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杰
【摘要】《計算機文化基礎》、《C語言程序設計》等計算機類課程,在教育部針對高等院校學生所提出的“計算機文化基礎”及“計算機技術基礎”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從事高校計算機類課程教學的過程中,筆者就相關教學方法進行了不斷的探索和總結(jié)。本文以計算機類課程的上機實驗課程為立足點,針對實驗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優(yōu)化教學思路、教學內(nèi)容及教學流程的方法,以期提升實驗課程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計算機課程 上機實驗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8 -0166-02
進入21世紀,教育部專門針對高等院校的計算機教育,提出了“計算機文化基礎”、“計算機技術基礎”和“計算機應用基礎”的三層教學課程體系[1]?!队嬎銠C文化基礎》、《C語言程序設計》等課程,即隸屬于這一教學課程體系,在各所高校普遍開設。
對高校學生來講,系統(tǒng)而完整地學習計算機類課程,不僅要掌握基礎性理論知識,更要結(jié)合上機操作,注重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高校的計算機課程設計中,均在基本的理論授課之外配以相當比例的上機實驗,且實驗教學的作用舉足輕重。以下筆者將從高等院校計算機類課程的內(nèi)容及特點出發(fā),針對學生上機實操中存在的問題,結(jié)合教師的教學設計和方法優(yōu)化,就如何提升計算機實驗課程的教學效果進行探索論述。
計算機類的課程特別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以《C語言程序設計》為例,其特點就是實踐性非常強?!禖語言程序設計》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程序、設計程序的能力,以及利用C語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學生只有通過上機演練,將C語言源程序經(jīng)由計算機系統(tǒng)的編譯、運行、調(diào)試,并最終得到預期結(jié)果,才算真正完成任務。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通過大量的實踐讓學生學會怎樣設計算法、構(gòu)造程序、解決實際問題。
《C語言程序設計》如此,其他高校計算機類課程也是如此。但在實際的上機實驗過程中,學生并不能充分認識實踐演練的重要性,從而使他們的實驗課程學習存在一些問題。具體如下:
部分學生對待計算機課程配套實驗的學習態(tài)度不夠端正,認為可有可無,甚至是當作放松、游戲的契機,逃課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
學習目的不夠明確,不能提前預習實驗內(nèi)容并認真聽取老師對實驗任務的布置和講解,對實驗內(nèi)容不求甚解,上機操作隨大流,甚至機械、盲目。
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
遇到問題就停下來發(fā)呆,不會積極地尋求問題解決的方法。
舉一反三的能力欠缺,同類問題再次遇到時仍無法解決。
缺省自我思考、鉆研的過程,上機運行一遇阻礙即尋求他人幫助。
實驗報告的撰寫過于程式化,不能很好地體現(xiàn)上機操作的具體過程,如源程序設計、所遇問題、如何解決、最終結(jié)果等。
針對《計算機文化基礎》一課,不少接觸計算機較多的學生自以為簡單,對上機操作不重視,不屑于實踐練習,從而導致很多細節(jié)性的重要操作掌握不好。
由于學生的計算機操作熟練程度不同,為合理設置實驗課程的飽和性,有的教師允許學生上機練習完成后在實驗室撰寫實驗報告;由此造成少部分同學本末倒置,以實驗報告的書寫為上機目的,依據(jù)教程草草“編”完后,不再認真對待上機操作。
針對以上學生在上機實驗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問題,授課教師應認真究其原因、深入探討,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保障上機實驗的順利進行。如何做到這一點,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要加強實驗課程的教學管理,強調(diào)實驗課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要在實驗課堂杜絕游戲。
其次,在實驗題目的設置上,需根據(jù)教學大綱及每一階段的相關理論知識進行選取,切實做到上機實驗與理論學習相同步,以便趁熱打鐵,使學生在第一時間實現(xiàn)對所學知識的運用。同時,多設置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題目,打破課本內(nèi)容原有的組織順序,從典型的程序案例入手,重組課堂教學的邏輯體系結(jié)構(gòu)[2],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在 “趣味”引導下積極主動地去練習、思考和探究,在輕松自如的氛圍中學習并掌握相關知識,以達到較為理想教學效果。
再次,總體的實驗課程設置思路應本著由淺入深、由單一到綜合的原則,不斷以實踐鞏固理論、以理論支持實踐,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以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為參照,設置必做題與選做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
除此之外,為提升計算機上機實驗課程的學習效果,還應注重以下幾點改進措施:
將實驗預習作為作業(yè)布置,并強調(diào)其重要意義所在,有條件可在上機操作前進行簡單提問、檢查。
認真對待實驗報告,建立實驗報告的批閱、返還、訂正制度,讓學生明確自己上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地去修正、改進。
“一對一”上機輔導的努力實現(xiàn),切實根據(jù)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督促和指導。
任何一門課程的教學都是一個精益求精的過程。高等院校的計算機課程體系囊括的均是邏輯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課程,既講思維方式,又講動手能力,特別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jié)合。在課程組織設計的過程中,要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需從課程、學生、自身等多個側(cè)面進行綜合考慮,在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拓展教學思路,改進教學方法,把計算機課程的基本概念、理論知識等融入到具體的操作實例中來,通過教師示范性的指導演示和學生不斷的自我嘗試,在切切實實的操作演練中讓學生體會并領悟計算機技術的魅力,并進一步總結(jié)、探究、延伸,從而不斷提升其計算機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 中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課題研究組.中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體系2004[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16.
[2] 何元惠,高占國,楊靜.C程序設計語言教學方法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2007(3):209.
[3] 譚浩強.C程序設計(第三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4] 山東省教育廳.計算機文化基礎(第九版)[M].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