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褦襶”詞義考*

2015-01-23 19:59吳吉煌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1期
關鍵詞:官話刻本本義

吳吉煌

“褦襶”詞義考*

吳吉煌

“褦襶”一詞首見于三國魏人程曉《嘲熱客》詩,本義為“夏笠、涼笠”?!把斠y”的詞義有兩種不同的理解:第一,因其作為“夏笠、涼笠”的形制特點,在本義基礎上引申有“厚重臃腫”、“襤褸、破敗”等義。第二,“褦襶”由程曉詩義典故化,有“不曉事”、“勞碌奔波”義。

褦襶;褦襶子;典故詞;《廣應官話》

“褦襶”一詞首見于三國魏人程曉《嘲熱客》詩①程曉《嘲熱客》詩或題為《三伏詩》、《伏日行》、《伏日詩》。除引前人說外,下文通稱《嘲熱客》,或稱“程詩”。,宋以后詩文中常見,現代漢語多種方言仍沿用?!掇o源》、《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均加收釋。學者們也發(fā)表了不少文章討論“褦襶”的詞義。王云路、方一新考訂中古漢語中“褦襶”有“愚蠢”義,“猶今言‘呆傻’”②王云路、方一新:《中古漢語語詞例釋》,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286—287頁。。李家樹、黃靈庚指出,“褦襶”主要有“莽撞、魯莽(不曉事)”、“糊涂”、“不合時宜”三種意義③李家樹、黃靈庚:《釋“褦襶”》,《辭書研究》2008年第3期。?!稘h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除“涼笠、暑笠”及“愚蠢、不曉事”義外,還有“衣著厚重臃腫的樣子”、“癡迷失態(tài)之狀”、“累贅”等義項。本文在前彥時賢論述的基礎上著重討論:“褦襶”的本義是否為“暑笠”;“褦襶”的“不曉事”義的由來;辭書失收的其他義項及相互關系④本文主要討論“褦襶”在傳世文獻中的詞義,現代漢語各方言中“褦襶”的詞義暫不在討論范圍中。。

一、“褦襶”本義考索

之所以要討論“褦襶”的本義,主要基于兩個方面的考慮:首先,主要工具書雖均立“暑笠”為第一義項,將其視作本義,但所舉文例均為《西溪叢語》、《證俗文》、《正字通》等筆記考證或古代字書中關于程曉《嘲熱客》中“褦襶”詞義的討論,未提供其他實用辭例,而歷代學者對程詩“褦襶”的詞義又多有爭議。其次,只有確定了“褦襶”的本義,才能更好地理順引申義,把握引申義和本義的關系。

就筆者所見,最早指明“褦襶”有“暑笠”義的是唐代的王叡(號炙轂子),其說見宋代姚寬《西溪叢語》卷下:

杜甫《送高三十書記》云:“觸熱向武威?!背虝浴度姟吩?“今世褦襶子,觸熱到人家?!睋吨?/p>

轂子》云:“褦襶,笠子也。”《集韻》:褦,音奈;襶,音戴。二字,不曉事也。①姚寬撰,孔凡禮點校:《西溪叢語》,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第86—87頁。標點略有改動。

姚氏此處旨在揭示杜詩“觸熱”一語典出程詩,附帶解釋詩中“褦襶”之義。一引王叡說,以“褦襶”為“笠子”。又引《集韻》釋“褦襶”為“不曉事”。對于二說是非,姚氏未做決斷??梢?,宋人對于程詩“褦襶”及“褦襶子”為何義已有爭論。

程詩見錄于《藝文類聚》、《初學記》、《太平廣記》,多有異文。宋人吳曾《能改齋漫錄》:

