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讀毛奇齡《蠻司合志·序》

2015-01-31 09:52戴晉新輔仁大學(xué)歷史學(xué)系臺灣臺北106
遵義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15年6期
關(guān)鍵詞:土司

戴晉新(輔仁大學(xué)歷史學(xué)系,臺灣臺北106)

?

讀毛奇齡《蠻司合志·序》

戴晉新
(輔仁大學(xué)歷史學(xué)系,臺灣臺北106)

[主持人語]近年來,港臺及海外學(xué)者也很關(guān)注土司問題的研究,反映出土司研究的影響力在不斷擴大。本期發(fā)表的兩篇文章均為臺灣學(xué)者的新作。戴晉新《讀毛奇齡〈蠻司合志·序〉》,考察了“土司”一詞的來歷,指出專講土司的著作而稱“蠻司”,可見毛氏認(rèn)為土司只限于西南地區(qū),而“土司”一詞的出現(xiàn)實為語境的需要與變化自然形成的。由于“土司名目淆雜,難以縷析”,是令某些研究者將土司泛化的一個原因。張璉《西山采蕨,舜德化象》則深入考察了王陽明謫貶貴州龍場后的思想蛻變過程,特別是他看待少數(shù)民族的思維、視角的變化,而這又為他在二十年之后以妥善方式解決土司地區(qū)內(nèi)亂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chǔ)。兩篇文章各有特色,而作者在研究中所反映出的敏銳洞察力則是相同的,值得一讀。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研究員:李世愉)

摘要:作者以毛奇齡《蠻司合志序》對土司的論述為基礎(chǔ),參考《明實錄》、《萬歷野獲編》、《明史》、《清史稿》等資料,對“土司”名稱的來歷、土司實施的地域,土司制度的紊亂等問題,以札記方式提出個人的看法。

關(guān)鍵詞:土司;土官;《蠻司合志》

有關(guān)“土司”一詞的考釋辨析,學(xué)界已有許多論述,或考其源始,或釋其意涵,或辨其與土官之同異,或析其歷史之作用,雖皆有所據(jù)而云,惟異同互見亦在所難免。近讀毛奇齡《蠻司合志·序》①本文采用《蠻司合志》版本為光緒16年會稽徐氏重刊本,臺北:廣文書局,1968。序文僅4頁,以下征引時省略反復(fù)注明頁碼。,對“土司”問題略有所思,記之于后。

毛奇齡,字大可,號初晴,浙江蕭山人,清代著名學(xué)者,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xué)鴻儒科,任翰林院檢討、明史纂修官等職,《清史稿》有傳。著作收入《四庫全書》者多達(dá)四十余種,《蠻司合志》即為其一,作者自云“自洪武暨崇禎一十六朝,二百七十余年之間,凡沿革向背大征大役或得失稍見史乘者,略輯其大凡,匯為一編”,為紀(jì)錄明代土司的重要著作。毛奇齡曾參與明史纂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蠻司合志》為毛氏“修史所余之稿”②《四庫全書總目卷75史部地理類存目四》,《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3。,《明史土司傳》的基本內(nèi)容當(dāng)出自其手。

