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慶全
(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陜西西安 710062)
馮集梧《樊川詩集注》注音研究
盧慶全
(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陜西西安 710062)
《樊川詩集注》是清人馮集梧對唐代詩人杜牧《樊川詩》所作的注本?!斗ㄔ娂ⅰ分泄灿?1處注音,運用了直音法、反切、直音加反切等注音方法,注音主要來源于馮集梧的自注、征引文獻和使用原注。從《樊川詩集注》的注音全貌,可知馮集梧在《樊川詩集注》注音方面所用精力不多,雖注重與校勘相結(jié)合,卻也存在當斷不斷、前后不符、邏輯不通等不足。
馮集梧;《樊川詩集注》;注音
馮集梧,清代浙江桐鄉(xiāng)人,馮浩之子。馮浩對于李商隱詩文用功甚深,曾作《玉谿生詩箋注》六卷、《樊南文集詳注》八卷,以精審著稱。馮集梧承繼家學,作《樊川詩集注》共四卷。據(jù)馮集梧《自序》說,他只注《樊川集》中的詩歌,至于《外集》、《別集》“未暇論及,蓋亦以牧之手所焚棄而散亂別見者,非其所欲存也”。[1]4《樊川詩集注》中共有注音41處,其中原注27處,馮集梧注音14處,在馮集梧所出的14處注音中,有3處是對原注注音的補充,其余11處則是新選擇的注音點。
這里的注音方法單就馮集梧所出的14處注音而論,以下逐一說明。
(一)直音法
即以音同字或音近字來注音的方法。此類共計5例。
《獨酌》“殷葉暗相照”句之“殷”,馮集梧注(下簡稱馮注):“《左傳》注:殷音近煙,今人謂赤黑為殷色?!保?]86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形甘短(馮集梧??痹?一作裋)褐髡”句之“裋”,馮注:“《史記·秦始皇紀贊》:寒者利裋褐。注:徐廣曰:一作短;《索隱》曰:裋,一音豎,蓋謂褐布豎裁,為勞役之衣,短而且狹,故謂之短褐,亦曰豎褐?!保?]178
《春末題池州弄水亭》“趣向人皆異”句之“趣向”,馮注:“《漢書·韓延壽傳》:吏民敬畏趨鄕之。注:趨,讀曰趣;鄕,讀曰嚮?!保?]206
其他又如《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毛釐亦恥言”句之“毛釐”注[1]174,《杜秋娘詩》“饜飫不能飴”句之“飴”注[1]39。
(二)反切法
反切法就是用兩個字來注音,具體的說就是上字取聲母,下字取韻母與聲調(diào),合成一個音的注音方法。此類共計7例。
《長安雜題長句六首》“勢窘猶為酒泥慵”句之“泥”,馮注:“《釋文》:泥,奴細反?!保?]117
其他如《杜秋娘詩》“盼眄獨依依”句之“盼眄”注[1]38,《感懷詩一首》“刳隍萬尋”句之“”注[1]28,《題安州浮云寺樓寄湖州張郎中》“當時樓下水”句之“當”注[1]87,《鄭瓘協(xié)律》“阻風中酒過年年”句之“中”注[1]289,《贈沈?qū)W士張歌人》“泥情遲急管”句之“泥”注[1]167,《不飲贈酒》“與愁爭底事”句之“底”注[1]172。
(三)反切加直音法
(四)“某聲”法
《感懷詩一首》“四海為輸委”之“輸委”,馮注:“毛晃曰:凡以物送之曰輸,則音平聲;指所送之物曰輸,則音去聲,委輸之委,亦音去聲?!保?]29共1例。
(一)馮集梧自注音
《杜秋娘詩》“盼眄獨依依”句之“盼眄”,馮注:“盼,普莧切;眄,莫見切?!保?]38此處馮集梧采取反切法自注音。此類共1例。
(二)征引文獻進行注音
此類又可細分為“純引文獻注音”和“除了引文獻注音外,還進行注疏”兩類。
1.純引文獻注音
《獨酌》“殷葉暗相照”句,馮注:“《左傳》注:殷,音近煙。今人謂赤黑為殷色?!保?]86此處馮集梧征引《左傳》進行注音。
其他如《春末題池州弄水亭》“趣向人皆異”句之“趣向”征引《漢書·韓延壽傳》注注音[1]206;《感懷詩一首》“四海為輸委”句之“輸委”,征引毛晃之說注音[1]29;《題安州浮云寺樓寄湖張郎中》“當時樓下水”句之“當”,征引《釋文》注音[1]87;《感懷詩一首》“刳隍萬尋”句之“”征引《玉篇》注音[1]28;《鄭瓘協(xié)律》“阻風中酒過年年”句之“中”征引王世懋《讀史訂疑》、顏師古《樊噲傳》注及王士禛《居易録》進行注音[1]289;《贈沈?qū)W士張歌人》“泥情遲急管”句之“泥”征引《楊升菴集》進行注音[1]167;《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毛釐亦恥言”句之“毛釐”征引《周禮·釋文》注音[1]174;《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形甘短(一作裋)褐髡”句之“裋”征引《史記·索引》注音[1]178;《長安雜題長句六首》“勢窘猶為酒泥慵”句之“泥”注[1]117。此類共計10例。
