美好。因此,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感受—體驗”的策略將有利于幼兒把作品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首先,模仿體驗幫助幼兒融入情境角色。比如,在美術活動“小墨魚”中,我們設置了海底世界的情節(jié),引導幼兒在扮演魚寶寶游戲中模仿體驗小魚游動時尾巴擺動狀態(tài),從而使幼兒在角色中自然主動創(chuàng)作。
其次,操作體驗幫助幼兒關注情境細節(jié)。比如,在美術活動“泡泡浴”中,為了使幼兒感受泡泡的特征,我們組織了吹泡泡的游戲,通過幼兒操作吹泡泡的工具來體驗泡泡吹出時的大小、高低、映射顏色的不同。
再次,書空體驗幫助幼兒感受情境中的關鍵經驗。比如,在美術活動“寶寶跳舞”中,我們就在音樂節(jié)奏變化下利用手指在身體各部分的書空練習,幫助幼兒在動作體驗中獲得不同方向曲線的繪畫經驗。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Z].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林琳,朱家雄.學前兒童美術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喬健
胡玲玲,天津市河東區(qū)第二幼兒園,主要從事學前教育研究(天津300181)。
G613.6
A
1671-2277-(2015)06-00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