《蠻司合志·序》對“土司”的由來有一番論述,值得參考。毛奇齡說:“蠻司者,土司也”,其書所稱“蠻司”即當(dāng)時人習(xí)稱之“土司”。但“自古無土司之名”,而“蠻”是自古即有的名詞,“有虞氏征三苗,高宗伐鬼方,漢武檄駹冉卭僰,統(tǒng)謂之蠻;禹貢曰三百里蠻,詩曰用逷蠻方,皆是也”。“其地踞湖貴川云兩廣六省”,族別凡數(shù)十種,“歷代迄今各有大姓為領(lǐng)袖”,“皆雄長其地,呼嗾群族,特未嘗建設(shè)州司,隸之詮選,如所稱土官土吏者”。“惟有明踵元舊事,悉加建設(shè)”,“遍設(shè)官吏,盡布籍屬,于是土司之名興焉”。所謂土司,范圍限于自古以來所稱的“蠻”區(qū),即湖、貴、川、云、兩廣六省,書名“蠻司”而不名“土司”,蓋有其義。毛奇齡是康熙時人,明知“土司”已是當(dāng)時習(xí)見名詞,所以說“蠻司者,土司也”,書名棄“土”從“蠻”,他對“土司”一詞的保留態(tài)度,可能是為了“正名”,也可能是為了與其曾參與撰稿的《明史·土司傳》有所區(qū)隔?!端膸烊珪偰刻嵋分^《蠻司合志》為毛氏“修史所余之稿”,如果是這樣,毛將余稿易名成書也就不難理解。不過,他釋“土”為“蠻”,限定土司的空間范圍,這一認(rèn)識頗值得學(xué)界將土司制度實施空間極大化論者參考。商傳《從土官與夷官之別看明代土司的界定》[1]一文,指出明代土司不包括東北、西北之番夷,并詳辨其中原委,強調(diào)土司為“西南夷來歸者”,與毛奇齡的主張頗可互參。事實上《明史·土司傳序》開宗明義便說“西南諸蠻”,已定了地界,土司各傳分別為湖廣、四川、云南、貴州、廣西,與毛奇齡的“蠻司”地域觀念是一致的?!睹魇贰ね了緜鳌冯m與毛奇齡有很大關(guān)系,但《土司傳》序文內(nèi)容與《蠻司合志·序》還是有些出入,顯然經(jīng)過刪潤,其中的觀點已不僅是毛奇齡的個人見解,而是官修正史的觀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民國初修《清史稿》,將甘肅列為土司,并說明“西番諸衛(wèi)、河州、洮州、岷州、蕃族土官,明史歸西域傳,不入土司傳”,但因“實則指揮同知、宣慰司、土千戶、土百戶,皆予世襲,均土司也”,所以將甘肅列為土司。又引楊應(yīng)琚之言,謂西寧土司“與民雜錯而居,聯(lián)姻而社,并有不習(xí)土語者。故土官易制,絕不類蜀、黔諸土司桀驁難馴也”,可見甘肅土司與西南土司情況不同,“絕不相類”,只因其土官世襲之故便被視為土司,這是土司觀念后來的變化,恰可作為土司原以“西南諸蠻”為范圍之一證。

毛奇齡說:“自古無土司之名”。“土司”之名始于何時?他在《蠻司合志·序》文中并未詳考,但云“有明踵元舊事……乃遍設(shè)官吏,盡布籍屬,于是土司之名興焉”,籠統(tǒng)的說土司之名興于明代;又云“按有明洪武初年,凡西南夷來歸者,即用原官授之,而稽其土官土兵及賦稅差役駐防守御之制,但定詮選,不立征調(diào)。其定詮選法,凡土官名號曰宣慰司……,初皆隸吏部驗封……”意指明代土司與元代土官的一個重要差別就在詮選,以此而論,洪武初年不論是否已有“土司”之名,實際上已有了別于元代土官的土司制度?!肚迨犯濉肪?91《朱彝尊傳》稱“毛奇齡工考據(jù)”①《清史稿校注》(臺北:國史館,1990)第14冊,頁11450。,可惜他雖能辨土司與土官之別,卻未見其詳考“土司”之名首見于何時。