2.除了引文獻注音外,還進行注疏,表明見解
《杜秋娘詩》“饜飫不能飴”句之“飴”,馮注:“《野客叢書》:沈存中《筆談》曰:唐士人專以小詩著名,而讀書滅裂,如杜牧之《杜秋娘詩》,饜飫不能飴,飴乃餳,非飲食也。仆觀晉王薈以私粟作粥飴饑者,郗鑒甚窮,鄉(xiāng)人共飴之。飴字豈不作飲食用。然考《晉書》乃音嗣,非貽字也。仆謂牧之用作貽字,必別有所據(jù)。及觀《后漢書·許楊傳》舉謠歌曰:飴我大豆亨芋魁。飴字無音,乃知牧之用字有所祖也。存中自不深考,安可以讀書滅裂非之?!保?]39接著馮集梧又注曰:“按:《漢書·劉向傳》引詩曰:飴我釐麰。師古曰:飴,遺也,讀與貽同。然則本飴有貽音也。”[1]39此處馮集梧在征引《野客叢書》及《漢書·劉向傳》進行注音,即“飴,讀與貽同”的同時,表明了自己的見解:“然則飴本有貽音也?!?/p>
(三)使用原注注音
在馮集梧所注《樊川詩》中共有原注注音27處,其中馮集梧完全使用原注例共計24處,在原注注音的基礎(chǔ)上加以補充例共計3處。
1.完全使用原注的注音
馮集梧完全使用的原注注音例共計24處。其中,采用反切法注音者共計14處,直音法注音共計5處,有5例原注注音采用了“去聲”的形式,并未確切地指明音讀,不利于后學,而馮集梧對其中4例亦遵而從之,這在注音上恐難稱完善。如:
《赴京初入汴口,曉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翾便詎可尋”句之“便”,原注:去聲。[1]85《洛中送冀處士東游》“蔓延相牽鉤”句之“延”,原注:去聲。[1]72《雪中抒懷》“酒齊不可遲”句之“齊”,原注:去聲。[1]81《池州送孟池先輩》“呼兒旋供衫”句之“旋”,原注:去聲。[1]95
2.馮集梧對原注注音的補充
《贈沈?qū)W士張歌人》“泥情遲急管”句之“泥”,原注:去聲。馮注:“《楊升菴集》:俗謂柔言索物曰泥,乃計切,諺所謂軟纏也?!保?]167此處“乃計切”是對原注的補充。
綜上,馮集梧《樊川詩集注》在注音時使用了直音法、反切法、反切加直音法、某聲法共計4種注音方法。5例直音法注音(不包括原注)均為征引文獻直音法,7例反切法(不包括原注)除1例為馮集梧自注形式反切外,其余6例均為征引文獻反切法。注音來源以使用原注為最多,共計27例,其次是征引文獻,共計13例,馮集梧獨立自注音最少,共計1例。
從數(shù)量上看,馮集梧在《樊川詩集注》注音方面所花費的精力是不多的,但在這些為數(shù)不多的注例中依然可見其注音的特色,試作分析如下。
(一)注音時不做取舍
盡管有些字存在多個音讀,但進入特定的語境,則只能有唯一確定的讀音。因此,注音時對于多音字應(yīng)努力結(jié)合語境確定其讀音。馮集梧對有些特定語境下的多音字的讀音未加以明確,不做取舍,因而影響了注釋的效果。
例如《鄭瓘協(xié)律》“阻風中酒過年年”句之“中”,馮注:“王世懋《讀史訂疑》:中酒二字,始見于《徐邈傳》中圣人,義如中著之中,而音反從平聲?!斗畤垈鳌?項羽既饗軍士,中酒。顏注云:飲酒之中,不醉不醒,故謂之中,義宜從平聲,而言乃竹仲切,何也?亦猶中興之中,音同竹仲邪!王世禛《居易祿》:中酒之中平聲,中興之中去聲,然又有不盡然者,《野客叢書》引《漢書·樊噲傳》軍士中酒,注竹仲反;齊己詩:秾低以中陶潛酒,作去聲祖此。予按葉石林次韻程伯禹次章云:漢道中興此一時,作平聲。石林號博雅,必有所本。”[1]289
按:此處馮集梧對“中酒”之“中”的讀音通過征引材料進行了詳盡的說解,得出的結(jié)論是“中酒”之“中”讀音有二:一為平聲,一為竹仲反,作去聲。可惜馮集梧并未結(jié)合語境加以取舍?!多嵀弲f(xié)律》為“七言絕句”,第二聯(lián)為“自說江湖不歸事,阻風中酒過年年”,此聯(lián)出句后五字的平仄格式應(yīng)為“平平平仄仄”(句中“歸”字拗,“不”字救,屬本句自救),則其對句后五字的平仄格式應(yīng)為“仄仄仄平平”,由此可知杜牧詩“中酒”之“中”作“竹仲反”較為合適,讀去聲。
