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尋找荷馬史詩

2015-01-19 13:04許志強
讀書 2014年8期
關(guān)鍵詞:荷馬史詩卡達荷馬

許志強

阿爾巴尼亞作家伊斯梅爾·卡達萊的小說《H檔案》(一九九零),講述在紐約定居的兩位愛爾蘭人,漂洋過海到阿爾巴尼亞尋找荷馬史詩的蹤跡;他們自稱“民俗學家”,攜帶著剛發(fā)明的帶式錄音機,試圖搜集古代英雄史詩的殘存,在此基礎(chǔ)上破解荷馬創(chuàng)作之謎。這件事聽起來有點不靠譜,兩個人一無經(jīng)費,二無專業(yè)研究背景,靠在電臺里偶然聽聞的一點知識,就想在荷馬研究領(lǐng)域做出劃時代發(fā)現(xiàn)。要知道,古典學的三大主題:荷馬、基督和莎士比亞,迷霧重重,歧見疊出,其爭吵之激烈,說是在進行“血腥的學術(shù)戰(zhàn)爭”,絲毫不為過,這里頭豈有門外漢置喙的余地?但小說的兩位主角,具備門外漢才有的莽撞勇氣,踏入阿爾巴尼亞北部山區(qū),開始艱難的發(fā)現(xiàn)之旅。

喬治·斯坦納的文章《荷馬與學者們》 (一九六二)談到過這個現(xiàn)象,像是在為《H檔案》中那種堂吉訶德式的舉動辯護:“在文學和歷史評論的三大經(jīng)典謎團中,正是局外人做出了最杰出、意義最重大的發(fā)現(xiàn)?!敝T如特洛伊古城的發(fā)掘、米諾斯經(jīng)卷的破譯、死海古卷的釋義等,哪一樁不是局外人做出的業(yè)績?這是一群“成分混雜的業(yè)余愛好者、神秘主義者和受直覺支配的怪人”,追隨古典學“龐大的學術(shù)艦隊”探測未知領(lǐng)域。伊斯梅爾·卡達萊的小說,單憑這個題材就可以說是吸引人的。披上人類學或古典學面具的學術(shù)之謎,成了《達·芬奇密碼》這類暢銷小說的賣點,自然也可以成為一部諷喻小說的敘述動機?!禜檔案》的“H”是“荷馬”(Homer)的英文首字母縮寫。透過近三千年時空,那位“盲詩人”的陰魂或許終將再現(xiàn),小說里的主角這樣認為。

荷馬是否實有其人,這是荷馬研究的一個熱點,幾乎每一篇探討荷馬的文章都要涉及,關(guān)乎史詩的創(chuàng)作、編纂、保存、傳播等一系列頗具爭議的問題。究竟誰是荷馬?這個問題讓不少人耗去畢生心血。古希臘人相信荷馬確有其人。從古希臘全盛期之前到公元前五世紀,他們認定荷馬的出生地是在小亞細亞海岸名叫開俄斯的島上。公元前五世紀的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聲稱荷馬與他相隔四百年。柏拉圖讀荷馬,是表示不滿的;他讀到的兩部史詩的文字本,不管是由雅典的執(zhí)政官梭倫還是由雅典的獨裁者庇西特拉圖下令編訂的,總之,固定的文字抄本已成為尊崇的對象,而柏拉圖質(zhì)疑的是史詩的“有害影響”,倒不是荷馬本人的存在和歸屬問題。亞里士多德的《詩學》將荷馬史詩定于一尊,只談美學評價,不涉及考證問題。大約從十七世紀末起,人們對史詩的形成及歷史上是否真有荷馬其人等問題發(fā)生激烈爭論。這前后的變化可用“古代派”和“現(xiàn)代派”區(qū)分?!肮糯伞备鼉A向于作者一元論,“現(xiàn)代派”更傾向于作者多元論。喬治·斯坦納的文章對“現(xiàn)代派”的觀點做了一番梳理,有感于荷馬研究“每隔十年都會出現(xiàn)新論”,各種各樣的發(fā)現(xiàn)“充滿了激情和狂熱信念”,尤其是在我們這個“后弗洛伊德時代,文學創(chuàng)作被看成是極其復雜的行為”,“十九世紀編輯者看成是文字脫漏或穿插的地方,我們往往認為是詩性想象的迂回或特殊邏輯”,這與“古代派”的認識是有區(qū)別的。

