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人格尊嚴權(quán)的基督教論證*

2015-01-23 19:59鄭瓊現(xiàn)吳易澤
關(guān)鍵詞:律法圣經(jīng)基督教

鄭瓊現(xiàn),吳易澤

人格尊嚴權(quán)的基督教論證*

鄭瓊現(xiàn),吳易澤

從教義,特別是從以《圣經(jīng)》為代表的經(jīng)典來判斷,基督教為現(xiàn)代社會的人格尊嚴權(quán)奠定了基本的理論框架和價值論證:人之所以具有人格尊嚴,是因為人是上帝在塵世的投影,是最寶貴的被造物;上帝不偏待任何人,在他眼中人人平等地享有人格尊嚴,因此人格尊嚴權(quán)的主體是普遍的人,具體到每一個個人;基督教宣稱世上沒有義人,侵犯他人是人難以抑制的沖動,因此上帝立下種種律法來保障人的人格尊嚴。可見,基督教從來源、主體、保障三個方面對人格尊嚴權(quán)進行了堪稱系統(tǒng)的論證。在這種意義上,現(xiàn)代各國所謂的“人格尊嚴神圣不可侵犯”,表面上看來自憲法的宣示,骨子里卻來自基督教不厭其煩的論證和教徒發(fā)自內(nèi)心的信仰。

人格尊嚴;尊嚴;平等;圣經(jīng);基督教;神學(xué);上帝

關(guān)于人格尊嚴權(quán)的淵源,學(xué)界做過諸多探討,代表性的觀點有三種:第一種觀點認為,人格尊嚴權(quán)可追溯到古希臘哲學(xué)①參見夏勇:《人權(quán)概念的起源》,北京:中國政法大學(xué)出版社,1992年,第95—99頁;齊延平.:《論古希臘哲學(xué)中人權(quán)基質(zhì)的孕育》,《文史哲》2010年第3期。;第二種觀點認為,基督教的平等人格觀念孕育了人格尊嚴權(quán)②參見夏勇:《人權(quán)概念的起源》,第99—101頁;曾哲:《從圣經(jīng)神學(xué)人格到憲法上人格權(quán)》,《時代法學(xué)》2008年第6期;高珂:《從神學(xué)人格到憲法人格權(quán)的確立》,《東方法學(xué)》2011年第2期。;第三種觀點認為,康德哲學(xué)為人格尊嚴權(quán)的生長提供了養(yǎng)分③參見李累:《憲法上“人的尊嚴”》,《中山大學(xué)學(xué)報》2002年第6期。。這三種看似相互矛盾的觀點卻建立在一個共同的推斷之上:平等觀念為近代民法和憲法中的人格尊嚴權(quán)奠定了基礎(chǔ)。這個推斷在邏輯上是無懈可擊的,但是推斷的前提卻值得商榷,因為這種推斷將人格尊嚴權(quán)假定為近代的產(chǎn)物。我們想要知道的是,古代思想庫真的只是為人格尊嚴權(quán)提供了“平等”這一貢獻?人格尊嚴權(quán)的系統(tǒng)論證真的只是開始于近代的民法和憲法?本文將要展現(xiàn)的是,基督教為人格尊嚴權(quán)奠定了基本的理論框架,從來源、主體、保障三個方面對人格尊嚴權(quán)進行系統(tǒng)的論證。

一、權(quán)利來源論證:“人肖上帝”

在基督教的語境下,人格實際上是作為顯示神的位格的共通詞語④中國法制出版社編:《民法總則論文選萃》,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年,第286頁。?;浇讨械纳袷侨灰惑w的神,其中圣父、圣子、圣靈每一位都擁有神的全部本質(zhì)①王少輝:《圣經(jīng)密碼》,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年,第307頁。。按照《圣經(jīng)》的說法,“我們要按我們的形象,按照我們的樣式造人”②《創(chuàng)世紀》第1章第26節(jié),第2章第7節(jié),第1章第26、28節(jié),第1章第28節(jié)。。在人格尊嚴來源的角度上,基督教的主要觀點是:“人肖上帝”,人的人格來源于神格,因而得以分享上帝的榮光與尊嚴。此外,因為三個原因,人的榮光和尊嚴得以強化:首先是上帝造人與造其他東西的方式有明顯的不同。上帝造日月星辰、飛禽走獸都是通過“一聲令下”,即“神說”有就有,然而上帝造人的時候卻不再是輕松地“一聲令下”,而是經(jīng)由雙手,捧起地上的塵土造的,還將生氣吹在人的鼻孔里,使塵土成為了有靈的活人③《創(chuàng)世紀》第1章第26節(jié),第2章第7節(jié),第1章第26、28節(jié),第1章第28節(jié)。。