豫章《次韻錢穆父贈松扇》詩云:“可憐遠度幘溝溇,過堪今時褦襶子?!薄夺屆吩?褦襶子,不曉事之稱也。出晉程曉詩,見《藝文類聚》、《初學記》二書。其詩云:“平生三伏時,道路無行車。閉門避暑臥,出入不相過。今世褦襶子,觸熱到人家。主人聞客來,嚬蹙奈此何。揺扇胛中疼,流汗正滂沱。傳誡諸高明,熱行宜見訶?!薄端囄摹贰ⅰ冻鯇W》二書所載無少異。惟《太平廣記》載《啟顏錄》有晉程季明《嘲熱客》詩曰:“……今代愚癡子,觸熱到人家。主人聞客來,嚬蹙奈此何。謂當起行去,安坐正咨嗟。所說無一急,吟何多。揺扇胛中疼,流汗正滂沱。莫謂為小事,亦是人一瑕。傳誡諸朋友,熱行宜見呵。”此詩比前本多三韻。意前二本非全文也。一以為“褦襶子”,一以為“愚癡子”,其末又以“訶”為“呵”,當有辨其非是者……宋景文本多字韻下有兩句云:“疲倦向之久,甫問君極那。”②吳曾:《能改齋漫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100頁。

《太平廣記》的異文說明時人或將程詩“褦襶子”理解為“愚癡子”。大約同時的高似孫在《緯略》卷6引《聲類》:“褦襶,不曉事之稱也?!雹鄹咚茖O:《緯略》,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93頁。宋代學者大多認為程詩中的“褦襶”為“不曉事”之義,“褦襶子”為“不曉事之人”。

明代學者則大多認為程詩“褦襶”是“涼笠”義,“褦襶子”指“戴涼笠之人”。

卓明卿《卓氏藻林》:

褦襶子,音柰戴。暑月見人為褦襶子,惡客也。褦襶,涼笠也。言戴涼笠之人。④卓明卿:《卓氏藻林》卷3,明萬歷八年刻本。

彭大翼《山堂肆考》:

程曉《伏日詩》:“……今世褦襶子,觸熱到人家……”按:褦襶,涼笠也。褦襶子者,言戴涼笠之人也。⑤彭大翼:《山堂肆考》卷11,明萬歷二十三年刻本。

張自烈《正字通》直斥宋人以程詩“褦襶”為“不曉事”之非:

從詞義上看,唐代王叡和明代學者將程詩“褦襶”釋為“夏笠”,認為“褦襶子”本指“戴夏笠之人”是正確的。宋人將程詩中的“褦襶”釋為“不曉事”或者“愚癡”,則主要從詩義著眼。這一問題下文再作討論。

除了專門的札記考訂外,詩文中亦有“褦襶”指“夏笠、涼笠”的用法。如:

仰看月影卜年豐,中有老農擁褦襶。⑦凌義渠:《凌忠介公集》卷1,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97冊,第387頁。(凌義渠《戲為麥燈歌》)

擔夫暫息廢褦襶,行子久坐思衣裳。⑧杜濬:《變雅堂遺集》詩集卷2,清光緒二十年黃岡沈氏刻本。(杜濬《大椿樹歌》)

客自褦襶來,我當科頭出。①王世貞:《弇州四部稿》卷45,明萬歷刻本?!把斠y”與“科頭”相對,用為動詞,指“戴笠”。(王世貞《暑日見客》)

從上引諸例可見,“褦襶”本義指“夏笠、涼笠”。在詩文中可活用為動詞,指“戴夏笠”。除程曉詩外,工具書可在本義“夏笠、涼笠”下增補相應辭例。

二、“褦襶”的“不曉事”義的由來

“褦襶”的本義既為“夏笠、涼笠”,為何會有“不曉事”之義?宋明學者對此也有分析。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載《漫叟詩話》:

《古樂府詩》云:“今世褦襶子,觸熱向人家?!毖斠y,《集韻》解之云:“不曉事?!庇嗨匚窡?,乃知人觸熱來人家,其謂不曉事宜矣。②胡仔纂集,廖德明校點:《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第409頁。王肯堂《鬰岡齋筆麈》:

字書釋“褦襶”為“不曉事”,而不知何以皆從衣。或云:即今暑月所戴涼笠,以青繒綴簷而蔽日者也。暑月戴此訪人,其不曉事可知。③王肯堂:《鬰岡齋筆麈》卷3,明萬歷三十年王懋錕刻本。