“土司”一詞首見于文獻(xiàn),目前所知,當(dāng)為《明世宗實錄》卷315嘉靖二十五年九月癸酉,貴州巡撫王學(xué)益在條陳中提到的:“各土司目兵”、“永、保、酉陽諸土司”、“諸土司赴調(diào)”、“諸苗恃土司之庇”、“今不重禁土司之黨逆,不可以靖苗”。王學(xué)益條陳中對“土司”一詞的用法,似已十分慣用、自然。在這則記載之后,至嘉靖四十五年,從《明世宗實錄》另可檢得六則有關(guān)“土司”的紀(jì)載。②參:白耀天《土司與土官考辨》(《廣西地方志》,1999年第3期,頁27~32)。白文并指出杜玉亭與日人谷口房男皆認(rèn)為《明實錄》中最早出現(xiàn)“土司”為嘉靖45年,實為失考。惟谷口房男2007年的論文《土司制度論》(《百色學(xué)院學(xué)報》第20卷第3期)仍持舊說。③以“土司”為關(guān)鍵詞檢索中國基本古籍庫中的元人文獻(xiàn),檢得“土司”記載四則,但經(jīng)核對原文,或誤“上”為“土”,或誤“土,司”句讀為“土司”,皆不能當(dāng)作元人文獻(xiàn)已有“土司”一詞之證。以同樣方法檢索明人文獻(xiàn),“土司”見于二百多種文獻(xiàn),近一千五百則,排除誤“上”為“土”與句讀錯誤的情形,還有上千則。初步查考作者或編者的生活年代,這些記載皆未早于嘉靖二十五年。由于《明實錄》采擇大量官方文書,嘉靖朝這批有關(guān)“土司”的紀(jì)載自然成為“土司”名稱溯源的重要根據(jù)。③

“土官”是早就存在的名詞與制度,《元史》關(guān)于土官的記載不勝枚舉。明承元制,自然承襲了“土官”的語意與語境。《明實錄》中自洪武元年以下“土官”之名常見,然至嘉靖二十五年之前未見“土司”之名;洪武年間雖已對土官的州司、銓選、文武隸屬有所更張,但仍稱土官,并未改稱“土司”,“土官”仍是習(xí)慣用語;《明史職官志》無“土司”之名,只有“土官”條目;可見“土司”原非典制名稱。事理非常明顯,“土司”名詞的出現(xiàn),是先有某種事實,而后才有指稱這種事實的名稱。從王學(xué)益條陳的行文可知“土司”已是當(dāng)時慣用語,王并不是第一個使用“土司”的人,這條材料只是證明最遲在嘉靖二十五年已有人在官文書中使用“土司”這個名詞。

由“土官”而“土司”,最初并非經(jīng)由典制政令命名而成,實為語境上的需要與變化自然形成。“土司”名稱出現(xiàn)之前,《明實錄》中已有“土官衙門”一詞,用以指稱土官的衙署,以與土官的職銜或土官本人有所區(qū)別,例證甚多,如《明太宗實錄》卷52永樂四年三月甲寅:“吏部言……及各土官宣慰等衙門舊未有例,今擬宣慰、宣撫、安撫、招討、長官司俱系土官衙門,宜從簡例”;《明宣宗實錄》卷4洪熙元年七月庚寅:“改四川雅州學(xué)正何源為土官衙門吏目”。“衙門”即“有司”,“土官衙門”與“土官”有其語意區(qū)別,“土官衙門”原指宣慰、宣撫、安撫、招討、長官司等“五司”,后逐漸簡化為“土司”,所指也逐漸擴大到其它土官,如稱“諸土司”、“諸土司長官”,往往并非專指“五司”。嘉靖以后,官、私文獻(xiàn)中出現(xiàn)“土司”用語的情形日漸普遍。

