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恒波
【摘要】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多元文化日益凸顯,文化與語言的緊密關系,從某種程度上要求高校在英語語言教學過程中必須將文化教學融入其中,大學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提升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培養(yǎng)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復合型英語人才。大學英語教學應該是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同步輸入的過程,在平時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多種靈活手段和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和國際視野,強化文化輸入,這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深刻地理解語言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切實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鍵詞】全球化 ?文化導入 ?大學英語教學 ?跨文化交際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7-0035-01
眾所周知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更是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所包含知識和信息極為廣泛,任何文化的內容都可通過語言來呈現(xiàn)和反映,因此要想真正領會一門語言的深刻內涵,就必須學習這種語言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重視文化導入,唯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培養(yǎng)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依據(jù)《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要求:“大學英語教學應有助于學生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加深對世界的了解,借鑒和吸收外國文化精華,提高文化素養(yǎng)”。
一、當前大學英語文化導入的現(xiàn)實狀況
目前,很多高校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著一個理解和認識誤區(qū),那就是認為學習文化主要學習的是西方國家的文化,片面重視對西方文化的學習及理解,而忽視了中國文化的學習和深化,更不用提雙向文化的互動學習,學生培養(yǎng)跨文化能力的意識較為薄弱,未能真正參加各種跨文化交際活動。同時,大學英語課程的設置、教材的編寫片面宣傳西方文化要點,而忽視培養(yǎng)學生的中國文化英語表達能力的提升,關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相關英語資料和書籍也相對匱乏,宣傳力度不夠,認識程度不夠,這些都進一步導致了中西方文化比例嚴重失調,并不斷加深。
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未能真正貫徹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能力,培養(yǎng)符合型應用人才為主的教學原則,而是更多以學生通過大學期末考試和四六級考試為主要衡量目標。同時在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上,教師仍堅持以語言教學為中心,詞匯和句子等材料脫離語境而且較為抽象,片面重視課堂翻譯,而在嵌入在課文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識較少,只是粗略的一提而已,學生雖能通過四六級考試,但缺乏系統(tǒng)全面的文化知識,同時由于語言教學脫離文化知識,在很大程度上極大地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教學效果比較差,因為對漢英文化差異的理解較少,嚴重影響了學生語言創(chuàng)造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的提高。因此,從現(xiàn)實情況來看,文化導入對于能否較好的實現(xiàn)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二、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文化導入的重要意義
進入新世紀,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更加深入,科技的迅猛發(fā)展,知識和傳播技術的日新月異,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交流更加頻繁,對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符合型英語人才需求更加迫切,這就要求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在加強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yǎng)的同時,更加側重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識的學習和導入,增強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滿足他們語言學習的要求,這不僅有利于擴大學生的英語學習知識面,激發(fā)英語學習興趣,而且有助于學生充分理解英語語言的文化內涵和外延,更加有利于英語學習效果的實現(xiàn),更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2007年我國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明確要求:“大學英語課程不僅是一門語言基礎課程,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教育課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所以,大學英語課程的設計應當充分考慮學生文化素質培養(yǎng)和國際文化知識的熏陶和教授。而且教學大綱及課程要求都明確要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語言應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際能力?;诖耍斚麓髮W英語教學的立足點不應只是停留在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養(yǎng)上,而是應該以培養(yǎng)大學生的跨交際能力為目標,重視文化導入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的必要性。
三、大學英語文化導入的實現(xiàn)方式
首先,充分利用和挖掘大學英語教材的文學內容和價值。
當前很多高校使用的大學英語教材中有很多課文及章節(jié),都涉及很多文化背景知識,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關文化內容,利用恰當?shù)恼n堂導入形式,加強文化背景教學。特別是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3中關于美國文化的五個象征就是很好的文化背景知識。同時英語教材還有很多歷史典故和文學典故,這些典故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和獨特的文化個性及大量的歷史文化信息。教學過程中教師靈活運用典故,可以豐富學生知識,開闊視野。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以閱讀和欣賞為主,增強學生的文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感悟英美文學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意義和美感。
其次,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將人文思想引入課堂,注重文化差異。
在大學英語過程中,高校應該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改變過去片面強調學生語言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的教學理念,注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建立開放教學空間,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充分利用課上及課后時間,增強語言文化知識的輸入。構建個性化課堂,鼓勵學生課余時間注重積累的語言知識,特別是人文知識,引導學生對新內容、新知識進行語言應用建構,強化語言實際應用能力和交際能力。
再次,充分運用現(xiàn)代網絡等多媒體技術,廣辟途徑豐富學生文化知識。
現(xiàn)代科技的迅猛發(fā)展,為高校英語教學提供了更加先進的教學手段,也為大學英語授課提供了很好的媒介。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建各種日常生活場景,增強教學的實際效果性,同時可以通過網絡或者電視等媒介播放具有文化知識的電視劇和電影,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這種教學方式不僅直觀而且生動,更易于讓學生接受,能夠更好地優(yōu)化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幫助學生不斷積累英語文化背景知識,更好地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和在實際生活中的語言應用和交際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把大學英語教學同文化教學緊密相結合是十分必要的。進入世紀,大學生只有深入了解英語國家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以及思維方式,才能正確地理解和掌握英語語言文化,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化交際能力,才能避免由于文化差異導致的交流障礙和理解困難,切實提高當代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段國重.英美文學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J].甘肅科技縱橫, 2005(6):164-165.
[2]劉英杰.淺議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 2006(S2).
[3]楊榮.大學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重要性[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