上引二說認為:程詩“褦襶子”本指“戴夏笠之人”,因酷暑戴笠訪人不合時宜,故“褦襶子”乃“不曉事之人”。因此“褦襶”也有了“不曉事”之義。也就是說,“褦襶”的“不曉事”義,并非由本義“夏笠、涼笠”引申而來,而是從程詩的詩義濃縮承襲而來的。

“褦襶”在現存唐代文獻中并未見用,宋明學者討論“褦襶”詞義所鉤稽的前代文獻也不外乎程詩《嘲熱客》。除名物考訂的札記外,宋明以后使用“褦襶”及“褦襶子”的文例有相當部分是對程詩的承襲或化用,“褦襶”及“褦襶子”的涵義與《嘲熱客》的詩義密切相關。如:

頗遭褦襶驚午夢,正坐熱行官不呵。④張耒:《張右史文集》卷12,《四部叢刊》影宋舊鈔本。(張耒《暑毒不可過又每為賓客見擾午寢不安奉懷邠老之無事也》)

因悲褦襶子,不肯過閑門。⑤嚴怡:《嚴石溪詩稿》卷3,明萬歷五年劉效祖刻本。此反用程詩義,以言門庭冷寂。(嚴怡《五月炎蒸甚三十首》其十三)

且喜過門無褦襶,卻憐涴壁有寧馨。⑥元好問編:《中州集》丙集,《四部叢刊》影元刊本。(王子端《夏日》)

上舉詩文大多包含“褦襶(子)、過門、訪客”等要素,所表達的內在涵義與程詩基本相當。最初的“褦襶”只是一個普通的名物詞,而后來文人使用的“褦襶”、“褦襶子”則更多地是有典可尋的“典故詞”。

李運富指出:“‘典故詞’是指由典籍中故有的某個事件或語段通過變異而形成的詞,變異前的事件或語段就是變異后的典故詞的‘典源’。典故詞除了必須有典源外,還得具有‘典面’(與典源相關的語符形式)、‘典義’(與典源相關而與典面字詞原義不同的意義)和‘典例’(隱去典源而出現典面的用語)?!雹呃钸\富:《論“典故詞”的詞典處理——以〈辭源〉“射”字頭為例》,《中國語言學(第六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116頁。

所謂“典源”是指“典籍中故有的某個事件或語段”。從現存的文獻看,“褦襶”和“褦襶子”最早見用于程曉《嘲熱客》。詩歌描寫的是戴著夏笠不畏酷暑登門造訪而給主人帶來諸多不適的行為。這個場景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戴夏笠的訪客,也就是“褦襶子”和“褦襶”,這就成了“典面”。從字面上看,“褦襶”本指“夏笠”,“褦襶子”本指“戴夏笠之人”。進入程詩描繪的場景后,“褦襶子”卻成了不合時宜、不受主人歡迎的訪客,與下文“諸高明”相對,指“不曉事之人”。后代詩文所用的“褦襶子”與典面“褦襶子”的原義“戴夏笠之人”不同,不一定指酷暑時節(jié)頭戴夏笠的訪客,而只是單純地指不通人情世故,行為不合時宜的“不曉事之人”。如:

反嗤褦襶子,但守一經笈。①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卷2,《四部叢刊》影明嘉靖本。(王安石《用前韻戲贈葉致遠直講》)

邊事如此,悮國何人?比極壞難支,乃責之褦襶子曰:“非爾不可?!眳^(qū)區(qū)一身不足惜,其如疆事何哉?②孫傳庭:《白谷集》卷4,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96冊,第324頁。(孫傳庭《答東撫札》)

前者指不曉得變通,只知道固守經籍的人;后者則是自謙之詞,稱自己是不曉得如何應對邊事,無力處理疆事的人。

綜上所析,宋明以后詩文中使用的“褦襶子”已經成了一個“典故詞”,常指“不曉事之人”,“褦襶”亦因而有了“不曉事”之義。

王云路、方一新舉程詩“褦襶”在《太平廣記》卷253中異文作“愚癡”,指出中古漢語中“褦襶”有“愚蠢、呆傻”義。傳世中古漢語文獻中“褦襶”僅見用于程詩。如上所論,從詞義上講程詩中的“褦襶”并非表“愚蠢、呆傻”義。