土官、土吏由來已久,但不等同于明代才有的“土司”。毛奇齡說:湖貴川云兩廣六省,族別凡數(shù)十種,“歷代迄今各有大姓為領(lǐng)袖”,“皆雄長其地,呼嗾群族,特未嘗建設(shè)州司,隸之詮選,如所稱土官土吏者”,“惟有明踵元舊事,悉加建設(shè)”,“遍設(shè)官吏,盡布籍屬”,“于是土司之名興焉”。毛奇齡認(rèn)為“土司”是明代將土官、土吏“建設(shè)州司,隸之詮選”,“遍設(shè)官吏,盡布籍屬”之后才成立的,土官具備州司衙門與文武詮選制度后才有所謂“土司”?!睹魇贰ね了緜餍颉匪Q“殆有明踵元故事,大為恢拓,分別司郡州縣,額以賦役,聽我驅(qū)調(diào),而法始備矣”,“嘗考洪武初,西南夷來歸者,即用原官授之。其土官銜號曰宣慰司、曰宣撫司、曰招討司、曰安撫司、曰長官司。以勞績之多寡,分尊卑之等差,而府州縣之名亦往往有之”,“以府州縣等官隸驗封,宣慰、招討等官隸武選。隸驗封者,布政使領(lǐng)之;隸武選者,都指揮領(lǐng)之”,皆可在《蠻司合志·序》中找到相同或相近的說法。兩者都強調(diào):與明代以前的土官、土吏相較,明代“土司”在制度上有明顯的改變,也更為完備。由土官、土吏到土司,有一歷史發(fā)展的過程,制度上已不是同一概念,這一“制度有別,名稱自異”的觀念頗為近人所采。王叔武《龔蔭〈中國土司制度〉跋》[2]P1469-1470,便從元、明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差異,說明元代宣慰使司、宣撫司、安撫司雖可“參用土人”,但不可稱“土司”;而明代宣慰、宣撫、招討、安撫、長官各司則可稱“土司”。李世愉《清代土司制度論考》對這個觀點也有所發(fā)揮[3]P3。惟王叔武稱“永樂以后才出現(xiàn)‘土司’一詞”,似無確據(jù)。關(guān)于西南地區(qū)的治理,明代雖承元制,但制度上已有所變化,明初雖沿用“土官”一詞,但漸不能概括與區(qū)分其實際所指,于是先后出現(xiàn)“土官衙門”與“土司”二詞,“土司”可兼指土官及其衙署,遂逐漸通用。

嘉靖以來,“土司”名稱的使用日漸普及,漸為官場習(xí)用。清康熙年間修《明史》,土司入傳,已有共識。毛奇齡曾參與康熙年間纂修《明史》的工作,《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蠻司合志》為毛氏“修史所余之稿”,可證《明史·土司傳》由其撰稿,將兩者比對,相同之處甚多,只是《蠻司合志》的篇幅遠(yuǎn)超過《明史土司傳》,比較接近事實的說法應(yīng)該是后者取材于前者?!睹魇贰窞橥了玖?,但全傳總序并未考述“土司”的由來與定義,只交待了土官、土吏的歷史背景及明承元制后制度上所做的調(diào)整,實不足以解釋《明史》為何以“土司”為傳名。序文甚至連“土司”之名都未出現(xiàn),有失為史傳新篇作序的常理,與毛氏《蠻司合志·序》的筆法大異其趣。

《蠻司合志·序》與《明史·土司傳序》都強調(diào)洪武年間對土官的官職、詮選、隸屬、襲替、賦稅差役、駐防守御等皆有所更張與厘定,其后“威柄漸弛”,“規(guī)取日陋,離叛日生”,嘉靖九年(1530)又做了一次恢復(fù)洪武舊制的厘革,于是“文武相維”。實際恐非如此,《明史》卷313《云南土司》:“今以諸府州概列之土司者,從其始也。蓋滇省所屬多蠻夷雜處,即正印為流官,亦必以土司佐之。而土司名目淆雜,難以縷析,故系之府州,以括其所轄。而于土司事跡,止摭其大綱有關(guān)乎治亂興亡者載之”。“土司名目淆雜,難以縷析”,一語道破明代土司系統(tǒng)、制度的混雜情況與修史者處理上的困窘。明人沈德符《萬歷野獲編補遺》卷4《土司文職》謂:“宣慰司、宣撫司、安撫司、長官司、蠻夷長官司俱為文官,屬吏部文選司除授,是宜竟為左列矣;然查《會典》則又不然,戶部所開州縣凡宣慰司三,僅四川之播州屬焉。四川宣撫司三,一屬戶部,二屬兵部;長官司十六司屬戶,廿九司又屬兵,何也”;“至云南之宣慰司凡七,俱在檄外,即朝貢亦不盡如期,而亦載之戶部版圖中,抑異矣”;“至若湖廣一省,則永順、保靖二宣慰,以至四宣撫、九安撫及諸長官司又俱隸兵部,無一入戶曹者”;“而貴州宣慰一司,則又屬戶部矣。似此職掌分裂,當(dāng)以守土管軍民者與掌兵不同耶?但自宣慰而下,既為文臣,何以俱屬都司鈐轄?又如云南之瀾滄軍民指揮使司,乃武官也,何以又統(tǒng)浪蕖州文官耶?此皆官制之紊當(dāng)議者”;也反映了明代土司、土官隸屬的混亂,甚至宣慰而為都指揮使、布政使、按察使,并非盡如《明史·土司傳序》所稱“以府州縣等官隸驗封,宣慰、招討等官隸武選。隸驗封者,布政使領(lǐng)之;隸武選者,都指揮使領(lǐng)之。于是文武相維,比于中土矣”那般整齊。

