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言愁”本是中國文學(xué)尤其是中國古典詩詞中較為常見的現(xiàn)象,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就常見寫愁的詩句。寫愁的詞人也是上到帝王將相,下到黎民百姓。有哪些愁、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愁,這是我們值得探討的問題。
關(guān)鍵詞:宋詞;愁
一、羈旅思鄉(xiāng)之愁
范仲淹的《蘇幕遮》是吟詠鄉(xiāng)關(guān)之思的千古絕唱,“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弊髡咭员淘?、黃葉、寒波、翠煙、綠草、紅日勾勒出一幅清曠遼遠(yuǎn)的秋景之圖。下片作直接寫心頭縈繞不去、糾纏不已的懷鄉(xiāng)之情和羈旅之思使自己難以入睡。柳永的《八聲甘州》中“不忍登高臨遠(yuǎn),望故鄉(xiāng)渺邈,歸思難收。”也是寫思鄉(xiāng)之愁,這是秋天萬物衰竭之時,不忍登高眺望遠(yuǎn)處,是怕望不見故鄉(xiāng),而牽動了這份思鄉(xiāng)之情,再加上遠(yuǎn)處蕭條的景物使自己心情益發(fā)悲涼。
這類思想作品出現(xiàn)一方面與中華民族具有安土重遷的傳統(tǒng)密切相關(guān),中國民族是以農(nóng)耕為主的封閉性的文化,“安土重遷”的文化心理。另一方面,受傳統(tǒng)儒家文化的影響,“孝道”觀念始終是儒家所推崇和提倡的。所以在外漂泊的游子對故鄉(xiāng)、家、親人的深切眷戀便成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并且把“榮歸故里”、“衣錦還鄉(xiāng)”、“落葉歸根”,當(dāng)作一種人生理想和道德追求。
二、閨怨情愁
這類作品比較常見,特別是在婉約派的詞作中常見。有寫刻骨銘心的相思“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李清照《一剪梅》);有寫癡癡的等待,“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晏殊《蝶戀花》);有寫愛情錯過,追憶曾經(jīng)的傷感“一杯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陸游《釵頭鳳》)。
形成這種以閨怨主題由來已久,在《詩經(jīng)·王風(fēng)·君子于役》主人公看著小雞進了窩,牛羊歸了欄,卻盼不到久役的丈夫回家,不由得產(chǎn)生了人不如鳥獸的思想。可見, 文人吟詠由來已久,為后人提供了良好的藝術(shù)借鑒。特別是魏晉南北朝以來民歌中的宮怨詩和閨怨詩盛行。另外一個方面古代女性在封建宗法制度下的社會地位和心理狀態(tài)所決定了這類詞(即“怨”)的主題,常常悲嘆“君恩無?!焙汀版肀∶薄?/p>
三、離愁別緒
離別是中國古代詩詞中永恒的旋律,也是個常詠常新的話題,幾乎每位詞家,都用肺腑之言抒發(fā)過離愁別緒。如江淹的《別賦》中開篇就是“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彪x別在漫漫人生中不可避免,卻又不時牽愁連恨,古人甚至常常把它和死亡相提并論,如李商隱的“人生死前惟有別”( 《離亭賦得折楊柳》) 。歐陽修的《踏莎行》“離愁漸遠(yuǎn)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睂懰蛣e的人雖遠(yuǎn)去, 但情不斷, 愁越深, 這種離情讓讀者吁唏不已。柳永《雨霖鈴》開篇即渲染了一種哀婉凄絕的氛圍,又以煙波暮靄、楊柳、拂曉、殘月等讓人容易觸動離愁的冷落的秋天景物作襯托,用白描的手法精心刻畫了一對情侶臨別之時依依不舍、難分難舍的場景,進而想象此次離別后又是不堪忍受的相思和孤寂,勾勒出一幅令人肝腸寸斷的離別畫面。對于古代那種文人墨客常?;掠卧谕?,加上交通不便,書信不便,那種“生人作死別”我們是可以理解的,但那份離情我們是沒法共鳴。
四、懷才不遇和憂國之愁
“愁”抒發(fā)了一些愛國志士感嘆國破家亡、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感嘆。這類詞有積極的社會意義。中國士大夫追求的是兼寄天下、為國為民、建功立業(yè)、舍生取義,如此才能實現(xiàn)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最高人生理想和生命價值。但宋代的國勢遠(yuǎn)不如漢、唐那么強盛。從北宋開國到南宋滅亡,宋王朝始終處于內(nèi)焦外困,積貧積弱的政局。于是很多有識之士大多都是空有報國之心,卻無法付諸于行動。辛棄疾在《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向我們道出了他心中的愁悶?!吧倌瓴蛔R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毙翖壖沧远山蟻?,積極要求抗戰(zhàn)收復(fù)失土,卻一再遭到統(tǒng)治階級的排擠和打擊。最后罷了他的官,讓他閑居不用。但辛身雖賦閑,心中還想著抗戰(zhàn)。所有這一切,都使辛“愁”上加“愁”,他的“愁”確實太多了!而這些“愁”決不是少年時代強說“愁”的風(fēng)花雪月之“愁”,而是關(guān)懷國事,懷才不遇之“愁”,是有重大意義的“愁”。北方異族的入侵,大片山河的淪喪,到了南宋更是偏安一隅,在這樣的特定歷史環(huán)境下,愛國詞作層出不窮。他們的愁怨,是由國家的危亡形勢和他們在南宋朝廷里的不幸遭遇所促成。
五、思春傷春之愁
“水調(diào)數(shù)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張先《天仙子》)抒寫了傷春惜別之情,聽歌飲酒欲解愁,愁不可解,而惜春傷別情緒愈益增重;類似的還有秦觀《千秋歲》“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落萬點愁如?!?;產(chǎn)生這類情緒的人,往往并不是衣食不周、貧困潦倒的窮人,而是那些享有富貴,且擁有閑暇的達官貴人們,他們照樣難以逃脫人生憂患,照樣會感知人生所潛藏的種種危機和缺憾,如人生易老、青春難駐、好景不長、世路崎嶇等等,而且由于越是富貴者就越是憂慮于富貴的易失,越是有閑暇者其思慮就越深。所以閑愁之詞同樣具有令人怦然心動的魅力。
參考文獻:
[1]社科院《唐宋詞選》,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1.
[2]胡云翼《宋詞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3]耿英志.淺談古代詩歌意象的特殊內(nèi)涵[J].中學(xué)文科:教研論壇2006.
作者簡介:劉亞潔(1989.11—),女,湖北大冶人,廣西師范學(xué)院2012級碩士,研究方向:古代文學(xué)(唐宋文學(xué))。