實際上,古代語言學家對史詩的形成問題也早有爭論。喬治·斯坦納的文章沒有提到的一個重要人物是維柯,后者在其《新科學》一書中就談到古代語言學家的爭議,并做出了他自己的考證和結(jié)論。維柯認為,“創(chuàng)作《奧德賽》的荷馬和創(chuàng)作《伊利亞特》的荷馬并非同一個人”;“荷馬的故鄉(xiāng)在哪里是無人知道的”,“就連荷馬的年代也是無從知道的”;“荷馬也許只是人民中的一個人”,“荷馬不曾用文字寫下任何一篇詩”;“用荷馬史詩來說書的人……他們都是些村俗漢,每人憑記憶保存了荷馬史詩中的某一部分”。

正如丹尼爾·J.布爾斯廷在《創(chuàng)造者》一書中所說,古希臘三大悲劇家的作品大半散佚,而年代更為久遠的荷馬史詩卻獨獨保存下來,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而這是如何做到的呢?首先,特洛伊戰(zhàn)爭發(fā)生在公元前十二世紀早期,荷馬史詩形成于公元前八世紀,久遠的歷史記憶穿越四百年時空,這只能是憑借集體口述的方式才能做到。其次,被稱為線性文字B的邁錫尼古語,于公元前十三世紀從希臘本土消失,五百年后(大約在公元前八世紀左右),希臘人在本國語言的拼寫中采用腓尼基字母,才重新有了書寫文字,史詩正是在這一段沒有書面文字的時期形成的,因此必然是一種口述創(chuàng)作。從以上兩點看,史詩“是一個沒有文字的時代游吟詩人集體記憶的產(chǎn)物”,這應該是沒有疑問。只是游吟詩人的集體記憶如何鑄成結(jié)構(gòu)縝密、品質(zhì)卓越的經(jīng)典,這一層關(guān)系似仍有待于破解。

二十世紀荷馬研究最可觀的兩大發(fā)現(xiàn),分別是由業(yè)余愛好者做出的。一是擅長密碼學的英國建筑師邁克爾·文特里斯(Michael Ventris),他破解了神秘的線性文字B,讓史前遷徙者帶到希臘的語言變得依稀可辨。二是美國青年學者米爾曼·佩里(Milman Parry),此人深入南斯拉夫山區(qū),親耳聆聽游吟詩人的吟誦,取得了非同尋常的研究成果。通常的看法是,這兩個人在二十世紀前期所做的探索,比過去兩千年的荷馬研究帶來更多發(fā)現(xiàn),可惜他們都英年早逝,未能在相關(guān)領(lǐng)域搭建起更堅固的橋梁。所謂的線性文字A也要留待另一個邁克爾·文特里斯去破解了。不管怎么說,談到史詩口述傳統(tǒng)的問題,人們比從前倒是更有信心,而這一點要歸功于米爾曼·佩里的發(fā)現(xiàn)。

相關(guān)文獻介紹說,南斯拉夫不識字的牧羊人坐在錄音機前即興吟誦英雄史詩,多取材于傳統(tǒng)史詩主題,諸如宙斯的許諾、阿喀琉斯的憤怒、赫克托耳尸體贖回、海倫被帕里斯拐走等;他們反復使用這類情節(jié),并通過聽眾喜聞樂見的詩歌習語加以聯(lián)結(jié),諸如“黎明玫瑰色的手指”、“有貓頭鷹般眼睛的雅典娜”、“攻城拔寨的阿喀琉斯”等,這些是從傳統(tǒng)節(jié)目單上就熟悉的。米爾曼·佩里發(fā)現(xiàn),南斯拉夫牧羊人不就是在做荷馬做過的事嗎?《伊利亞特》頭二十五行詩中有二十五個這種長短不一的習語套詞?!兑晾麃喬亍泛汀秺W德賽》足有三分之一篇幅是由反復出現(xiàn)的詩行構(gòu)成?,F(xiàn)代讀者看作文學俗套,而它們是口述史詩的黏合劑。這些符合荷馬詩韻的固定詞句,給游吟詩人選唱下一段情節(jié)以喘息之機。佩里還發(fā)現(xiàn),那些人每一次吟誦都有新的即興創(chuàng)作,也許是受到天神啟示,也許只是為了迎合聽眾,總之他們并未固守腳本,而是進行自由發(fā)揮,讓史詩主題在固守程式和即興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得以維系。佩里和維柯的說法較為一致,所謂荷馬只是眾多游吟詩人中的一員,幸運之處在于,“某位精通新的寫作藝術(shù)之人在紙草上機智地寫下了這個杰出的游吟詩人演繹的幾個傳統(tǒng)主題”。究竟誰是荷馬或許已經(jīng)不太重要,事實上也無從考證。借助南斯拉夫邊遠地區(qū)的文化遺存,史詩的創(chuàng)作機制似乎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逼近我們的觀察。endprint