《感懷詩一首》“四海為輸委”句之“輸委”,馮注:“《百官志》注:胡廣曰:郡國所積聚,金帛貨賄,隨時輸送諸司農(nóng),曰委輸,以供國用?!妒酚洝て交磿?有財者宜輸委。《通鑒·漢紀》注:流所聚曰委。毛晃曰:凡以物送之曰輸,則音平聲;指所送之物曰輸,則音去聲,委輸之委,亦音去聲?!保?]29
按:此處“輸委”之“輸”該如何讀,馮集梧并沒有予以確切指明。詩曰:“九廟仗神靈,四海為輸委?!痹娭小熬艔R”代指“唐王朝”,“輸委”指“輸送財物”,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唐王朝仰仗神靈的護佑,四海的財物全輸送到京都”。故此處符合語境的“輸”作平聲讀。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毛釐亦恥言”句,馮注:“按《說文》:犛,里之切。氂,莫交切。據(jù)《〈周禮·樂師〉釋文》:氂,舊音毛,劉音來,沈音貍,或音茅,字或作犛,皆同。”[1]174
按:馮集梧此處應(yīng)為“釐”注音,可是由于始終未見“釐”之身影,故而難免令人產(chǎn)生不知所云的困惑,這是馮集梧失誤之處。“氂”是“釐”的本字,為古代長度單位,“分”的十分之一。漢賈誼《新書·六術(shù)》:“十氂為分,十分為寸?!鼻遐w翼《陔馀叢考·釐氂》:“權(quán)度皆以毫毛起數(shù),其字本應(yīng)從‘毛’,而反謂‘釐’字傳寫之誤,未免臆說?!备鶕?jù)詩歌的語境,“毛釐亦恥言”句之“釐”應(yīng)作“長度單位”解,而“釐”只有讀作“里之切”時,才有“長度單位”之義。而“氂”讀“毛”音時通“犛”,指“牦?!薄9蚀颂帯搬崱?,當讀作“里之切”,“舊音毛”、“或音茅”、“劉音來”于此處均應(yīng)舍棄。
(二)注音時所注之音與釋義時所取之音不相符
《長安雜題長句六首》“勢窘猶為酒泥慵”句之“泥”,馮注:“《釋文》:奴細反。”[1]117
按:馮集梧認為“泥”此處應(yīng)讀作“奴細反”,去聲。然而馮集梧釋義時則曰:“《爾雅》注:泥,少才力?!雹俅颂帯澳啵俨帕Α敝澳唷?,意為“軟弱、柔弱”,當讀作“奴低切”(《廣韻》),平聲??梢婑T集梧釋義時所取之音與注音時所注出之音不相符。那么馮集梧所注之音、義是否正確呢?“勢窘猶為酒泥慵”位于《長安雜題長句六首》之第四首當中,該詩共八句,是一首七言律詩,首句“束帶謬趨文石陛”平仄格式為“仄仄平平平仄仄”,則第四句“勢窘猶為酒泥慵”的平仄應(yīng)為“仄仄平平仄仄平”則可知“泥”于此處當讀作仄聲,即“奴細反”,意為“纏住不放”。這里,馮集梧所注之音正確,而所取之義不妥。
《朱坡》“日痕絙翠巘”句之“絙”,原注:胡官切。馮注:“《〈楚辭·九歌〉注》:絙,急張弦也?!保?]157
按:此處“絙”原注“胡官切”,而馮集梧征引文獻釋義時所取之“絙”即“縆”②,意為“繃緊”,當讀作“古恒切”(《廣韻》),這與原注所注出之音不相符。那么馮集梧所注之音、義是否正確呢?根據(jù)語境,“巘”意為“山;山頂”[2]1817,“日痕”指“日光”[2]2966,則此處之“絙”當是通“亙”,讀作“古鄧切”(《廣韻》),意為“接連”。由此可見,馮集梧注釋中所取之音“胡官切”、所取之義“急張弦也”皆不符合該處的詩歌語境。
(三)注音時所注出之音與詩中音讀不符
本是被注音的字在注音中卻成了用來注音的字,而在征引文獻注音時因缺乏與詩句語境的照應(yīng),導致注出的音與詩中實際音讀不符。
《春末題池州弄水亭》“趣向人皆異”句之“趣向”,馮注:“《漢書·韓延壽傳》:吏民敬畏趨鄉(xiāng)之。注:趨,讀曰趣;鄉(xiāng),讀曰向?!保?]206
按:馮集梧此處引《漢書·韓延壽傳》“趨鄉(xiāng)”以注杜牧詩之“趣向”,反映出他是明通假的:即“趨”通“趣”(或“趣”通“趨”),“鄉(xiāng)”,通“向”。馮集梧所引之“趨鄉(xiāng)”,根據(jù)語境其意義應(yīng)是“歸向,趨附”,“趣”意為“歸向,趨向”,作此義時“趣”讀作“逡須切”(《集韻》),平聲。而《春末題池州弄水亭》一詩乃五言排律,首句“使君四十四”平仄為“平平平仄仄”(“使”字和前一個“四”未遵守平仄格律),則根據(jù)平仄規(guī)律最后兩句(第15句、16句)“趣向人皆異,賢豪莫笑渠”的平仄應(yīng)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則“趣向”應(yīng)是“仄仄”。