“土司名目淆雜,難以縷析”,為《明史》土司各傳、《地理志》、《職官志》、《兵志》中的土司概念與具體所指往往有所出入①參拙作《〈明史〉與〈清史稿〉中的土司概念》,《云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第47卷第3期(昆明:云南師范大學(xué),2015 年3月),頁36~39。提出了背景解釋;沈德符也早已舉證質(zhì)疑;這或許可供欲將“土司”不分時地的歸納之、分類之、整齊之、定義之的研究者參考。

參考文獻(xiàn):

[1]商傳.從土官與夷官之別看明代土司的界定[J].云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4,46(1):38-41.

[2]龔蔭.中國土司制度[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

[3]李世愉.清代土司制度論考[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8.

(責(zé)任編輯:魏登云)

On the Reading of Preface to Man Si He Zhi by Mao Qi-ling

DAI Jin-xin
(Department of History, Furen University, Taibei 106, Taiwan of China)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discussion on Tusi system in Preface to Man Si He Zhi by Mao Qi-ling and with a reference to many materials like Annals of Ming Dynasty, Unofficial Records of Manli Reign Period, etc,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raises some opinions about such questions as the origin of“Tusi”, the areas where Tusi system works and the contradiction about Tusi system itself.

Key words:Tusi system; officials in the Tusi system; Man Si He Zhi

作者簡介:戴晉新,男,臺灣臺北人,臺灣輔仁大學(xué)歷史學(xué)系教授。研究方向:中國史學(xué)史,中國歷史文獻(xiàn)學(xué)。

收稿日期:2015-09-12

中圖分類號:K248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583(2015)-0010-03

猜你喜歡
土司
貴州土司史籍編年系列總序
再論土司制度的終結(jié)
從土司軍事活動窺探土司文化
“土司文化圈”的內(nèi)涵、特征與意義
Fort Besieged
從土司到土司學(xué):中國土司文化研究的新進(jìn)展
——李良品《中國土司學(xué)導(dǎo)論》讀書札記
土司體育文化理論體系構(gòu)建研究
論明清時期湘西土家土司的辦學(xué)和教育
論明清時期湘西土家土司的辦學(xué)和教育
余慶毛氏清朝科舉人物考
屯门区| 德清县| 根河市| 修文县| 佳木斯市| 资兴市| 邻水| 商丘市| 海林市| 保康县| 廊坊市| 兴安县| 陆丰市| 嘉义市| 集安市| 凭祥市| 滦平县| 开鲁县| 长子县| 巴彦县| 龙泉市| 温州市| 巴林左旗| 宜兰市| 宣恩县| 彭泽县| 扶余县| 平罗县| 运城市| 新竹县| 宁乡县| 渭源县| 固始县| 澄城县| 凤阳县| 册亨县| 柯坪县| 苏尼特右旗| 赫章县| 墨脱县| 砚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