毫無疑問,伊斯梅爾·卡達萊這部小說,講述兩個門外漢異想天開尋找荷馬史詩的故事,其靈感是源于米爾曼·佩里的事跡。小說貫穿的情節(jié)線大體是按照這段軼事編織的。身為阿爾巴尼亞作家,卡達萊的目光顯然被那個饒有意趣的現(xiàn)象所吸引,“阿爾巴尼亞北部山區(qū),延伸至南斯拉夫西南部黑山和波斯尼亞部分地區(qū),仍在產(chǎn)生類似荷馬史詩的詩歌素材,熔鑄史詩的最后遺存”,這是多么吸引人的“尋根派”題材。他的小說《夢幻宮殿》(一九八零),也寫到阿爾巴尼亞的家族史詩,“像月亮的背面那樣神秘、陌生”,標示著“厄運”和“死者的影子”。古典學學者、民俗學家和文學批評家煞費苦心的探索,在小說家筆下被賦予某種“詩性想象的迂回或特殊邏輯”,這是卡達萊的創(chuàng)作給荷馬研究注入的一點趣味?!禜檔案》對荷馬創(chuàng)作機制的觀察,不可能超越米爾曼·佩里的研究。它讓我們體驗到的是藝術(shù)的想象及陌生化效應,不乏奇情異彩,確也顯示“后弗洛伊德時代”的一種書寫方式。將古典神話置于現(xiàn)代語境,在堅固的學術(shù)壁壘上撬開一道縫隙,欲以窺見“盲詩人”再現(xiàn)的一縷陰魂,這正是小說家的權(quán)力。

《H檔案》不長的篇幅嵌入多層主題,顯得迂曲而敏感。除了尋找荷馬史詩這個主題,還有作家關(guān)注的巴爾干半島政治和巴爾干地區(qū)民族矛盾等主題。這些主題的緊密編織,反映其創(chuàng)作根植的土壤和深層次背景。

伊斯梅爾·卡達萊于一九三六年出生在阿爾巴尼亞山城紀諾卡斯特,就讀于地拉那大學,曾在莫斯科高爾基世界文學研究所進修?!秹艋脤m殿》的譯者介紹說:“他的《群山為何而沉思默想》和《山鷹高高飛翔》等長詩曾獲得過恩維爾·霍查的贊揚??梢?,他曾是一位多么風光的‘黨和人民的詩人。”

他的歷程和東歐作家米蘭·昆德拉、諾曼·馬內(nèi)阿等人較為相似,曾以詩人的激情擁抱社會主義革命,經(jīng)歷了世界觀和審美意識的轉(zhuǎn)型,陷入“薩米亞特”(非正統(tǒng)意識形態(tài)出版物)式的寫作,進入孤獨的流亡狀態(tài)。他的前半生主要是在恩維爾·霍查的阿爾巴尼亞度過。為獲得創(chuàng)作自由,他于一九九零年移居法國。他用法語創(chuàng)作的小說《金字塔》(一九九二),以公元前兩千六百年的埃及為背景,諷刺了霍查對雕像的迷戀。這位作家的題材相當開闊,諸如蘇丹奧斯曼帝國(《夢幻宮殿》)、索古一世的阿爾巴尼亞君主國(《H檔案》)、法老時代的埃及王國(《金字塔》)等,足見其想象力之活躍,而他處理題材的方式,則顯示對極權(quán)的持續(xù)關(guān)注和興趣。早年詩歌描繪的那只“山鷹”似乎并未離開故土,而是在那兒飛翔盤旋,啄食記憶的腐尸。

作為一名諷喻作家,他的創(chuàng)作根植于自身的經(jīng)歷和文化土壤,也顯示一種觀察的距離。對卡達萊這樣的作家而言,流亡者與其故土之間的關(guān)系,仍取決于諷喻的視線與其對象之間的距離。這種距離是必要的,出于對語言和美學范式的自覺,在流亡前就已形成,在流亡后也仍將保持。可以說,諷喻是一種距離的美學。它所制造的與其說是憤激的悲劇,毋寧說是諧謔的喜劇,或者說是某種類型的輕妙的悲喜劇。