“褦襶子”異文作“愚癡子”,只能說明在程詩的特定語境中,“褦襶子”義同“愚癡子”?!把斠y子”的本義是“戴夏笠之人”。脫離程詩語境,這種人本不一定是“愚癡子”?!短綇V記》異文作“愚癡子”只是詩義上的大體相當,不能由此得出程詩中“褦襶”義同“愚癡”的結論。

王云路、方一新認為:“‘誒詒’、‘哀駘’與‘褦襶’皆音近,義相關,愚蠢癡呆義與恍惚失魄相近,而丑陋與呆傻亦往往相關。”③王云路、方一新:《中古漢語語詞例釋》,第286—287頁。從引申關系上看,這一論斷未必能夠成立。以《說文解字》為例,其中與“癡”、“愚”義相關的詞語,如“癡、佁、顡、忥、愚、戇、憃”等,均無與“恍惚失魄”、“丑陋”相關的引申義;而與“丑陋”義相關的詞語,如“醜、亞、、頦、、婎、婓”等,也無與“愚蠢、呆傻”相關的引申義。

綜上所論,我們認為“褦襶”的“不曉事”之義與本義“夏笠、涼笠”沒有詞義引申關系,它是由程詩“褦襶子”濃縮而來。經由典故化的過程,“褦襶”具有了“不曉事”義。

三、辭書失收的其他義項及相互關系

辭書中“褦襶”的釋義可分為兩大類。以《漢語大詞典》為例,一類為:“1.夏天遮日的涼笠?!薄?.謂炎暑戴笠?!薄?.衣服粗厚臃腫貌?!薄?.引申為累贅?!绷硪活悶?“3.愚蠢無能;不懂事?!薄?.形容癡迷失態(tài)之狀?!?義項4可商,詳后文)前一類詞義由本義“夏笠、涼笠”引申而來;后一類詞義則由典故詞“褦襶子”濃縮而來。除以上義項外,還有幾個義項需要補充:

(一)“褦襶”有“勞碌奔波”義

程詩描繪的“褦襶子”從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特點:在主人看來,“褦襶子”暑日登門不合時宜,不曉人事;從訪客的角度看,“褦襶子”暑日奔波,辛苦勞頓。前一視角使得“褦襶子”、“褦襶”典故化,有“不曉事之人”、“不曉事”義,前文已有詳論。以下僅舉與后一視角相關的用例:

可憐遠度幘溝溇,適堪今時褦襶子。④黃庭堅:《豫章黃先生文集》卷2,《四部叢刊》影宋乾道刊本。(黃庭堅《次韻錢穆父贈松扇》)

獨憐褦襶子,仆仆疲道路。⑤帥機:《陽秋館集》卷15,清乾隆四年修獻堂刻本。(帥機《苦熱》)

寧憐褦襶子,觸暑候峩冠。⑥余縉:《大觀堂文集》卷6,清康熙三十八年刻后印本。(余縉《自憐》)

上舉三例均言道路驅馳之苦。詩中“褦襶子”或是詩人好友,或是作者自況。與程詩嘲笑“褦襶子”不同,作者對“褦襶子”心懷同情和憐憫。從這個角度看,“褦襶子”指的是勞碌奔波之人。

安知褦襶子,百年苦刺促。①邵長蘅:《邵子湘全集·青門簏稾》卷2,清康熙刻本。(邵長蘅《仲夏(不陶不杜閑自用我法)》)

誰家褦襶子,流汗逐浮名。②陸世儀:《桴亭先生詩集》卷5,清光緒二十五年唐受祺刻本。(陸世儀《次韻陳皇士閉關詩四首》其一)

如何褦襶子,塵埃滿胸臆。③李兆齡:《舒嘯閣詩集》卷6,清乾隆李渭刻本。(李兆齡《雜興七首》其五)