再結(jié)合上文語境,“趣向人皆異”上聯(lián)兩句為“偃須求五鼎,陶祗愛吾廬”講的是“主父偃曾經(jīng)說,大丈夫生的時候如果不能過貴族世家的豪華生活,死的時候就要像大臣被處死一樣的死”,表明主父偃的人生志向是追求榮華富貴;而“陶淵明因不滿官場腐敗黑暗,結(jié)廬人境”,則表現(xiàn)出其淡泊名利渴望自由寧靜的人生追求。此處“趣向”應(yīng)釋為“志趣、志向”,“趣”,作“志趣”之義時應(yīng)讀作“七句切”(《廣韻》),去聲?!稘h書·韓延壽傳》之注音“趨,讀曰趣”,取“趣”之平聲,于該書是適當?shù)?,而馮氏直接引來以注杜牧詩之“趣”則是不妥的。這里馮集梧將本應(yīng)是被注音之字用為注音之字,難免因牽就引書用例字之讀音而忽視對杜牧詩歌語境的關(guān)照,造成失誤也就在所難免了。
(四)注音時注重與??毕嘟Y(jié)合
《不飲贈酒》“與愁爭底事”句之“底”,馮注“《匡謬正俗》:俗謂何物為底,此本言何等物?其后遂省,直云等物耳。等字本音都在反,又轉(zhuǎn)音丁奚反。《應(yīng)璩》詩:用等稱才學?往往見歡譽。言其用何等才學見歡譽而為官乎?去何而直言等,其來已久,今人乃作底字,非也?!保?]172
按:此處馮集梧征引《匡謬正俗》說“作底字,非也”,應(yīng)是“等”,“等字本音都在反,又轉(zhuǎn)音丁奚反”。反映出其在注音時注重與??毕嘟Y(jié)合的觀念。
綜上,《樊川詩集注》中共有41處注音,運用了直音法、反切、直音加反切等注音方法,注音主要來源于馮集梧的自注、征引文獻和使用原注。從《樊川詩集注》的注音全貌,可知馮集梧在《樊川詩集注》注音方面所用精力不多,雖能自覺注重與校勘相結(jié)合,卻也存在注音時未能根據(jù)語境對多音字的讀音做出適當取舍、所注出之音與釋義時所取之音不符、所注出之音與詩中實際音讀不符等不足。
[1]杜牧.樊川詩集注[M].馮集梧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
[責任編輯 王俊虎]
The Phonetic Notation Study of Feng Ji-wu's Connotations on Poetry Anthology of FAN Chuan
LU Qing-qua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arture,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Shaanxi)
Connotations on Poetry Anthology of Fan Chuan was annotated version of Feng Jiwu which is about the poemswritten by Tang Dynasty's poet Du Mu.There are 41 phonetic symbds in the book.Themethods include zhiyin,fanqie,zhiyin and fanqie,etc.The Phonetic symbdsmainly come from the author's note,references and use the original note.The view of phonetic symbds indicates that the authors did not spend toomuch energy on the phonetic notation.Although can pay attention to using the method of collation,it also exists shortcomings,such as notmake the right trade-off and annotation is not logical,etc.
Feng Ji-wu;Connotations on Poetry Anthology of Fan Chuan;phonetic symbds
H11
:A
:1004-9975(2015)05-0087-04
2015-08-10
盧慶全(1975—),男,山東高密人,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