《H檔案》是一部諷喻小說,將類似于“尋根派”的主題和政治諷喻的主題聯(lián)系起來,帶有輕快的戲謔色彩。兩位尋找荷馬史詩的外國人,初來乍到就被當作間諜,受到嚴密監(jiān)控。從職業(yè)密探、車站搬運工到賓館經(jīng)理,都要匯報監(jiān)視情況。身為本地最高行政長官的總督還抱怨道:“那兩個外國人為什么要選擇N城這一帶從事他們那些令人費解的名堂?”總督的這句話像喜劇臺詞,暴露了角色的荒謬。作為極權(quán)統(tǒng)治的代理人,總督與其屬下一樣,不過是顢頇自負的官僚機器上的一個部件,除了執(zhí)行上級指令,對事實真相幾乎一無所知。我們不禁要問,總督對其轄地上的山民歌手和文化遺存難道如此無知,從未聽說有關(guān)荷馬史詩的傳言?小說在這個方面的描寫雖有些夸張,卻也道出了官僚體系的某種本質(zhì):一群文化上的“村俗漢”,恐懼外部世界,習慣于把外來者當作危險的間諜和顛覆分子。而總督夫人則是另一種“村俗”類型,抱怨外省封閉乏味,對來自文明世界的訪客懷有想入非非的欲望。兩位“民俗學家”的探險之旅,便是在這樣一個現(xiàn)實背景中展開,出現(xiàn)了荒唐的誤解和錯位,使得荷馬史詩這個主題染上令人啼笑皆非的喜劇色彩。

這個敘事模式打上果戈理的外省喜劇的烙?。和鈦碚哧J入一個封閉的社會,引發(fā)一連串鬧劇式的荒唐無稽的反應。《H檔案》中的N城,猶如《死魂靈》中的NN城,一個微型的外省世界,連頭面人物的晚宴和聚會也如出一轍。卡達萊對這個模式的提煉頗有心得,正如布爾加科夫、諾曼·馬內(nèi)阿等人的創(chuàng)作。他們從果戈理的“史詩”剝?nèi)∠矂〉莫毺匦沃?,在諷刺性的憂郁中培植幻覺和笑料,其美學上的關(guān)聯(lián)也是基于某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同構(gòu)性,在較長一個歷史時期,這片土壤的政治文化給諷刺小說提供了素材和靈感。雖說巴爾干半島不同于東歐,極權(quán)主義程度也不完全相同(按照南斯拉夫?qū)W者米哈耶羅·米哈耶羅夫的說法,阿爾巴尼亞的“極權(quán)主義專制的程度甚至超過了蘇聯(lián)”),標志極權(quán)的社會特征及其文化禁錮的力量卻非常相似?!禜檔案》的故事時間是一九三三年,屬于“鳥國王”(索古一世)統(tǒng)治時期,讀來也不覺得隔膜。好像歷史并無明顯區(qū)分,那些笑料和鬧劇是在同一具腐尸上繁殖出來的。

《H檔案》讓人看到對果戈理模式的繼承、改造及后現(xiàn)代式處理。諷刺無疑是辛辣的,線條相對粗一些。敘述多以蒙太奇式的剪接完成,有自己的特點。例如,二十四小時的全天候監(jiān)控,在文本中形成密探即敘事者的視角,寫法較靈活。不過兩個外國人和N城的關(guān)系畢竟是不緊密的,因此可以看到,外來者和封閉社會之間的喜劇式互動并未構(gòu)成敘事的主線(其主導動機還是尋找荷馬史詩),而當荷馬史詩的主題逐漸占據(jù)首位時,喜劇性動機減弱,故事場景轉(zhuǎn)移到了野牛客棧,原有的框架似乎出現(xiàn)松懈。作者的解決辦法是在敘述中又楔入一個主題,即“史詩的雙語或雙生現(xiàn)象”,將巴爾干半島的民族矛盾導入。應該說,這個派生的主題并未造成游離,實質(zhì)是加強了戲劇性沖突。隱修士費羅克帶人襲擊客棧,所有設(shè)備都被搗毀(尤其是那臺錄音機),這是故事高潮,尋找荷馬史詩的主線就在這兒打了個結(jié)。諷喻性喜劇變成了一出悲喜劇。endprint