試觀褦襶子,有若窮相驢。④朱彝尊:《曝書亭集》卷22,《四部叢刊》影清康熙本。(朱彝尊《過龔御史翔麟田居留飲即席賦》)

上舉四例中,詩人表達了與“褦襶子”截然不同的志向——脫離塵世的紛擾、消卻對名利的追逐,做像老聃、陶淵明一樣“幽棲”的隱士。與之相對的“褦襶子”則是“塵埃滿胸臆”,“流汗逐浮名”,“百年苦刺促”,“有若窮相驢”。這樣的“褦襶子”指的是執(zhí)著于世俗名利,勞碌奔波之人?!把斠y”因而也有“勞碌奔波”之義。如:

向者足下過金陵時,方苦應試之士麕集,褦襶報謁,揮汗成雨。⑤王世貞:《弇州續(xù)稿》卷181,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84冊,第591頁。(王世貞《答華孟達》)

連日以水災為桑梓作說客,褦襶奔走,揮汗賦此,極不愜意。⑥王世貞:《弇州續(xù)稿》卷20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84冊,第861頁。(王世貞《詹東圖》)

流汗送迎,褦襶報謁。凌晨出門,薄暮始歸。⑦王世貞:《弇州續(xù)稿》卷20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84冊,第900頁。(王世貞《答胡元瑞》)

上舉三例雖言“揮汗”、“流汗”之熱,但“褦襶”已非實指“夏笠”或“戴夏笠”,而指勞碌不休。還有一些文例與暑熱無關,只表“勞碌奔波”義。如:

天近都城暑不炎,晚來涼氣雨馀添……翻思褦襶江南日,冠服何繇得整嚴。⑧王紱:《王舍人詩集》卷4,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37冊,第134頁。(王紱《三次前韻》)

仆以考績至淮陰,而有叨轉之命,返棹歸里,得一哭亡弟撫病妻,且免車馬褦襶之勞,于私便矣。⑨王世貞:《弇州續(xù)稿》卷202,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84冊,第851頁。(王世貞《劉日孚》)

初夏名園靜,虛潭亂木高。千章遮赤日,一徑入寒濤。坐臥煩全滌,行吟暑可逃。卻嗟褦襶客,終日苦塵勞。⑩費錫璜:《掣鯨堂詩集》卷9,清康熙刻本。(費錫璜《千章夏木清》)

李家樹、黃靈庚認為“褦襶”的意義主要有三種:一本東晉程曉詩,謂莽撞、魯莽,亦“不曉事”之意也;二謂“糊涂”之意;三謂“不合時宜”之意?李家樹、黃靈庚:《釋“褦襶”》,《辭書研究》2008年第3期。。兩位學者指出“褦襶”的“不曉事”義“本東晉程曉詩”,實際上也認為“不曉事”義乃由程詩典故化而來。不過如上文所述,在主人看來訪客的“不曉事”,是其暑日造訪的“不合時宜”,而非強調其“莽撞、魯莽”。兩位學者在文章中釋為“莽撞、魯莽”即“不曉事”義的辭例,可以從主客兩個不同的視角,區(qū)分為“不合時宜、不曉事”和“勞碌奔波”兩種不同含義。例如:

(1)“不合時宜、不曉事”義。

門無褦襶軒車過,草廬寂寂南陽臥。?李彭:《日涉園集》卷5,民國豫章叢書本。(李彭《謝人見過》)

遭逢褦襶子,此事又中奪。?林季仲:《竹軒雜著》卷1,清光緒刻本。(林季仲《秋熱次高仲貽韻》)

心閑逢事懶,褦襶且休來。①吳錫疇:《蘭皐集》卷2,民國宋人集本。作此義理解的辭例還有:李正民《大暑呈彥章內翰》、朱松《招民表》、趙蕃《連雨有作》、魏了翁《次韻外舅楊崇慶以詩相招三首》其三。(吳錫疇《夏日》)

(2)“勞碌奔波”義。

觸熱褦襶幾許,我生何艱哉。②晁說之:《嵩山文集》卷4,《四部叢刊續(xù)編》影舊鈔本。(晁說之《夜行自戲六五言》)