其次,還體現(xiàn)在上帝造人的時候,賦予人與其他生命不同的定位和角色——人是管理者和享受者。作為管理者,人要“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④《創(chuàng)世紀》第1章第26節(jié),第2章第7節(jié),第1章第26、28節(jié),第1章第28節(jié)。。上帝還讓人成為尊貴的“享受者”,從上帝創(chuàng)世一周的工作日程,尤其從創(chuàng)世的順序,可以看出人的這一角色:神在創(chuàng)造人的前六天分別創(chuàng)造了光以分別晝夜、創(chuàng)造空氣以分別天地、創(chuàng)造陸地以分別海陸、創(chuàng)造日月星辰以分別明暗,并創(chuàng)造了草木菜蔬、飛禽、海中的生物和昆蟲走獸,直到第六天才造出了人。上帝花了六天把世界的一切創(chuàng)造完畢,而把造人放到最后,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菜蔬植物、飛禽走獸……上帝在造人之前所造的一切,實際是造人的前奏。試想,倘若人是最早被創(chuàng)造的,沒有空氣人將無法呼吸,沒有菜蔬人將無法裹腹……上帝預(yù)備好一切,就是為了讓所造的“人”能夠永久地享受一場盛宴??梢哉f,上帝對“人”的眷顧直接體現(xiàn)在了人在起初是不用勞作就能飽腹的,上帝對人說“將遍地上一切結(jié)種子的菜蔬和一切樹上所結(jié)有核的果子全賜給你們做食物”⑤《創(chuàng)世紀》第1章第26節(jié),第2章第7節(jié),第1章第26、28節(jié),第1章第28節(jié)。,并且建造伊甸園將人安置其中,讓人隨意吃園中除了分別善惡樹之外各樣樹上的果子⑥而現(xiàn)在的人類之所以要“終身勞苦,才能從地里得吃的”,“汗流滿面,才得糊口”,是因為人的始祖亞當(dāng)違背了與上帝的約定,偷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而受到懲罰。。

再次,還體現(xiàn)在上帝對人的不離不棄、費心救贖的良苦用心之中。上帝造人時按照自己的形象賦予人自由意志,是為了賦予“人的人格”,從而與別的受造物區(qū)分開來,得以分享上帝的榮光和尊嚴。當(dāng)人忤逆上帝犯“罪”之后,人的尊貴就更多地體現(xiàn)在了上帝對人的靈魂的救贖計劃上了。被奧古斯丁解釋為亞當(dāng)背離神之罪的“罪”,通俗地說,就是“受造物(人)所做的事情偏離了創(chuàng)造主(上帝)原本的心意”,“意味著人與上帝的一種疏離(alienation)狀態(tài)”⑦張慶熊:《試析基督教和儒家的罪惡觀》,《復(fù)旦大學(xué)學(xué)報》2002年第5期。。人犯“罪”的代價乃是死,死不僅意味生命形式的終結(jié),也意味人與上帝聯(lián)系的終結(jié)⑧陸揚、潘朝偉:《圣經(jīng)的文化解讀》,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08年,第255頁。;人的始祖犯罪之后不僅喪失了原本可以永恒的生命、面臨肉體的消亡,而且與神隔絕,導(dǎo)致靈魂的消亡。面對人的這種慘狀,上帝為人做了什么呢?當(dāng)亞當(dāng)和夏娃犯罪以后用無花果樹的葉子編制裙子,企圖以此遮蓋因犯罪帶來的恥辱,上帝用羊皮取代葉子為人遮羞,既因為羊皮更耐穿,也是為了表明“贖罪”的代價非常大,必須要流血。上帝設(shè)立獻祭的規(guī)例,通過動物流血為人贖罪,預(yù)示神為了要拯救人脫離犯“罪”而付出“死”的代價,神甚至賜下他清白無罪的獨子耶穌,讓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成為“代罪羔羊”。人之所以能讓上帝付出這么大的代價,是因為人是至高者上帝的兒女,是神為自己的榮耀所造的,只比天使小一點,比萬物都高貴?!都s翰一書》中說“我們現(xiàn)在是上帝的兒女”⑨《約翰一書》第3章第2節(jié)。,上帝又被稱為“天父”、“阿爸”,均顯明了“人”的身份——至高者上帝的兒女。

