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不同于同時代的電影美學追求,馮小剛的電影,在添加了市場的諸多元素后,似乎被大多數(shù)人認為是一種純商業(yè)的文本。然而,作為九十年代以及二十世紀以來最具有票房號召力的導演之一,馮小剛的作品之所以能夠打動觀眾,與其中所蘊含的人文關懷和脈脈溫情,對社會冷暖的洞察是分不開的。本文試圖從這個角度出發(fā),以《甲方乙方》為例,分析馮小剛電影其中所包含的社會層面的溫情表達。
關鍵詞:馮氏喜?。蝗宋年P懷;社會批判
談起馮小剛,人們再熟悉不過了,這位半道出家的的導演憑借其招牌式的賀歲片已經(jīng)創(chuàng)下了不下三十億的票房成績。?
作為和中國第五代導演同時活躍在創(chuàng)作舞臺的代表人物,馮顯然是一個另類。他與他的電影無不顯露出一種特有的氣質(zhì)。有人說,這是一種只有馮小剛才具有的“痞”味。而實際上,這樣的評價正暗合了馮氏電影中一以貫之的社會訴求,這樣的訴求在其早期賀歲片中尤為明顯,具有代表意義的就是其賀歲片的開山之作《甲方乙方》。?
該片講述了姚遠(葛優(yōu)飾)、周北雁(劉蓓飾)、錢康(馮小剛飾)、梁子(何冰飾),三男一女,四個善良智慧而又善解人意的都市自由職業(yè)者開辦了一項名為“好夢一日游”的業(yè)務,主要工作是幫助消費者過一天好夢成真的癮,從而引發(fā)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當然,除了編排奇特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和后來被影迷們熱贊為馮氏幽默的臺詞外,導演還在讓觀眾捧腹中完成了對觀眾一次溫情脈脈的催眠,而當人們醒來之后方才明白,馮小剛所做的,更多的是對社會上一些“病態(tài)”的人們辛辣而無情的嘲諷。?
在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片上映正值中國電影低迷之時。在目睹了張藝謀陳凱歌等第五代導演在國際影壇大紅大紫之后,中國電影不得不面對墻內(nèi)開花墻外香和口碑良好票房慘淡的尷尬處境。而且,第五代導演深邃的電影主題和美學追求使得他們的作品一方面被業(yè)內(nèi)人士嘖嘖稱奇的同時,卻脫離了中國觀眾的審美習慣,以中國觀眾目前的閱讀能力很難理解他們的電影蘊含的晦澀的主題,田壯壯一句“我的電影是為下個世紀的觀眾拍攝的”。與其說是電影人的一種無奈,倒不如看成對當時觀影環(huán)境的概括。當然,這樣的困境是有原因的,九十年代的中國處于強烈的變革時期,而且面臨商品經(jīng)濟大潮的沖擊,這種變革作為比較普遍的社會倫理趨向和價值定勢,不僅會對人們的現(xiàn)實行為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而且在某種程度上預示社會倫理文化變遷的趨向和軌跡[1]。從另一個層面上講,人們已不能滿足于陳張等人題材停留在六七十年代或者更早的以大的社會政治環(huán)境作為背景的文藝片上了,這也從另一個側(cè)面說明,馮氏喜劇的出現(xiàn),更多的是一種必然。?
如果僅從這樣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來理解馮小剛的電影而將之簡單地歸為商業(yè)喜劇片范疇的話,很顯然,我們犯了錯誤。恰恰相反,馮小剛的喜劇電影中同樣充滿著強大的人文關懷和社會表達。結(jié)合本片的人物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編導們用《甲方乙方》作為片名是有明顯寓意的,片中的人物采用二元對立的方式設置:“好夢一日游”開辦者代表的“甲方”和形形色色的顧客代表的“乙方”。在本片中,甲方人物更多的是起到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和揭露乙方心里弊病的作用。在乙方人物選擇上編導們更是下足了功夫:賣瓜的板兒爺(英達飾)夢想當一天巴頓將軍;廚子(李琦飾)因為生活在和平年代,一直夢想成為寧死不屈的義士,體驗一下嚴刑拷打守口如瓶的滋味;過膩了好日子想吃苦的大款(葉京 飾);得了便宜還賣乖的明星(徐帆飾)想做普通人……這樣的夢在常人看來,不僅可笑更顯得愚昧,而正是這些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病人”就這樣被馮小剛搬上了銀幕進行了黑色幽默般的嘲諷?!耙曳健痹诤脡魧嵤┑倪^程中或被戲耍或被他人冷落,得到了事與愿違的結(jié)果。有意思的是,這些顧客明知這只是一個夢,而且這個夢只能做一天,或者說他們知道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尋求自己內(nèi)心的虛假滿足,也僅次而已,然而卻趨之若鶩,諷刺就在這樣看似荒唐的人物對立中顯現(xiàn)出來了。?
如果說這是導演力圖批判的東西的話,那么另外幾個人人物的設置就應該是一種頌揚了:屢遭失戀對生活失去信心的男青年(劉震云飾);在家中作威作福的大男子主義丈夫(傅彪飾);身患絕癥的無房夫婦(楊立新孟赫飾)。在這幾組人物中,甲方乙方已不是簡單的對立,甲方在幫助乙方圓夢的過程中本身也守到了感動與啟迪,這樣的安排不僅升華了電影主題,我想亦是導演借此教育更多的“乙方”的暗示,這也說明批判并不是影片的目的,批判之后的反思才是重要的。?
反觀電影本身,我們不得不佩服編導們天才般的想象力,將深刻而略顯嚴肅的社會主題融入于劇中人物的活動中,并以一種詼諧輕松的方式傳達給觀眾,單憑這一點,影片就具備了其他第五代導演作品不能媲美的藝術價值。除此以外,演員對劇中人物的塑造也極為成功,當然這也得益于影片本身為不同年代無厘頭般跨越而提供的平臺。
400多萬的投資3000多萬的票房,本片在97年的賀歲檔上創(chuàng)造的票房神話即使在今天也是不能相比的。更重要的一個指向是,他傳達出今天電影市場的一個啟示,那就是,良好的電影內(nèi)容生產(chǎn)應當遵循現(xiàn)時社會的社會心理脈絡,不能離開社會發(fā)展的文藝土壤去栽培沒有生命的看似精美的塑料花??紤]到當下電影生態(tài)和內(nèi)容含金量,《甲方乙方》或許帶給我們的,不只是笑聲。
參考文獻:
[1]石秀印.中國社會心理學九十年代前期歷程.社會學研究.1998(01)
作者簡介:袁道武(1989—),男,江蘇鹽城人,陜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戲劇與影視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電影劇本創(chuàng)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