我非褦襶兒,亦爾困馳騖。③汪藻:《浮溪集》卷29,清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作此義理解的辭例還有:黃彥平《樂府雜擬》其七、樓鑰《即事》、王炎《黃一翁自郡城回》、沈與求《次韻學士兄見一亭》、敖陶孫《用韻謝竹主人陳元仰》、劉辰翁《褦襶子》。(汪藻《尤袤大暑留召伯埭》)

文章所謂的“糊涂”義,確切地講也是指“勞碌奔波”。如:

紛紛褦襶久相忘,只憶僧齋晝夢長。④朱松:《韋齋集》卷6,《四部叢刊續(xù)編》影明本。(朱松《雜小詩八首》其五)

此生渾褦襶,秋鬢漸鬅鬙。⑤馮時行:《縉云集》卷2,清趙氏小山堂鈔本。(馮時行《和楊團練元韻》)

赤日黃塵褦襶忙,放翁湖上獨相羊。⑥陸游:《劍南詩稿》卷21,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62冊,第370頁。陸游《夜行》、《發(fā)書畫還故山戲書》二詩中的“褦襶”亦當釋為“勞碌奔波”。陸游《夏日》:“孤舟正作笭箵夢,九陌難隨褦襶忙?!痹娭小案牴摗敝附O釣之樂,“褦襶”當指“勞碌奔波之人”。《辭源》釋為“暑日謁客”,可商。(陸游《夏日》)

《漢語大詞典》“褦襶”下立義項“4.形容癡迷失態(tài)之狀”,辭例為《水滸記·剽劫》:“把青蚨幾貫易縹清,酩酊何辭褦襶行?!薄稘h語大字典》將此處“褦襶”釋為“喻失儀狀”。我們認為這兩種解釋均值得商榷。

《水滸記》中“把青蚨幾貫易縹清,酩酊何辭褦襶行”是眾軍士的唱詞,“褦襶”是軍士們抱怨酷熱的天氣里勞碌不得息(押送生辰綱),并非指喝酒后癡迷失態(tài)的樣子。后代文獻中,亦常稱“勞碌奔波”為“褦襶行”,如:

熱場熱客自營營,冷眼看他褦襶行。⑦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卷6,清道光振綺堂刻本。(梁紹壬《燕臺小樂府》)

我亦南方客,湖湘褦襶行。⑧石韞玉:《獨學廬稿·初稿》卷7,清寫刻獨學廬全稿本。(石韞玉《苦熱》)

由此可見,“褦襶”并無“形容癡迷失態(tài)之狀”、“喻失儀狀”義,該義項當刪。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從程詩典故化而來的“褦襶子”有兩種不同的含義:一指“不合時宜、不曉事之人”,一指“勞碌奔波之人”。因之,“褦襶”也有“不合時宜、不曉事”和“勞碌奔波”二義。辭書中大多未立“勞碌奔波”義,當補。

(二)“褦襶”有“襤褸、破蔽”義

清代乾隆年間琉球人梁允治編寫的官話課本《廣應官話》⑨梁允治:《廣應官話》,天理大學附屬圖書館藏本。收錄了“褦襶”一詞。

《廣應官話·人品門》:

褦襶(衣服破壞) 伶俐(聰明) 邋遢(腌臜也)

《廣應官話·人事門》:

褦襶(謂貧人衣服破壞不潔) 藍縷(仝上) 洗衣

在這兩處“褦襶”下編者均有簡明注釋。一處注“衣服破壞”,一處注“謂貧人衣服破壞不潔”。并且在第二處下的“藍縷”(通常作“襤褸”)一詞下注明“仝上”?!斗窖浴肪?:“南楚凡人貧衣被丑弊,謂之須捷……或謂之襤褸?!薄八{縷(襤褸)”有“衣服破爛”義,與梁允治注“衣服破壞”,“謂貧人衣服破壞不潔”同。