“人肖上帝”這一基督教設(shè)定,是“人”擁有人格尊嚴的前提條件,在強調(diào)人對“上帝”、“造物主”、“神”所抱持天生、自然、至高無上敬畏的同時,也賦予人格尊嚴“神”圣不可侵犯、應(yīng)心懷敬畏地尊重他人人格和尊嚴的涵義?!兑再悂啎分姓f,人是神“為自己的榮耀創(chuàng)造的”⑩《以賽亞書》第43章第7節(jié)。,神看人為寶、為尊?!对娖吠ㄟ^人與天使、人與天地萬物的比較來證明人的尊貴:“人算什么,你竟顧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顧他?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點,并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薄澳闩伤芾砟闶炙斓?,是萬物,就是一切的牛羊、田野的獸、空中的鳥、海里的魚,凡經(jīng)行海道的,都服在他的腳下。”①《詩篇》第8章第4—8節(jié)。原來,在上帝的眼中,人是僅僅比天使略小一點,比世界萬物都高貴的。既然連至高者上帝都把人看得如此重要,人自然也必須受到其他人乃至整個社會最基本的尊重。

二、權(quán)利主體論證:“神不偏待人”

任何人都具有人格的尊嚴,人格尊嚴權(quán)的主體是“人人”、“每個人”,用《世界人權(quán)宣言》第22條的表述,就是“每個人,作為社會的一員,有權(quán)享受社會保障,并有權(quán)享受他的個人尊嚴和人格的自由發(fā)展所必需的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方面各種權(quán)利的實現(xiàn)”。而《圣經(jīng)》對人格尊嚴人人平等的闡釋,可看作此類表述一個悠遠的伏筆。

《圣經(jīng)》從原罪概念出發(fā),推斷出世上沒有義人,從而為人人享有平等的人格尊嚴播下了種子。原罪概念意味著人無法完全達到上帝的道德標準,人無一例外都虧欠了上帝,因此人無論貧富貴賤、能力高低或有其他的分別,如果不真心悔改,回轉(zhuǎn)向神,就不可能罪得赦免。《圣經(jīng)》認為,世上的每個人自出生就遺傳了亞當(dāng)和夏娃的“原罪”,利用了上帝賦予的自由意志選擇違背起初與神的約定,繼而衍生出“謊言”、“驕傲”、“推卸責(zé)任”、“嫉妒”等不好的行為?!妒ソ?jīng)》又說“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條上跌倒,他就是犯了眾條”②《雅各書》第3章第10節(jié)。,而上帝的律法是一套極高的道德標準,在這套標準之下“凡有血氣的,沒有一個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稱義,因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③《羅馬書》第3章19—20節(jié),3章第23節(jié),3章第10節(jié),2章第11節(jié)。,無論是肉體上傷害別人,或是言語上辱罵他人,甚至是在心里對別人起了奸淫的念頭都是觸犯了律法,即犯了罪。在上帝眼中只有義人和罪人的區(qū)別,但“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④《羅馬書》第3章19—20節(jié),3章第23節(jié),3章第10節(jié),2章第11節(jié)。,所有的人都在罪惡之下,“沒有義人,連一個都沒有”⑤《羅馬書》第3章19—20節(jié),3章第23節(jié),3章第10節(jié),2章第11節(jié)。。的確,即便是《圣經(jīng)》中秉承美德的偉人,如亞伯拉罕、大衛(wèi)、彼得和保羅,也總是一直在犯罪⑥[美]約翰·維特著,鐘瑞華譯:《法律與新教:路德改革的法律教導(dǎo)》,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3年,第105頁。,而上帝的律法之中并沒有對“罪”劃分輕重程度,《約翰福音》中文士、法利賽人和一個正在行淫時被抓住的婦女與耶穌對話的故事亦講述了一個道理:人人都是罪人,誰也不能自以為義,否則都只是五十步笑百步。因此,在上帝眼中并沒有“好一點”和“很壞”的罪人的分別,每一個來到上帝審判臺前的人都覺得內(nèi)心有罪,而且在自己的羞恥之下顯得狼狽⑦[法]約翰·加爾文著,趙中輝、宋華忠譯:《羅馬書注釋》,北京:華夏出版社,2011年,第68頁。。同樣的有罪、同樣的羞恥、同樣的狼狽,因此罪人之間是平等的,罪人的人格沒有高低優(yōu)劣之分。

