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巧媛
摘 要:莎士比亞悲劇中女性可分為兩類:誠實善良和陰險毒辣。不管哪一類,她們的命運都是悲慘的。本文將通過對她們形象的分析以及從文藝復(fù)興時期的男權(quán)思想來探討她們的悲劇成因。
關(guān)鍵詞:女性悲劇;男權(quán);悲劇成因
談到莎士比亞,人們馬上會聯(lián)想到他劇作中某些人物的形象。其劇中的人物因其生動、深刻、典型而成為研究者們感興趣的話題。莎士比亞筆下的女性更是他創(chuàng)造的人物中突出的一群。四大悲劇中女性的悲劇命運更是讓人對她們的形象記憶深刻。
一、兩種女性
1、 誠實善良、美麗純潔,但又軟弱可欺的女性形象
在《奧瑟羅》中苔絲蒙德娜違背父親的意愿,偷偷出走和摩爾人奧賽羅秘密結(jié)婚,但婚后就把自己的一切都委之于丈夫,成了丈夫的奴隸。不管丈夫?qū)λM(jìn)行怎樣的侮辱,她都逆來順受、委曲求全。在《奧瑟羅》第二幕第二場中奧瑟羅對苔絲狄蒙娜的贊美:我的妻子貌美多姿,愛好交際,口才敏慧,能歌善舞,彈一手好琴決不會使我嫉妒,這是賢淑女子錦上添花的美妙外飾。(Shakespeare, 2001:82)
然而,由于伊阿古的挑唆引起了奧賽羅的嫉妒,最終死在自己丈夫的手下。即使在臨死前,善良軟弱的苔絲狄蒙娜還是在維護(hù)著自己的丈夫奧瑟羅。她到死都忠于自己的丈夫,到死都愛他,而且寧肯自己含冤負(fù)屈,飲恨而亡,也不忍說一句不利于自己丈夫的話。
2、陰險毒辣、殘忍無比的惡女人形象
在《麥克白》中麥克白夫人是一個比丈夫還要冷酷而貪婪的女人。她的意志膽量超過了丈夫,冷靜、殘忍的性格也為麥克白所不及。她不像她丈夫那樣瞻前顧后、考慮很多,而是心胸險惡、兇狠毒辣,行動時堅決果斷,從不動搖,麥克白夫人本來就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女人,她決心不惜一切代價幫助丈夫成為國王,可見到丈夫殺人之心動搖時,立即責(zé)備他縮頭縮腦,不像個男子漢。她為了鼓勵麥克白殺死國王鄧肯,便說:“我哺育過嬰孩,知道一個母親是怎樣憐愛那吸吮她乳汁的子女;可是我會在它看著我的臉微笑的時候,從它的柔軟的嫩嘴里摘下我的乳頭,把它的腦袋砸碎。”(莎士比亞,2007:28)麥克白在他夫人的鼓動下,殺害了明君鄧肯,自己做了國王,而麥克白夫人由于殺人后卻支持不住過多的血債的重壓,受到良心的譴責(zé),以致癲狂發(fā)瘋,終于在嘆息、焦慮、夢游、精神失常、無限痛苦中死去。表明麥克白夫人是一個既冷酷無情,又人性未泯的惡婦形象。
二、悲劇的成因
西方傳統(tǒng)中歷來也有男尊女卑的觀念,女性的存在只因為是有待于男性征服的對立面。古希臘時期,女人是男人的戰(zhàn)利品,男女之間是人與物的關(guān)系;中世紀(jì),女人是男人的奴隸,男女之間是神與人的關(guān)系。的確,從文藝復(fù)興開始,文化的覺醒首先表現(xiàn)在重新返回古代,對古希臘、羅馬價值觀進(jìn)行深入研究,重新肯定人的價值,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對人的注意描寫人、歌頌人,把人放在宇宙的中心。由此,可能有人認(rèn)為此時西方女性觀已改變,女性地位已提高。不可否認(rèn),這是對人的一次肯定,但這“人”更多指男人。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思想,更多傾向男性,而傳統(tǒng)中根深蒂固的男女地位懸殊的現(xiàn)實,不可能徹底扭轉(zhuǎn)。
苔絲狄蒙娜,考狄利亞,麥克白夫人,高納里爾和里根最終走向死亡,究其原因,或因“貞操”,或因男權(quán),如同某些祭祀儀式中被選中獻(xiàn)給神的“人犧”,一步步被推向人生的祭壇,做了丈夫或父親的“犧牲”,成了男權(quán)意識下的“陪葬”,失去了自身應(yīng)有的自主和獨立。奧賽羅僅憑一塊手帕及伊阿古一面之詞,便將自己美麗、善良的妻子扼死,有人稱這是愛之真、恨之切的表現(xiàn)。倒不如說當(dāng)時女性觀,或貞操觀,如無形的手抓住了奧賽羅,使他為了自己的名譽、私心,不分青紅皂白殺妻。
麥克白夫人是個舉世公認(rèn)的狠毒的“惡女人”。但細(xì)讀全劇,我們會發(fā)現(xiàn),她所作所為的原因雖有自己的權(quán)力欲,但又何嘗不是出于對丈夫的愛與忠貞呢?真正登上王位的是麥克白。奪得王位后,麥克白夫人常陷入弒君后的負(fù)罪感中,并患了夜游癥……可見,其不全為一己之私,同樣是緣于對丈夫的忠貞。最終,她因良心譴責(zé)抑郁而死,以死保持了對丈夫的“貞操”,無形中又暗合了當(dāng)時對女性的種種規(guī)范,表面看是惡有惡報,而更深層意識上,無疑是夫權(quán)的殉葬品。
三、結(jié)束語
從對以上這幾部悲劇的分析,我們看到莎士比亞在劇中塑造的女性基本上是兩類。一類正像他自己在《哈姆雷特》中對女性的譴責(zé)所發(fā)的震撼人心的感慨那樣:“軟弱!你的名字是女人!”另一類就是那些像蛇蝎一樣的壞女人,她們不是水性楊花,有悖女德,就是一些野心勃勃毫無人性與仁愛,充滿了強烈的權(quán)力欲,并且為了權(quán)力不惜大開殺戒的女人。而不管是哪一類她們最終的命運都是令人唏噓的。莎士比亞在他的這幾部作品中,宣揚的是父權(quán)文化下對女性早已固定的道德規(guī)范,由此看來,“家庭天使”、“賢妻良母”仍是莎士比亞心目中抹不掉、揮不去的理想女性。這與他早期描寫的擺脫傳統(tǒng)觀念,掙脫精神枷鎖,追求自我發(fā)展的新女性形象是相矛盾的。究其原因,是因為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思想,更多傾向男性,但男尊女卑的傳統(tǒng)并沒改變?!柏懖佟?、“忠貞” 、“男權(quán)”仍禁錮了女性。然而,無論就時代還是個人,都不可能有徹底的男女平等思想,因此,這幾大悲劇中女性的命運是必然的,不能求全責(zé)備。
參考文獻(xiàn):
[1] 劉娜,《莎士比亞戲劇的女性主義解讀》[J],重慶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2006(9):130-132頁。
[2] 莎士比亞,《李爾王》[M],梁實秋(譯)。北京:中國電視出版社,2001。
[3] -----,《麥克白斯悲劇》[M],卞之琳 (譯)。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