《廣應官話》是為琉球人學習當時的中國官話而編寫的一部教材①詳參[日]瀨戶口律子:《日本琉球的中國語課本〈廣應官話〉》,《中國語文》1996年第4期。。書中收錄的詞語應該是當時漢語官話中常用的詞語。作者的注釋清楚地告訴我們,清代漢語官話中“褦襶”有“衣服破壞(不潔)”義。而《辭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字典》等工具書均未設置這一義項。前賢的討論文章也均未言及。下文從“褦襶”與夏笠相關的諸義出發(fā),試談“褦襶”的“襤褸、衣服破壞”義的由來。

“褦襶”一詞有“衣服粗厚臃腫”義,清人筆記已經言及:

褦襶,衣厚貌……今俗見人衣服麤重者曰衲裰。此即褦襶之訛耳。②杭世駿撰,陳抗點校:《訂訛類編·續(xù)補》,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第237頁。(杭世駿《訂訛類編續(xù)補·義訛》“墨杘、、褦襶”條)

今俗所謂褦襶者,為其不俏醋也。襃衣大袖,不合時尚,亦為褦襶。③郝懿行:《證俗文》卷6,清光緒東路廳署刻本。(郝懿行《證俗文》“褦襶”條)

郝懿行所言“襃衣大袖,不合時尚”即指衣服寬大臃腫。不僅“衣服粗厚臃腫”可稱“褦襶”,人身形臃腫也可稱“褦襶”,如:

骨瘦如柴,衣寬若袋。不是忘形,誰堪褦襶。④釋德清:《憨山老人夢游集》卷20,清順治十七年毛褒等刻本。(憨山老人《十六尊者應真圖贊》)

生成如此褦襶,翻卻笑人糊涂。⑤釋德清:《憨山老人夢游集》卷19,清順治十七年毛褒等刻本。宋代道原《景德傳燈錄》卷27:“明州奉化縣布袋和尚者……形裁腲脮蹙額皤腹。”明代幻輪《釋鑒稽古略續(xù)集》卷1:“皤腹擁腫見人嬉笑,如俗所畫布袋和尚云。”此處“褦襶”當即言其“皤腹擁腫”。(憨山老人《布袋和尚贊》)

前一例指衣服寬大臃腫,后一例言身形肥大臃腫⑥清人吳熾昌《客窗閑話續(xù)集·悟知子》:“猝有一道人來,著折角巾,褦襶不堪。”《漢語大詞典》釋該例“褦襶”為“衣服粗厚臃腫貌”。結合下文“坐椅上,椅頓折。人皆笑之”,可知此處“褦襶”似非言衣服粗厚臃腫,而是指身形肥大臃腫。。

“褦襶”的“寬大臃腫”、“肥大臃腫”義應該是由本義“夏笠、涼笠”引申而來的?!把斠y”作為“夏笠、涼笠”在形制上有區(qū)別于普通笠子的特點:

(褦襶)即今暑月所戴涼笠,以青繒綴其襜而蔽日者也。⑦見郝懿行:《證俗文》卷2,清光緒東路廳署刻本。(陳仁錫《潛確類書》)

或云:即今暑月所戴涼笠,以青繒綴簷而蔽日者也。⑧王肯堂:《鬰岡齋筆麈》卷3,明萬歷三十年王懋錕刻本。(王肯堂《鬰岡齋筆麈》)

“褦襶”“以青繒綴其襜”,即在竹制的底胎邊沿綴上青繒。青繒垂沿可以遮蔽暑日,但與一般冠帽相較則略顯寬大臃腫。因此,“褦襶”由“夏笠”義引申有“衣服粗厚臃腫”、“身形肥大臃腫”義。

值得注意的是,“襃衣大袖,不合時尚”只是“褦襶”的詞義之一,故郝懿行言“亦為”。當時也將“不俏醋”稱作“褦襶”。宋人趙叔向《肯綮錄·俚俗字義》:“好兒曰俏醋?!雹嶷w叔向:《肯綮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2頁。“不俏醋”即指“衣服破壞”、“襤褸、破蔽”。

“衣服破壞”義亦與“褦襶”的形制特點有關?!把斠y”的沿邊青繒廓落其外,下垂搖擺,看起來不僅寬大臃腫,有時也讓人感覺襤褸破敗?!把斠y”表“襤褸、破蔽”義,在宋以后文獻中即已見用:

