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艷華
中老年癡呆的精神護理相關(guān)研究
曹艷華
【摘要】目的 探討中老年癡呆的精神護理,明確精神護理在中老年癡呆患者中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我院精神癡呆患者60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人,對照組給予基礎(chǔ)護理,觀察組在基礎(chǔ)護理的基礎(chǔ)上給予精神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和老年癡呆患者生活質(zhì)量量表評分。結(jié)果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生活能力量表評分和老年癡呆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無統(tǒng)計學差異,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的生活能力評分低于對照組(20.54±4.35 vs.29.34 ±3.45,P <0.05),老年癡呆生活質(zhì)量量表評分與對照組相比明顯增高(28.43 ±3.54 vs.25.34±3.24,P<0.05)。結(jié)論 精神護理對中老年癡呆患者的治療有效果。
【關(guān)鍵詞】中老年;癡呆;精神護理
作者單位:150000,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普寧醫(yī)院
中老年癡呆也就是阿爾茨海默病,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主要表現(xiàn)為記憶性障礙、失語、失認識、失用等全面性癡呆特征。全球老年癡呆的患病人數(shù)高達2400多萬,而我國占到了25%[1]。目前,中老年癡呆仍然是世界性難題,不能完全治愈,只能通過護理或其它預防方式延緩其進展,防止惡性事件的產(chǎn)生。本研究對我院60例中老年癡呆患者實施精神護理以及家庭護理,并應用日常生活評估表對患者進行物質(zhì)和精神生活感知評估,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1.1 研究對象
入選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60例患者,均診斷為阿爾茨海默病(診斷標準符合CCMD-3阿爾茨海默?。渲心行?5例,女性25例,年齡39~85歲,平均年齡(58.34±4.24)歲,病程2~17年,平均(7.34±3.45)年。6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30人,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學歷和并發(fā)癥等方面,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基礎(chǔ)護理,觀察組在基礎(chǔ)護理基礎(chǔ)上給予精神護理。
1.2.1 基礎(chǔ)護理包括 床單清潔、室內(nèi)衛(wèi)生、口腔清潔衛(wèi)生、皮膚護理、預防褥瘡、保持室內(nèi)的溫度濕度、防止感冒的發(fā)生。
1.2.2 精神護理:(1)娛樂療法,臨床上用的較多的是音樂療法,根據(jù)不同的對象選擇不同的音樂治療,還有繪畫療法、書法療法、盆栽療法等,有助于患者松弛精神、調(diào)節(jié)情操、并有增加智力的作用,有利于患者認知功能的改善;(2)記憶力訓練療法,利用卡片、圖片等視覺信號來進行訓練,反復給患者講述日常生活的基本知識,幫助患者去回憶過去,同時激發(fā)患者的遠期記憶;(3)定向力訓練,定向力主要是指時間、地點、人物三個方面的定向。在病房內(nèi)設(shè)置醒目的標題或標志,反復告知并訓練患者,讓其熟悉病房內(nèi)的布局,重復向其講述日期、時間等,讓其逐漸對時間形成概念;(4)語言訓練,針對失語患者的訓練,幫助其恢復語言功能;(5)生活能力訓練,督促并訓練患者自己料理日常生活,包括洗臉、刷牙、疊被、穿衣、上廁所等;(6)運動訓練,借助器械或者徒手進行患者的運動功能訓練,讓患者練習站立、跨步、行走,從簡單到復雜,不易過急。
1.3 評價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老年癡呆患者生活質(zhì)量量表進行測定。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19.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用獨立樣本的 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生活能力量表評分和老年癡呆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無統(tǒng)計學差異,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的生活能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20.54±4.35 vs 29.34±3.45,P<0.05),老年癡呆生活質(zhì)量量表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增高(28.43±3.54 vs.25.34±3.24,P<0.05)。
目前流行病學資料顯示,60歲以上人群中癡呆的發(fā)病率為5%,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80歲以后癡呆的患病率達到25%以上[2],中老年癡呆已經(jīng)成為社會及家庭的沉重負擔,如何改善患者的生活狀態(tài)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是國內(nèi)外專家關(guān)注的焦點。中老年癡呆的癥狀出現(xiàn)是漸進、患慢性,但認知功能的衰退是不可逆的[3],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護理工作顯得格外重要和突出。本研究應用娛樂療法、記憶力訓練、語言訓練、認知訓練以及生活能力訓練,使其在溫暖舒適的環(huán)境中,身心得到最大滿足,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適應能力,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延緩了癡呆的病程。本研究的結(jié)果也顯示,應用上述精神療法可以讓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和老年癡呆生活質(zhì)量評分較對照組有明顯差異,說明精神治療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呂巧萍.老年癡呆病人的護理難點及對策.護理與康復,2004,3(1):23.
[2]賀潤蓮,高曉玲,景彩麗,等.老年癡呆病人社會支持狀況分析及護理[J]. 護理研究,2010,24(1C):233-235.
[3]張素梅,石兆蓮.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陪護138名現(xiàn)狀調(diào)查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13):38-39.
Study on Mental Nursing for Senile Dementia
CAO Yanhua Puning Hospital in Haerbin Cit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erbin 150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ntal nursing of senile dementia, clear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mental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 disease.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spirit of dementia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basic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mental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basic nursing care.Compar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senile dementia patients.Results Before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life ability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as no statistic different, after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life ability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quality of life score of senile dementia patien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Mental nursing on patients with senile dementia has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
[Key words]Elderly, Dementia, Mental nursing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10.143
【文章編號】1674-9308(2015)10-0166-02
【文獻標識碼】B
【中圖分類號】R5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