因為世人都犯了罪,因此“神不偏待人”⑧《羅馬書》第3章19—20節(jié),3章第23節(jié),3章第10節(jié),2章第11節(jié)。,而是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吧癫黄奔畜w現(xiàn)在上帝為了挽救他親手所造的寶貴的兒女——“人”,而制定了一個救贖計劃,在這個計劃中人人有份,上帝看重每一個人的得救。《約翰福音》中說:“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雹帷都s翰福音》第3章第16節(jié)。上帝不希望任何人死亡,即“不愿有一人沉淪,乃愿人人都悔改”⑩《彼得后書》第3章第9節(jié)。,既然賜下他的獨生愛子耶穌為人的罪釘死十字架,就是“叫他(耶穌)因著神的恩,為人人嘗了死味”?《希伯來書》第1章第9節(jié)。。這意味著耶穌的死是為每一個人擔(dān)當(dāng)了罪的刑罰。上帝還給所有基督門徒一個共同的大使命,就是命令教會向普天下的人傳講福音,差派傳教士到各國各民中去,不愿意一人滅亡。在《以賽亞書》中上帝發(fā)出呼召:“地極的人都當(dāng)仰望我,就必得救。”實際上是在呼召地上的每一個人都要悔改歸向他才能得到救贖,足可見上帝在他對人的救贖計劃里看重的是每一個人的得救?!都s拿書》中記載了上帝教育只顧慮自己名譽而不考慮別人的先知約拿的故事,闡明了上帝愛惜他所造的人,不分種族膚色,愿意用各種方法促使他們悔改、離開罪惡、歸向上帝。這些說明了這樣的道理:對于上帝而言,每一個人都是受造之物,人人生而平等,并無高低貴賤之分。

在《圣經(jīng)》的記載中,上帝不僅告訴世人他不偏待人,還告誡他的門徒們不可偏心待人,即“既然信奉榮耀的主耶穌基督,便不可按著外貌待人”①《雅各書》第2章第1節(jié)。,并舉例說不可看重穿著華美的富人而輕視衣衫襤褸的窮人?!扼鹧浴分姓f:“富戶窮人,在世相遇,都為耶和華所造。”②《箴言》第22章第1節(jié)。雖然在新約時代猶太人曾經(jīng)誤以為財富是神特別恩待的象征,而貧窮是因為不受神的喜悅,但實際上并不是這樣?!堆鸥鲿分姓f“神豈不是揀選了世上的貧窮人,叫他們在信上富足”③《雅各書》第2章第1節(jié)。,就是反證。圣經(jīng)勸導(dǎo)人們行事公正,不可偏袒:在審判的時候,不可以看人的外貌,要一視同仁;在聽訟的時候也要不分貧富貴賤,不可懼怕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可以因為別人貧窮就搶奪他的東西,也不可以在城門口欺壓困苦的人。這說明《圣經(jīng)》中人的平等并不會因所擁有的財富多少而發(fā)生改變,上帝既嘉許運用聰明才智在公義合法的范圍內(nèi)增加財富,又以不同的方式眷顧關(guān)愛貧窮、匱乏和受壓迫的人,并鼓勵人們無論家財萬貫還是一無所有都可以在信心和生命上富足。中世紀以后,基督教的平等思想從屬靈意義上的平等擴展到經(jīng)濟和政治領(lǐng)域亦追求屬世平等,一直到今天,基督教文化對平等法律價值觀的影響仍是無法忽視的④程乃勝:《基督教原罪論對權(quán)利觀的影響》,《太平洋學(xué)報》2009年第1期。。就主體而言,人格尊嚴權(quán)一律平等,實在是基督教一以貫之的平等傳統(tǒng)的必然產(chǎn)物,而保護人格尊嚴權(quán)的必要條件,就是要明白而且承認每個人都有人格尊嚴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人格尊嚴平等。