自憐褦襶衣何薄,安有酴酥酒得斟。⑩汪森編:《粵西詩載》卷14,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65冊,第209—210頁。李家樹、黃靈庚認為此處“褦襶”表“不合時宜”義,可商。(白玉蟾《除夕客桂嶺》)

破被寒襦何褦襶,書包藥裹更零星。?朱休度:《小木子詩三刻·壺山自吟稿》卷下,清嘉慶刻匯印本。(朱休度《自官舍移居民舍口占三絕句》其三)

前題(其二:一鬼短衣,僂而趨,一鬼奴從,臝上體,以手拄腰,骨節(jié)可數。) 瑟瑟蕭蕭,潛行曠野,乍岀蓬蒿。人太奇窮,鬼何褦襶,衣碎于蕉。天涯魑魅相遭,且莫把,無能見嘲。知否人間,多君一技,不過吹簫。①楊夔生:《真松閣詞》卷3,清道光十四年刻本。清人張問陶《船山詩草》卷11《戲題羅兩峯鬼趣圖》:“第二圖:一鬼銳頭赤足,敝衣窮袴,抗手前行;一鬼削面瘦軀,兩手捫腹,著纓帽隨后,若主仆然。”楊夔生此曲所詠即第二圖,“鬼何褦襶”即指前行之鬼“敝衣窮袴”,結合下文“衣碎于蕉”,此處“褦襶”正為“襤褸、破敗”義。(楊夔生《隴頭月》)

現代漢語方言中“褦襶”多有“衣服不整潔”義,如東北官話、北京官話、西南官話②許寶華、宮田一郎主編:《漢語方言大詞典》,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第7174頁。、福州話、徐州話③李榮主編:《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5582頁。等。“褦襶”的“襤褸、破蔽”義,不僅有《廣應官話》的記錄和傳世漢語文獻的辭例,而且還有現代漢語方言的佐證?!稘h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等辭書應補充“襤褸、破蔽”這一義項。

結語

綜上所論,“褦襶”本義為“夏笠、涼笠”。程曉《嘲熱客》詩是現存最早使用“褦襶”的文獻,“褦襶”、“褦襶子”在程詩中本指“夏笠、涼笠”與“戴夏笠之人”。因其形制特點,“褦襶”引申而有“衣服粗厚臃腫”義,“身形肥大臃腫”義,“襤褸、破蔽”義。由程詩典故化而成的“褦襶”因詩義而有“不曉事”、“勞碌奔波”義。前賢關于“褦襶”詞義及相關辭例的說釋,通過本文的爬梳考索得到修正和補充。

【責任編輯:張慕華;責任校對:張慕華,李青果】

H131

A

1000_9639(2015)01_0062_08

2014—07—15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海外珍藏漢語文獻與南方明清漢語研究”(12&ZD178)

吳吉煌,中山大學中文系講師(廣州510275)。

猜你喜歡
官話刻本本義
和刻本《事林廣記》中所見宋詞——《全宋詞》未收《迎仙客》詞六首
鄭之珍《勸善記》明清刻本流變再論
浙江圖書館藏崇禎刻本《萍社詩選》述介
黑城所出《地理新書》刻本殘片考
韓嚼牙
“酉”字初探
“自”的本義是鼻子
征集官話易祛除官話難
大連書家之張本義
俗話說,官話說
伊春市| 剑川县| 赣州市| 郧西县| 辽宁省| 灌南县| 万山特区| 邹城市| 盱眙县| 巫山县| 安国市| 乐安县| 资中县| 论坛| 涞水县| 乐清市| 临清市| 彝良县| 镇康县| 武鸣县| 疏勒县| 介休市| 大石桥市| 新平| 南投市| 临高县| 确山县| 永清县| 宾川县| 建阳市| 庄河市| 崇州市| 垦利县| 新绛县| 邵阳市| 建昌县| 德阳市| 类乌齐县| 广河县| 航空| 海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