情節(jié)的構(gòu)想是機智的。這部篇幅不長的小說能否消化那么多主題,或許另當別論。所謂“史詩的雙語或雙生現(xiàn)象”,不僅涉及塞爾維亞人和阿爾巴尼亞人的族群矛盾,而且還包含“伊利里亞的族源”或“阿爾巴尼亞人文起源”的命題,內(nèi)涵較復雜。米爾曼·佩里的調(diào)查也許有闕漏,未能顧及“希臘—伊利里亞—阿爾巴尼亞敘事的原初構(gòu)架”,小說作者對此加以補充,試圖展示阿爾巴尼亞文化的存在及境遇,這是可以理解的。只是插曲式的敘述略有些倉促,好像故事來不及展開就變成了一起事故,尋找荷馬史詩的主線也迅疾隱沒在迷霧中。兩位“民俗學家”的工作究竟是毀于意外,還是受阻于冥冥之中“荷馬的報復”,這就似乎有點說不清了。小說的敘述含有多個面相,不提供固定答案。

喬治·斯坦納談起米爾曼·佩里的“偉大發(fā)現(xiàn)”,持保留意見,甚至認為南斯拉夫牧羊人在錄音機前吟誦的英雄史詩,對我們了解《伊利亞特》的創(chuàng)作性質(zhì)幾乎沒有一點幫助。他說,將荷馬史詩與“錄制下來最好的民間詩歌放在一起,差異一目了然”。但斯坦納的文章未能提供例證和比較,展示兩者的差距,這未免有些遺憾。讀《H檔案》,那些高地民間詩歌讓人感興趣,例如,關(guān)于艾庫娜背叛的歌謠和掌旗官佐克的史詩,尤其是四個版本的艾庫娜,其中一個版本講到她的丈夫,那位“被背叛的慕杰,被迫戴著鐐銬,用牙齒叼著松枝火把,照亮愛人歡愉之床”……

我們似有較長一段時間不曾了解阿爾巴尼亞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了。伊斯梅爾·卡達萊的幾部小說被譯介過來,填補了一點空白。不讀《H檔案》,我們多半也不了解阿爾巴尼亞北部山區(qū)的史詩遺存。是否有助于詮釋荷馬的創(chuàng)作機制,倒也未必需要馬上得出結(jié)論。當那些山民歌手做出majekrah(翼尖)這個動作,在高腳油燈的光影里,奏響拉胡塔(lahuta)琴聲時,那“樂器純凈的聲音似乎要把聽者引入一種包羅萬象的夢境”……對此隱隱感到激動的,何止是書中的兩位“民俗學家”。

無可否認,口述史詩首先是一種聽覺的藝術(shù),這是解開荷馬之謎的一把鑰匙。我們看到,所謂“荷馬的報復”是要懲罰那些企圖破解他秘密的人,而那位即將失明的“民俗學家”,在啟程離開阿爾巴尼亞時,令人驚異地和民間史詩的韻律融為一體,像是注定要進入荷馬的長夜。到了這一層,故事的底蘊、幽默和悲感,似是混合在一起了。

高地民間史詩,至少有些句子和荷馬的句子是難以區(qū)分的。不知喬治·斯坦納以為然否?例如,總督夫人隨口背誦的那一句:

黎明之光從她斜倚的臥榻上升起

(《H檔案》,伊斯梅爾·卡達萊著,文敏譯,浙江文藝出版社即出)endprint

猜你喜歡
荷馬史詩卡達荷馬
生態(tài)美與人物美的交融:論《格薩爾史詩》與《荷馬史詩》的人物塑造
阿布拉卡達布拉!
傾城傾國的“無恥人”
尼采巴賽爾時期的荷馬研究
尼采巴賽爾時期的荷馬研究
會飛的青蛙
博學而又生動的學術(shù)著作
恰普曼翻譯的羅馬史詩
星座| 黔西| 元江| 松溪县| 南川市| 通许县| 安福县| 武强县| 拉萨市| 新密市| 上饶县| 扎赉特旗| 巴塘县| 台中县| 铅山县| 施甸县| 保德县| 襄汾县| 宁阳县| 志丹县| 满城县| 呼图壁县| 乌拉特前旗| 平度市| 深圳市| 武穴市| 常山县| 翁牛特旗| 台北市| 泸水县| 新蔡县| 平顶山市| 建始县| 嘉荫县| 保亭| 濮阳市| 顺义区| 金坛市| 五华县| 泽普县| 高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