三、權(quán)利保障論證:“罪轄制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摩西以前是沒有規(guī)定保護人格尊嚴的律法的。那么圣經(jīng)后來又是為什么制定了律法呢?律法又怎樣規(guī)定了名譽、榮譽、生命、身體、健康、精神、自由等人格尊嚴權(quán)的內(nèi)容呢?換句話說,圣經(jīng)早就已經(jīng)用許多的經(jīng)文和典故體現(xiàn)了人的尊貴和平等,即從正面肯定了人格尊嚴,又為什么要用律法從反面規(guī)定人“不可以做”、“禁止做”的事情來加強對人格尊嚴的保護呢?

基督教堅信人從出生到死亡都無法擺脫罪的轄制,但罪是因為律法的存在而被人們所感知的,律法在“原罪”的救贖中曾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⑤許慧芳.:《原罪的法律隱喻 (上)——兼論西方法律傳統(tǒng)的神學(xué)淵源》,《天風(fēng):中國基督教雜志》2012年第1期。。罪的轄制是指人生于罪惡當(dāng)中,為罪所束縛,按著肉體的本質(zhì)傾向于淫逸、放蕩、邪惡、以自我為中心、反常以及無以言表的病態(tài)⑥[美]約翰·維特著,鐘瑞華譯:《法律與新教:路德改革的法律教導(dǎo)》,第105頁。,而且,罪往往是先于律法而存在的。人為什么會被罪轄制?在人的始祖亞當(dāng)被逐出伊甸園以后,很快就發(fā)生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宗謀殺案”,而這僅僅是因為該隱嫉妒上帝看重他兄弟亞伯和亞伯的祭物,而不看重他和他的祭物。當(dāng)人在世上漸漸多了起來,就已經(jīng)讓上帝看見了很大的罪惡因著人肉體的情欲而產(chǎn)生。因為人“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⑦《詩篇》第51章第5節(jié)。,而由罪而生的惡欲又在人的身體里面“結(jié)成死亡的果子”。那么情欲作何解釋呢?“情欲的事都是顯而易見的,就如奸淫、污穢、邪蕩、拜偶像、邪術(shù)、仇恨、爭競、忌恨、惱怒、結(jié)黨、紛爭、異端、嫉妒、醉酒、荒宴等類?!雹唷都永珪返?章第19—21節(jié)。人不可能沒有一點點情欲,但圣經(jīng)中說當(dāng)人屈服肉體、順從情欲的時候,就已經(jīng)把自己賣給罪了,即會做上帝所不喜悅的惡事,如貪財、貪色等,并受到罪牢固的捆綁和轄制,從而做出損害別人人格尊嚴的事情。上帝為此憂傷甚至后悔造人,但因為慈愛的上帝恨惡“罪”但憐憫“罪人”,于是律法出現(xiàn)的目的除了界定什么是罪,從而規(guī)范人的行為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叫人曉得真正的良善與圣潔,并警惕因為自身的軟弱、無能而容易犯罪的事實,從而節(jié)制情欲,減少對神的悖逆以及對別人的侵犯。

那么,律法又是如何啟示了罪,如何保護了人格尊嚴呢?對于“生命”、“自由”等廣義人格尊嚴權(quán)的保護,基督教的經(jīng)典和律法有很多規(guī)定,此不贅述。而狹義人格尊嚴權(quán)的保護,如禁止用任何方法對他人進行誣告、陷害、侮辱、誹謗等,也被納入了基督教的視野:“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總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薄耙磺锌喽尽篮?、憤怒、嚷鬧、毀謗,并一切的惡毒,都當(dāng)從你們中間除掉?!雹佟兑愿ニ鶗返?章第28—32節(jié)?!妒ソ?jīng)》多次借著先知曉諭百姓不可毀謗、不可蔑視鄰舍、不可造謠、不可作偽證等等?!妒ソ?jīng)》看重人的名譽,因為“名譽強如美好的膏油”②《傳道書》第7章第4節(jié)。。被封為圣經(jīng)律法中憲法的“十誡”中,就有“不可做假見證陷害人”一條③《馬太福音》第19章第18節(jié),第6章第25節(jié)。,禁止各種形式的偽證、不誠實、欺詐、誹謗和其他有損他人在共同體內(nèi)的名譽或身份的言行④[美]約翰·維特著,鐘瑞華譯:《法律與新教:路德改革的法律教導(dǎo)》,第149頁。。上帝非常厭惡誣告陷害的行為,并明示了誣告陷害別人的后果:作假見證陷害弟兄的人,要待他如同他想要待的弟兄。拿伯與亞哈的事件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亞哈為了得到拿伯的葡萄園,指使兩個匪徒作假見證,誣告拿伯謗瀆神和王,導(dǎo)致拿伯被眾人打死。神知道后非常憤怒,對亞哈宣判道:“我必使災(zāi)禍臨到你,將你除盡,凡屬你的男丁,無論困住的,自由的,都從以色列中剪除……凡屬亞哈的人,死在城中的,必被狗吃;死在田野的,必被空中的鳥吃?!雹荨读型跫o上》第21章第21—24節(jié)。另外,在原本只是禁止殺人、暴力、傷害等不法行為的十誡“不可殺人”條,耶穌向人解釋的時候,還將因為在心里憤怒而暗自辱罵、侮辱、蔑視別人是“拉加”、“魔利”(有白癡之意)的行為后果,與親手殺人相提并論,都要接受審判甚至地獄的火,可見上帝亦是將人的名譽與人的生命看得同樣重要,嚴禁毀損他人名譽。上帝教導(dǎo)人民“不以舌頭讒謗人,不惡待朋友,也不隨伙毀謗鄰里”⑥《詩篇》第15章第3節(jié)。。無論是公開指責(zé)(即誹)或是背后議論(即謗)的行為,圣經(jīng)律法都是嚴加禁止的。耶穌在登山寶訓(xùn)中專門說道“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⑦《馬太福音》第19章第18節(jié),第6章第25節(jié)。,就是說人自己本身就是一個罪人,所以不能看不到自己的過錯而百般挑剔別人。新約圣經(jīng)“論斷”一詞出現(xiàn)了24次⑧倪光道:《你們不要論斷人》,《天風(fēng):中國基督教雜志》2013年第11期。,耶穌教導(dǎo)人們不能彼此批評,“人若批評弟兄,論斷弟兄,就是批評律法,論斷律法。你若是論斷律法,就是不尊信律法,乃是判斷人的”⑨《雅各書》第4章第11,12節(jié)。。創(chuàng)世之初本是沒有律法的,天國也是沒有律法的,律法只是上帝頒布給被罪轄制,并隨時可能侵犯別人的“罪人”的,因此《圣經(jīng)》對人的人格尊嚴的保障自然也就體現(xiàn)在這律法之中了。

在制定了律法之后,神的審判成為保護人格尊嚴最終也是最有力的武器。上帝不讓人論斷別人,因為人沒有憑一己之意就在心里主觀臆斷地為他人定罪的權(quán)力,“設(shè)立律法和判斷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滅人的神。你是誰,竟敢論斷別人呢”⑩《雅各書》第4章第11,12節(jié)。?“時候未到,什么都不要論斷,只等主來”?《哥林多前書》第4章第5節(jié)。。意思是只有神能夠評價眾人,給人定罪。神曉諭那些試圖陷害兄弟的作假證者,他們犯下了非常嚴重的惡,必須將其毫不留情地處死。而同時神在“暗處”亦會“懲罰”那些侮辱、毀謗別人的人?!睹駭?shù)記》就記載了女先知米利暗和亞倫毀謗摩西,然后遭到神的斥責(zé)的事情。上帝讓米利暗因此長了大麻風(fēng),并把她關(guān)在營外七天以示懲罰。不管什么時候,神的公義審判是最權(quán)威且有力的保障,神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yīng)”①《羅馬書》第12章第19節(jié)。,讓侵犯別人人格尊嚴的人時刻憂慮,心里失去原本的平安和喜樂,也是神懲罰的方法之一。除了親自審判,為了維持人在世俗社會有秩序的生活,神將他審判的職分分給了某些特殊的人,使神審判之前,亦有世俗的審判成全律法對于人格尊嚴的保護。就如馬丁·路德所說:“上帝設(shè)立了人類必然要生存其中的兩個國度……‘地上之國’和‘天上之國’,地上之國是被造物的領(lǐng)域,是自然生活和市民生活的領(lǐng)域,人在其中靠理性和法律行事……上帝為兩個國度都預(yù)設(shè)了稱義和公義、政府和秩序、真理和知識?!雹冢勖溃菁s翰·維特著,鐘瑞華譯:《法律與新教:路德改革的法律教導(dǎo)》,第6頁。上帝在地上的國里設(shè)置了族長、祭司、審判官、國王等,讓他們運用神的律法為人們作日常生活中的法律裁決,即處理偷竊、鄰里糾紛、各種爭執(zhí)與訴訟以及主奴、家庭關(guān)系等問題和事務(wù)③侯朝陽:《試析〈圣經(jīng)〉中的審判觀念》,《宜春學(xué)院學(xué)報》2009年第3期。。這些人作為神審判權(quán)力的分擔(dān)者,必須明白神的律法公義并且圣潔,從而成為保障人格尊嚴律法得以實現(xiàn)其目的的有效環(huán)節(jié),世俗的審判和神的審判共同成全了律法對人格尊嚴的保護。

有人總結(jié),基督教給西歐乃至更廣闊的世界帶來的貢獻之一,就是通過宣傳人由神創(chuàng)造、由基督拯救,因而在神面前人是平等的說教,確立了人類尊嚴思想,它構(gòu)成了中世紀以后西歐人類觀的基本哲學(xué)④中國法制出版社編:《民法總則論文選萃》,第282頁。。這種總結(jié)的確揭示了基督教對人格尊嚴權(quán)形成的一大貢獻。不僅如此,基督教關(guān)于“人格”、“尊嚴”、“人性”、“平等”之類的觀念已經(jīng)塑造了西方人的習(xí)慣甚至靈魂:“人肖上帝”這一對人的基本認識和判斷,為人格尊嚴權(quán)的存在進行了最充分的正當(dāng)性論證,這種論證的說服力遠遠超過了塵世法律的說服力。“人格尊嚴不受侵犯”這一上帝的律法,“在各種各樣的宗教活動中被不斷反復(fù)、理解、領(lǐng)會,從而一次比一次更深地觸動人的心靈,并在付諸實踐的過程中又一次次被認同、肯定、強化和鞏固,從而呈現(xiàn)一種良性流動的內(nèi)化狀態(tài)”⑤鄭云波:《世俗法律與上帝律法之局部比較》,許章潤等:《法律信仰——中國語境及其意義》,桂林: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3年,第122頁。。正是這種意義上,人格尊嚴不受侵犯與人的信仰實現(xiàn)嫁接,獲得了確信、承諾、行動和保障。

如果說法律賦予宗教社會性,那么宗教則為法律提供精神、方向和獲得尊敬、信仰所需的神圣性⑥[美]伯爾曼著,梁治平譯:《法律與宗教》,北京:中國政法大學(xué)出版社,2003年,第12頁。。然而,中國缺乏基督教的傳統(tǒng),基督教對中國幾百年的傳教努力只取得了一個付諸東流的結(jié)果。對此,我們大多會有一種民族自豪感。但美中不足的是,在中國語境下,我們面臨的還有這樣的問題:即使我們順應(yīng)人格尊嚴不可侵犯的法學(xué)說服,又怎樣避免某些情景下被怒火、嫉妒等自我情緒的攪擾而沖動地侵犯他人人格尊嚴?正是按照這種思路,我們查考基督教教義,展示人格尊嚴權(quán)的基督教論證,并試圖彰顯本論文的價值所在。

【責(zé)任編輯:李青果;責(zé)任校對:李青果,趙洪艷】

D90_059

A

1000_9639(2015)01_0153_06

2014—06—26

鄭瓊現(xiàn),中山大學(xué)法學(xué)院副教授(廣州510275);

吳易澤,中山大學(xué)法學(xué)院碩士研究生(廣州510275)。

猜你喜歡
律法圣經(jīng)基督教
基督教與葡萄文化——以《圣經(jīng)》為中心的考察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從立法的角度論證正義高于律法
楊岳赴蘇北調(diào)研農(nóng)村基督教工作
在一朵雪花上輪回
意見領(lǐng)袖們的“不老圣經(jīng)”
試論我國的法治與德治
《哈姆雷特》的《圣經(jīng)》敘事原型考證
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演變
試析多神教學(xué)者眼中的“叛教者”皇帝拜占庭皇帝朱利安研究系列論文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